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先進人物】張忠德:中醫人,就當傳承中國使命、中國擔當
金羊網 2020-09-08
張忠德對記者表示,「共產黨員就要勇於擔當,敢於成才,把黨旗插在最困難之處。我們中醫人,就當傳承中國使命、中國擔當。」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宋莉萍
圖/受訪者提供
今天(9月8日)上午10時,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在此次大會上,張忠德獲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和「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所在單位黨委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嘉獎。
會後,張忠德對記者表示,「共產黨員就要勇於擔當,敢於成才,把黨旗插在最困難之處。我們中醫人,就當傳承中國使命、中國擔當。」
廣州中醫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第二臨床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主任中醫師張忠德
【會場感言】「共產黨員就要勇於擔當,敢於成才,把黨旗插在最困難之處」
參加完大會,張忠德表示:「總書記講話有幾點特別令我感動。首先,總書記高屋建瓴又詳細全面地總結了整個中國抗疫過程的成果,大到方針政策,小到一些具體的案例,他都非常清楚,可見他對整個抗疫過程的全局指揮和精準把握。「
其次,總書記報告中以大篇幅講到中國擔當、中國使命和中國方案,講到了我們的文化自信。在此次抗疫中,我們在傳承祖國優秀文化的同時,堅持中西醫結合。總書記也在報告中特別點到,在抗疫過程中,中醫「三方三藥」取得的成果,被多個國家借鑑和使用。這對我們的未來工作和中醫發展,都有所鼓舞和啟發。而總書記提到,青年一代在這次抗疫中的英勇表現,展現出的擔當、專業和大愛,讓我們看到民族的希望和未來。這也是我們中醫人在未來教育工作中要好好傳承和弘揚的重點。
張忠德獲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和「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總書記在會上特別強調了,黨員幹部在這次抗疫中體現出的『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要把黨旗插在最困難、最危險的地方,這是我們黨員應有的表現。我也是千千萬萬個黨員之一。我是個醫生,也是個老黨員,武漢有困難,國家有困難,我就應該站出來,去擔當,去奮戰。這次表彰,我認為不是給我個人的,而是獎給我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黨員和醫務人員的,我只是其中一個代表,替大家領回去。」
怎樣才算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 張忠德說:「一個新時代的優秀共產黨員,第一,必須不忘黨章,敢於擔當,面對困難,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第二,要敢於成才,敢於領先,用才華、品德與共產黨員精神結合起來,為祖國為人民服務。 」
【事跡特寫】「病人在哪裡,我的戰場就在哪裡!」
「中醫人,就當傳承中國使命、中國擔當。」9月8日中午,在北京剛剛參加完「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臨上飛機前5分鐘,「德叔」張忠德在對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的專訪中,如此感性地說道。
17年前,他衝鋒在抗擊非典的一線,在救治重症患者時不幸感染。在生死關前走一遭,一度將寫好的遺書壓在枕頭下。
17年後,56歲的德叔又一次站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除夕之夜,臨危受命,孤身逆行。在廣州前往武漢的高鐵上,整個車廂只有他一個人。到站武漢,與接站人員見面的第一句話,德叔就問「患者在哪裡?」
「這裡危險,讓我來!」在隔離病房,這句話常常掛在德叔嘴邊,從17年前的抗非戰場,到今年的抗新冠戰場。在武漢,德叔每天的日程安排是:清晨6點半起床,之後趕赴各個醫院查房;下午和晚上參加專家會診。深夜,德叔仍在酒店修改治療方案。「有時弄好已經凌晨1點多。」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作為在武漢堅守時間最長的國家級專家之一,德叔奮戰73天,暴瘦了10多斤。
「德叔」這個廣東味的稱呼,在每天查房時被武漢患者親切地喊著。張忠德說,「德叔」這個稱呼,或許更多的是醫務工作者的一個代號。「我是一名老共產黨員,我是一名醫生,病人在哪裡,我的戰場就在哪裡!憑責任心做事,憑良心做事!」
「我們把黨旗插在最困難之處。」醫療隊進駐受援醫院當天晚上,他火速召開臨時黨總支會議,強調要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第一天、第一個進入隔離病區的必須是共產黨員,毅勇當先,敢打硬仗,才能打勝仗。
憑著防治SARS、流感、登革熱等新發突發傳染病的豐富經驗,他凝聚國家中醫力量,率先探索中西醫協同治療方案,提出了重症和危重症的中西醫預警指標,並且全程參與制定國家有關新冠肺炎防治診療方案,規範臨床救治。武漢抗疫歸來,仍不斷摸索總結新冠肺炎的治療經驗,主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醫案精選》,為國際同行提供了鮮活的病例參考。
「我們打出了一套精準的中西醫組合拳,重點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讓中西醫協同起效發揮『1+1>2』的效果。」他帶領第二支國家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共136人,先後接管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5個病區,187床位。共收治患者348例,輕型14例,普通143,重型、危重型191 例。達到出院標準307例。中醫參與率100%,純中醫治療90例,全部達到出院標準。
「這次全國表彰的意義,我想不僅是對所有奮鬥在一線工作人員的表彰,而是弘揚抗疫精神的同時,上升到對中國精神的弘揚。讓我們思考,在當前面對世界百年不遇的大變局大環境下,如何戰勝未來的困難。」參加完表彰大會懷揣著三張獎狀的德叔,以這樣一句平實卻意味深長的話結束與記者的對話。
編輯: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