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是「超前教育」!讓娃擁有這些習慣比成績更重要

2020-12-26 夏安媽咪

長輩們會傳授給新父母們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落後在起跑線上」,其實大都父母對這句話的理解都是錯誤的。

家長從孩子剛進入幼兒園開始,就給他報了各種興趣班,在幼兒園還沒畢業的時候,孩子就已經學會了一二年級的知識;還有的孩子還沒升入初中,家長就已經要求他去學完初中該學的知識,目的就是想讓孩子領先同齡人。

這種拼命讓孩子被迫「接受教育」,讓孩子領先在起跑線上,對孩子真的是百利而無一害嗎?

育兒專家表態:「提前教育」不一定是好事,反而會給孩子以後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就好像下面這個例子,家長看看自己對孩子是不是這樣的?

聽過一位媽媽這樣的描述,媽媽自己個性就是很好強,因此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出類拔萃。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對孩子的要求也是百般多。

她的女兒今年才五歲,每年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費就超過10萬元,幫孩子報了鋼琴班、繪畫班等各種學習班,今年她女兒已經學完小學三年級的知識了。

等到孩子進入小學,剛開始一二年級因為她已經提前學過相關知識,所以感覺老師傳授的知識簡單,考試成績也在班級名列前茅。

可到了四五六年紀之後,學習成績已經呈直線下降,孩子從原本在班級裡的第一第二名,退步到倒數十名內,孩子的言語中也流露了厭學的想法,經常上學遲到,上課開小差。

與孩子的班主任交流後才知道,原來女兒在一二年級時候因為課程在先前都學過,上課也就養成不專心聽講的習慣,對學習也不上心,漸漸地上課就不聽老師講課。

到了四年級以後,課程難起來,孩子之前的「老本」也啃完了,因為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也慢慢下降了。這位媽媽也非常後悔讓孩子「超前教育」,應該讓孩子按部就班地學習。

看到上文媽媽講述的事情,反映出「超前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因此父母們要思考,「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難道僅僅就是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嗎?其實比提高成績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養成好習慣,讓好習慣推動著孩子成長。

多名育兒專家共同總結了孩子學習的3個好習慣,家長應該從小就讓孩子養好這些習慣,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克服成長道路上的阻礙,未來才能獲得更好的成績。

第一:培養孩子愛看書

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學習的,學習的基本條件就是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讓他自主去書本上汲取養分。

家長不妨在孩子三四歲時候,就讓孩子看看書,可以看一些插圖繪本,有聲讀物等,培養孩子愛看書的習慣。孩子有愛看書的好習慣對他之後的人生大有裨益。

這個世界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孩子成功的關鍵因素,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獨立的意識和優秀的品格,家長們要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下面為大家推薦我家萌萌最近看的《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在看故事的時候,孩子非常容易就會把自己代入到角色當中,裡面的人物怎麼做,孩子自然就會跟著模仿,從而學會基礎的生活規則。

此套繪本共10冊,分別為《我能保護自己》、《勇敢做自己》、《媽媽我能行》、《做最棒的自己》、《養成好習慣》等,通過繪本學習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獨立、自信和勇敢。當前店鋪優惠幅度大,平均每冊只要幾元錢,有需要的家長請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第二:培養孩子的求知慾

要想學習好,上進心與求知慾就顯得十分重要,它們是對知識的自主渴望,簡單點來講,就是「喜歡學習」。

孩子只有愛上學習,學習成績才能蹭蹭地上去。因此有孩子的家長,應該在他孩童時期,就要注重培養孩子對知識的求知慾與上進心,這樣對將來的學習也是大有好處的。

第三:培養孩子做事井井有條

等到孩子上三年級以後,父母就沒必要陪在孩子身邊輔導功課,而是要教會孩子如何做好一張計劃表,寫上自己需要做的內容。

光做好計劃表還不夠,父母還要監督孩子執行好這張計劃表,培養孩子按計劃執行的意識。

總結: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但對孩子也不要揠苗助長,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不妨先去培養孩子上面這三點習慣!

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很多父母忙於工作,缺席了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父母再忙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下面還有一套專門關於孩子行為習慣培養的好繪本,也分享給大家。

相關焦點

  • 超前教育「拖後腿」,上幼兒園不是越早越好,二年級以後差距明顯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很多「雞娃」父母的至理名言,總是想要在孩子的教育上抓住「先機」,這樣能讓孩子在時間上領先一步,這樣做真對孩子好嗎?執筆:安野風編輯:安野風定稿:歐陽比文幼兒園超前教育,能讓娃贏在起跑線上?
  • 真實故事:盲目的超前教育,可能會讓孩子輸掉一生
    在小學有一個「三年級現象」,說的是孩子在一二年級,成績很好,經常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可到了三年級,學習開始費力,作業不會,考試也糟糕。學過的知識再去學一遍,沒有新鮮感,讓孩子對老師上的課沒有興趣,沒有專注力,而這種不良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孩子深受其害。
  • 幼兒園超前教育的危害會在孩子二年級體現出來嗎?聽過來人怎麼說
    因為我之前開過多年幼兒園,從我幼兒園裡畢業上小學的孩子很多,有的孩子現在已經小學畢業了,所以,我對超前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還是了解的比較多的。 除了孩子比較聰明外,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和培養上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們幼兒園就有一個這樣的孩子,他從小好學,現在到了初中,成績也一直都是學年第一名。 所以,對於這種孩子自己喜歡提前學,父母也支持提前學的情況,超前教育不但不會對孩子學習造成危害,還會為孩子學習錦上添花。
  • 「你再不聽話,我就不管你了」,還在恐嚇式教育?對孩子傷害大
    這是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慣用的一些話,甚至有的家長將它當成了自己的口頭禪。但是這些話看似能夠讓孩子快速的按照你的指令行事,但是如果長此以往的話,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心理學家指出:長期給孩子恐嚇式教育,會讓孩子形成一種,膽小、內向、懦弱、做事優柔寡斷並且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性格。
  • 幼兒園超前教育危害大?
    幼兒園超前教育一定有危害嗎?我並不這樣覺得!我認為任何問題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可一竿子打死!國家提倡減負,禁止幼兒園超前教育,有她的考慮!但是有些人曲解了國家政策!幼兒園是培養孩子們快樂學習,好的習慣的地方,是為上小學奠定基礎的!
  • 偽裝的「小男子漢」,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但是很多家長卻不知,從小偽裝的「小男子漢」實際上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01康康是表姐的獨生子,雖然在家裡面非常受寵,但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卻非常重視,尤其是孩子的堅強勇敢方面更是著重緊抓。有一次,康康的奶奶帶著孩子去逛公園,康康跑得太快不小心絆倒了,摔倒就哭的康康立馬被奶奶摟在懷裡安撫著。
  • 超前教育危害多,別讓你的焦慮害了娃
    包括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人們也依然如此,很多家長為了讓自家孩子更有出息,會不惜一切代價,甚至還會進行超前教育。可他們的這種做法,對孩子的成長未必有好處。李女士的兒子,就讀於家附近的一所公立幼兒園中,現在正在上大班。本來李女士並沒有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的,但是,最近卻發生了一些讓李女士感到非常焦慮的事情。
  • 家長的焦慮下,都是「超前教育」惹的禍
    超前教育就字面上的意思來說是指給孩子提供不符合年齡段的教育,這位要求自己兩歲半的孩子學英語的家長,明顯是操之過急了。其實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他們為什麼要給孩子進行「超前教育」呢?為什麼家長給孩子的教育越來越「超前」?
  • 不,孫儷帶娃孵小雞,網友:最好的教育原來是這樣!
    事實上,任何採取灌輸式超前教學的幼兒機構,很可能害了孩子一生的學習興趣,家長的超前教育方式,把許多孩子耽誤了卻不自知,幼兒超前教育,對年紀越小的孩子而言,弊端越大。老師找小寧談話,她開始著急生氣,責備孩子說這些知識不都提前學過嗎?為什麼不認真?孩子很焦燥,之前一直是班裡的學霸,現在成績下降了被同學嘲笑,後來大哭起來,進而開始牴觸上學和學習,經常逃學。
  • 情商比智商更為重要,白巖松:常對孩子說這3句話,娃情商不會低
    如今孩子的學習似乎成了父母最重視的事,在父母眼裡孩子什麼都可以沒有,但成績一定要好,即使是書呆子,父母似乎也不在乎。但在當今社會,一個成績好的孩子能做什麼呢?還是讓他們在工作中或在崗位上做題嗎?顯而易見,成績並不是孩子將來生活工作的全部。
  • 家長疑惑:禁止超前教育有用嗎?
    前段時間關於幼兒園「超前教育」的事情在家長群裡鬧得沸沸揚揚,有些家長表示支持,說孩子的童年就是用來玩的,不應該這麼小就承擔學習壓力;還有些家長表示反對,他們覺得如果不進行超前教育,孩子上了小學後成績就會落後,甚至還可能被勸退學!
  • 爸爸對孩子的陪伴到底有多重要?爸爸帶娃的好處,媽媽無法替代
    爸爸要明白陪孩子的重要性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與父親經常待在一起的兒童對環境表現出更好的適應性功能,出現問題行為的情況也更少。父親與孩子相處時開展的遊戲活動,有助於促進兒童積極健康的交往態度,提升其社會交往能力。爸爸帶娃的好處,媽媽無法替代。
  • 關於小孩教育,家長不能只看重分數,這些方面才重要
    家長重視分數都可以理解,畢竟成績分數是扣開成功大門的敲門磚,沒有分數成績談何成功?但是現在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分數有一些不好的現象:孩子考試成績得了滿分,家長就高興,什麼樣的獎勵都捨得給,一旦考試分數沒達到自已的要求就暴跳如雷,於是斥責,甚至於打罵全來了。分數是衡量學習情況的標準,但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
  • 你以為只是說幾句,卻不知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軟暴力」會更傷人
    生活中,家長對孩子的「軟暴力」非常的普遍,比如,孩子成績不好,家長們更多的會用笨、蠢、有沒有腦子等字眼去跟自己的孩子「言語對話」。又或者孩子不懂事,「你就是從垃圾桶裡撿來的」等言語,試問一下,又是多少家長的「脫口而出」。
  • 孩子的教育需要從小開始,一年級就是個關鍵階段,對孩子很重要
    現如今對於教育,每家每戶都是高度重視,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學習,以後能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未來能夠有個輕鬆的工作。但想要順利實現這一切,卻又不那麼容易。家長對孩子有著再高的期待,孩子不去努力,那麼結果也達不到理想中的那般高度。只有家長前期對孩子有著好的引導,讓其懂得去努力,未來孩子才有更大的希望取得成功。
  • 「超前教育」不可為!
    「超前教育」是指不符合年齡段的教育,要求孩子學習較大齡孩子的知識來達到看上去「比其他孩子更聰明」的狀態。「超前教育」會危害幼兒心理健康發育,處於超前教育環境下的孩子往往有超人一等的優越感,輿論的作用也使孩子必然產生虛榮心。
  • 陳龍妻子章齡之回應教育方式:素質教育 學業教育究竟哪個更重要?
    毫無疑問,像章齡之這樣的媽媽是盡職盡責的好媽媽,如同大部分中國媽媽一樣,會為孩子的學習焦慮,對孩子把控得比較嚴格,會因為著急而生氣,也會為自己對孩子發脾氣感到內疚自責。但是這些家長卻忽略了,對孩子抓得太緊也會產生很多負面影響。
  • 「養不起為什麼還生我」,對孩子哭窮的家長,網友:害娃不淺
    很多父母總是告訴孩子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出人頭地,但為什麼這些家長卻沒有好好學習,卻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們說的話其實就不讓人信服。
  • 別管家裡誰帶娃,這些行為要停下,不僅大人累,對孩子成長也不利
    教育孩子更是如此。教育孩子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如果早期的家庭教育失敗了,那等孩子長大後,無論用多少方法都無法挽回。李玫瑾教授之前在訪談中,也提出過類似的觀點:「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使勁管。」
  • 直升機父母:你以為的愛,其實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他們毫不吝嗇地給予孩子關愛,不希望孩子受到一丁點傷害。直升機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直升機父母」的過分保護,似乎要把孩子的一生承包下來,處處為孩子著想,只是在這個環境下,孩子無異於溫室裡的花朵,相信父母都知道蜜糖罐裡成長的孩子是很難真正成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