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的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是什麼意思?

2021-01-09 大咖說史

俗語作為中國文化的一種,可以說是歷史十分悠久了,而且數量也非常的多。在這諸多的俗語之中,有的俗語簡單易懂,即使是古代一些沒有讀過書的人,也能從字面上很好的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但是有一些傳承下來的俗語,因為時代背景的不同,導致於如今人們很難理解這些俗語想要表達的意思,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一類的俗語。

古人傳下來的「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到底是什麼意思?古人是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

圖片:五人三姓莫走路

「五人三姓莫走路」的意思還是比較好理解的,意思就是五個人中如果有三個姓氏的話,就儘量不要一起結伴同行。可是為什麼古人要這麼說呢?這句話裡面蘊含著什麼道理呢?

首先我們想要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要考慮到古代的時代背景。

我們現代社會中,因為法律的健全和國家執法力度的不斷增加,使得犯罪率大大下降,而且人口的增加和基礎建設的加強,也讓中國沒有了「人跡罕至」這個概念。

所以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中,很難體會老輩人為什麼會防範這種情況的發生。

古代的時候,因為交通不發達,大部分情況下,人們想要前往另一個都城,多是使用步行的方法,所謂的馬車牛車代步其費用都是非常高昂的,普通人家根本無法承受這高昂的費用。

圖片:古代交通不發達,馬車代步劇照

在古代的時候,城池之間的距離通常都非常遠,而且路上的山林也是密密麻麻,很多地方都屬於沒有開發的區域,除了那些趕路的人,很少會有人從這些路上走。即使是官道上,也要小半天才會有人經過。

如果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如果遭遇到了危險,就很難得到及時的救援,只能交出自己的財物甚至會被人謀財害命。

而且古代的時候刑偵手段不發達,人們在這種深山老林犯罪了之後,只需要及時的離開犯罪現場,就不會被人給抓到。

而老輩人之所以會說「五人三姓莫走路」,就是在於五個人中,如果出現有三個姓氏,那麼肯定至少會有一個人是單獨一個姓氏的。

圖片:五人三姓莫走路

中國人對于姓氏非常看重,因為同一個姓氏的人,都是同一個祖先,在思想上非常容易達成一致,而且行走在外,相比較不同姓氏的人,如果兩個人姓氏相同,則非常容易交流,也可以相互照料。

而五個人中如果其他兩個姓氏兩兩結對,所造成的情況就會對單獨的一個人非常不利。其他人想要對這個人下毒手,即使此人反抗,也很難逃出生天。

而如果五個人中有三個人同一姓氏,那麼危險係數更大。因為一個團體內的人越多,不同的思想也就越多,三個人中出現一個有歹心的人,概率要比兩個人中出現一個大得多 。

而且三人在前行的路上是一個隱形的小團體,有歹心的人只需要簡單的勸說,就非常有可能博得其他兩人的同意。

而當三人意見達成一致之後,剩下兩個不同姓氏的人又很難真正的團結,便會非常容易被對方找到機會下手。

圖片來源於網絡:姓氏

因為古代犯罪成本非常低,所以老輩人才會說「五人三姓莫走路」,這個姓可以指姓氏,也可以說是意見、想法,無論怎麼樣說,都是害怕別人聚集在一起,對自己有所歹意。

有道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一個人行走在外,總會還是小心一點好。不然的話,丟失些財物倒是小事,有可能還會因此丟掉性命,這樣就不太值得了。

圖片:一個人行走在外劇照

那麼下一句的「三十六人不過渡」又是什麼意思呢?這麼多人在一條船上,總不可能還會出現這樣的危險吧,畢竟這個世界上好人還是比壞人多啊。

想要理解這句話,我們依舊要了解古代的環境和相關背景。在古代,沒有我們如今這麼大的船,不要說航空母艦了,就連鄭和下西洋的船,都已經堪稱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隻,卻載不了多少人。

古代的時候,一些民用的船隻都是非常小的船,只能夠讓七八個人乘坐。而在江河中專門用來運輸的船隻,也都有著一定的規格。

一般情況下,統治者為了防止民間私自造大型船隻,用來偷偷運兵造反,限制民用船隻的規模最大荷載只能為三十六個人。

既然船能夠裝載三十六個人,為什麼古人還一直說「三十六人不過渡」呢?

圖片:古代的民用船隻劇照

古代的統治者規定船隻最大裝載三十六人,那些造船廠肯定不會非常良心的將船隻造的結實,即使上三十六人也不會吃水多深,如果真的這麼造了,那麼這艘船何止能乘坐三十六個人。

如此下來,造船廠不就是在蓄意謀反了嗎?在古代和造反扯上關係,到最後下場可都非常的慘。

所以這些所謂能夠承載三十六個人的船隻,在真正的載了這麼多人之後,肯定吃水會非常深,僅僅能夠保證船隻不會沉沒。

大家都知道,河流中的水可不想陸地那麼平坦,隨時都有可能會有浪花泛起,雖然這些河水江水的波動比不上海水的漲落,但是對於一個到了極限的船隻來說,已經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了。

說不定水流波動稍微大一點,就會直接越過吃水線,進入到船艙裡面,導致整艘船沉下去,而古人說的「三十六人不過渡」正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

圖片:古代的民用船隻劇照

而且三十六個人在同一艘船上,肯定不可能一直安安靜靜的坐在原地,也會時不時的起來走動一下,對於一個吃水非常深的船隻來說,任何情況引起的晃動都是非常致命的。

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古代的營救能力非常差,古人也並非個個都是遊泳健將,旱鴨子的比例比現代人還多。所以一旦船翻了,附近又沒有其他船隻的話,便沒有辦法及時的進行救援,落水的人就很難存活下去。

而且所有從事運輸的人都知道,既然你標多少上限,肯定就會拉多少上限,如果大家都載了三十六個人,一旦有一艘船沉了,即使旁邊有船也沒有辦法救你,把你救上來,旁邊的船也會跟著一起沉。

圖片:吃水非常深的船隻劇照

防患於未然才是解決危險最好的辦法,這也是為什麼一直嚴查運輸車輛的超載、超重、超高等情況。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古人通過這句俗語告誡我們什麼
    就比如我們經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是說老人的經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指導我們的作用,防止我們走彎路;再有便是「人無笑臉莫開店,會打圓場自落臺」,這句俗語就是老祖宗要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溝通和理解,老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就是這個意思!
  • 農村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究竟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究竟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有些老話讓人不好理解,然而這些流傳下來的俗話總是有其道理的,需要人們細緻琢磨。「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句俗語便值得諸君好友琢磨思考。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老祖宗的話也很有道理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為了讓後世的我們少走彎路,讓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可謂是費盡心思。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不少的寶貴經驗,而這些經驗最為經典的體現形式便是俗語和諺語了,比如「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便是其中之一。
  • 俗話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句話飽含了古人的深刻的智慧,一句俗話能夠流傳到這麼久,而且朗朗上口,一定有它的道理所在。古人還講行船走馬三分命。出門在外,不比在家,不管是現在還是過去,安全是第一位的。什麼時候不安全,應該就是在路途和乘船過渡的時候容易出現不安全的情況。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話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五人三姓莫走路這句俗語,跟中國人的宗族觀念有強相關,在我們的觀念裡,同姓之人自然會產生親近感,哪怕彼此之間並沒有血緣關係,但只要同姓,就會說一句「五百年前是一家」,來拉近彼此的關係。
  • 俗話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話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就把親屬及家族關係表現得淋漓盡致。五人三姓莫走路是指五個人中,有兩個人和其他三個人的姓氏是不同的,姓氏不同就代表沒有什麼親屬關係,如果五個人一起趕路,怕心不齊,被謀害。
  • 「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當然在風水上也有不好的講究,首先「36」的忌諱就是「生死路」,老人常說36人出行,龍王一把收,說得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說大家在出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同行的人,不能輕易的相信他人。面對人多嘴雜的時候也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安全。網友回答: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三個同姓,兩個別姓不同心,三心兩意易出事,三十六協音生死路不吉利故古人大禁。
  • 俗語說「五人三姓不同車,三十六人不同船」,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句諺語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請聽北暮給大家慢慢道來!五人三姓不同車五人三姓指的是什麼呢?五人即丈夫妻子加上公婆和孩子總共五個人。這五個人中丈夫公公孩子是一個姓,婆婆是一個姓,妻子是一個姓。總共三個姓!
  • 「五樹不進宅,一家樂開懷」究竟是什麼意思?五樹指的是哪五種樹
    在古代,上面說的這幾種樹古人非常忌諱,不會在自家院子裡栽種。古時候,很多百姓都有院子,這些庭院中為了不顯得單調,通常會栽種一些樹。古人喜歡栽種這些樹:杏樹、桂花樹、李子樹、棗樹等。古人很喜歡在庭院中栽種果樹,每年家人還可以吃一些水果,其次還具有觀賞價值,一舉兩得。
  • 俗語說「樹怕三搖,女怕三撩」,三撩具體指什麼?老祖宗經驗之談
    昨天晚上在村頭閒聊時,聽到王叔說了這麼一句話——「樹怕三搖,女怕三撩。」剛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根本不知道什麼意思。我這個人有個毛病,不知道的問題必須問一問,憋不住。於是,我問了一下王叔,簡單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要想理解這句俗語,必須先知道這裡的「三」是什麼意思。
  • 老祖宗的告誡:「一家不容三姓人」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說?
    關於家庭生活,有這麼一句俗語:「一家不容三姓人。」這是來自老祖宗的告誡,說得也是非常有道理。老祖宗的告誡:「一家不容三姓人」是指哪三姓,這是什麼道理?一個家庭裡面一般是兩姓,丈夫跟孩子一個姓,妻子一個姓。
  • 人們常說「三教九流、八大江湖」,是哪三教哪九流?是什麼意思?
    引言古人的很多俗語,大多數人只知道其字面意思,並不知道背後的深意。其實有時候多了解一些俗語可以增加我們文學知識,提升文學素養。而這些俗語中也蘊含著很多知識,多了解一些對於我們來說也並沒有什麼壞處。比如古人常說的「三教九流八大江湖」很多人就不知道具體指的是什麼。
  • 古人常說「十年難富種田翁,一朝能發江湖客」,究竟啥意思?
    但是,大部分俗語因朗朗上口,充滿古人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依舊具備參考價值,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今天介紹的「十年難富種田翁,一朝能發江湖客」,就是古人常說的一句話,究竟啥意思呢? 一、十年難富種田翁 所謂種田翁,指的是古代以種地為生的普通百姓,而不是地主豪紳。
  • 俗語「一家不容三姓人」是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覷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不少珍貴的文化寶藏,並以俗語亦或者是諺語的形式表現出來,從而保障我們少走彎路,未來更加順暢,比如「一家不容三姓人」便是其中之一。那麼問題來了,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
  • 老人言:「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什麼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但我們大多數人可能沒有聽到過這一句話「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這10個字到底富含著什麼樣的意蘊呢?讓我們來具體探究一下。想要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突破口還是在「三更」上。此「三更」並不是我們常說的「三更半夜」中的「三更」。
  • 古人云:「馬看四蹄,人看四相」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湊過去之後,發現他們說了這麼一句話——「馬看四蹄,人看四相。」最開始不知道什麼意思,後來詢問了王叔,懂了一點。首先來說前半句。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們在買馬時要看馬的四個蹄子。怎麼看呢?只要是好馬,它的蹄子不會畸形,非常圓潤,而且沒有任何明顯的傷痕。蹄子的這四個位置最重要:蹄緣、蹄冠、蹄壁以及蹄底。
  • 夏 敏:尋找琉球「閩人三十六姓」
    明初「閩人三十六姓」入琉,聚居於那霸的久米村,其後代一直是琉球派往中國朝貢或留學的首選人群,琉球史上多數文化精英出自「三十六姓」後代,他們為在琉球傳播中華文化做出了傑出貢獻。看來與陳侃打過交道的琉球閩人三十六姓有金、蔡、鄭、梁、林諸姓。蕭崇業《使琉球錄》也說: 「邇如大夫、長史、都通事等官皆出於閩人梁、蔡、林、鄭諸裔。」 榕裔以鄭、楊、林、梁、程、金等姓氏為主,泉裔以蔡姓為主,漳裔以阮、毛二姓為主,從明初洪武賜三十六姓到明中葉萬曆年間,已歷時 200 餘年,三十六姓在琉球的勢力不是越來越壯大,而是越來越式微。
  • 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啥意思,老輩人常常提起
    中國文化流傳至今,有很多東西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比如我們常聽老人說一些民間俗語,這些話雖然找不到具體的出處,但是卻聽起來很有道理,就連現在也常聽家裡的長輩說一些俗語,或許是對你表示關心,或許是教你如何做人,但是不管出發點是什麼,目的都是為了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
  • 「一家不容三姓人」是指哪三姓,說得很有道理
    關於家庭生活,有這麼一句俗語:「一家不容三姓人。」這是來自老祖宗的告誡,說得也是非常有道理。老祖宗的告誡:「一家不容三姓人」是指哪三姓,這是什麼道理?一個家庭裡面一般是兩姓,丈夫跟孩子一個姓,妻子一個姓。三姓的情況有以下兩種:一:重組家庭,丈夫、妻子、孩子都不同姓。
  • 百家姓——莫姓的由來
    據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由陳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韻書的基礎上編修而成的典籍《大宋重修廣韻》中記載,春秋時期,楚國有莫敖之職,亦稱莫囂,是與令尹地位相同的官職,並行執掌楚國之國政。在史籍《淮南子·修務訓》中則稱「莫敖」為「莫囂」,指出其原為楚國最高行政官職,軍、政兩事一把抓。到楚武王熊通開始稱王時,莫敖之職仍然存在,後來楚武王嫌其官位太重,改以令尹為重臣,與莫敖相互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