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綁架了?你知道嗎?心理學實驗給你答案

2021-01-19 逍遙哥哥愛自由

在心理學中有個大家很熟悉的概念,那就是從眾。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歷,網上購物的時候,通常會選擇銷量高的商品;或者在路口時有人闖紅燈,於是你也跟著闖紅燈;又或者在安靜的圖書館,會不由自主的安靜下來。心理學上將這種採納其他群體成員的行為和意見的傾向稱為從眾。那麼你為什麼會從眾?是否存在著讓你忽略社會制約,獨立行事的情景?對此社會心理學家提出了兩種導致從眾的因素:

一是信息性影響過程——希望自己的主張或者行為準確無誤。

二是規範性影響過程——希望被別人喜歡,接受,支持。

接下來描述下有關這兩種影響的經典實驗。

第一種信息性影響:又稱謝裡夫的自主效應。實驗是這樣子的:參與者需要判斷一個光點的運動量,該光點出現在一個全黑的背景上,沒有任何參照點,它實際是靜止的,但是看起來像運動。這是知覺的錯覺。又稱為自主運動效應。最開始的時候,單個人判斷差異很大。接著,這些參與者被召集在一起,小組中還有陌生人,讓他們大聲說出自己的判斷。於是出現了一個現象,漸漸的大家的估計就趨向一致了。他們開始描述自己的判斷時,光點朝同一方向移動,甚至移動量也一樣了。

更有趣的是,當結束群體觀看之後,每個人單獨回到同樣的暗室,他們依然繼續遵從集體形成的群體規範,也就是說他們所看到的光點運動方向與集體討論時一致。隨後的研究發現,這次形成的群體規範一年後進行同樣的測驗中仍然存在。甚至在做重複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不斷把試驗小組中老成員換成新成員。幾次下來當組內全是新成員的時候,之前的群體規範依然和之前如出一轍。你是否能明白這個試驗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其實換個現實中的例子你就很清楚了。比如在課堂上,剛開始每個人獨自面對同一道問題時會產生很多不同的解法,但是當課堂上老師讓學生討論後。逐漸的,集體的聲音佔據上風,於是給出唯一解。下課後到往後的考試中,只要碰到同樣的問題你就會利用課堂上給出的方法去解題。這就是群體規範的特點,一旦形成就傾向於永久存在下去。又或者當你與一群人在高雅的餐廳裡共進晚餐。進去後你發現桌子上擺了一大堆的餐具。當你坐下後,第一道菜擺了上來,可是你從來沒吃過這樣的菜。你怎麼知道該使用哪個餐具?於是一般情況下,你會不動聲色地觀察其他人,然後模仿他人做出合適的選擇。你看看這不是還是一個道理嗎。光點的運動方向是信息,解題的方法是信息,知道如何使用餐具也是信息。而知道這些信息可以讓你的主張或者行為在集體環境下顯得無比正確,然後你就可以被群體接納從而得到稱讚。

第二個試驗是驗證規範性影響的。又稱為阿施效應,阿施是早期最重要的社會心理學家之一。他做了一個試驗:先是引導男性大學生,告訴他們只是在做簡單的視覺知覺研究。然後給他們看三根長短不一的線條,要求指出其中哪條線與標準線一樣長。(線條長短足夠明顯,而其中有一條和標準線一樣長,其餘兩條明顯短了一小節)當實驗開始時,參與者與另外6到8名學生呈半圓形坐好,且參與者坐在最後一位。但其實真正參與實驗的人只有參與者一人,其餘的都是研究者的同夥(他們按照研究者給的劇本行事,也就是說他們是演員!!)。

因為事先對參與者說過是知覺實驗需要不斷實驗。所以頭三次大家都是做出正確的選擇。但從第四次開始時,演員們就開始把標準線與兩條顯然不同的線條等長了,於是除參與者外的其他人都做了一樣的反應。輪到最後的參與者時,他不得不思考是否要與周圍其他人保持一致的意見,還是要堅持自己親眼所見保持獨立看法。所以當面對多數人與自己有不同意見時,參與者會明顯地感到不適?然後他會怎麼選擇呢?

最後研究數據顯示:大約四分之一的參與者保持了完全的獨立性沒有從眾。然而有50%到80%的參與者至少有一次選擇服從大多數人的錯誤的估計。30%的參與者半數的判斷都是隨大流,選擇那明顯錯誤的答案。阿施說那些多數時候都屈從於大多數人的參與者「體驗到一種強烈的衝動,不要不同與大多數人」屈從者低估了社會壓力的影響,有的人甚至說他們真的認為那些線條一樣長,儘管實際上線條之間的差異顯著。

儘管你可能從未經歷過阿施的實驗,但是仔細想想生活中還是有許多從眾的現象。例如,你可能穿一件你並不喜歡但是別人說很時尚很好看的衣服。又或者在信息發達的今天,由於輿論,你會毫不猶豫的加入對某個明星某件事情的討伐中,即使你對事情或人一點也不了解。比如有段時間,幾乎全網都在噴一個叫蔡徐坤的藝人。然後你看到了,於是在往後的日子中你就會時不時地拿這個梗到處宣揚。可是你真的了解蔡徐坤這個人嗎?難道僅僅憑一個視頻,或者網上對其的描述,你就敢斷言其為人的好壞嘛?還是僅僅是人云亦云。成為了一個沒有獨立思想的盲從者。

人們通常認為自己的行為不會受到規範的影響。於是後來就有人做了項研究,用來考察規範性信息對人們節能減排的影響。研究者給出了五種信息:

一是說最近對你小區住戶的調查中,發現有77%的用戶,今年夏天用風扇而非空調納涼。(規範信息)

二是說研究發現,今年用風扇而非空調納涼,你每月可以省58美元。

三是說研究發現,今年用風扇而非空調納涼,每個月可以減少排放120 公斤溫室氣體。

四是說研究發現,今年用風扇而非空調納涼,每個月的用電量可以減少29%。

五是說夏天來了,是節能的好季節。今年夏天怎麼做才能節能?請使用電風扇而非空調。

首先研究者先拿以上的信息,挨家挨戶的詢問:「門把上懸掛以上的信息,對你節能有多大作用?」居民可以在1(一點也不)到4(非常激勵)。統計結果顯示,人們認為規範性信息的激勵作用最小。而後開始隨機在小區裡,給居民的門把掛一種信息的提示牌,然後對比掛牌子前後的電錶耗電量。結果顯示是掛規範信息的居民,耗電量最低。總結實驗,你就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儘管參與者認為他們鄰居的行為(規範性信息)對他們的影響最小,結果卻表明實際上規範性描述對參與者的節能行為有最強的影響」

最後針對從眾做個總結。從眾的原因是規範性影響和信息性影響。前者讓別人喜歡自己,後者希望自己的主張是對的。人一生都在做所謂對的選擇,讓別人喜歡自己。列如,高考後你選了熱門專業,放棄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哲學系,因為周圍人覺得賺不了錢;大學時,你開始和舍友徹夜開黑,放棄獨處時間,因為家裡人說要和同學搞好關係;畢業了,你成了最近比較火電商行業從業者,放棄了繼續學習,因為網絡上的的喧鬧聲告訴你,錢才是最值得追求的。

當你回過頭一看,你會發現你的每個選擇都是環境內的群體規範迫使你做出大多數人覺得正確的選擇。為了得到周圍人喜歡,你把自己變得和他們一樣,沒有差異。這樣你就安全了,也不必承受他人異樣的目光。但是你能甘心自己努力學習工作,得到別人的喜愛,對環境妥協,做了一切正確的選擇,到頭來卻只能成為大多數普通人之一嗎?

所以不要從眾,不要別人認為對的,不要妄圖得到所有人喜歡。靜下心來,做一個獨立思考者。你會發現真正優秀的人,他的行為模式完全都是反人類反自然反直覺的。所以想要不從眾,更優秀,你需要有被人討厭被人否定的勇氣。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秘籍:理論上你可以讓任何人愛上你
    一起勇闖鬼屋咋一看,這個小測試你可能覺得屬於那種僅憑常識就能選出答案的簡單測試。但是這裡先別急,我們先不公布答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心理學上對這個問題的解釋,答案也就不言自明。在走完吊橋之後研究員會跟實驗對象說:「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關於這項研究的事情,回去之後就給我打電話吧」 ,還會遞上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研究員的名字和電話號碼。結束後參加實驗的人就可以各自回家!
  • 你的平庸是天生的?心理實驗給你答案
    #地球一小時#面對無數次現實碰壁的痛苦,你還會願意逃離這平庸的牢籠嗎來看下心理學家的實驗,是否能有啟發意義。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養了一隻狗,但是這隻狗並不是他的寵物,而是實驗品。通過這項實驗,塞利格曼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心理學理論——習得性無助。所謂習得性無助是指,當一個人經歷了重複的失敗和懲罰後會自動放棄抵抗,形成任人擺布的行為,這是一種對現實無可奈何的行為和心理狀態。
  • 你被手機綁架了嗎?
    你今天玩手機了嗎?玩了幾個小時呢?熱搜下面,網友紛紛評論。從小到大一直都怕拉班級平均分,這次終於翻身了,遠遠高於平均分啊!前幾年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火遍大江南北。時間都去哪兒了呢??你我心知肚明。打開手機,本來是要查個單詞的,結果發現朋友給發微信了,趕緊去回復。不知不覺得刷起了朋友圈。
  • 100個實驗只能驗證36項,心理學還靠譜嗎?
    為了檢驗這些實驗,在過去十年間,一批心理學研究團隊採取了一種簡單粗暴的方法,那就是把過去的心理學實驗重複一遍。他們會嚴格遵循當時的實驗方法、實驗材料,遵循或適當改進實驗方案,並且大量增加樣本量。 終於,2015年8月,一部分重複結果發表在了Science上,其中,270位研究人員共同重複了100項心理學實驗。
  • 米爾格拉姆的實驗:如果希特勒叫你電擊一個陌生人,你會服從嗎
    現在,讓我們開始使用你那特殊的教學輔助手段來幫助學習者提高他的記憶吧。第一個錯誤答案出現了,並且一個電子蜂鳴器響了;你按了個電擊開關,糾正了錯誤。然後讓我們進入下一輪問答。錯誤答案繼續出現(大約每4個回答中有3個是錯誤的),而你給予的電擊強度按照15伏特的小步伐不斷地增加。到75伏特時,你聽到學習者發出「啊」的呻吟聲。
  • 心理學:如何讓你暗戀的人對你心動?
    這個實驗能夠讓人與陌生人主動聯繫,是不是也能讓你的暗戀對象也主動聯繫你呢?別急,先理解透徹這個實驗的原理,才好行動呀!心理學理論解釋這個實驗的心理學理論解釋是,當一個人處於危險的情境中時,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產生相應的恐懼感,故而那些在吊橋橋上的被試男性更容易在生理上有所激動。
  • 心理學:愛你超過一切的男人,不能嫁!
    但是這種關係其實是不正常不平衡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一個愛你超過一切的男人,隱藏著一些巨大的危險,絕對不能嫁,否則可能面臨無法逃離的結局。 02、愛你超過一切的人,往往會演變成控制狂 從心理學上來說,一個愛你超過一切的人,同樣也會期待收到你的回饋,但是你不是一個有疾病的人,你是一個正常人
  • 心理學:別不信,我見你第一眼,就知道你好不好相處
    心理學:別不信,我見你第一眼,就知道你好不好相處。微表情心理學:透過體型看性格各位網友們看見標題以後肯定罵小編是標題狗。第一次見面你怎麼可能知道我什麼性格。你連我名字都不知道,還能知道我的性格?瞎扯淡。
  • 心理學:婆媳若一人被「棘輪效應」影響,小心被道德綁架
    作者臥龍心術,燃夢文化執行董事兼經理,創始人:婆媳之間為什麼會出現矛盾,婆媳之間為什麼不能和諧相處,遭遇欺辱、污衊、陷害、道德綁架又該怎麼辦?此專欄以心理學為主體,附加方式和方法,幫助被婆媳問題困擾的朋友們解開心中的疑惑,防範被自己的婆婆、兒媳欺辱,守護好自己的幸福人生不被破壞。購買專欄的朋友可享受全部的課程學習,進行深度層次的自我提升學習。不知朋友們是否聽過關於商紂王用象牙筷子就餐的典故呢?
  • 日本「恐怖實驗」,堅持30天對鏡子問「你是誰」,男子親身試驗!
    每天對鏡子問「你是誰」,日本小夥親身試驗,30天後懷疑人生!科學的答案是頻繁實驗的結果,在世界上有很多奇葩實驗,它們更加證明人類的枯燥乏味,然而有這樣一項實驗,讓很多人開始懷疑人生,這是一項心理學實驗。
  • 心理學入門書籍推薦丨送給對心理學好奇或是正在學習心理學的你
    這份精心整理的書單十分適合心理學初入門者的學習,無論你之前接觸過心理學沒有,它都會幫助你建立一個關於心理學的知識框架,帶你認識真正的心理學是什麼樣的。在正式分享之前,送給大家我喜歡的一句話「書不是人生的全部,但讀書的人生才更有意義」,與諸君共勉。
  • 《人際關係心理學》:讓你人緣好到爆的五大心理學定律
    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原因就在於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上的差異,當我們懂得運用心理學定律,去掌控談話的藝術,人際交往就能遊刃有餘。《人際關係心理學》一本教我們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應用心理學讀物,本書梳理了人們在社區活動中的言行特徵,深入分析了各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針對許多人際交往中的難題提出了簡單易學的解決方法。
  • 父母為什麼會反對你的感情,看這本《分手心理學》,就知道了
    但不知道你有沒有認真思考過,父母為什麼會反對我們的感情?是因為覺得對方不適合自己?還是覺得對方人品不好?還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被父母反對的感情,會幸福嗎?最近,剛好看了作者曹雪敏的新書《分手心理學》,才知道父母為什麼會反對孩子的感情。
  • 心理學神奇愛情測驗:讓陌生人快速愛上你的36個問題
    希望通過下面的36個問題,你不僅僅可以找到真愛,還可以發現真我。第一組問題1. 如果你可以邀請世界上任何人晚餐,你的選擇是?2. 你想成名嗎?怎樣成名?3. 打電話之前,你會先練習一下嗎?為什麼?你的「完美」的一天是什麼樣子?5. 上一次唱歌給自己聽是什麼時候?給別人聽又是什麼時候呢?6. 假如你可以活到90歲,你可以讓你的心智或身體在後60年一直停留在30歲,你會選擇哪一個?7. 關於未來你怎麼死,你有自己的預感嗎?8.
  • 心理學:你為什麼總是爭論不過他人?因為你不知道這4種誤導技巧
    本文是屬於心理學和邏輯謬誤相結合的內容。我們身邊也許有這樣的人,他們能言善辯,說的話好像很有道理。如果你和他們爭論,總是說不過他們,可時候,當你仔細想想他們言論時,又發現很沒有道理。他們究竟是如何利用你的心理和邏輯弱點戰勝你的呢?你又改該何反擊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話題。
  • 如果你被手機綁架了,就眨眨眼
    原來媽媽是因為看了屏幕使用時間,才知道手機被孩子動過了。當我把這個趣事分享給一位媽媽的時候,她說我們現在都不看屏幕使用時間,因為這個可以被消除,我們直接看手機電量。原來被手機綁架的,不僅僅是成年人,還有小孩子。而為了避免孩子被手機綁架,家長和孩子之間展開了一系列的博弈。
  • 4個哲學思維實驗:讓你質疑你的價值觀、道德觀和日常生活方式
    為此,他們設計各種思維實驗。思維實驗是在提出問題之前,建立一個任何人都能理解和感同身受的情景。他們不一定要現實,但他們提出的問題揭示了我們作為人的很多信息,以及我們在世界上的位置。以下是四個將改變你感知世界方式的哲學思維實驗。約翰·羅爾斯——制定遊戲規則羅爾斯的思想實驗向我們提出了關於道德和正義的問題。
  • 如何讓你愛的人愛上你?情感專家告訴你真正的答案
    最近有一本書很火,叫《如何讓你愛的人愛上你》,這本書也稱是撥開了愛情迷霧,破解了愛情魔咒,揭示了愛情本質,讀了這本書,終於找到了上面問題的一些答案,今天分享給大家作參考。這本書的作者、國際著名情感問題專家莉爾·朗茲借鑑了大量的科學實驗。總結了讓兩個人相愛的六大要素。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場獨立與場依存——你想知道...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場獨立與場依存——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你被手機綁架了嗎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是如此?毋庸置疑,現在已然是一個手機時代,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下,自1973開始發明的大哥大發展到現在的4G,5技術,手機的功能何止翻天覆地的變化著,甚至毫不誇張地講,通過這塊小小的屏幕就能窺見整個世界,它甚全還能幫你完成一系列的日常生活工作,譬如刷卡消費,網上訂票,行車導航等等,你要做的只是輕輕的滑動幾下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