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國乒可謂是如日中天,簡直可以說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風頭可謂是一時無兩,但是曾幾何時,國乒也有被外國選手摺騰的欲仙欲死的時候,畢竟在過去的年代,很長一段時間,歐洲桌球曾經一度佔據著世界乒壇的霸主地位,直到中國桌球的強勢崛起,終於終結了歐洲強隊的壟斷,尤其是桌球強國瑞典的壟斷。
歷史已經進入了塵埃,那些曾經佔據著桌球乒壇霸主的老將已經老去,甚至已經逝去,對於瑞典桌球,我們記憶最深刻的應該就是以瓦爾德內爾為首的「瑞典桌球三劍客」的時代了吧,瓦爾德內爾自然是不用說,他可是和幾代國乒人相抗衡而不落下風的存在,號稱「乒壇常青樹」,更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外籍的大滿貫選手,是幾代桌球人的記憶和偶像。
而佩爾森雖然不如瓦爾德內爾戰績輝煌,但是作為一個把名字留在聖.勃萊德杯上的桌球名將,他曾率隊連獲三屆世乒賽團體冠軍,在70年代末。佩爾森和瓦爾德內爾一併被稱為瑞典的桌球天才,而且兩人也是不負眾望,一度聯手讓中國隊也曾落於下風。
而今天我們要說人就是佩爾森和瓦爾德內爾的小師弟卡爾松,在阿佩伊倫之後,卡爾松和瓦爾德內爾,佩爾森組成了瑞典的新的「三駕馬車」,也被稱為「瑞典三劍客」,但是縱觀卡爾松的生涯,取得的成績並沒有兩位師兄的輝煌,更可以說是平淡無奇,五個世界冠軍的頭銜,但是沒有一個是屬於自己的單打世界冠軍,可以說是跟著大佬混了五個世界冠軍的頭銜,當然了,卡爾松的實力還是不錯的。
卡爾松唯一的單項世界冠軍,那就是在第四十一屆世乒賽之上,搭檔馮舍在當時的男雙比賽致中和一路過關斬將,最終總決賽遇到了中國的組合王濤和呂林並且戰勝了王濤和呂林的組合獲得了男雙的冠軍,而後來王濤和呂林的組合雖然無敵於天下,但是這次的失敗成為了他們的遺憾,也成為了卡爾松的驕傲。
卡爾松在瑞典男單,一般都會排在瓦爾德內爾和佩爾森之後,而且一貫都是給中國隊「送人頭」的存在,但是在93年的哥德堡世乒賽,卡爾松出人意料的第二位出場,爆冷擊敗了王浩,打破了蔡振華的布局,而中國隊也意外的輸給了瑞典隊,但是在中國隊單打方面,卡爾松也只是只有這一次的高光表現,在以後就在此淪為「送人頭」的角色。
而在1995年的世乒賽,卡爾松再次遇到了中國隊的削球手,不過這一次他面對的是「削球皇帝」丁松,這一次卡爾松被丁松打的是找不到北,也鑄就了丁松的成名,在瑞典三劍客之中可謂是最弱的。
曾經就有人這樣評價「卡爾松」的技術特點,「正手不比佩爾森差,反手不比老瓦差」,但是眾所周知的是佩爾森的特長是反手,而瓦爾德內爾的特長卻是正手,可見卡爾松的技術水平比起他的兩個師兄還真是有著不小的差距,他取得的成績自然是不及兩位師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