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0日,亞洲財富論壇第五屆年會暨亞洲影響力頒獎典禮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宣布年會開幕並為獲獎代表頒獎。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偉志應邀參會並作題為《教育的「戰略與民生」價值》的演講。
附陳偉志的演講內容:
教育的「戰略與民生」價值
陳偉志
尊敬的各位來賓:
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講主題是《教育的「戰略與民生」價值》。
一、教育是戰略,教育引領社會發展
1.文化引領——為社會發展提供精神涵養
在21世紀急劇變化的知識經濟時代,教育不僅承擔起傳遞人類歷史文化的使命,同時還引領構建為未來社會培養新人的新型文化使命。新文化的建構要紮根於中國傳統與現實的文化土壤中,要體現出指向未來和超越的本質,因此,其關注的是培育學生對周圍未來世界和自己的一種積極而理智的生活態度,社會生活中的每一項活動,都應滲透、瀰漫著文化氣息和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在當前社會主流價值體系的重建過程中,教育要完成適應新時期發展所提出的新文化任務,唯一的出路是參與到社會新文化的構建中去,按社會發展的要求和時代的精神,通過採用文化整合的策略,以科學、技術與人文三個方面為教育內容,來構建超越現實的新教育文化。
2.人才培養——為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沒有強有力的教育和人才支撐,就不可能實現社會的持續發展。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資源。一個國家和民族要發展進步,離不開人才;在當今時代,人民群眾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要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需要,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這需要我們做好以下工作:
要努力促進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公平是做好社會建設的源頭工作。目前的科學發展,一方面是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是社會發展、生態發展。經濟建設講效益,社會建設講公平。要想使生存和發展的各方面都實現公平,首先就要做到教育公平。目前,教育部門在推動教育公平發展方面做了很多出色的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我們要提高認識,更全面、更深入、更長遠地推進教育公平,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要創造性地、持續不斷地做更多工作。
要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和規範發展要同步進行。職業教育是提高社會生產率和經濟運行質量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勞動者素質的重要環節,同時,目前社會發展需要各種技能型人才,所以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和規範發展要同步,要與市場需求相匹配。
二、教育是民生,教育也促進經濟發展
1.教育是經濟發展的「隱形發動機」
教育是一個國家應變能力決策的基礎,同時也是我們經濟發展的「隱形發動機」。教育就是創新的未來,創新就是我們未來的出路。為了更好地應對變化,獲得可持續性發展,區域之間正在展開著各種形式的競爭,而競爭歸根結底是教育競爭,誰在教育當中能夠脫穎而出,誰就能更好地解決在人類發展當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挑戰。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在2014年11月主持的一次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參加的經濟座談會上,提出打造經濟增長的雙發動機。所謂雙發動機,一是「加大力度支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發展,為它們『培土施肥』」;二是「致力於傳統產業『挖潛開荒』,推動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促進『老樹發新芽』」。其中「加大力度支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發展,為它們『培土施肥』」這屬於隱形發動機,要靠教育來啟動。
2.高校創造知識,推進新技術研發與市場運用
美國史丹福大學帶動矽谷的發展,已經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發揮大學知識溢出效應、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典型案例。大學具有科研設施先進、高層次人才密集等比較優勢,有責任也有能力在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教育是經濟的隱形發動機,是經濟發展與轉型的動力和支點。高等教育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體系的一個子系統,它必然與社會經濟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繫。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與經濟之間的關係也不斷地發展變化。現代經濟社會中經濟對高等教育的影響越來越主動,起的作用也越來越大;高等教育也日益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高等教育與經濟必然要求相互適應,這種適應是雙向的非均衡的互動關係。
3.優質教育聚集人氣,帶動城市建設發展
知名中小學、高校的發展,會聚焦學生人氣,帶動周邊的房地產、餐飲、商業等發展。教育先行,會為城市開發區的建設營造很好的軟環境,有利於促進招商引資、引智。
三、當前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關鍵在於體制機制創新,落腳點是大力發展民辦教育
因教育具有「戰略與民生」價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當前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關鍵在於體制機制創新,落腳點是大力發展民辦教育。
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其內涵之一是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發揮民辦教育體制優勢,促進教育的整體發展。如今,民辦教育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它不僅能夠彌補教育投入不足,而且成為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推動中國教育體制改革,能夠為社會提供多樣優質的教育服務。民辦教育一方面通過自身的內涵與品牌建設,可以滿足社會的多元需求,提高老百姓的滿意度;另一方面通過自身的體制優勢,推動公辦教育的改革發展,從而實現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的協同發展,整體提升社會的教育品質。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要給予民辦教育發展更多的政策支持,著重解決困擾當前民辦教育發展的兩大難題:
1.目前金融工具為教育投資服務還有法律和政策瓶頸
民辦學校因投資大,目前教育融資還比較困難,金融工具為教育投資服務還存在一些法律與政策瓶頸,比如《擔保法》和《物權法》中有關教育教學設施抵押條款與目前民辦教育的發展實情存在一些矛盾,民辦學校產權登記與抵押政策還需進一步突破。可以給予投資比較大的優質民辦學校貼息政策支持,一方面可以減輕學校的辦學成本;另一方面在不增加財政負擔的情況下,可以撬動金融工具來支持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民辦教育的資源配置機制。
2.民辦學校教師身份問題
《民辦教育促進法》第27條規定「民辦學校的教師、受教育者與公辦學校的教師、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如果民辦教師的身份問題沒有解決好,就無法實現公民辦學校教師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全國大多地方都存在這種民辦教育法律落地問題。當前中國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非常看重個人身份,把身份看成是關涉自身生存與安穩的大事,學校又無法通過自身努力為教師解決身份問題,這使得學校在困境中艱難辦學,影響了學校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公辦教育保公平,民辦教育促發展」。我們只有確保「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兩條腿走路,才有真正實現我們教育的「戰略與民生」價值。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