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體育教師在操場錄製教學視頻
為積極響應「健康中國、體育強國」號召,叢臺區教體局按照「增強體質,健康第一」的工作思路,堅持「興趣引導、一生一策、科學訓練」原則,聚焦「四個圍繞」,通過特長、興趣同培養、訓練、測試相結合,全面推進「家庭體育作業+」模式,讓家校一起「動」起來。近年來,叢臺區中小學生體質水平得到明顯增強,體育教學工作成效顯著。
圍繞「結果」定策略推行「特長+興趣」群模式
科學監測知短板。利用一年一次的國家健康體質監測契機,針對身高、體重、握力、單腳閉眼站立、縱跳、選擇反應時、1分鐘仰臥起坐(女)、伏地挺身(男)、坐位體前屈、臺階指數、肺活量等綜合評估內容,全面了解一所學校、一個班級、一個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明確優勢項目和存在短板,為學生量身確定體質短板和訓練項目,最終達到以結果找不足、以不足定項目的目的。
特長興趣補短板。結合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和學生運動興趣,體育教師、班主任、學生及家長共同為學生制定訓練內容,確保一生一策、精準施策,讓學生的優勢項目更優、弱勢項目加強,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定向訓練強短板。通過開通家庭作業線上APP,每日登錄線上打卡,開設跑步、跳繩、蹲起、呼啦圈、仰臥起坐、拍籃球、踢毽子等9項自主訓練項目,記錄每次的運動時間、運動項目、每日打卡積分、每日消耗卡路裡的情況,不但讓家長了解了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更能生成大數據,為全區體育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依據。
圍繞「計劃」定內容實施「目標+檢測」達標制
為切實減少叢臺區中小學校「小胖墩、小眼鏡」現象,落實好「增強體質,健康第一」的要求,該區及時調整體育教學側重點,在開足開全體育課程、開展「陽光體育一小時」活動的基礎上,實現由單一競技人才培養向提升全區中小學體質健康指數的新目標轉變。
遵循「一校一策、因生施策」原則,該區組織各校體育教師,結合各個年齡段學生的不同特點,為學生列出體育鍛鍊周計劃、月計劃、季度計劃、學期計劃和年度計劃,建立起「達標制」目標完成體系。在做好日常體育教學的同時,全區體育教師利用節假日和寒暑假,通過微信講解、錄製視頻等方式進行線上授課,並按照「達標」計劃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定期組織體育測試,並根據測試結果進一步完善體育鍛鍊計劃,從而達到以訓練促成達標,以測試反饋訓練的目的。
近年來,通過科學計劃和針對訓練,叢臺區學生體質達標指數得以逐年提升。在2020年第一學期學生體能達標檢測中,學生線上測試參與率達到100%,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及格率均超過98.7%,較去年增長0.02%,呈現逐年提高趨勢,學生體質得到逐漸改善。
圍繞「要領」定強度確定「1+10」練習法
抓好線上教學重質量。今年疫情發生以來,叢臺區積極組織骨幹體育教師錄製25節空中課堂。其中,6節體育優質課被邯鄲市空中課堂選用,並在全市連續播放,獲得學生和家長的熱烈反響。體育線上課程包含一分鐘跳繩、50米跑、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等國家體質檢測內容,確保廣大學生在疫情期間也能享受到高質量的體育課程。
結合居家實際重實效。為保證線上課程的實效性,叢臺區在進行體育家庭作業安排時,注重「1+10」練習法,即充分運用簡單易懂的「1分鐘」講解,指導學生進行最少「10分鐘」的居家體育項目練習。通過要領講述、動作示範、圖文結合等方式,動態展示體育課程,生動宣傳健康居家鍛鍊方法,在簡單易行的體育鍛鍊中有效舒緩疫情帶來的心理壓力,精準指導學生居家鍛鍊技巧。
同時,一方面結合踢毽子、跳橡皮筋、玩沙包等傳統體育鍛鍊項目,幫助低年段學生鍛鍊身體協調性,提高孩子們的運動興趣。另一方面,鼓勵學生進行戶外主題體育運動,通過登山、徒步、騎行、快步走、放風箏等形式,起到開放視野、愉悅身心以及提高心肺功能的作用。
做好體育教研重發展。為更好地上好線上體育課,叢臺區教體局先後組織了12次優秀體育教師經驗分享會,會議專項研究了特色居家體育鍛鍊課程,結合疫情當下的特殊要求,客觀地分析學生居家進行體育鍛鍊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交流研討,找到破解問題的有效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堅持科學有效的體育鍛鍊。
圍繞「互動」做文章發展「小手+大手」運動鏈
課程研究取得進展後,叢臺區果斷拓寬新領域,加強家校聯動,通過「小手拉大手」等形式,發動家長積極參與「體育家庭作業」的普及宣傳,引導開展豐富多彩的親子家庭體育鍛鍊,形成有力的家校聯動增強體質新格局。
一是特色活動發揮輻射作用。各校為學生布置特色體育家庭作業,例如連城小學「戰勝疫情動起來、宅家一起做運動」、南蘇曹小學「居家健身」線上挑戰賽、廣安小學「居家鍛鍊達人秀」、曙光小學「21天打卡——運動養成計劃」等活動,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家長每日在班級群中互動打卡,體育教師在釘釘互動平臺上指導反饋,得到學生和家長的熱烈反饋,建立起健康積極的家校互動鏈條。
二是自製器材激發興趣「引力」。低年級以快樂小刺蝟(鑽洞爬行)為內容,利用廢舊紙盒、編織繩等自製跳繩、山洞等比賽器材,訓練學生協調能力;中年級以開心保齡球為內容,自製保齡球場地,訓練學生手部靈活力;高年級以疊疊樂金字塔(推小車疊杯子)訓練學生上肢力量;中學以快樂蹴鞠(足球)為內容,用毛線自製足球,訓練學生全身力量,通過自製體育器材既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又在創作中享受運動的活力。
三是線上運動會增進親子互動。開展「線上家庭運動會」,活動以創新活動形式,引入趣味活動為主,低年級開展「相親相愛一家人」(雙人跳)活動;中年級開展「快樂蹺蹺板」(仰臥擊掌)活動;高年級開展「你拍一我拍一」(平板支撐擊掌)活動,中學以桌球、羽毛球等「小球訓練」鍛鍊學生全身力量。把賽場搬到家裡、家庭成員人人參與,每個家庭在規定時間完成規定項目,並把視頻通過微信發到班級群,體育老師組織班委進行評選,最終評出優秀運動員,線上授獎。
線上運動會的開展,激發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濃厚興趣,將班級群拓展為興趣運動小組群,有效加強了體育鍛鍊時間,幫助學生養成了每日運動習慣,形成「班班搞活動、學生都參與、家校有互動」的家庭運動群模式。(記者常慧傑 通訊員劉瑤、謝凱、蔡曉楠)
來源:邯鄲日報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