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大陸遊客赴臺遊,對臺北建築物的老舊,以及高雄的「又老又窮」,每每都有深刻體驗。而事實上,如果說到城市建設,位於中臺灣的臺中,會讓你既有的印象大大改觀。
筆者日前來到臺中參訪,感受到這個城市的建築之美,尤其是七期重畫期,它的開發建設比臺灣其他縣市要來得快,也更為「新」,更為「高大上」。
/臺中街景/
1
房產不景氣,倒逼房子越蓋越好
有「藝文之都」美譽的臺中,產出很多「臺灣之光」,比如珍珠奶茶和汽車旅館。其建築設計也堪稱全臺指標,很多國際知名建築師都在這裡留下代表作。不只是像臺灣歌劇院、臺灣美術館等公共建築,一些酒店和住宅都是品質之選,不少大陸建築商和開發商赴臺交流時,都指定前往參訪、借鑑。
專注於臺中房地產投資營銷的立智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耀鬥介紹,之所以能有今天這樣的局面,其實還要「感謝」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臺中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為了把房子賣出去,倒逼建商將房子品質越蓋越好,社區關係等軟性服務上也幾乎做到了極致。
臺中是臺灣房產市場最早不景氣的地方,因為在當時,中臺灣很多建商到臺中大舉拿地,大量蓋房,為了衝量拼上市,造成房產市場供過於求,空屋率居高不下。不像當時的臺北,人多地少,樓盤也是僧多粥少,幾乎看板剛掛上去,房子就賣完了。
2
從「一案公司」到「鐵粉滿屋」
/臺中酒店:大毅老爺行館/
正因為臺中房產市場很長一段時間不景氣,建商要絞盡腦汁吸引消費者目光,「怎麼樣讓消費者對自己品牌產生信任,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做這樣的耕耘。」
而在此之前,臺中很多建商都是抱著「一案公司」的想法,就是建了房子之後就改名,「你有問題不要來找我」,他們不想跟住戶去做接觸,覺得這樣很麻煩。如此一來,也就與消費者越走越遠。
於是,在30年前公關公司進入臺中房產市場時,很多建商都是抱著「看你有什麼花樣」的出發點去做的。沒想到卻收到了奇效。
王耀鬥介紹,他們引導建商跟住戶之間互動,開設「社區學院」,吸納熱心住戶,訓練他們企劃宣傳,辦各種活動,再找媒體宣傳報導,慢慢讓住戶產生榮譽感、幸福感和尊榮感,也凝聚了社區與公司員工的向心力。
如此一來,建商的名號就打出去了:「我知道你們這家公司,對社區非常好!」社區居民也就慢慢成立「鐵粉」,他們會介紹朋友,或者一而再再三買你家的房子。
筆者日前到臺中時,適逢臺中市品牌建商陸府建設成立30周年,他們特地邀請臺灣知名藝文團體「優人神鼓」,推出家族專屬場表演《時間之外》,邀請所有陸府住戶與夥伴同聚共賞,齊聲高喊「生日快樂!」像陸府建設這樣推動藝文活動深耕社區的建商,每年都會推出「家族表演盛宴」,讓住戶特別「有感」。
3
消費者已經被教育得很挑剔了
/臺中網紅藥店:分子藥局/
如今的臺中房產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堪稱島內房產市場的「一級戰區」。臺北、高雄大建設公司想要進入臺中市場,都要找國際團隊來做,不然PK不過本土建商,因為消費者已經被教育得很挑剔了。
臺中居民知道什麼是好的建築。拿驗房來講,都懂得用高跟鞋的根去敲瓷磚,看看是否貼實了;潑一桶水到廁所地面,看看防水功能是否過關;至於房間朝向、廁所開窗與否等基本要求,更是瞭然於心。
臺中建商也在引領新建築理念,結合建築與觀光的休閒不動產事業另闢戰場。比如立穩營造旗下萊特休閒事業,過去8年來積極收藏中臺灣特殊風景地,山野間土地漸活絡起來,並以「野奢」概念開發私人招待所。目前持有日月潭、鯉魚潭、溪頭等共有12塊休閒土地,最新完工的為日月潭區的「遊獵行腳」,將建築美學和生活品味合二為一。
/臺中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