金魚草因花狀似金魚而得名,花色豐富,可盆栽或作吊籃,也可用於切花。因其花色豔麗,非常適合景觀觀賞應用,近幾年在青島地區被廣泛應用,在綠化景觀中效果十分突出。
育苗技術
階段一 胚根萌發階段(3~4天),形態特徵在第一階段結束,胚根長約0.5cm。播種時要求基質中等溼度,不要飽和。種子播後覆蓋一層薄粗蛭石,以保證溼度。基質溫度19℃~21℃,溫度較高導致發芽速度降低。基質EC值要小於0.5mS/cm。金魚草幼苗對鹽分特別敏感。發芽階段光照不是必需的。
階段二 莖稈和子葉出現階段(10天),形態特徵在第二階段結束,胚根長約0.5~1.5cm,子葉已經完全展開。適當降低溼度,使根系向下發展,基質潮溼但不要飽和。基質溫度20℃~23℃。如果施肥,則要施用含鈣的肥料(13-2-13),濃度是氮25~35ppm。基質EC值要小於0.5mS/cm。為了促進開花,應補充光照,強度4000~7000lx,光照時間達每天14小時。光照強度不超過20000lx,光照時間少於13小時會促進營養生長並且延遲花期。
階段三 真葉生長和發育階段(14~21天),形態特徵在第三階段結束,根長約2~2.5cm,已具備二組真葉。要求基質每天都有乾濕交替,在基質溼、溫度低、光照弱的環境下,堅持在早上澆水並且通風良好,對於避免生長點發育不良非常重要。施肥要用含鈣的肥料13-2-13與20-10-20交替使用。基質EC值0.5~0.75mS/cm,EC值達到1mS/cm會引起生長點敗育。如果需要,補充光照7500lx,但不要超過30000lx。
階段四 準備移植或運輸(7天),形態特徵在第四階段結束,已具有4~5對真葉。如果根系稀少,則說明基質太溼了。24小時內應有乾濕交替,同時要避免幼苗枯萎。如果有徒長現象發生,就把溫度降至17℃~18℃。見階段3,如果想促進葉片生長,可使用20-10-20的肥料,要避免葉片徒長,可使用13-2-13的肥料。基質EC值為0.5~0.75mS/cm。光照同階段3。
盆栽技術
基質pH值 pH值5.8~6.2,pH值高會導致鐵缺乏,pH值低會引起鈉中毒。
溼度 在避免萎蔫的前提下,兩次澆水之間應使基質略幹。建議在早上澆水,以保證在夜幕降臨前葉片乾燥。
溫度 晝溫16℃~22℃,夜溫10℃~14℃,溫度低於10℃會抑制花芽分化。
施肥 施用硝酸鈣,其中氮的濃度為150~200ppm,在低溫條件下,應避免使用含銨基的肥料,否則易引發根腐病。
EC值 EC值1~1.5mS/cm。金魚草對鹽分非常敏感,定期用清水淋洗鹽分,使EC值降低。
光照 在低光照條件下,補充光照有利於開花。
蟲害 薊馬、蚜蟲、紅蜘蛛。
病害 灰黴病、銹病、葡萄孢菌枯萎病、白粉病、病毒病。
品種系列
矮生地栽型金魚草 「錦繡」系列:株高15~25cm,冠幅20~25cm。該系列開花早,地栽及盆栽表現優異。植株茂密,株形緊湊,花穗稠密。花期一致,無論春季還是秋季品種間花期相差不超過7天。
▲矮生地栽型
花園地栽型金魚草 「至日」、「旭日」、「詩韻」系列:株高40~55cm,冠幅25~35cm。該系列生產迅速,齊膝的高度在庭院及花園中表現十分搶眼。栽培不需要摘心,建議通過栽培管理調節植株高度。也可使用矮壯素CCC或多效唑來控制植株高度。對光照相對敏感,開花時需要的光照最低限度需要12個小時才能進行花芽分化。在青島地區最早4月中下旬才能開花。
▲花園地栽型
蔓生型金魚草 「跳跳糖」系列:株高12~17cm,冠幅25~30cm。株形豐滿緊湊,分枝性強,花量大,花色豔麗有極佳的觀賞效果,適合盆栽和花壇栽培。該系列在有5對真葉時開始花芽分化。為了使其能夠在容器中充分生長,當幼苗有兩對真葉時進行上盆。光照大於10.5小時有利於花芽分化和開花。
▲蔓生型
切花型金魚草 「波託馬克」、「涼爽」、「馬裡蘭」系列:切花品種和景觀及盆栽品種種植技術和養護方式不同,本文只針對園林景觀品種,因此不做詳細介紹。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