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到某廉政教育基地參觀時,工作人員介紹了這樣一個情況:有官員落馬後,對貪腐行為不作深刻剖析,反將身陷囹圄歸咎於運氣不好,「願賭服輸」。
以「賭徒心理」為政,最終鋃鐺入獄,既是罪有應得,也是規律所致。所謂「官場」,不是名利場、是非場,而應是法治場、人心場。賭一把、搏一搏,照見唯利是圖的心態。以這樣的態度經營從政之路,很容易讓人迷失心智理性,放鬆法紀意識和思想警惕,從而走上違紀違法的不歸路。
如果給官場「賭徒」畫像,會有這幾類「表情」:「跟人站隊」,估摸著跟誰最有發展前途,就積極主動地鑽進他的「圈子」,把全部希望都押在上面,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先送後撈」,利用手中權力,大搞權錢交易,把撈取的錢財輸送給能夠提拔自己的人,如此循環往復不斷謀取提拔;「故作異類」,為了博取政績聲望和升遷資本,常表一些極端的態,發一些極端的言,幹一些極端的事,以此矇騙關注的目光。這些言行背後有一種共同的心態,就是以種種手段填充膨脹官欲,爬上去了就是最大勝利,跌了下來就自認倒黴。
清代蒲松齡有詩云:「天下之傾家者,莫速於賭;天下之敗德者,亦莫甚於博。」拿群眾的利益、拿黨和政府的威信、拿個人的自由和名譽去「賭」烏紗帽,儘管是少數人,但其輻射效應造成的影響十分惡劣。賭本身並不生利,少數賭徒的贏,是以多數人的輸為代價的。官場「賭術」不加限制,結果便是「逆淘汰」廣為盛行,「偽君子」大行其道,「潛規則」搖身一變成了明規則,嚴重汙染官場政治生態。「靠拍、靠送、靠忽悠」,可能一時受用,但絕對躲不過監督的視線,最終也逃脫不了黨紀國法的制裁。
「身之主宰便是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本』在人心,內心淨化、志向高遠便力量無窮。」為什麼有人不惜違法亂紀去「賭」仕途?原因就在於,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扭曲,頭腦中壓根兒沒有「黨、民、責、戒」的意識,也沒有「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的概念,他們把從政的目標定位在「當更大的官」上,不惜痛下成本去博取更大籌碼。權力不是賭具,仕途也絕非賭注,權力觀上跑偏了,結局只會是加速滅亡。對權力始終懷有敬畏之心、戒懼之心,對人民始終懷有敬重之心、服務之心,方能行正道、做正事、成正果。
古人說得好:「名必有實,事必有功。」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成為一名稱職的國家幹部,必定要付出大量的汗水和心血。本本分分做人,乾乾淨淨做官,老老實實做事,在任何時候都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在其位,就當謀其政、專其政、善其政。功夫下夠了,成果出來了,職務榮譽之類也會水到渠成。
為政不可有巧宦之心,不可長虎狼之欲,不可用巧詐之術。此中良訓,值得共鑑。用權為民,用權依法,用權有戒。此中要求,理當共踐。
《 人民日報 》( 2016年07月20日 04 版)
(責編:白宇、文松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