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基礎知識中的擴寫句子,是小學語文每次考試必考的內容,二年級小學生以仿寫句子的形式要求擴寫一處,而三到六年級則要求必須擴寫兩處,本來小徐老師覺得這類題型應該沒什麼難度,卻不成想,在對二到六年級學生進行擴寫句子考試,卻發現很多學生做起來很吃力。
今天小徐老師就就這個知識點做一下詳細的解析。
一、什麼擴寫句子
擴句就是給簡短的句子(句子主幹)加上修飾的成分,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加生動、形象、具體。經過擴充的句子,表意更加豐滿透徹。
句子的主幹就像一棵沒有葉子的樹幹,只表達「誰做了什麼」或「誰怎麼樣了」或者「哪裡有什麼」幾種簡單的意思,加了修飾語之句,句子的主幹就會像大樹一樣長滿了葉子,表達的內容也就豐滿起來。
二、擴寫句子的步驟和方法
擴句的步驟:
1、先讀懂例句,看例句是怎樣擴的,在什麼位置擴的,補充的是什麼內容。
小學低年級的擴句都會有例句出現,要看好例句擴充了幾處,擴在什麼位置,加了什麼的內容。例句怎樣擴的,那麼題目中的句子也要照樣來做就可以了。有些同學,完成不看例句,上來就不按要法度擴了句子,因此而造成失分。
2、讀通題目原句,弄清句子意思,根據要求合理的運用「的」「地」「得」對原句加以補充,注意修飾語和中心語一定要搭配。
3、對照原句檢查,看是否保留原句主幹,詞語搭配是否合理,句子是否通順,內容是否統一。
另外沒有例句,只要求擴句的高年級學生至少要對句子擴兩處。
三、擴句的方法
1、局部擴寫法
局部擴寫法,即把句子分成主、謂或主、謂、賓三部分。低年級的學生雖然沒有學句子的成分,但對於簡短的句子主幹,在表義上也很容易分清句子的不同部分,然後在分步給這些部分加上帶「的」「地」「得」的短語。一般表物的名詞前加帶「的」的短語,表動作的動詞前加帶「地」的短語,後面加「得」再加形容詞作修飾語,而表神態和心情的形容詞前要加帶「地」的修飾語。如下圖例句和第4句。
也可以加上表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語。
例如:1、玲玲在做操。——擴寫為:下課了,玲玲在操場上認真地做操。
2、我看過大海。——擴寫為:去年夏天,我在海南看過大海。
也可以加上表程度的修飾語。
例如:上圖第3句「熱情」前加了表程度的詞「非常」。
還可以加表範圍的限制語。
例如:上圖中第1句「書上」加表範圍的「語文」;第4句「大地」上加了表範圍的「祖國」。
2、整體擴寫句子法:即是找準句子要擴充的部分一下子擴充出來。
四、擴充句子要注意的地方及失誤舉例。
如下圖所示:
五、擴寫句子的常見題型
1、根據例句來擴寫句子。此類題要審清例句擴寫的哪裡,加了什麼樣的修飾語,仿擴寫句要力求和例句一致。
2、根據文章內容以回答問題的形式來擴寫句子。此類會在課內外閱讀題中出現,要讀懂原文,找到符合原文內容的詞語來擴寫句子。
例如:「愛迪生找到了一種燈絲。」請問是什麼樣的燈絲?
根據課文內容,這句可以擴寫成:「愛迪生找到了一種便宜的耐用的燈絲。」做這種擴句時,首先要弄清需要回答的是什麼問題,怎樣回答。回答問題一定要準確,與原文的意思保持一致。其次還要找準擴寫的位置。
親愛的同學們,擴句看似簡單的小題型,卻有這麼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你們學會了嗎?加油!
本文由指尖教育帝國原創,歡迎大家關注交流。原創不易,請幫忙點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