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民進黨操控下的選舉產業鏈:以2018、2020年選舉為例

2021-01-08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作者 楊仁飛 廈門市臺灣學會副秘書長、研究員

2020年1月21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已經落幕,代表民進黨參加選舉的蔡英文獲得817萬張選票的支持,獲得連任。同期參選的親民黨餘湘指出:「臺灣選舉不再是民主活動,而是成了產業,政黨理想性消失,絞盡腦汁只想永遠獨自享受權力」。民進黨前黨主席施明德也指出,民進黨與商界的關係是「白金政治」。通過分析2018年以來臺灣選舉開支數據,發現每一場選舉均有一隻無形的政治之手在操控,得益的永遠只有懂得精算、煽動民粹與利益捆綁的政黨及極少數政治人物與相關企業。而民進黨就是精通選舉、深諳選舉產業鏈的政黨,從中獲得巨大的政治利益,也培育、構建了以民進黨中央為核心的政商網絡。

一、臺灣選舉產業鏈基本構成與特點

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名詞,是指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並依據特定的邏輯關係和時空布局關係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係形態。產業鏈包含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四個維度的概念。產業鏈中大量存在著上下遊關係和相互價值的交換,上遊環節向下遊環節輸送產品或服務,下遊環節向上遊環節反饋信息。

選舉是臺灣政治生活的核心,選舉是臺灣政黨為了贏得政治鬥爭勝利、上臺執政的主要渠道。

在臺灣政治獻金申報規定中,選舉支出一般包含人事費用開支、宣傳開支、集會支出、雜支開支等四大項,除了人事之外,後面三項涉及的行業多種多樣,其中最主要的有文宣策劃、廣告營銷、網站架設、網絡安全維護、競選總部租賃、交通車輛運輸、廣告牌租賃以及餐飲開支等等。2016年臺灣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朱浩指出,直接與競選相關聯產業(選舉產業鏈的基本構成)有服務業、社群媒體、民調產業等,另外還可以細分為活動場地服務、人力中介服務、活動場地設計服務(舞臺、燈光、音響、多媒體)、活動規劃服務、文化娛樂表演服務、競選總部租借、餐飲服務、公關、宣傳、網路媒體、促銷服務、印刷服務、專業技術服務、宣傳車租借、場地布置服務、宣傳人力、紀念品設計製作、其他服務(租用設備、清潔與汙染整治)等16個行業,這些產業都可因選舉而受惠。

從選舉產業鏈的架構來看,站在頂端是臺灣的「中選會」。它制定選舉規則、確定參選政黨與政治人物的資格,印製選票、監督投票、清點選票,相關開支經費來自公帑。處於中端是組織、指揮選戰的各政黨、黨籍或無黨籍參選人。登記參選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與民意代表的政黨主要有幾十個,其中以民進黨、國民黨為最大黨,其他如臺灣民眾黨、親民黨、時代力量、「臺聯黨」、新黨、基進黨為中小型政黨。每到選舉之前一年,準備參選的政黨或政治人物就開始安排競選團隊、募集經費(政治獻金)、進行選舉策劃、動員、造勢,由此產業一批以選舉為生的職業競選人與競選團隊。在選舉產業鏈的下端是服務於選舉的各色企業或個人,其中有民調公司、市場行銷公司、廣告公司、媒體、交通服務公司、禮品、文宣品製作公司等等。網軍只是選舉產業鏈中的一種僱傭來進行宣傳、攻擊的特殊群體,是臺灣畸形的網絡產業的組成部分。

選舉產業不同一般意義的產業鏈,它極具政治屬性,又染上產業屬性,雙重特性明顯。

一方面,選舉產業鏈具有一般產業鏈的特性,如文宣策劃公司、廣告製作企業、印製公司、禮品供應商等在選舉的名義下聚集一起,串連成一個服務於選舉的特殊商品與服務的供應鏈,無論是政黨還是參與的企業必須履行詢價、報價、籤訂合同等商業規範,它表面上追求公平公開,遵守選舉與商業合同的相關規範。但是另一方面,選舉產業鏈不是尋常的產業鏈,它垂直管理,每一個政黨組建自己的選舉產業鏈條,政黨理念相同或相近的政黨與政治人物往往分享、共同聘用一些企業為某一場選舉策劃、造勢、動員,而理念相左或競爭激烈的政黨往往各自封閉管理、運營。由於選舉產業鏈具有強烈的政治屬性,它必然強烈貫徹參選政黨、政治人物政治意志,必定具有隱秘性、利益捆綁的特點。

二、2012年以來民進黨操控下的選舉產業鏈

1987年成立的民進黨曾以「反商」「清廉」為口號,但30年過去了,它已成為一個深度依賴政治獻金的政黨,是政商關係極為複雜的「臺獨」政黨。而選舉產業鏈是民進黨綿密政商關係「施與舍」的其中重要的「白手套」,通過選舉將政黨、政治人物的利益與商界的利益公開綁在一起,形成一條綿密的政商網絡,滿足金、權互動的部分需要。

(一)數億元以上的巨額選舉經費成為民進黨選舉產業鏈強勁的經濟基礎

2012年以來民進黨在大型選舉投入的開支均在7億元新臺幣(以下單位相同)左右。

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政治獻金等收入共為7億5671萬餘元,支出為7億985萬餘元(國民黨的馬英九、吳敦義政治獻金收入4億4640萬元、支出4億4418萬元);

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與民意代表選舉,總選舉經費超過了30億元。其中2016年蔡英文、陳建仁政治獻金收入7億4577萬元,支出6億3770萬元(國民黨朱立倫與王如玄收到政治獻金2億3300萬元,支出2億247萬元),民進黨籍民意代表的競選經費高達14億元以上;

2018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中央投入2億7000萬元,加上參加地方縣市長、民代的黨籍參選人的投入,這一年民進黨共投入選舉的經費高達10億元以上(國民黨中央的選舉開支為1億6404萬元);

2020年1月21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不含蔡英文競選總部開支)競選開支超過7億(民眾黨總收入9524.9萬,總支出6501.6萬元,結餘3023.3萬元)。

由此可見,凡是「大選」之年,民進黨中央的選舉開支在7億元左右,高出國民黨的開支一至兩倍。這說明選舉規模越大、層級越高、競爭越激烈,民進黨投入的選舉經費越龐大,為了贏得選舉,民進黨在所不惜。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民進黨募集選舉經費能力超強。每到選舉季,往往獲得來自企業與民眾數億元到十多億以上的政治獻金。巨額政治獻金成為民進黨大打選戰的重要經濟因素。在選舉開支方面,除少部分流向服務於選舉的人事支出外,民進黨的選舉經費大部分流向宣傳與集會支出。如2016年蔡英文競選開支依次是宣傳支出2億3038萬元、集會支出1億6885萬元、人事費用支出1億196萬元,其中宣傳與集會支出佔總支出的62%以上。2018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不含地方縣市長參選人的選舉開支)總開支2億7000萬元,光宣傳開支1億2000萬元,佔總開支的44%。

(二)民進黨與依附於它的選舉產業利益團體

這龐大的選舉經費與贏得選舉的迫切需求催生出一批以選舉為生的企業與利益團體。由於選舉信息有隱秘性,為防止對手掌握選舉動向,參加選舉的政黨與政治人物自然而然將選舉項目外包時往往選擇政治立場相同或相近,或是政治上可靠的企業與個人來負責,這一選舉特性使得參選政黨、政治人物與選舉產業存在緊密的裙帶或利害關係。作為公認會選舉的民進黨,選舉相關的項目外包自然肥水不流外人田。選舉期間民進黨及其政治人物選擇自己信任的公司策劃、執行文宣戰,動員選民進行大規模的造勢,進而營造有利於民進黨的選舉氣氛。贏得選舉後的民進黨以政治酬傭作為回報,有些人轉入民進黨或執政當局任職,有些企業繼續承接公部門的項目,使其在非選舉時期能繼續獲得穩定的利益。因為選舉產業鏈關係,「綠色企業」與民進黨及其政治人物形成了特殊而不透明的利益輸送鏈條。

1、民進黨精心孵化的文創公司(文宣機器)

在選舉產業中,有一些是民進黨精心孵化的文創公司,嚴格意義上說這是民進黨培育的文宣機器,披上了商業公司或者文創公司的外衣。

2016年民進黨重新上臺就接到重大慶典設計製作的幫推有限公司(法人王俊凱),2018年「九合一」選舉期間獲得民進黨560萬元的廣告策劃案。2017年成立的投石媒體營銷有限公司(2019年法人更改為楊森),2018年也接到民進黨320萬元的廣告費業務。

四口田創意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註冊資本只有20萬元,公司負責人田修銓(老田)畢業於臺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年僅35歲左右。這家公司及負責人在2017年開始接連獲得陳菊高雄市政府與蔡英文當局的青睞,2018年為蔡英文與陳建仁設計新年賀卡,同年承接競選桃園市長的鄭文燦所委託「研究、評估、調查、設計或規劃」項目,經費累計222萬元。

2018年黃偉哲在參選臺南市長期間,將廣告製作交給了1995年出生、以網絡行銷堅果出身的劉家升,其大團圓智能營銷股份有限公司共拿得75多萬元的文宣經費。

2018年競選基隆市長林右昌的文宣全部委託給領袖公關有限公司處理,經費高達630萬元以上,佔林右昌1082萬元宣傳支出的58%。而這家公司在林右昌當選後繼續承接基隆市政府的標案,可見政商關係非同尋常。

民進黨及其政治人物在選舉中重用自己人,並且將選舉業務交由年輕的文創、廣告公司承辦,等於在直接與間接協助、培育這些公司成長,由此反映了民進黨對年輕人及文創公司的培養、支持與拉攏。

2、與民進黨利益密切交集的民意調查公司

2018年以來,民進黨在黨內初選與大選準備階段連續委託多家民調公司進行民意調查,但相關公司均與民進黨有直接的關聯。

精湛民意公司董事長是前民進黨民調中心主任鄭俊升,監察人是前民進黨民調中心副主任李寬芳。鄭俊升2014年離開精湛民意公司總經理職位,擔任民進黨民調中心主任。2016年5月鄭又回到精湛民意公司。2016年該公司承接臺勞動部門委託的「一例一休」的民意調查,高達85.8%民眾贊成周休二日為「一例一休」的民調結果,為蔡英文飽受詬病的「一例一休」政策背書。2018年底「九合一」選舉中該公司承接了民進黨500萬元的民意調查費。

趨勢民調有限公司董事長紀怡明是林佳龍的金主,現任總經理為吳世昌。吳世昌(「新臺灣國策智庫」民調中心主任、匯流新聞網的創辦人)在2016年民進黨剛上臺時就抱怨,「對新政府做法感到失望。過去八年來(馬英九執政八年)相關政府項目都沒機會切入,但想不到政黨輪替後,仍然沒有機會」。抱怨沒過多久,趨勢民調公司便源源不斷獲得蔡英文當局與民進黨的標案。2016到2018年兩年內該公司取得幾乎所有臺中市的民調標案,如BRT優化公交車、治安、警察服務質量施政滿意度、廉政等民調調查等,總計10個標案653萬元。此外2016到2019年還接受內政部門警政署、衛生部門、臺中市政府、臺南市政府、宜蘭縣、屏東縣政府等部門的民意調查項目。2018年該公司獲得民進黨151萬元的民意調查費,同年接受民進黨金門縣黨部委託趨勢民調公司辦理第一選區民意調查。2019年5月該公司接受「臺灣制憲基金會」委託進行民調,認為賴清德的民調始終高於蔡英文。其子公司趨動整合營銷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彥旻,曾為蔡英文2012年競選搭檔蘇嘉全拍過競選廣告,也曾任林佳龍競選幕僚與文宣主任,2018年半年內拿下公部門6個標案共計773萬元。

1997年成立的山水民意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同樣政黨色彩明顯。由原臺北縣工策會總幹事、民進黨秘書處主任、組織部主任的張鬱仁以妻子盧苔華的名義登記註冊。成立之初,該公司從民進黨中央黨部選舉對策委員會找來時任民調組組長的潘儀瑄擔任項目經理,從陳水扁的「福爾摩沙基金會」民調中心挖角何麗萍擔任執行經理(現為總經理),從柏克市場研究公司找來專職研究員陳友梅,邀請民進黨前選舉對策委員會執行長遊盈隆擔任首席顧問(遊盈隆曾任民進黨中央黨部副秘書長。2018年水山民調公司接到民進黨329萬元的民意調查費。

循證民調公司法人代表是吳立婷。吳立婷的丈夫雲林縣建設處長蘇孔志(前雲林縣長蘇治芬時代的地方官員)投資300萬元於循證民調公司,並在擔任雲林縣建設處長之前就是該公司的董事長。蘇孔志曾任民進黨臺中市黨部執行長、前「行政院長」張俊雄的機要秘書、民進黨中央組織部副主任、林佳龍競選辦公室組織部執行長,2016年1月接任雲林縣建設局長。該公司曾承攬臺當局多個標案,包括臺交通部門臺灣地區「國道高速公路局」委託的2017年度「國道收費政策及ETC服務滿意度之民意調查案」以及「國家發展委員會」「研考會」的調查案,2019年8月承接司法機構民眾對司法認知調查。2019年前接受臺中市、雲林縣、新竹市、彰化縣、臺南市、嘉義縣、桃園市等綠營執政縣市的「政府」委託民調。2018年該公司獲得競選臺南市長黃偉哲8次委託做民調,民調費158萬元。此外該公司還從三立電視臺接受轉委託對黃偉哲的選情進行民意調查。2019年5月、11月該公司先後承接綠營智庫兩岸政策會在民進黨初選前對蔡英文、賴清德、韓國瑜與柯文哲進行民調比對,認為蔡英文將大贏韓國瑜20個百分點。

這些與選舉產業密切相關的公司本來就是民進黨的外圍公司,與民進黨與執政當局有著綿密的政商關係。他們既是選舉產業鏈重要的一環,深度介入選舉與島內政治,在民進黨與政治人物獲得「大選」或者地方縣市選舉之後又繼續承接公共項目,因而民進黨陷入利益輸送、對價酬傭的局面而不能自拔,這跟當下臺灣選舉制度、民進黨的選舉行為有著莫大的關係。

面對島內民眾質疑,前臺中市市長(現臺交通部門負責人)林佳龍等民進黨政治人物均以「並無不法」輕輕帶過,掩飾自己與相關企業的深層關係。此類問題與現象國民黨內部照樣存在,其他參加選舉的政黨與政治人物莫不依樣畫葫蘆,有樣學樣,此乃臺灣選舉制度之通病,只是民進黨精於此道,樂於其中不能自拔。

3、選舉機器中的網軍產業

2014年,網軍在「太陽花反服貿」抗爭中有「一鳴驚人」的表現,這是民進黨動用網軍進行網絡政治動員的第一波成功操作。

2016年民進黨成立輿情部,內部有一套完整應對輿論的機制,外部有一群如春雨臺灣青年營培養的網軍「綠林軍」。

2018年以來,民進黨的網軍隨影如形,「黑韓」鋪天蓋地。2019年7月15日韓國瑜代表國民黨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後,民進黨塑造韓國瑜是「落跑市長」「韓粉是垃圾」「粉紅知己王小姐」「炒房墅民」「親中賣臺」「武大郎走路」等負面形象。臺灣島內兩大八卦雜誌《壹周刊》與《鏡周刊》每周三鎖定韓國瑜的「黑材料」,綠營媒體、民嘴、網軍紛紛跟進,躲在幕後的綠營網軍製作海量的抹黑海報,在輿論上困住韓國瑜與國民黨,在人格上徹底毀滅韓國瑜。

2019年底民進黨豢養的網軍楊惠如被曝光,但是民進黨讓她避開選舉風頭,隱匿不出,直到2020年1月選舉結束後又重新在網絡露面。民進黨支持者們甘當綠網軍,聽從民進黨與蔡英文當局的調遣,隨時隨地攻擊對手,是因為彼此有共同的政治目標與商業利益。

如楊惠如參與經營的易始公司(董事)在2016年之前都沒有得標過「政府標案」,但在蔡英文上臺執政之後開始瘋狂拿到標案,2017年在臺北小巨蛋舉辦的網球賽事,臺交通部門觀光局與臺北市體育局分別贊助易始公司350萬元與460萬元,臺北市長柯文哲曾披露楊惠如涉嫌借民進黨的關係申請多筆標案。2018年「九合一」選舉期間,民進黨籍民意代表康裕成花100萬元依然請楊惠如設計文宣。

被懷疑與楊惠如網軍案有關的南風整合營銷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惟勤公關顧問公司)背景更是非同一般。惟勤公關顧問公司於2013年由新潮流系朋友圈投資開設的「惟勤公關顧問公司」,首任董事長是2016年曾任法務部門負責人的邱太三,監事長為葉振興。邱擔任桃園市副市長後,改由同是新系的賴勁麟掛名負責人,後來賴接任中華電信子公司神腦公司董事長。民進黨2016年上臺後,臺行政部門招標的輿情項目名單上有綠營背景的公關公司,包括惟勤公關、目玉創意、集智館、水黽創意、城市記憶公關有限公司等等。民進黨於2017年與惟勤公關籤約合作,由惟勤公關提供「網絡輿情服務項目」。2018年1月重新註冊資本為200萬元的南風整合營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為葉振興,董事為邱元治、湯文馨)當年從民進黨手中拿到50萬元的專案費,向民進黨新聞輿情部提供網絡行銷服務。2018年該公司還獲得臺勞動部門23萬元的標案。

2016年以來,蔡英文當局強化網絡攻勢,在選舉期間更是依重網絡動員、網絡攻擊,「1450」、唐鳳(政務委員)成為裡外呼應的網軍力量。

三、選舉產業鏈下冰山一角的民進黨政商關係

民進黨與蔡英文當局的選舉產業鏈及利益輸送鏈有著合法的外衣:政治獻金與選舉開支公告,但是這掩蓋不了民進黨、蔡英文當局與企業密切不分的政商關係。如2018年民進黨與鄭文燦等人的政治獻金中有大量的建築企業捐款,有在大陸投資臺商的身影。這些千絲萬縷的聯繫與利益輸送、服務交易,使得民進黨引以為自豪的「民主選舉」或者「公平」選舉充滿了骯髒的銅臭味。臺灣學者李雪莉早就指出,今日的民進黨已經悄悄從「使命政黨」轉為「掮客政黨),不再以啟蒙人民為要務,勝選是唯一價值,該黨沒有了理想,沒有了廉恥,甚至沒有了頭腦。

此外,民進黨的政商關係始終遮遮掩掩,政客和商人樂得保持低調,公開的政治獻金與選舉開支中涉及的企業,只是冰山一角。無論是民進黨還是涉及的企業竭力用表面的程序正義來掩蓋背地裡的利益交換,而選舉是民進黨與商人進行權利交換的重要紐帶。

相關焦點

  • 島內「公投」與2020脫鉤,臺媒:民進黨為選舉搞小手段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付國豪】民進黨當局又被批「政治黑手」!臺「立法院」於17日通過所謂「公投法」部分條文,確定2020選舉將不綁「公投」。消息傳出後輿論反彈,有臺媒稱民進黨是為了選舉搞小手段,國民黨也批評稱,民進黨就是要報去年「九合一」慘敗之仇。
  • 民進黨備戰2018年縣市長選舉 決戰北臺灣
    民進黨備戰2018年縣市長選舉,新北目前傳出臺南市長賴清德(右2)、「立委」高志鵬(右1)、吳秉叡(左1)、羅致政(左2)等人被點名或有意參選。(圖片取自臺媒)中國臺灣網7月30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2018縣市長選舉明年底登場,民進黨要保住六縣市中的桃園、臺中、臺南和高雄,挑戰目前由藍營執政的新北市,臺北市是否和市長柯文哲合作,備受各界關注。
  • 「前瞻計劃」大轉彎 民進黨又一次為選舉布局?
    這讓外界質疑,民進黨當局政策大轉彎是為2022選舉提前布局。 「前瞻計劃」推出時,正是2018縣市長選舉前半年,因而成為各縣市長候選人的競選支票,連因為環評問題陷入停頓狀態的北宜直鐵也再度被拿出來討論,成為當年民進黨宜蘭縣長候選人的競選承諾……一時間,軌道建設儼然成為臺灣未來經濟發展主軸。
  • 民進黨前副秘書長:2018選舉民進黨沒有一個選區是足夠安全的
    從多個重要跡象看,這場原本沉悶、枯燥、甚至無聊的選戰,到選戰末期卻高潮迭起,成為一場罕見的猛爆性選舉,苦主比較可能是民進黨。的確,從民進黨傳統支持者的角度看,這場選舉本來頂多是悲喜劇,但現在似乎已急速轉變成恐怖片。為什麼?
  • "九合一"選舉剛結束 藍綠開始為2020選舉傷腦筋
    「九合一」選舉剛剛結束,島內藍綠陣營就開始布局2020年「大選」。表面波瀾不驚,其實暗潮洶湧。民進黨內部已傳出「逼宮」之說,國民黨的「老藍男」們則一改2016年時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局面,掩飾不住內心「捨我其誰」的姿態。
  • 一圖看懂2020臺灣地區選舉
    以下帶你一張圖看懂2020年臺灣地區選舉: 多民調顯示:蔡英文支持度高於韓國瑜 2016年上臺執政的民進黨,從推出年金改革、「公投政策」、「一例一休」到「新南向政策」等均被廣為詬病。兩岸關係因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遇冷、臺灣經濟下滑、四年七個「邦交國斷交」、2018年「九合一」選舉中民進黨創造歷史性慘敗……因此,2020年選舉蔡英文尋求連任面臨不小壓力。 不過,日前有多家臺灣民調機構的結果顯示,蔡英文的支持度仍遙遙領先於韓國瑜。
  • 「九合一」選戰 | 臺北市長選舉中隱含著民進黨為2020護盤的謀略
    然而,民進黨在其間似隱含為2020大選護盤的大戰略!  社評摘錄如下:  過了一個農曆年,臺北市長選情突然發生大轉變,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訂21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宣布參選,前「立委」孫大千也將角逐,連同已宣布投入初選的前「立委」丁守中、「行政院」前發言人鄭麗文,以及揚言也要宣布參選的臺北市議員鍾小平,熱鬧滾滾。
  • 民進黨民代失言道歉 網友不買帳反嗆「選舉走著瞧」
    原標題:民進黨民代失言道歉 網友不買帳反嗆「選舉走著瞧」 (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中國臺灣網10月28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針對民進黨「立委」吳秉叡在黨團召開記者會時直言,「不支持一例一休的人,下次選舉可以別投民進黨」,引起外界爭議,雖然吳秉叡於27日晚間在臉譜網(Facebook)道歉,表示「因一時過度簡化的語言,使原本的誠意無法讓大家理解」,反遭網友再次怒批「一位資深『立委』,又有法學的邏輯訓練,把問題丟到簡化語言不會太牽強嗎
  • 民進黨已選舉無敵 臺灣怎走下去?國民黨的未來在哪裡
    高雄市長補選落幕,民進黨陳其邁以壓倒性的7成得票率當選,國民黨李眉蓁只拿25.9%、臺灣民眾黨吳益政4.06%。這是民進黨繼2020大選、罷免韓國瑜之後再一次展現選舉實力。18歲投票權在朝野高度共識下可望近期完成「修憲」,國民黨距離執政更遙遠,倒向小綠更沒前途,兩岸都得面對民進黨在臺長期執政、兩岸愈走愈遠的現實。 高雄這次市長補選,投票率雖只有4成1,卻可觀察到許多重要的現象。第一,國民黨2018縣市長選舉的狂勝(22個縣市贏15席)已是過去式。
  • 蔡政府操弄中立機構人事任免為2020選舉鋪路
    在民進黨內部,蔡英文利用手中掌握的黨組織資源打壓一直不退選的賴清德。在面臨2020選舉上,蔡政府不斷進行各種操弄,提名一些黨派或政治立場鮮明的人物,甚至直接幹涉一些中立機構的人事任免,引發廣泛的爭議和質疑。2018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失利後,儘管蔡當局聲稱要檢討失敗原因,重新贏得民眾信任。但蔡政府在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方面的動作卻一直不多,反倒是在政治上的動作不斷。
  • 臺灣2018九合一選舉觀後感
    民進黨高雄和臺南的市長黨內初選,從去年年底就開始了,當時兩個地方都有非常多人出來競爭。單單高雄,民進黨內就有五人參選。整個競選過程非常慘烈,但對於這些參選人而言,當時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只要初選過了,基本上這個市長就到手了,所以手上的資源主要投在初選階段就好。他們哪裡會想到,韓國瑜會在2018年的9月下旬開始網絡聲量竄起來。
  • 民進黨黨職選舉5月舉行,各派系提前卡位,劍指2022臺縣市長選舉
    國民黨主席合併中常委補選上周末剛結束,民進黨兩年一次的全臺黨代表、縣市黨代表、黨部主委選舉也將在5月底改選。因2020「大選」的結果,藍綠選舉兩樣情。一邊是慘敗盼重新啟程,一邊是大勝瓜分勢力。5月份民進黨這次黨內選舉,又被視為2022臺灣縣市長選舉前哨戰,各派系都提前開始練兵,不少有意角逐縣市長者,也已展開布局。
  • 胡錫進評臺灣地區2020年領導人選舉
    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選舉11日舉行,從目前情況看,蔡英文以超過半數的得票率實現連任,民進黨的「立法會」席位超過半數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已經宣布辭職。2018年11月的臺灣地方「九合一」選舉中民進黨一度慘敗,蔡英文遭到民進黨內的猛烈抨擊,險些被該黨拋棄。
  • 民進黨立委擬提案 打算在2022年廢除鄉鎮層級選舉
    民進黨「立委」鄭運鵬提案修改「地方制度法」,取消鄉、鎮、市級自治選舉,但上周五遭國民黨黨團退回程序委員會。鄭運鵬昨天表示,他會繼續送案,盼國民黨新主席江啟臣一起支持,並期待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列入改革進程,讓鄉鎮市級選舉在2020年落日。
  • 民進黨彰化縣選舉觀察
    邱主席是為數不多的能在彰化有所作為的民進黨政客之一,這從他連續兩屆當選彰化市市長就可以看出,他還安全地選舉了林世賢同志為市長。許先生廣東相比較只能說是默默無聞,但他得到了前任縣長魏明谷新趨勢體系的支持。這讓一些地方領導聯想到魏明谷將在與縣長寶座再次戰鬥,而黨委主席選舉計劃在一環進行。
  • 臺灣2020選舉,韓國瑜落敗,蔡英文獲連任
    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和立法機構選舉今(11)日投開票,蔡英文一路領先,當選下一屆臺灣地區領導人。2018年九合一選舉時,韓國瑜在高雄獲得89萬2545票,領先民進黨陳其邁的74萬2239票,此次選舉韓國瑜在高雄獲得的票數為60萬左右(34%)。
  • 新北環狀線核定 朱立倫批民進黨為選舉昨是今非
    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蘇貞昌參選民進黨新北市長時曾批,「『三環三線』到現在還是虛線,沒有一條實現。」(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4月23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三環三線」是前新北市長朱立倫於2010年市長選舉期間所提出的建設計劃,主要有臺北捷運環狀線、萬大-中和-樹林線、三鶯線、淡海輕軌、安坑輕軌、民生汐止線、社子線、桃園捷運綠線。如今,淡海輕軌完成,環狀線第二期獲核定,但朱立倫回顧來時路感慨:「蘇貞昌用掃把割稻尾」。
  • 2022年臺灣地區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就只剩下4席?
    2022年臺灣地區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就只剩下4席?臺灣地區領導人2020選舉國民黨大敗,一方面蔡英文連任,韓國瑜以260萬票之差落敗,另一方面區域"立委"落敗多席。對此,依據著名的"鐘擺效應",臺灣地區有人預計2022年國民黨將上演逆襲的場面,恐怕只有4席屬於民進黨。《為何2022民進黨不可能剩下4席?》
  • 臺灣地區2020選舉 韓國瑜落敗 蔡英文獲連任
    原標題:臺2020選舉韓國瑜落敗蔡英文獲連任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和立法機構選舉今(11)日投開票,蔡英文一路領先,當選下一屆臺灣地區領導人。2018年九合一選舉時,韓國瑜在高雄獲得89萬2545票,領先民進黨陳其邁的74萬2239票,此次選舉韓國瑜在高雄獲得的票數為60萬左右(34%)。臺灣歷屆地區領導人選舉得票率臺灣直選地區領導人始於1996年,當年國民黨的李登輝以54.0%的得票率(581萬3699票)當選,副手為連戰。
  • 「公投」大爆發 年底「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最有可能輸掉臺中?
    同日公布的「2018臺中市長選舉民調」顯示,林佳龍支持度落後盧秀燕1.8%,選情首度出現翻轉。有媒體分析,受「公投」因素影響,年底「九合一選舉」縣市長的部分,民進黨最該憂心的就是臺中市。臺灣地區立法機構去年「修法」鬆綁「公投」提案門檻,2018年至今已經出現了10多個「公投案」要與年底「九合一選舉」一起舉行,連臺北市長柯文哲都說政治效應很難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