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2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全國832個國家貧困縣已經全部脫貧摘帽,剩餘的貧困人口正在履行退出程序。從目前情況看,到今年底,所有貧困人口也將全部退出。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從上個月832個國家級貧困縣「清零」,到今年年底所有貧困人口「出列」,預示著「十三五」期內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脫貧攻堅任務目標將如期完成,為此,我國要從集中資源脫貧攻堅轉向鞏固拓展脫貧成果,以紮實推動共同富裕。
扶貧政策「不斷供」,讓貧困群眾吃下「定心丸」。部分已脫貧人口政策性收入佔比較高、自我發展能力還顯不足、發展基礎相對薄弱,摘掉「貧困帽」後,很多群眾擔心失去扶貧政策保障,會造成後續發展乏力,甚至又回到「解放前」。為此,扶貧政策措施不能「急剎車」,要繼續強化「四個不摘」的政策「供給」,即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扶貧政策「不斷供」,扶貧力量「不減弱」,持續念好「產業經」、端牢「就業碗」、織密「民生網」、譜好「增收曲」,讓貧困群眾吃下「定心丸」,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幸福才有保障。
返貧監測「重精準」,讓貧困群眾走穩「脫貧路」。脫貧攻堅要「重精準」,防止返貧也要「重精準」。十九屆五中全會要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十四五」時期一項重要的工作目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需要「扶上馬」「送一程」,更要「回頭看」,健全「精準」的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讓貧困群眾走穩走好「脫貧路」。比如,新餘市貫徹落實江西省委省政府《關於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的意見》,藉助「智慧新餘」平臺,充分發揮信息化作用,精準識別、動態監測、持續幫扶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這「兩類人群」,構建精準防止返貧長效機制。
防止返貧「抓重點」,讓脫貧攻堅成果「可持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要求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的幫扶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加強監測,提前採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不能等他們返貧了再補救」。可見,脫貧攻堅成果要「可持續」,就要「抓重點」防返貧,一要靶向「重點人群」,對不穩定戶、邊緣戶等加大返貧監測幫扶力度,持續動態「清零」;二要重在「事前幫扶」,返貧前對風險人群採取幹預措施,及時化解生產生活風險,不讓再次陷入絕對貧困。
輝煌「十三五」收官在即,璀璨「十四五」蓄勢待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徵程中,我們要持續唱響脫貧攻堅「最強音」,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向著「十四五」提出的「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目標繼續前進。
文/彭松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