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山西,看河谷、盆地、山地相間分布,錯落有致,感知表裡山河;
去山西,品讀黃土地上的千溝萬壑,看大半個中國商人的興衰沉浮;
去山西,流連在古樸原始的鄉野山村,體驗多彩民俗、賞味原生美食、感悟至深鄉情,重識樂土家園……
曾漫步於江南的柔情水鄉,也穿行過西北的戈壁大漠,看過東北的冰天雪地,也曾沐浴在南國的璀璨豔陽。這一次,我們在山西南面的一座深山裡,流連忘返……
大自然的神奇,總讓人匪夷所思。
不是在南北極,不是在永久凍土層,
而是在中國內陸的山西,
居然有300萬年不化的天然冰洞群!
雲丘山冰洞群誕生於300萬年前,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時期,其成因至今不明。
山西有二個冰洞,晉北的寧武冰洞,晉南的雲丘山冰洞。雲丘山冰洞,2019年2月才對外開放,還沒廣為人知。
雲丘山冰洞是夏天結冰,冬天融冰,具有神奇的自我修復能力,冬天融化的冰,到了夏天又重新凝結起來,與大自然的規律背道而馳。
雖然結冰的洞穴會有很多,但是只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結冰狀態的洞穴才能夠被稱為冰洞。
婀娜多姿晶瑩剔透的冰柱、冰瀑、冰簾、冰筍、冰花.
常家莊園
是常氏家族
智慧、文化和財富的集大成者
正在受到舉世矚目
常家莊園以其「十最」聞名遐邇:中國最大的民間祠堂、最大的家族書院、最大的北派私家園林、最典型的漢紋錦彩繪;晉商民居中最大的佔地和建築面積、最大的民間影壁、最敞闊大氣的宅院建築、最大的家庭繡樓、為數最豐富的私家藏帖和書畫珍品、最精美的磚、石、木雕。而其款式繁多的門式、窗飾等,更可謂一門一亮點、一窗一景致。堪稱華夏民居的大觀園,傳統民居建築文化的全景圖。
常家莊園,位於榆次西南東陽鎮車輞村,車輞常氏始祖常仲林於明代弘治初年,從清康熙年間到光緒末年,經過二百餘年的修築,常氏在車輞整整建起了南北、東西兩條大街。遂有常家兩條街之稱。
經之後近二百年的完善,這兩條街,深宅大院百餘處房屋四千餘間,樓房五十餘幢,佔地六十萬平方米。院內樓廳臺閣,雕梁畫棟,精緻恢宏,蔚為壯觀。另有七處園林,名花古木,高閣低亭,曲廊齋坊,水溪池潭,在千裡堡牆八道堡門的環圍下,實現了主人可燕居、可耕讀、可修身、可遐想、可觀賞、可瀏覽、可悅心、可詠嘆等」八可」追求的理想精神莊園。現已修復的四萬平米宅第,八萬平米園林,雖只佔原規模的四分之一,但基本上保持了莊園風格,再現了昔日風採。
有諺曰:"喬家一個院,常家二條街。"常氏宅院的建設規模當時稱為三晉民居建築之首。
老遠就能從馬路上看到這座城門樓子,所以即使走錯了路也不要緊,循著這門樓就能找到。
這個城門樓子有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在大門兩側的城牆上,有兩大幅磚雕(磚刻)書法。
從一進門右手邊宣傳牌子上的介紹中得知,常家大院從康熙年間開始修建,延續了200年,最輝煌的時候,覆蓋面積曾達到60萬平方米,大於故宮的面積。
每逢清明前後,常家十畝杏園內,滿園杏花依次綻放,如煙如霧,花香襲人,屆時會有無數的攝影愛好者慕名前來,定格這醉人美景。
十畝園區,廣栽杏樹,從心境上講,常氏取意寄情修建杏林,有三層典故和含義:其一,常氏崇尚儒學,尊孔子為宗,而孔子最初講學於杏壇,開創儒學。其二,杏花開於二月,報春最早,其時也是各地舉子赴京會試之時,故而杏花又名及第花,作為文化世家的常家自然偏愛這種吉祥的花木。其三,相傳漢末吳國名醫董奉為人看病不收分文,只讓患者家屬在他門前栽植杏樹為報,年久成林,董奉也以其醫術醫德被尊為仙。常氏建杏林,也含有對品德高尚者的崇敬。常氏崇尚儒學,歷代子弟多有赴山東孔廟祭拜者,並最終於清光緒五年北祠堂落成之時,修築杏壇,請回孔子像供於杏壇之上,以寄託子弟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