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支山下萬國博覽會
1851年,萬國工業博覽會在英國倫敦舉行
1964年,紐約建城300年舉行世界博覽會
1970年,大阪舉行世界博覽會
2010年,上海舉行世博會,主題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世界博覽會,是各國歷史、文化、科技、生活相交融的平臺,但你一定想不到,早在公元609年6月,隋煬帝就在張掖焉支山下召開萬國博覽會,突厥及西域27國王公貴使皆來覲見,為促進地區文化交流及繁榮昌盛寫下了輝煌的一筆

時至今日,焉支山已無當年博覽會的任何遺蹟,歲月帶走了所有能帶走的氣息,這其實有點類似現代的博覽會,為節約資金,搭建臨時場館,在那個年代,焉支山下一望無際的草原正適合搭建各國來朝的帳篷,而這些東西,是不太好流傳至今的
站在焉支山上,我一直在思考隋煬帝的生平事跡,誠然,歷史上對於他的評價數不勝數,但是在萬國博覽會這一頁上,我佩服他的豪邁,佩服他的雄才韜略,他是中原皇帝裡面唯一去過河西走廊的,而真正將河西走廊納入大漢版圖的漢武帝一直夢寐以求卻沒有到過河西走廊,隋煬帝當時締造的隋朝該有何其強大,才能讓西域諸國俯首稱臣,召開博覽會這種號召力不光得是國力強盛,還要有武功才能,治國策略,他就懂的文明之間的交流是國家發展的重要一項,真了不起,破有遠見
匈奴聖地胭脂山
匈奴人祖祖輩輩在焉支山下的山丹軍馬場養馬直到公元前121年春天的一個早晨,霍去病的鐵蹄無情的踐踏了他們的家園,當時的霍去病率領一萬鐵騎從今天的甘肅臨洮出發,在青海循化度過黃河,翻過祁連山,從張掖民樂扁都口進入匈奴人的領地,大戰渾邪王,追出匈奴數千裡,緊急逃竄的匈奴人只留下了半首詩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粉黛無顏色。
自此,焉支山正式併入大漢版圖,與匈奴人的姻緣暫時告一段落
匈奴自古以來侵犯漢朝邊界,和平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能付諸於武力,但是那些生活在焉支山附近的平民,在當時的情況下,又經歷了多少生死離別,自己的家園那麼美,如今不得不棄之遠去,在焉支山上望向遠方你就可以看到大片的草場,匈奴人世代在這裡養馬,而這裡瞬間就不是他們的家了,我想那種感覺就像焉支山上傍晚的習習涼風,很不是滋味,戰爭苦了那些當地愛好和平善良的牧民,但有時候其實是無奈之舉
焉支山的來歷
據傳,在焉支山上,產有一種草可以當作顏料使用,添加油脂後就可以當作女孩子的胭脂,匈奴人最早開發了這裡的胭脂,胭脂在匈奴語中是美麗的意思,音譯山名,後來正式改名焉支山,意為美麗的山
焉支山黯然失色
焉支山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是金礦和煤礦,作為祁連山的支脈,與祁連山一樣遭遇了不小的生態破壞,這其中就包括礦產資源的過度開發,森林資源的過度利用,以及旅遊對其深遠的影響,如今的焉支山雖有文化內涵,但缺少文化遺蹟,似乎有點黯然失色
其實早在上世界90年代,焉支山就已經開始旅遊開發,但由於規劃問題,資金問題,人們的觀念問題等等,開發效果並不是很理想,但是焉支山現在美景依舊在,並且歷史薈萃,宗教氛圍濃厚,旅遊資源富集,當地的山丹縣已經在重點合理的開發焉支山旅遊了,所以未來可期
逛焉支山景區,您可不僅要有欣賞美景的興趣,最好是再多一點對那段歷史文化的熱愛,焉支山景區的意義就在於人文結合,焉支山的美不光是風景,在這裡實地感受,才能領略文化的魅力,我也是在遊完焉支山後對整個河西的五涼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你會發現,整個河西走廊為中原王朝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遊玩這些地方,就如同走進了歷史的長河,年代代入感即刻顯現出來
焉支山旅遊
焉支山在最近這兩年進行過短期的維護,大約每年都是五一之後開放,如果您想去,山丹縣城有通往焉支山的旅遊大巴,但建議自駕遊,像我一樣,選一個夏天的黃昏上山,在天黑前下來,焉支山全程走下來也就三小時左右,可能我是工作日去的緣故,再加上五點才上的山,諾大的景區幾乎沒遇見人,完全沉浸在山上的美景中
黃昏的餘暉在樹林中穿梭,涼爽的氣候讓人不知疲倦,寂寥的腳步聲在山谷間迴蕩,那種融入自然的飄飄然感覺愜意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