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刻頭條
隨著5G與視頻社會化時代的到來,手機影像性能成為了消費者的關注焦點。艾瑞諮詢《2020中國人工智慧手機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消費者最關注的手機要素是「拍攝」,佔比29.2%。各大手機廠商正發力手機影像性能,通過自研或與外部算法公司合作,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拍攝體驗。經過在計算攝影領域的持續投入與技術創新,人工智慧企業曠視科技也正將AI能力融入影像算法,助力提升手機拍攝能力、拍攝功能與使用體驗。
針對消費者的拍攝需求,曠視科技基於深度學習神經網絡能力打造了「AI+CV」超畫質技術,通過AI對高畫質數位相機的成像特性進行學習,還原景物原有的細節紋理,使畫面品質得到整體提升。具體來看,曠視科技超畫質技術主要針對全局和細節兩方面分別進行優化處理:在全局優化方面,涵蓋了畫面細節增強、動態範圍提升、降噪效果提升等;細節優化方面則包括閉眼融合修復、天空噪聲優化、揮手鬼影優化等。此外,曠視科技還搭建了自己的光學實驗室、圖卡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以提升超畫質的實際表現。
圖:曠視科技打造超畫質技術,整體提升畫面品質
基於曠視科技自研的AI生產力平臺Brain++的能力,超畫質技術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已經迭代到3.0版本,研發及交付效率提升了6倍,提供的功能超過100種,並已應用至多款智慧型手機之中。《白皮書》數據顯示,國內主要廠商新發布或已發布的高端安卓手機系列中,約有75%應用了曠視科技AI算法或與曠視科技合作AI算法;在目前相機評測機構DXOMark排行榜TOP 10的國產手機中,70%應用或與曠視科技合作開發基礎畫質相關算法。
圖:曠視科技AI算法在安卓智慧型手機中的覆蓋率
多種技術應用之下,手機影像功能不斷豐富,不過在性能上仍存在提升空間。《白皮書》指出,智慧型手機的光感知系統主要由晶片、屏幕、算法和攝像頭構成,在智慧型手機關鍵部件中的價值佔比高達46.6%。但目前光感知系統的局限性也很明顯:智慧型手機受限於光學元器件大型化與成像品質的「兩難」選擇,「光感知」三大領域硬體元器件成本高昂,同時傳統的調校只是將光學系統、感知系統和計算系統進行簡單的參數調整,三大系統是孤立存在且各自優化,信息單向傳遞並且幾乎不產生交互。
推動AI算法在「光感知」系統中的協同作用與進化融合成為了行業共識,其中,曠視科技是率先提出這一理念的公司,希望通過AI算法,在各硬體之間搭建了一個類似神經網絡的連結,從最優影像效果出發,形成更有效的全局優化。事實上,在AI領域深耕多年的曠視科技已成為全球AI+光感知產業圖譜中的的核心組成,未來也將助推「AI重新定義光感知」從理念轉化為實際,賦能更多智慧型手機,為更多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拍攝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