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高院發布消息,稱聊城市一名90後班主任周某為了還賭債,以預交學費、應付學校檢查先交學費再退還、應交學費等為理由,要求學生家長打款,還表示疫情期間家長不能到校,要求家長直接將錢轉到他的私人帳戶。有家長給學校打了電話,諮詢這件事,學校表示明確規定不允許班主任代收費用,事情才敗露。
之後學校向公安機關報案。警方的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5月開始,周某開始接觸網絡賭博,負債200萬元,為償還賭債才萌生了這個想法,而學生和家長眼裡,他是班主任,從而減少懷疑。法院審理後,判處被告人周某某刑期5年9個月,並處罰金5萬元,退賠學生家長經濟損失24.85萬元。
老師不同於其他的職業,肩負著教育孩子的重任,對於家長們來說,孩子的未來和老師息息相關,為了孩子,他們一般不會拒絕老師的要求,因為害怕孩子在學校內被穿小鞋,周某利用的就是這樣的心理。
其實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前段時間,家長舉報老師受賄被其他家長聲討並澆熱水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當事人汪某的兒子上小學4年級,成績很好,經常考前幾名。班主任曹老師已經從教27年。汪某表示,曹老師在2年前主動把車鑰匙交給她,暗示洗車、買禮物,她前前後後買了幾千元的東西,但孩子還是被針對,於是她就不再送禮。今年孩子在選幹部的時候,儘管成績名列前茅還是落選,汪某一氣之下將曹老師給舉報了。
舉報之後汪某的個人信息被洩露,其他家長非但沒有聲援她,反而集體聲討她,要求她撤銷對老師的舉報,還潑了她一盆熱水。
中國是人情社會,人情的重要性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長都希望老師能夠對自家孩子更加用心一點,就會請老師吃飯、送禮物,別的家長看到了,也趨之若鶩,送更好的禮物請老師吃更貴的飯,風氣就變得越來越壞了,哪怕有個別的家長不想那麼做,最後也有可能擔心孩子不被重視而被同化。也正是因為如此,老師才經常被輿論非議。
想要徹底讓學生們不給老師送禮物不太可能,中國人從古時候開始就十分尊重老師,有的孩子也會自發地給老師送禮,感謝老師的辛苦付出,但我們可以改變一下禮物的形式,不要單純地以禮物的貴賤、紅包的多少來衡量學生的心意。
合肥某小學就做得很好,在教師節前給家長寫了公開信,明確告訴家長們不要送禮,提倡學生自己動手做小卡片送給老師。教師節當天,校長站在門口親自監控,若是發現家長手中提著東西的話,一律讓其帶回,發現老師違規收禮就立馬全校通報批評。這樣的做法可以整頓不正之風,告訴家長和學生們,老師是否喜歡某個孩子,是因為他的學習態度,在學校內的表現,而不是家長送的財物。
周某的行為顯然不符合師德規範,像他那種沉迷網絡賭博的人,往往是無可救藥的,賭博不僅會改變我們銀行卡上的餘額數字,也會改變我們對金錢的態度:大多數教師的年薪都在10萬到20萬之間,賭博運氣好的話一個小時就會贏這麼多,他就會對之前的工作產生懷疑:既然能夠在短時間內賺到一年的薪酬,幹嘛還要辛苦工作呢?漸漸地沉迷其中。
但俗話說,久賭無贏家,賭徒為了籌集賭資,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偷騙搶,挪用公款也在所不惜,杭州保姆縱火案中,莫煥晶就是一個資深的賭徒,為了一時的私慾,毀掉了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我們要遠離賭博,養成健康的金錢觀,不要有不勞而獲的思想,也不要妄想一口吃個大胖子瞬間暴富,財富要一點點積累。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個新聞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