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曾說:「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在中國近代史上,李鴻章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李鴻章是清朝末期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清朝的一個續命大臣。李鴻章的先祖原本姓許,明朝時從江西遷到了安徽合肥。百年後,李鴻章的八世祖將自己的兒子許禎所過繼給了好友李心莊,從此許承李姓。李家世代以耕讀為生,一直與科舉功名無緣,直到李鴻章父親這一代,參加鄉試中舉,不過這時李鴻章的父親已經有40多歲了。李鴻章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七歲啟蒙,八九歲就念完《四書》,這樣聰慧的人,年紀輕輕就考取了功名,在人生的道路上,李鴻章又遇到生命中的貴人曾國藩。曾國藩對李鴻章的影響很大,讓李鴻章學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李鴻章不僅會為人,還具有獨到的慧眼,在國外完成工業革命,有了先進的技術之後,李鴻章沒有像頑固派那樣故步自封,而是想著為國家所用,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推動者之一
1865年,李鴻章在晚清重臣曾國藩的支持下收購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記鐵廠,建造了江南製造局,同時擴建了金陵機器局,李鴻章又接管了天津機器局,當時四大軍工企業中,李鴻章就佔了三個。李鴻章又創立了我國第一家民營輪船公司輪船招商局,可見,李鴻章在實業上,是很有超前意識的。除此之外,李鴻章為了百姓們都能夠更好地接受教育,還創辦了很多專門教授西方技術的學堂,甚至還不希望國外輸出大量幼童,希望這些人學成歸來之後,可以更好地為國家出力。李鴻章不同於朝堂上的其他人,眼光放得很長遠。李鴻章創辦的這些實業還是賺了不少錢,但是依然沒有改變清朝走向沒落的結局,即便北洋水師在當時有著亞洲第一世界第七的稱號,但是甲午海戰最終還是失敗了。當年李鴻章籤訂《馬關條約》時,家人反對。再加上李鴻章身體不好,有咳血的毛病,但是李鴻章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況,還是風塵僕僕地趕到北京,雖然籤訂條約的時候據理力爭,但是最後還是沒有改變結果。年齡的增大,身體的不好,心裡的壓力,在1901年李鴻章不幸病逝,當慈禧太后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號啕大哭,哭嚷著以後清朝再有什麼事情,誰來與我分擔呢?可見李鴻章對於清朝和慈禧的重要性。
李鴻章一生為民,但是他不得不代替不通外交事務的慈禧,去處理清朝外交上的一些問題,這就使他不可避免地要與外國列強打交道,被迫同外國侵略者籤訂了可恥性條約,最終背上了一系列罵名。現在距清朝已經過了幾百年,李鴻章創辦的很多企業都消失了。但是有一些保留了下來,比如說輪船招商局依舊存在,它的商業地位在我國已經是舉足輕重,而後又建立了招商銀行,影響力越來越大。在1992年的時候,輪船招商局正式更名為彩虹集團,在香港上市,經過了百年的發展,越發的壯大,如今已經成為了世界五百強企業之一。招商銀行能有今日的發展,李鴻章的功勞是非常大的
對於李鴻章,不少人是讚揚,還有的人是罵他,但是不管怎麼說,李鴻章都是晚清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年少不知李中堂,讀懂已是不惑年。每一個階段,我們對於每一個人的認知都不一樣,要評價一個歷史人物的時候,必須從當時的背景出發,不能只從一件事上去看一個人,未免就會以偏概全。要從大環境下,綜合衡量,對比,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認知,不知道在你心中,李鴻章是個什麼樣的人?
參考文獻:《李鴻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