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這是元曲作家白樸描寫秋天的詞作《天淨沙.秋》,的確,秋天不只老樹寒鴉,還有紅楓黃花,秋天也有別樣的美。這個秋意漸濃的時候,天目山正是銀杏堆金、紅楓似火。
天目山因東西雙峰對峙,兩峰各有一池,如雙目仰望天空,故得此名。天目山位於浙江臨安境內,浙皖交界地區,距杭州84公裡。
天目山是國家著名自然保護區,是浙江省唯一一處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的森林與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擁有世界唯一的野生銀杏林。
區內飛瀑深潭、林木蔥蘢,大樹華蓋聞九州;古亭溝谷、禪院幽幽,紅楓黃杏染秋色。有天目鐵木、香果樹、領春木、連香樹等幾十種珍稀瀕危植物。其中天目鐵木全球僅遺留5株在天目山,被稱為「地球獨生子」。空氣品質優良,據專家測定,每立方釐米負氧離子10萬個以上。
天目山分東、西天目山。西天目山大樹王景點尤為出名。世界上最大的柳杉群落就在此處。棵棵柳杉筆直挺拔,刺向藍天,不少柳杉已經達到上千年的樹齡。四面峰頂,視野開闊,放眼四望,一覽群山小,心曠神怡。稍近處紅楓似火,銀杏堆金,綠杉亭亭,色彩斑斕,如一幅絕美的彩色油畫。峰頂有玉立亭,亭內可休憩,涼風習習,怡然自得。四面峰旁是倒掛蓮花峰,三面臨崖,形態如倒掛蓮花。
蓮花峰另一側是一線天,兩峰夾峙間196級石階從中而過。走在其間戰戰驚驚,經過一段起伏上下的步行道到達「五世同堂」。五世同堂為一棵樹齡12000年以上的古銀杏樹。顧名思義,就是老樹發新枝,母親枝上萌生女兒,女兒枝再生孫子,子子孫孫,已經五代同堂,是為天目山一大奇景。不遠處有夫妻樹,兩棵巨大的樹相偎相依經歷了漫長歲月,始終不曾分離。「大樹王」是天目山旅遊的招牌,清朝乾隆皇帝親自爬上山來為它測量,後來的人們認為其樹皮可治病祛災,遂爭相到此剝樹皮煎水飲用。再頑強的生命也遭受不了這般的摧殘,大樹王一縷殘魂追隨乾隆帝而去,如今只剩粗壯的枯乾殘枝兀自向天挺立。幸虧旁邊又誕生了一棵新的大樹王,相對老王相差無幾。枯死的大樹王象一個高大的警示牌,時刻提醒人們愛護樹木,愛護森林,愛護自己的家園。
開山老殿是獅子正宗禪寺遺址,寺內早已沒有寺僧。寺內有一副對聯寫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細細品來,倒是有幾分哲理。寺前有洗手池,池水清澈,遊客路過都要在裡面洗洗手,感受佛祖的蔭佑。
前面不遠是幻住庵,原來為寺廟,現改為幻住山房,變成茶座所用,真是世事無常。裡面不時有遊客休息、進餐。
幻住庵過來有一半月形水池,原為寺裡放生所用的放生池,喚做半月池。半月池也是僧人們洗心拂塵的地方。過了半月池就出了大樹王景區。
半山腰是禪源寺所在。寺裡古林中一單孔石橋枕雙清溪口,名「蟠龍橋」。橋上築一古亭「雨華亭」,亭周銀杏團團,金黃色的杏葉層層疊疊,間雜其它林木。杏葉隨風飄飄嫋嫋,片片輕覆於青苔地。溪壟下石頭堆壘,潺潺流水蜿蜒盤旋。不管置於何種方位,都是一幀美麗的畫面。這裡屬佛教臨濟宗,佛法遠播東瀛。
禪源寺建築包括韋馱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客堂、藥師殿、方丈室、法堂、祖堂等。韋馱殿大門正中懸掛乾隆皇帝賜予的牌匾,上書「福佑潛城"四個大字。古時禪源寺歸屬潛縣。
寺內林木蔥鬱,莊嚴肅穆。梵音嫋嫋,暮鼓晨鐘,在天目山茂盛的森林裡,在方外之地的禪源寺境久久迴響。
東天目山也有個比較出名的寺院-昭明禪寺,屬佛教淨土宗。傳說梁武帝長子蕭統太子曾在寺內修禪,撰寫佛經,由於用眼過度,導致失明。寺僧取兩峰石池水為太子洗眼後復明。
東天目山還有東瀑大峽谷、西瀑大峽谷等景區。瀑瀑相接,瀑潭相連,尤以雨量充足期尤為壯觀。留宿於天目山,感受夜嵐林深裡的寂寞、空靈,聽樹樹銀杏金黃色葉子簌簌墜落聲,感受這佛國名山裡的洗心拂塵。
這個秋天,相約天目山,觀賞金黃色、火紅、青綠相間,斑斕多彩、碩果纍纍的秋景。
旅遊小貼士:由各地到天目山景區後,乘景區觀光車到大樹王景區入口,走木棧道,依次遊覽四面峰、倒掛蓮花、五世同堂等,至半月池出景區,再乘觀光車下至禪源寺遊覽。可在山裡民宿住宿一夜,感受森林夜景,第二天遊東天目山東西瀑大峽谷、昭明寺等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