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們會傳授給新父母們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落後在起跑線上」,其實大都父母對這句話的理解都是錯誤的。
家長從孩子剛進入幼兒園開始,就給他報了各種興趣班,在幼兒園還沒畢業的時候,孩子就已經學會了一二年級的知識;還有的孩子還沒升入初中,家長就已經要求他去學完初中該學的知識,目的就是想讓孩子領先同齡人。
這種拼命讓孩子被迫「接受教育」,讓孩子領先在起跑線上,對孩子真的是百利而無一害嗎?
育兒專家表態:「提前教育」不一定是好事,反而會給孩子以後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就好像下面這個例子,家長看看自己對孩子是不是這樣的?
聽過一位媽媽這樣的描述,媽媽自己個性就是很好強,因此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出類拔萃。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對孩子的要求也是百般多。
她的女兒今年才五歲,每年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費就超過10萬元,幫孩子報了鋼琴班、繪畫班等各種學習班,今年她女兒已經學完小學三年級的知識了。
等到孩子進入小學,剛開始一二年級因為她已經提前學過相關知識,所以感覺老師傳授的知識簡單,考試成績也在班級名列前茅。
可到了四五六年紀之後,學習成績已經呈直線下降,孩子從原本在班級裡的第一第二名,退步到倒數十名內,孩子的言語中也流露了厭學的想法,經常上學遲到,上課開小差。
與孩子的班主任交流後才知道,原來女兒在一二年級時候因為課程在先前都學過,上課也就養成不專心聽講的習慣,對學習也不上心,漸漸地上課就不聽老師講課。
到了四年級以後,課程難起來,孩子之前的「老本」也啃完了,因為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也慢慢下降了。這位媽媽也非常後悔讓孩子「超前教育」,應該讓孩子按部就班地學習。
看到上文媽媽講述的事情,反映出「超前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因此父母們要思考,「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難道僅僅就是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嗎?其實比提高成績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養成好習慣,讓好習慣推動著孩子成長。
多名育兒專家共同總結了孩子學習的3個好習慣,家長應該從小就讓孩子養好這些習慣,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克服成長道路上的阻礙,未來才能獲得更好的成績。
第一:培養孩子愛看書
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學習的,學習的基本條件就是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讓他自主去書本上汲取養分。
家長不妨在孩子三四歲時候,就讓孩子看看書,可以看一些插圖繪本,有聲讀物等,培養孩子愛看書的習慣。孩子有愛看書的好習慣對他之後的人生大有裨益。
這個世界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孩子成功的關鍵因素,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獨立的意識和優秀的品格,家長們要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下面為大家推薦我家萌萌最近看的《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在看故事的時候,孩子非常容易就會把自己代入到角色當中,裡面的人物怎麼做,孩子自然就會跟著模仿,從而學會基礎的生活規則。
此套繪本共10冊,分別為《我能保護自己》、《勇敢做自己》、《媽媽我能行》、《做最棒的自己》、《養成好習慣》等,通過繪本學習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獨立、自信和勇敢。當前店鋪優惠幅度大,平均每冊只要幾元錢,有需要的家長請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第二:培養孩子的求知慾
要想學習好,上進心與求知慾就顯得十分重要,它們是對知識的自主渴望,簡單點來講,就是「喜歡學習」。
孩子只有愛上學習,學習成績才能蹭蹭地上去。因此有孩子的家長,應該在他孩童時期,就要注重培養孩子對知識的求知慾與上進心,這樣對將來的學習也是大有好處的。
第三:培養孩子做事井井有條
等到孩子上三年級以後,父母就沒必要陪在孩子身邊輔導功課,而是要教會孩子如何做好一張計劃表,寫上自己需要做的內容。
光做好計劃表還不夠,父母還要監督孩子執行好這張計劃表,培養孩子按計劃執行的意識。
總結: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但對孩子也不要揠苗助長,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不妨先去培養孩子上面這三點習慣!
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很多父母忙於工作,缺席了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父母再忙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下面還有一套專門關於孩子行為習慣培養的好繪本,也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