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託人處理車輛違章,邢臺一男子被騙7000餘元

2020-12-12 燕趙都市報

近日,邢臺一男子在網上託人處理車輛違章被詐騙七千餘元,襄都民警經縝密偵查,兩天內將犯罪嫌疑人邵某抓獲歸案。

今年11月初,邢臺市民李某發現自己的車輛有多次違章,但考慮自己的駕駛證分數不夠,就想找他人代扣分數。11月20日上午,李某在一個微信群內發現有人發布代人消分的廣告,就添加了對方好友,簡單了解後,按照對方發的地址將自己的行車證郵寄過去。11月24日,對方將處理違章的單據照片發了過來。李某看到違章已經處理,就將全部費用共計七千餘元轉過去。第二天李某通過網絡查詢,發現車輛的違章並沒有處理,微信對方也不再回復。感覺自己被騙,李某趕緊報警求助。

當地襄都公安分局東郭村派出所民警根據郵寄地址,連夜趕往江蘇省常州市,在當地警方的大力配合下,掌握了嫌疑人的行蹤。11月27日,民警在常州市一小區出租屋內將犯罪嫌疑人邵某抓獲。

經訊問,邵某今年27歲,在網上發布代辦消分業務的廣告,謊稱能幫助他人處理違章,先讓李某把證件寄過來,再把經過修圖的違章處理單據照片發給李某實施詐騙。

目前,犯罪嫌疑人邵某已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民警提示,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網絡發布幫助消分的虛假信息,利用持證人急欲消分的心理,藉機實施詐騙活動,從而非法牟利。廣大市民應當選擇正規、合法的途徑辦理車輛消除違章和年檢業務,自覺承擔法律責任,不要抱有投機心理,以免上當受騙。

(燕都融媒體記者 張會武 通訊員 安學釗)

相關焦點

  • 黎平一男子上演「自投羅網」,酒後駕駛車輛到交警隊處理違章
    近日,有一位駕駛人,不但喝了酒,而且酒後還親自駕駛車輛到交警大隊來處理違章,結果來了個「自投羅網「,被民警逮了個正著。 1月4日上午,在黎平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違法處理室門口,一輛白色北汽幻速越野車停在道路中間,影響來往的車輛通行,當民警詢問車輛是誰時,一身穿棕色外衣坐在違法處理室靠牆邊的男子突然用髒話罵起來
  • 黃牛處理違章?當心被騙!
    對於車輛違章違法,你是怎麼處理的呢?在小編身邊,有一些人是這樣的:等到車輛年檢時,一次性交給「黃牛」處理,就算一個周期內記分超過12分,多花點錢,「黃牛」也能多找幾個駕照一次搞定,省去了來來回回跑的麻煩。
  • 網上代辦駕駛證銷分不靠譜 交警:處理違章必須本人到場
    他諮詢了身邊的朋友得知,只要花點錢,消除這些分並不難,而且網上就有人在代辦這種業務。「我也在網上查了下,還真有。每家都不一樣,一分要在100元至130元之間。」齊先生不禁疑惑,這麼做靠譜嗎?會不會錢打過去了,分還沒有消掉?  推薦閱讀》》蚌埠禁燃禁放管理規定實施 市民如何操辦婚喪嫁娶?網上:只要掏錢分就能消?
  • 車輛異地違章怎麼查詢?後續怎麼處理?
    私家車常常會開出本地到外地活動,那麼在異地發生交通違章怎麼辦呢?怎麼查詢自己的車子在異地有沒有違章?查到了異地交通違章,後續要怎麼處理?快來和找法網小編一起看看吧!異地車輛交通違章如何查詢異地違章分為以下幾種情況:省內高速違章、省外高速違章以及異地市區違章。面對這三種不同的情況,車主應分別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異地車輛交通違章查詢和處理。
  • 非法查詢出售車輛違章信息近2萬條,海口一男子被提起公訴
    本報訊 海口男子程某某,利用任職海口市某局某支隊某所的職務之便,為非法獲利,非法查詢包含違法車輛牌號、違法時間、違法點、違法行為種類等信息在內的公民車輛違章信息共計19260條,收受兩名購買人好處費共計人民幣24000元。
  • 「換臉」入侵「交管12123」代辦車輛違章業務 河南兩男子獲刑6個月
    2020年年初,公安交管部門開始積極推行多項交管業務「足不出戶」網上辦,此舉本是為了保障群眾疫情防控期間必要駕車出行需求。但河南兩名男子謝某和嶽某卻利用「換臉」等軟體,侵入屬於國家事務領域的重要計算機信息系統「交管12123」手機APP,為他人代辦審車、車輛違章處理業務並以此牟利,最終因此獲刑。▲「交管12123」是網際網路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官方客戶端,服務對象為全國機動車車主、駕駛人等廣大用戶。
  • 商丘男子在網上處理違章後忘了這事 結果悲劇
    談警說事自從咱們大商丘開通了「網際網路+」便民服務平臺,在網上處理違章的車主越來越多,足不出戶就能處理違章,多方便啊。但是違章處理後千萬別忘了繳費哦,如超期繳納會產生滯納金的,這不,夏邑的劉某就栽了跟頭。
  • 興寧一男子輕信陌生網友炒外匯,被騙10萬餘元!
    來源:興寧公安 興寧一男子輕信陌生網友 在某平臺app「炒外匯」 被騙10萬餘元!
  • 男子舉報違章15天賺5000元,車主發現一頓暴揍,網友:咎由自取!
    男子舉報違章15天賺5000元,車主發現一頓暴揍,網友:咎由自取!車輛增多,管理汽車也成為了相關部門最頭疼的一件事情。雖然攝像頭能夠抓拍到一些車輛,但在一些盲區攝像頭也無濟於事。原本舉報違章是讓民眾之間互相督促,為交警分擔一些壓力,但是有的人整天什麼事也不幹,直接將舉報作為了一種職業,遇到違規車輛就會立刻掏出手機,將眼前的一幕給拍下來,然後發到相關的官網上進行舉報,就能夠輕輕鬆鬆的獲得幾十元的獎金。有位男子天天抓拍,竟然在半個月的時間內賺了5000元。
  • 車輛不年審,違章不處理,最後會怎樣?
    買了汽車就要按規定進行年檢,有了違章就要按規定接受處理,如果不按時辦理年審、不處理違章會有什麼後果呢? 關於年檢
  • 開車異地違章怎麼辦?三種辦法讓你輕鬆處理!
    長途跨省自駕由於裡程比較長,那麼開違章法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如果有違章行為,那麼就必須要進行處理,本地的違違章為處理起來相對比較簡單一些,但是對於外地的違章行為卻比本地的違章行為處理起來更加麻煩。所謂的異地違章行為就是指駕駛證所載明的地址與違章所在地不是同一個城市。
  • 開共享汽車違章扣分 公司「幫處理」收200元1分?
    近日,林先生就撥打成都市市民服務熱線12345,說他遇到的一件糟心事:他在成都使用共享汽車時產生了一筆違章,這筆扣3分罰100元的違章,最後卻向共享汽車公司交了800元,這是怎麼一回事?在林先生提供的聊天記錄中,記者看到,林先生詢問是否能在網上處理這筆違章,該工作人員回覆:「車輛已經年審了,違法公司已經處理,您這個只能繳納違法履約金了。」林先生告訴自己,該工作人員表示他需要繳納800元的違法履約金,「開始我也按照他們的流程來處理違章,處理不了,然後就叫我等通知。等來等去就只等到了讓我交800元的通知。」
  • 車輛違章不用去交警隊、車管所了,手機處理查詢違章5分鐘搞定
    經常開車的朋友都會有這種經歷,不知不覺車就有違章了。特別是去一些陌生的地方,小城市還好,大城市的交通複雜程度不亞於駕駛證的考核。現在全國網際網路互通,無論你在哪一個城市有違章都會上傳至交通安全違法網站上,長期不處理會影響車輛的年檢,嚴重的還會影響個人徵信,甚至會影響個人的信譽大數據。
  • 男子涉嫌無證駕駛並套用他人車牌,民警依法暫扣車輛並處罰金7000元
    男子涉嫌無證駕駛並套用他人車牌,民警依法暫扣車輛並處罰金7000元 2020-12-22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鄭一居民入「被騙保」圈套被騙18萬,提醒:民警不會在網上「虛擬...
    2月29日,新鄭市龍湖鎮一居民上了騙子「被騙取社保」的當,被詐騙18萬餘元。2月29日下午,家住新鄭市龍湖鎮的李先生報警稱:在家中接到一個自稱社保局的電話,稱李先生在2020年1月18日被人冒用身份信息在北京市東城區醫保中心騙保16900元,情況嚴重,需要及時處理。
  • 車輛違章扣分在哪裡處理
    車輛違章扣分在哪裡處理  30普通二摩託車陝EGU4**谷某7月16日0時26分西環七路酒駕20mg/100ml澄城縣  31小型普通客車陝E36C**王某7月16日1時12分南環路酒駕29mg/100ml蒲城縣  32小型轎車陝E6**朱某安7月16日1時15分南環路酒駕39mg/100ml蒲城縣  33小型轎車陝E2Q3**劉某7月16日22時55分紅旗路酒駕79mg/100ml
  • 一男子玩遊戲充值被騙2萬餘元 2名嫌疑人海口落網
    12月14日晚,海口鐵路公安處火車輪渡南港派出所民警在南港碼頭例行檢查時,發現2名乘船男子因涉嫌詐騙被哈爾濱鐵路公安局佳木斯公安處網上追逃,民警立即將2名男子帶回派出所調查。2名嫌疑人被抓。警方供圖經查,21歲的趙某和20歲的黃某均是海南省海口市人。
  • 男子被騙7萬餘元
    近日,羅平一男子輕信淘寶刷單,被騙7萬餘元。    6月22日20時52分許,勞先生到羅平縣公安局臘山派出所報案,他被人以淘寶刷單賺錢為由,騙走71500元。接到報案後,臘山派出所迅速立案偵查。    勞先生在網站上看到一個刷單賺錢的廣告,便詢問對方如何操作。對方讓勞先生加「米聊」號,勞先生沒多想,就添加了對方。
  • 兩男子冒充警察攔車行騙 一天作案3次獲利1600元
    兩名男子湊齊警服、手銬、酒精測試儀等裝備後,冒充交警守候在偏僻路口攔截違章車輛,對受害人實施各種威嚇後再假裝同情,騙取現金不再「追究」。民眾報警後,兩名嫌疑人被抓獲歸案。
  • 十堰一男子買網遊裝備被騙 誰知求助「網警」又被騙走7萬多
    我市一男子買網遊裝備被騙走一大筆錢,後在網上搜尋「網絡警察」試圖追回損失,結果又被騙走7萬多元。近日,張灣公安分局刑偵大隊民警奔赴海南省儋州市,將7名涉嫌詐騙的犯罪嫌疑人抓獲。買遊戲裝備被騙求助「網警」又被騙走7萬多3月7日10時許,40多歲的市民李先生(化姓)來到張灣公安分局刑偵大隊報案,稱其遭遇電信詐騙。據李先生介紹,他工作之餘一直在玩一款網路遊戲,為提高遊戲人物的戰鬥力,經常會購買一些遊戲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