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魂小丑》是2017年上映的一部恐怖電影,講述莫妮卡和道恩在萬聖節之夜於一家快餐店內與一個小丑偶遇,隨後被小丑屠戮的故事。這篇電影評分不高,口碑一般。在影評中也基本被冠上「血漿博眼球」的名號。
這是電影的主角。黑色的小帽子,誇張的臉部化妝,黑白演出服,大頭皮鞋。經典的美式小丑形象。小丑於一家快餐店偶遇莫妮卡與道恩,小丑為二人表演小把戲,卻遭到道恩的不屑。道恩並沒有將小丑當回事,調侃小丑的同時玩弄他的帽子。小丑對此很不高興。
不僅是莫妮卡與道恩,快餐店老闆很明顯沒把小丑當回事,提著領子把他丟了出去。小丑的耍寶並沒有被眾人賞識,反而遭到排斥。莫妮卡與道恩回家途中經過一家公寓,道恩去上廁所途中被小丑打暈,噩夢開始,一個接一個被害者進入公寓,再也沒有走出來。
加害者?被害者?
小丑,沒有名字,沒有一句臺詞,甚至全篇電影中沒有發出一點聲音。自己的外貌形象被別人當成調侃的笑料,自己搞笑耍寶的回報是被趕出門,一個典型的邊緣人。
隨著小丑衣服上血漬的增加,小丑黑化程度也逐漸增加。可以看到小丑衣服上血漬面積超過一半的時候,不單是小丑形象的徹底黑化,影片的打光、配樂等細節也逐漸向灰暗風格轉化。小丑由受害者反轉為加害者的過程結束了。耍寶的小丑已經死了。
他有自己獨特的思維,與常人格格不入。小丑加害者人格的形成,實質上是得不到別人認可,從嘗試融入到抗拒,再到完全拒絕的過程。一個掌聲、一個微笑都可以成為小丑黑化前的救贖。唯一嘗試救贖小丑的公寓老租戶也被常人當成神經病患者,救贖以至,可惜為時已晚,黑化的小丑也將老租戶當成敵人,殘忍地殺害了。
深入剖析影片本質
沒有表達自我方式的小丑代表著邊緣人集體。不能被常人理解的小丑黑化了,用極其殘忍的方式將所遇到的人一一解決。邊緣人群體在現實中受到排擠的現象是事實存在的,而由於被主流群體排擠而引起的相關問題也不在少數。《斷魂小丑》用一種藝術手法,將事實進行誇大演繹,表現出誇大後的邊緣人群體受到排擠而心理崩潰後引起社會問題。
《斷魂小丑》的拍攝時間是2016年,上映時間是2017年。現在反觀,不單是被排擠的邊緣人,網絡暴力、言語欺凌等尚不構成犯罪的的不當行為均有將少數被排除在主流群體之外的人群造成傷害。日前引發熱議的「韓國娛樂圈的自殺魔咒」,本質上也是少數人群體遭受到壓力過大造成的。
影片的最後,徹底黑化的小丑被擊斃後復活了,得不到肯定的小丑只能通過不斷復活來解決否定他的人。此時的小丑面目猙獰,人性中暴力、仇恨、殘忍的一面通過他的表情徹底地暴露出來。邊緣人群體問題通過排擠的方法解決,恰恰會適得其反。
自卑、孤獨、困惑,小丑的負面心理強烈,背後隱藏著暴力、仇恨、殘忍。若是進行轉化,就要推敲小丑們心裡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並將這種價值觀轉化為驅動力,並非是遏制邊緣人的思維,而是幫助邊緣人建立人性的良心循環,才能從根本上使邊緣人融入普通人的集體。
本文僅在百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