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蓉」耀:深圳和成都的大運會時刻

2020-09-14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目前成都大運會13處新建場館全部完成主體結構封頂,圖為高新區體育中心本報記者 李冬 攝

十年,是人們容易記住的時間刻度。如果站在2021年向前回首,十年前,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來到改革開放前沿深圳,剛過「而立之年」的國家經濟特區,讓世界認識了不一樣的青春與活力,感動與美好。當然,隨著大運會的成功舉行,深圳期待中的新一輪發展,也如當時大運會的口號一樣,「從這裡開始,不一樣的精彩」。

十年,「精彩」到訪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腳步漸近。在越來越清晰的腳步聲裡,我們回望來路,期待從「過來人」的精彩中獲得更多城市「蓉」耀的靈感與思路,期待「成都成就夢想!」

日前,《成都經濟觀察》已連續透過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多位在蓉高校校長的眼光,透視大運會將帶來的「青春『蓉』耀」、「產業『蓉』耀」;今天,我們將視野再次拓展,讓深、蓉兩所與大運會有著極其密切的城市大學來一場「十年對話」,走進他們心中的「城市『蓉』耀」。

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深圳舉辦,圖為開幕式現場

主題1

經驗借鑑

本報記者:十年前,深圳舉辦了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此過程中,深圳大學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深圳大學主要扮演3個角色,一是志願者,二是組織者,三是競賽者。

作為「志願者」,當好主人翁,展示城市和大學的新風採。15000多名學生參與大運志願者工作,志願者展示了別樣的「深大」風採,而開閉幕式團隊的出色表現,更是廣受好評。

作為「組織者」,提升校園建設,辦好運動競賽,辦好學術大會。場館競賽工作表現優異,並利用大運契機促進了校園資源建設的重大提升。文藝表演水準高,後勤保障出色,安保維穩有力。2011國際大體聯學術大會在深圳大學圓滿落幕,受到了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400餘名參會者高度評價,時任國際大體聯主席的加利安稱之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學術大會」。

此外,作為「競賽者」,積極組織參賽,全力以赴,摘金奪銀。2011年大運會深圳大學共派出13名大學生,在此次大運會獲得不俗成績,13位參賽深大學生中有9位摘金奪銀,為中國隊貢獻了5金4銀。

2011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來到改革開放前沿深圳,讓世界認識了深圳的青春與活力

本報記者:針對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深圳大學還作出了哪些亮點工作?

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深圳大學充分認識到「大運文化」對學校和城市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集中優勢資源,遵循大型賽會規律,把握時機,精心策劃組織了一系列具有大運文化特點、體現校園青春氣息的專項活動。

首先,舉辦大型活動,提升國際影響。學校先後主辦、協辦「火炬手全國選拔活動」「大運會紅十字與大運同行誓師大會」、「深圳大學『五四』萬名志願者誓師大會」「大運會火炬傳遞(深大站)」「百萬學生力挺大運系列活動」啟動儀式等大型活動,有效地鍛鍊了志願者隊伍,也有力地烘託大運氛圍,宣傳城市與校園志願者形象,提升學校和城市影響力。

其次,依託大學校園,激發城市活力。學校充分利用校園兩級團學活動資源,引導廣大學生組織、社團開展與大運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具有鮮明大運特徵的「英才薈萃,辯大運風採;新星雲集,論荔園傳奇」深圳大學2011年「院際杯」辯論賽、「綠色騎行迎大運」「地球一小時,綠色大運行」,開展了包括「迎大運 英語口語訓練營」「我要上大運達人秀」「繽紛社彩 給力大運」等近百場活動。

深圳大學於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創辦,是一所以城市命名的大學,作為「特區大學 窗口大學 實驗大學」,深圳大學與深圳市共同發展,文化引領,創新驅動,多元發展,進一步傳承大運會的激情與活力,推動學校邁向世界一流創新型大學。

不得不提的是,如何充分發揮城市大學的作用,樹立「大運」品牌,助力城市發展始終是重要話題之一。進一步弘揚大運志願服務精神,建設和諧校園、人文校園,提升價值品位。為此,學校關愛志願者,鼓勵和支持更多的老師同學加入義工和志願者隊伍,發揚志願精神,建設志願者之校,助力深圳建設志願者之城;同時,鞏固大運建設成果,提升、優化校園環境,助力深圳市全國文明城市建設;並進一步承接大運開放平臺,積極拓展國際合作和交流。

本報記者:借大運會,實現城市與高校的共贏,同樣作為以城市命名的大學,深圳大學有何經驗分享?

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眾所周知,大型體育賽事在城市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恰如大運會這場國際頂級運動會,推動著城市和高校全方位發展,提升其國際影響力,完善基礎設施,重塑國際形象,促進特色轉型。而高校需在大運會中突出城市特色,不斷增強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的能力,為城市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特殊人才,服務地方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屆大運會都有著深深的城市烙印,「志願者」們就是城市和高校的閃亮名片,讓城市「與世界沒有距離」。深圳大學高度重視「城市」志願者培養,對於專項志願者,考慮到其多服務於特定項目,所承擔的志願服務責任重大、綜合素質、專業技能要求較高,學校還明確評審程序標準,組建了專家評審團隊,嚴格篩選,集合學校師資優勢,培養優秀志願者。希望我們的經驗能夠給成都大學提供一些思路。

成都大運會大運村項目效果圖

主題2

成都探索

本報記者:從2001年在北京,到2011年在深圳,再到2021年在成都,這是一場素有「小奧運」之稱的青春盛會。請問在經歷並參與過2011年深圳大運會的「前輩」身上,成都有哪些經驗可以汲取學習?

成都大學黨委副書記馮煉:深圳大學從學科建設到專業設置,從人才培養到科研應用,從創新驅動內涵發展到國際化合作交流,發展很迅猛,特色很鮮明,為深圳的發展輸送了源源不斷的專業人才,提供了強勁有力的智力支撐,是成都大學對標學習、追趕的標的大學。

第26屆深圳大運會,深圳大學是最積極的參與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動員組織學生志願者,在世界頂級綜合型賽事中經受歷練、展現風採;成功承辦FISU學術大會,進一步提升學校的國際知名度;開設運動訓練專業,組織深大運動員備戰參賽,摘金奪銀;承接排球、足球比賽訓練,學校體育場館及校園風貌獲得更新改造。

在籌備推動方面,兩校如出一轍。深圳大學當時成立了大運會工作辦公室及七個工作團隊,成都大學也成立了大運會(運動員村)項目指揮部,由黨委書記、校長任總指揮長,其他校領導任副指揮長,下設15個工作專班——綜合協調組、項目建設組、宿舍改造組、弱電改造與信息技術組、餐廳改造與餐飲服務組、體育場館改造與運行組、校園環境與文化提升組、住宿與會議服務組、醫療與公共衛生組、休閒與商業服務組、安保與交通組、後勤保障組、外事與活動組、語言服務組、志願服務工作組,並且還設立了專項經費。

今年8月18日,成都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活動啟動,環球中心亮燈為大運加油 本報記者 呂甲 攝

本報記者:舉辦國際賽事對於成都而言意義非凡。有了深圳大學先前的探索,您認為大學要如何藉助「大運會」提升自身的國際知名度?在此同時,高校又要怎樣利用自身條件,提升所在城市在全世界年輕人心中的影響力?

成都大學黨委副書記馮煉:大運會是自帶國際流量的平臺,「參與」是高校所能選擇的最好方式。選派大學生運動員參賽,承辦FISU教育大會,支持大學生參加賽事志願服務,承接單項比賽或訓練,參與賽事文化交流活動,提供專業諮詢服務……有多種可以參與的形式,都能不同程度地提升高校的國際知名度。

不可否認,由於參賽的大學生運動員將在大運村居住生活一段時間,有著近距離的接觸、最直接的感知,承辦大運村最能提升所在高校的知名度。影響力與知名度有著不同的內涵,但如果高校能站在時代發展的潮頭,引領風氣之先,就能助力城市提升在全世界年輕人中的影響力。

從歷史經驗看,借賽事之力,讓全世界認識或者說愛上一座城,提升全球影響力,通常都是行之有效的,因而成都自然也倍加關注如何在參與中探索留下「大運會」經驗。在得知成都申辦大運會信息的第一時間,成都大學就盡全力收集資訊。在短短一個月的申辦準備中,更是三赴深圳學習,數易其稿形成大運村平面布局和建改項目方案,抽調專業教師組建翻譯解說隊伍,緊鑼密鼓製作大運村沙盤、展板和宣傳片,先後五次開展模擬演練,最終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贏得了成都、大體聯等各方的認可與支持。

而隨著大運村建設的啟動,學校將新增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代表團公寓、綜合服務中心、醫療中心等22個單體建築拔地而起,原有學生宿舍、食堂、體育場館等全面優化改造,學校面貌脫胎換骨、煥然一新,為建設國內一流、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城市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果成都大運會有什麼經驗可以留給未來,那一定會有大運村建設的「成都模式」。把大運村放在大學校園,高度契合大運會的參賽主體——大學生運動員,能最大程度地滿足賽事需求,更能最大限度地轉換賽後使用。「辦好一個會,提升一所校,激活一座城」,這是極有遠見的睿智抉擇。

主題3

城市發展

本報記者:深圳大學和成都大學同樣作為以城市命名的大學,都承擔著學校與城市共同繁榮的使命。在您看來,其應該如何融入城市,進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對深圳大學而言,大運會既是一項光榮的政治任務,也是高校服務社會,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有利契機,也是凝聚青年人,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媒體、新平臺。與此同時,學校在公眾心目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影響廣泛,這也對深大未來辦學發展極其重要。

城市大學應與城市發展相融合,文化引領,創新驅動,內涵發展。城市發展需培養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高校應深化產教融合、大學城市融合,將人才培養與科研創新相結合。學校堅持「頂天立地育人」科研理念,通過建設高層次科研平臺,積極發揮高校智庫作用,服務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在智慧財產權轉移轉化方面,建立高校智慧財產權轉化利益分配機制,促進成果轉化。學校2010年就出臺了《深圳大學科技成果轉化辦法》,注重基礎研究,開展原始創新,同時與企業開展協同創新、集成攻關,創造一批支撐產業發展的智慧財產權。在全球PCT申請教育機構中,深圳大學表現不俗,2019年以PCT申請量247件的數量繼續保持全球第3的位置,僅次於加州大學系統和清華大學。

建設學校文化工程,堅持貫徹落實《深圳大學文化創新發展綱要》,以項目化管理方式紮實推進「十大文化建設工程」,以文化建設驅動學校各項事業從「深大速度」到「深大質量」「深大模式」轉變升級,引領城市發展。

成都大學黨委副書記馮煉:大學因城市而興,城市因大學而盛。成都大學的誕生,緣於這座城市對大學畢業生的渴求。我們一定要思考,到底給這座城市發展貢獻了什麼?我們不能夠滿足於大多數畢業生在成都就業,不能夠滿足於能給這座城市發展持續不斷地提供專業人才。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大學在文學、體育以及科技等諸多行業領域培養了不少人才,反觀自身,我們也要問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為這座城市培養出未來的「領軍」人才?對此,我們在思考,在人才培養上還要與成都的發展深度融合,對接城市發展戰略來布局重點特色學科專業,著眼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需要,服務超大城市治理需求,加快布局新工科、新文科、新醫科、新商科,在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智慧城市、體育休閒等領域,積極創建一批新興優勢學科。

特別是,我們在科研創新上,要打造政校企互動、產學研結合的生態系統,共建特色學院、聯合實驗室、技術轉移中心等新型平臺,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技術轉讓,促進創新產業的孵化。

深圳大學與大運會

2011年的大運會中,深圳大學主要扮演了3個角色——作為「志願者」,當好主人翁,展示城市和大學的新風採;作為「組織者」,提升校園建設,辦好運動競賽,辦好學術大會;作為「競賽者」,積極組織參賽,全力以赴,摘金奪銀。15000多名學生參與大運志願者工作,展示了別樣的「深大」風採;場館競賽工作表現優異,並利用大運契機促進了校園資源建設的重大提升;文藝表演水準高,後勤保障出色;13位參賽深大學生中有9位摘金奪銀,為中國隊貢獻了5金4銀。

成都大學與大運會

大運會是自帶國際流量的平臺,「參與」是高校所能選擇的最好方式。隨著大運村建設的啟動,成都大學將新增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代表團公寓、綜合服務中心、醫療中心等22個單體建築拔地而起,原有學生宿舍、食堂、體育場館及強弱電、上下水管網全面改造,校園風貌景觀全面整治提升,學校面貌脫胎換骨、煥然一新,為建設國內一流、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城市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背景連結

城市榮耀裡的大學使命

北京

申奧成功後,北京大學主動向國家申請承擔建設競賽場館的重任。2007年11月,奧運歷史上首個桌球比賽場館在北京大學落成,2008年8月13日和9月7日,奧運會、帕運會桌球比賽在北京大學體育館隆重舉行;此外,北京大學還承擔多項奧運任務,如強化奧運安保工作、開展校園及周邊環境整治工作、開展奧運籌辦工作宣傳報導,還舉行了「非常校慶、非常奧運」第十二屆社團文化節、「與奧運同行,和世界一家」第四屆國際文化節等活動。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契機,北京大學提升了國際參與度與國際知名度,積極推動中外學生交流,加強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促進人類文明的多元發展。

杭州

2017中國杭州(西湖)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於7月20日至23日在西湖水域進行。本屆賽事參賽隊伍主要以各國知名高校賽艇隊伍為主,主辦方邀請了包括中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荷蘭等8個國家的16支高校隊伍參加。浙江大學以此為契機,引進了高水平、高層次人才,並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開拓賽艇、帆船帆板等項目。學校還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如西區二期已規劃建設港灣式碼頭、1000米賽道,河道四通八達串連起東西區水域和餘杭塘河;另外也利用舟山校區、海寧校區的地理優勢發展水上運動,形成多校區聯動。在本次大賽上,浙江大學在國際名校中斬獲佳績,通過此次國際名校比賽,宣告浙江大學在國際上的聲望、影響力加強,邁入國際頂尖名校序列中。

倫敦

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英國高校為奧運會輸送了一大批志願者和科技人才,他們服務於奧運場館建設、文化傳播、奧運會運營創意等等。倫敦奧運會直接帶火了英國拉夫堡大學。拉夫堡大學是英國著名的體育類大學,向奧運會、體育界等輸送了許多體育人才,在倫敦奧運會上戰果頗豐,國際影響力因此而大幅增強。奧運會後,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將留學目光轉向了拉夫堡,該校申請率大大提升,由於生源的增多,該校基礎設施、教育資源等各項設施也得到進一步完善。

東京

第九屆英式橄欖球世界盃於2019年9月20日在日本東京迎來開幕式。東京許多高校參與了籌建以及活動運營,例如東京大學為世界盃輸送了許多志願服務者,也為本次體育賽事輸送了醫療、後勤保障等人才;同時東京各高校聯同政府推出了體育賽事年、體育城等,東京高校也打造了體育方面的相關產業,例如體育經紀、體育醫護等。

本報記者 孟浩 李豔玲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訪高校提供

相關焦點

  • 音樂「蓉」耀: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成都樂章
    圖為「愛成都·迎大運」主題晚會8月21日在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上演 音樂是大型體育賽事重要的文化藝術元素,對於展現賽會主辦國、主辦城市文化魅力和品牌形象都有重要意義。當體育和音樂相遇,碰撞出精彩的火花,留下了許多深入人心的偉大作品,任歲月無聲奔去,依然在世界體育史上熠熠生輝。
  • 蓉平:365天衝刺成都大運會,用精心綻放精彩
    她是一座最適宜新經濟成長的城市,動能澎湃;她是一座吸引數十萬「蓉漂」尋夢的城市,元氣滿滿;她是一座樂為「後浪」造新城的城市,宜業宜居。如今,這座活力大城,為全世界「後浪」們搭建大運會競逐的舞臺。一場氣質相投的牽手,是書寫精彩的起始。2018年12月13日,葡萄牙布拉加,成都成功獲得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舉辦權。
  • 歡聚成都、乾杯世界,大運會吉祥物蓉寶打卡2020首屆成都青島啤酒節
    活力青島,魅力成都,這是兩座獨具特色,自帶流量與話題的城市。2020年8月3日晚,由青島市政府、成都市政府聯合舉辦的2020首屆成都青島啤酒節——「歡聚成都、乾杯世界」在成都天府綠道桂溪生態公園盛大開幕。
  • 成都大運會牽手「新夥伴」
    8月6日,繼去年的首都北京鳥巢、今年6月的黃浦江畔「上海之巔」之後,由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主辦,以「正青春·即未來——共贏大運·『蓉』耀羊城」為主題的成都大運會品牌推介會(廣州站)在廣州塔舉行。這是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第三場面向全球的邀約。
  • 哈一代玩具:大運會吉祥物蓉寶打卡成都青島啤酒節,盡顯蓉城特色
    活力青島,魅力成都,這是兩座獨具特色,自帶流量與話題的城市。2020年8月3日晚,由青島市政府、成都市政府聯合舉辦的2020首屆成都青島啤酒節——「歡聚成都、乾杯世界」在成都天府綠道桂溪生態公園盛大開幕。
  • 哈一代:成都大運會品牌推介會廣州站圓滿結束,吉祥物蓉寶備受矚目
    2020年8月5日,成都大運會品牌推介會以「正青春·即未來——共贏大運·『蓉』耀羊城」為主題,在廣州塔下舉行。這是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第三場面向全球的邀約。在發布會上,眾多知名的品牌進行了贊助籤約,世界級品牌將為成都大運會提供專業的財務諮詢、專業語言類等服務,共同助力成都大運會以世界水準、一流品質向世界展示一場視覺盛宴。
  • 相聚「珠江之眼」成都大運會有「新夥伴」了
    來源:成都全搜索新聞網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但唐文)8月6日報導成都大運會又有「新夥伴」了!今天,繼去年的首都北京鳥巢、今年6月的黃浦江畔「上海之巔」之後,以「正青春·即未來——共贏大運·『蓉』耀羊城」為主題的成都大運會品牌推介會(廣州站)來到了廣州地標性建築——廣州塔(小蠻腰)的腳下。
  • 相聚「珠江之眼」 成都大運會牽手「新夥伴」
    8月6日,繼去年的首都北京鳥巢、今年6月的黃浦江畔「上海之巔」之後,由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主辦,成都傳媒集團承辦,成都市人才辦、廣州市銳豐音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以「正青春·即未來——共贏大運·『蓉』耀羊城」為主題的成都大運會品牌推介會(廣州站)來到了廣州地標性建築——廣州塔(小蠻腰)的腳下。
  • 相聚「珠江之眼」成都大運會牽手「新夥伴」
    成都大運會又有「新夥伴」了!8月6日,繼去年的首都北京鳥巢、今年6月的黃浦江畔「上海之巔」之後,由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主辦,成都傳媒集團承辦,成都市人才辦、廣州銳豐音響協辦,以「正青春·即未來——共贏大運·『蓉』耀羊城」為主題的成都大運會品牌推介會(廣州站)來到了廣州地標性建築——廣州塔(小蠻腰)的腳下。這是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第三場面向全球的邀約。
  • 「愛成都·迎大運」產業「蓉」耀丨大學校長心中的「大運會」
    大運會是「世界大學生」的盛會,廣受世界各地大學的關注。明年將於成都舉辦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更是聚集了在蓉高校前所未有的責任與熱情。如何通過大學助力成都產業發展?現在,讓我們聚焦四所各具特色的高校校長的「產業情懷」。
  • 相聚珠江畔 牽手新夥伴 成都大運會籤約4家供應商和贊助商
    繼去年的首都北京鳥巢、今年6月的黃浦江畔「上海之巔」之後,由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主辦,成都傳媒集團承辦,成都市人才辦、廣州市銳豐音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以「正青春·即未來——共贏大運·『蓉』耀羊城」為主題的成都大運會品牌推介會(廣州站),昨天來到了廣州地標性建築
  • 2020首屆成都青島啤酒節火熱進行中,大運會吉祥物蓉寶嗨翻現場
    活力青島,魅力成都,這是兩座獨具特色,自帶流量與話題的城市。2020年8月3日晚,由青島市政府、成都市政府聯合舉辦的2020首屆成都青島啤酒節——「歡聚成都、乾杯世界」在成都天府綠道桂溪生態公園盛大開幕。當活力青島遇見魅力成都,當青啤美酒遇上四川美食,當啤酒嘉年華遇上成都2021年世界大運會吉祥物蓉寶,會展開怎樣一種頂級「流量」與實力「C位」之間的碰撞。
  • 成都能為大運會留下怎樣的印跡?3個答案 看大運場館的「蓉」耀
    答案2熱愛運動的城市基因2019年2月14日,這是一個讓何平至今記憶猶新的時間點。「那一天,成都與華潤地產『敲定』大運會主場館建設合作事宜。」事實上,在此前,何平和同事先後10多次和龍泉驛相關主管部門對接施工屬地事宜,這項工作持續了半年之久,在和華潤的對接中,更是十幾次往返深圳和成都,「項目合作達成對我而言也是一個特殊的『情人節』禮物。」
  • 成都能為大運會留下怎樣的印跡?3個答案看大運場館的「蓉」耀
    剛剛忙完手頭工作,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場館部負責人何平抽空接受記者採訪時,熟稔地報出了大運會場館建設的進展情況。2019年3月,成都正式取得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申辦權;舉辦賽事的大運會場館項目也開始向全世界披露——為迎接大運會,成都共設置了49座場館,含13座新建場館和36座改造場館。
  • 成都大運會牽手羊城「新夥伴」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魏超然 昨天,以「正青春·即未來——共贏大運·『蓉』耀羊城」為主題的成都大運會品牌推介會(廣州站)在廣州國際媒體港舉行,是繼去年在北京鳥巢、今年6月在黃浦江畔的「上海之巔」之後,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第三場面向全球的邀約盛會。
  • 成都大運會品牌推介會(廣州站)舉行
    四川在線記者 雷倢成都大運會又有「新夥伴」了!8月6日,繼去年的首都北京鳥巢、今年6月的黃浦江畔「上海之巔」之後,由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主辦的以「正青春·即未來——共贏大運·『蓉』耀羊城」為主題的成都大運會品牌推介會(廣州站)來到了廣州地標性建築——廣州塔(小蠻腰)的腳下。這是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第三場面向全球的邀約。
  • 成都大運會 世界大舞臺
    希望通過大運會,把產品和賽事保障能力展示給國際上的其他體育人看。」成都大運會品牌推介會走進廣州面向全球 盛情邀約本報訊 (記者 黃一可) 昨天,以「正青春·即未來——共贏大運·『蓉』耀羊城」為主題的成都大運會品牌推介會(廣州站),來到了廣州地標性建築——廣州塔的腳下,活動由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主辦,成都傳媒集團承辦,成都市人才辦、廣州市銳豐音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 「成都日報」成都「智」造的「蓉」耀時刻:探尋大運會中新技術應用...
    的確,一場世界級的體育賽事帶來的不止是精彩絕倫的觀賽體驗,更為新技術提供了難得的應用場景,為城市發展帶來了能級提升的強勁勢能和經濟轉型的澎湃動能。廣泛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可以提升賽事運行效率,為運動員、普通觀眾和遊客提供優質服務,豐富賽事呈現和傳播方式,創造交互式、沉浸式的觀賽體驗。
  • 大運會在成都舉辦,讓這座城市錦上添花
    8月18日,在成都舉行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迎來了倒計時1周年的歷史時刻。1年之後,來自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名青年運動員將來到成都,參加各項比賽,共同分享體育競技的愉悅與精彩,通過賽事增進青年友誼,傳達全球合作的精神。
  • 成都大運會品牌推介會走進廣州 面向全球 盛情邀約
    希望通過大運會,把產品和賽事保障能力展示給國際上的其他體育人看。」成都大運會品牌推介會走進廣州面向全球 盛情邀約本報訊 (記者 黃一可) 昨天,以「正青春·即未來——共贏大運·『蓉』耀羊城」為主題的成都大運會品牌推介會(廣州站),來到了廣州地標性建築——廣州塔的腳下,活動由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主辦,成都傳媒集團承辦,成都市人才辦、廣州市銳豐音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