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先養水,養水就是養菌,養菌就要靠濾材了,濾材就是有益菌群的家,家舒適了,那自然成長和繁殖也就OK了。這裡說的菌可不只是硝化菌哦~~~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濾材吧。
先說說物理濾材,也就是管物理過濾的濾材,最常用的就是過濾棉,也就是白棉或者綠棉,現在有升級版的叫魔毯。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將水裡的一些懸浮顆粒、魚屎等有機物做第一層過濾,所以,不管是白棉還是魔毯,都是放在進水口的第一層。如果白棉或者魔毯(現在很多人都套魔袋)髒了的話,要趕緊洗白棉(魔袋),拿到水龍頭那裡搓洗乾淨後,還能重複使用。有的魚友會有疑問:「不是說要用原缸水稍微洗洗就好了,以免把硝化菌都洗掉了嗎?」老狼覺得過濾棉上幾乎是沒有硝化菌的,為啥這麼說?因為有有機物的地方,硝化菌不會著床,過濾棉就是有機物堆積的地方,硝化菌是不會在過濾棉上著床繁殖的,所以大膽的洗吧,只有過濾棉乾淨了,才能繼續進行物理過濾。。。
過濾棉
魔毯
再說說生物濾材,也就是濾材的主角--細菌(以硝化菌為例)的家。培菌濾材主要有生化棉、陶瓷環、玻璃環、細菌環、生化球、生化毛球、石英球、紅外線細菌屋等,看濾材的培菌效果,老狼覺得主要是看濾材表面是否多孔、粗糙,是否有利於硝化菌著床,換句話講,就是光滑的表面肯定沒有粗糙表面那麼容易固定,對不對?其實老狼覺得一些表面粗糙的石頭(比如火山石)培菌效果不錯。當然,還有一個選擇條件,那就是阻流,要選阻流小的,能讓水流順利通過的。
細菌環,細菌球
火山石,石英球
個人認為,高溫燒結的濾材培菌效果比其它的好些,表面越粗糙的培菌效果越好。所以,我一般會選擇細菌環、細菌球、火山石、石英球用來培菌,生化毛球據說效果也不錯,但是我沒用過。有人會問,那我加多少濾材合適?這就要看濾盒大小了,理論上是濾材越多越好,但實際上也不盡然,舉個例子,比如說成品缸的頂濾濾盒,空間很小,基本上鋪一層濾材就夠了,如果你全部都放濾材,那效果真不一定就好,我剛剛也說了,充滿了有機物的環境硝化菌不會著床。再比如說瀑布過濾,很多人都說瀑布過濾不好,空間小,可是我一直都用的瀑布過濾,因為瀑布過濾節省空間,瀑布過濾的空間是小,那我們可以改造一下,或者加一個過濾槽啊。所以,到底加多少濾材,取決於過濾盒的大小,過濾盒裡也一定要既有物理過濾,也有生物過濾。
再說說濾材的擺放。 1、頂濾,也就是上濾,建議:入水口鋪一層過濾棉或者魔毯,第二層放細孔生化棉,第三層放細菌環、火山石、細菌球等,如果空間不夠,可以將細孔生化棉拿掉,如果發現物理過濾不給力,可以鋪兩層過濾棉,然後細菌環、火山石、細菌球等。 2、瀑布。建議把送的過濾板拿掉,在入水口放一塊過濾棉,然後都放迷你細菌環、石英球、細菌球,在出水口再放一塊過濾棉。我自己的火鍋缸養的密度大了,所以我加了個過濾槽,第一格白棉,第二個細菌環,第三格石英球,上面的生化棉是用來遮光的。
3、滴流盒。第一層不用說了,乾濕分離盒,必然放過濾棉。第二層放細菌環。第三層放細菌球、毛球之類的。 4、過濾桶。如果有前置桶,那麼前置桶全棉,主桶全細菌環、細菌球等。如果沒有前置桶,從進水口開始:白棉--細菌環--細菌球--白棉,建議類似這樣的擺放。 一般養孔雀魚,就用這四種過濾了。還需要說一下的就是濾材的PH值了,一般以中性濾材為佳,當然,單養孔雀魚(安格拉斯孔雀除外)也可以適當加點珊瑚砂來使水弱鹼,有的地方自來水本身就弱鹼了,就不需要了。如果需要知道濾材的PH值,可以放一盆水,然後把濾材泡在裡面,4-6個小時後測一下水的PH值。 以上圖片部分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