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姓名

2020-12-16 美食界的小阿哥

本文乃作者寶寶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小編認為,姓名是標誌社會結構中的一種血緣關係和區別個人的標誌符號。姓名是姓與名兩部分的組合。姓一般是繼承的,並為家族成員所共有,一般與名或字連用。五千多年前,中國便開始採用世襲姓氏。

姓氏是姓與氏的合稱,用以標誌家族系統。在我國先秦時代,姓與氏有嚴格區別,男稱氏,女稱姓;氏別貴賤,姓主婚姻。賤者有名無氏,同姓百世不婚。姓源於母系社會,是為了實行氏族外婚的需要。氏源於父系社會,是隨私有制的出現而產生的。秦漢以後,姓氏混一,不再區別。

姓氏圖騰

在我國歷史上出現過的5000多個姓氏中,約有2000多個來自兄弟民族。當今常見的慕容、令狐、鄂、樸、羅、龔等漢姓就來源於少數民族。

我國古代少數民族的起源、發展、遷徙和相互融合吸收,以至於消失的情況是相當複雜的,因而,與之相伴隨的姓氏也很少有一脈相承,延續至今的。許多當代少數民族的姓氏,與古代民族幾乎找不出什麼關係。「現代少數民族的溯源很少有超過唐代的。」「大量唐以前的民族走完了自己的歷程,唐以後的民族在邊遠地區與漢族接觸較少而新發展起來」,因而他們的姓氏,有的受到漢族的影響,有的卻仍保持著鮮明的民族特色。關于姓氏的起源,國內外學者多認為圖騰是最早的源泉,即最初的姓氏來源于氏族、胞族、部落、民族或家族的圖騰名稱。這並不是說所有的姓都源於圖騰。

圖騰

圖騰」一名,最早出現在18世紀末的文獻中。英國商人丁●朗格在《印第安旅行記》一書中,為了記述印第安人相信人與動物存在血緣親屬關係的信仰,而首先使用了這一詞。印第安人中用此詞語的群體,賦予該詞的意義是「他的親族」。我國學術界對於圖騰主義(包括圖騰崇拜、圖騰制度等)的介紹和研究,始於本世紀初。嚴復在1903年翻譯英人甄克思的《杜會通詮》一書時,把「totem」譯為「圖騰」,三十年代以後,我國學術界有關圖騰的論著漸多,有的強調宗教起源於圖騰主義,有的涉及到姓氏源於圖騰,有的則認為圖騰崇拜是生殖崇拜。1我國讀者-般把「圖騰」理解為「親屬的標記」或「親族」與「標記」。

法國學者杜爾幹說:圖騰群體自信出自圖騰,圖騰既做徽幟,亦做他們共有的姓。若圖騰為狼者,各員皆信他們曾有過狼祖,他們亦各有狼性。於是他們就自稱為「"。

中國古代學者也認識到姓與圖騰有關,《說文》云:「姓,人所生也。」《白虎通●姓名篇》日:「姓,生也,人所察天氣所以生者也。」《論衡●詰術篇》謂:「古者,因生以賜姓,因其所生賜之姓也。」

可見漢代的人已認為「」 來源於生人之物「圖騰」。

圖騰

圖騰起源於舊石器時代中期,屬母系氏族社會的早期階段。人們一般以動物、植物、無生物或自然現象為圖騰。這種情況,在古今中外的許多民族中都得到大量的佐證。

英國人羅伯特●哈特最早發現中國姓氏與圖騰有關,他在1860年由廣州寄給摩爾根的一封信中說:中國人稱民眾為百姓,意指「一百個家族的姓。」現在,在這個國度約有400 個姓常見的,因為閆福卿等著的《中國姓氏彙編》中收有中國姓氏5730個引者注其中有些姓與動物、果實、金屬、自然事物等有關,如馬羊、牛、魚、禽、鳳、李、花、葉、米、林、江、丘、水、雲、金、皮、毛等等。在中國許多地方遇到很大的村莊,全村只有一個姓。正如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夫與妻不屬同一部落一樣,中國人的夫與妻也總是屬於不同的家族,即不同姓。在我國少數民族中,以圖騰名稱為姓或由圖騰名稱演變為姓的例子非常多,最典型的可能是彝族。彝族過去的圖騰,至少在五六十種以上,有獐子、綿羊、崖羊、水牛、綠斑鳩、黑斑鳩、白雞、蛤蟆、黑甲蟲、象牙、茭瓜、細芽菜、香茗草、芭蕉菜、豬槽、飯籮、谷、竹、馬、雞、鳳凰、河川、樹木、水鴨、蜂、鳥、虎、獐、黑、梨、鼠、猴、布、黃牛、白、水、蛇、龍、地、山、酒壺等等。羌,傈傈、白、阿昌、滿、赫哲、土家、珞巴、哈尼、瑤,苗、侗、布依、鄂溫克、鄂倫春等少數民族中都能舉出不少例子。

彝族過去的圖騰

我國少數民族姓名制度大致有以下類型:

1.基本上保持本民族的人名稱謂。這種類型的有大部分藏族和蒙古族,全部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

2.有姓有名,姓名連用的。有回、俄羅斯、白、羌、毛南、京、壯、滿、朝鮮、布依、瑤、東鄉、仫佬、仡佬、赫哲、黎、達斡爾、侗、土家、阿昌、畲、撒拉、土、保安、裕固、普米、水、鄂倫春、鄂溫克、納西、錫伯等,大約有40多個民族,其中包括15個有姓連名制的民族。這些民族使用的姓,有的是本民族傳承的姓;有的是吸收(或叫「借用」)來的漢姓;有的是由民族圖騰名稱等音譯而來;有的是由民族姓的音譯或意譯而來的;有的來自古代氏族或家族名稱;有的由歷代王朝賜予;有的來自與漢族男性通婚中。情況是多種多樣的。

民族圖騰

3.無姓有名。包括傣、傈僳、裕固、藏(大部分)、門巴、布朗、拉祜、高山、部分苗和部分獨龍等族,大約有10多個民族。需要說明的是,藏族中的貴族是有姓氏的,過去只是佔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百姓沒有姓。貴族的姓氏最初源于氏族部落的稱謂,後來有許多貴族以封地和房名為姓承襲。解放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藏族廣大群眾與外界的交往越來越多,各地的經濟往來及社會活動日益頻繁,名字的相重帶來許多不便,本應屬個人專有的稱謂卻經常出現相同「撞車」,因而,除出現了一部分漢名(多數是知識分子與國家公職人員,在民族名字外,另起的漢名)外,有些藏族同胞把自己的名字作為姓來給子女命名。如強巴夫婦,給自己的男孩取名為強巴旺堆,給女兒取名為強巴曲珍,「強巴」就有了「」的意義。這當然只是一種萌芽狀態的文化現象,估計會形成一種趨向。

藏族圖騰

4.連名制。我國採用這種人名結構的少數民族約有20多個使用姓的連名制民族多數是南方民族,如彝、哈尼、傈僳、納西、拉祜、白等族;不用姓的連名制民族,主要是北方的信仰伊斯蘭教的兄弟民族。

小編認為少數民族姓名文化是個大課題,上述文字僅僅是粗線條的勾畫,要更詳盡地了解,必須更深入地學習和研究。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體育定義
    中國民俗與民俗學小編之所以要引用以上有關定義和論述,是因為小編認為,給民族民間體育下定義時,應該考慮到兩方面的因素:一要顧及到人們對近現代體育的基本認識;二要考慮到人們對作為民間傳承文化的民間體育遊戲活動的傳統看法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體育遊戲特點
    此類例子不勝枚舉,比較典型的有蒙古族那達慕大會,賽馬、射箭摔跤是必有的傳統三項比賽。朝鮮族在本民族多數傳統節日裡都有打鞦韆、跳板、摔跤、頂甕競走等比賽活動。藏族有賽馬節、沐浴節;苗族有鬥馬節、龍船節;侗族有花炮節、鬥牛節、摔跤節;普米族有跑馬節、轉山會;傈僳族有刀杆節;瑤族有遊泳節;多民族的跳銅鼓、跳蘆笙、郊遊爬山採花等節日,都是以體育遊戲為中心目的的。
  •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親族稱謂
    由於歷史的延續和家族的發展,必然造成親族範圍的不斷擴大,所以在傳統的親族概念上,不僅有內容的限定,而且有範圍的限制。」傳統觀念以上四代以內和下四代以內為近親,以外為遠親。我國少數民族的親族稱謂與漢族不盡相同,但是在越來越多的與漢族交往中,為了說明自己的親屬關係,少數民族同胞不是採取新創造民族語稱謂詞彙的辦法,而是直接借用漢語的稱謂法。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飲食文化,撲鼻的異味
    苗族諺語家菜沒有野菜香,漢族諺語飲食文化的民族間交流有賴於民族接觸,在民族接觸中只有友好往來。才能促使飲食文化的交流。在敵對情緒中對異族飲食多持懷疑態度,而偏見則生發出對異族食物的鄙視。異族之間的婚姻締結與朋友往來是飲食文化交流的基本環境。這些往來伴隨著飲食,伴隨著相互信任。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服飾設計文化,少數民族裙裝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繼續談談裙,也是最普遍的一種下裝,我國很多民族的婦女都穿裙子。裙的類型可分為連衣裙、長裙、中裙、短裙。民族的婦女都穿裙子製作裙子的材料多以棉、麻、絲綢、織錦為主,西北的少數民族多用絲綢做裙,南方少數民族則喜用棉、麻或織錦等材料做裙。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舞蹈種類及特點
    若不是文化旅遊中作為民俗來表演,再把它們挖掘出來,恐怕是難得一見的。變化較少的是真正流傳於民間的民族舞蹈,它們又呈現出相對的穩定性。關於舞蹈的分類,要看依據什麼原則來劃分。按歷史階段,就只能按某個舞產生的時間來分,若按其存在的時間,必然重複,有許多舞蹈產生在古代社會,但至今仍活著。按歷史劃分的另一個方法,就是依照古代民族與現代民族的籠統概念。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苗瑤語諸民族服飾類徵
    唐羽先生獨闢蹊徑,認為對於犬圖騰氏族來說,「好五色衣服」實際上是一種外來文化,它是通過氏族外婚的渠道傳進盤瓠氏族中來的。因此,在信仰者的心目中,「好五色衣服」是盤瓠民族承習其母系始祖文化一高辛部落文化的產物。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民族節日文化,構成與總體特徵
    明代以前,漢族大都融合於少數民族中,白族、彝族、納西族對中原漢文化採取了一種有選擇性地吸收的態度,但漢文化在該地區尚未獨立成形。明代以後,隨著漢族從滇黔烏蒙山區到滇中的集中分布,向西、向南沿交通沿線、驛站屯墾,呈散點分布,楔人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漢文化逐漸浸染、濡化了西南民族文化。因此,漢文化在西南的傳播、變異及其存在形態,以及其與少數民族文化的互動也是西南民族文化的構成因素之一。
  • 中國傳統文化,民族文化,民族學與現代化
    本文乃作者童哥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描繪了一幅宏偉的藍圖。現代化,既是當代中國各民族人民共同的奮鬥目標,也是當代民族學研究面臨的一個迫切問題。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民族服飾,文化內涵特點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炫富」 、「顯美」的裝飾文化形式,「炫富」的裝飾文化服飾的作用,除了防護禦寒外雲南少數民族服飾也有推測,由於雲南地區的多民族性,人群從各地遷移聚居而來,因此不排除在遷移的民族中有伴海面居的民族,海貝也就由其引人。
  • 寧德首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校園 培養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者
    寧德市體育局供圖本次活動以「民族團結一家親 共創和諧文明城」為主題,活動由寧德市體育局、寧德市教育局、寧德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聯合主辦。分上下兩個「半場」。上半場舉辦學校傳統體育工作圖片展、畲族文化展;畲族體育運動項目遊園活動;觀看畲族摔跤表演等活動。下半場,舉辦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體育器材捐贈儀式,民族傳統體育藝術匯演。
  •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中華民族含義,及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
    本文乃作者寶寶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定居在中國領土上的所有民族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此處的「中華」兼指傳統文化和具有這種文化的人民。作為地域名稱時,「中華」與「中國」含義相同,主要用來指內地郡縣地區和中原地區,與邊疆相對而言;當然國家統一時又指全國。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數學及天文曆法成就
    本文乃作者童哥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這一部分和第一部分的區別主要是,可以把具體學科的科技成果,與今天我國的某個具體民族相聯繫起來,而不是以地區和;古代民族來籠統劃分天文曆法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服飾文化
    這種民族的分割和對羌人的殘酷統治導致了朝廷與羌人連年不斷的戰爭,使羌人陸續由北向南遷徙逃亡,原聚集在中國西北地區的龐大氐羌部族群分化、瓦解,散落到全國許多地方,與當地民族融合或隨屬於當地民族。與「羌語支」平行的「彝語支」所統屬的納西、傈僳、基諾、彝、哈尼、拉祜、阿昌等幾個民族,追蹤他們各自的歷史,也都與遠古時期生活在中國西北地區的羌、氐遊牧部族有著直接的血緣關係。
  • 國漫《彩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浸潤中生長而出的動畫之花
    引言近年來,中國動畫在世界上掀起一股熱潮,《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動畫,都以其恢弘大氣的畫面、動人心魄的情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從小接受中華文化薰陶的我們很容易就能注意到,這些動畫中都有著不可磨滅的民族文化印記。
  • 越南巴天族的婚禮,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特色
    適值11 23日越南文化遺產日之際, 越南文化旅遊與民族村同河江省文化體育與旅遊廳聯合舉行巴天族迎親儀式和傳統婚禮等再現活動。 巴天族迎親儀式和傳統婚禮再現活動是慶祝越南文化遺產日75周年紀念的切實活動之一。
  • 民族傳統體育走進校園:將民族文化融入特色課堂
    錫林浩特市蒙古族第二小學先後開辦了蒙古摔跤、蒙古象棋、蒙古馬知識、傳統奶食、羊毛氈藝術等民族文化課程。該校副校長那日蘇介紹,「每個班級每周四都會開設民族文化課程,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或者專業老師來給學生上課。」不只是蒙古族文化,在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聚集著以鄂溫克族為主體的20多個少數民族。
  • 中國傳統文化,民族髮飾文化,全蘺式及髮簪
    」在我國近現代一些民族中,也有剃去全部頭髮的習俗。如傣族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男子成年以前,必須到佛寺裡做一段時 間的小和尚,學習佛理和傣族傳統文化知識,然後還俗。否則,就得不到佛名,算不上是傣族,甚至沒有成家立業的資格。正因為這樣,在有緬寺的傣族村寨,幾乎所有的少年「髮式」都是光頭。又部分拉祜族。德昂族和瑤族婦女也有剃光頭的習俗。
  • 全球化時代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認同與文化適應研究
    全球化與現代性昭示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認同與適應的真正根源,其中伴隨現代性而來的生產生活方式和西方體育文化強勢擴展,文化認同與適應特別是基於少數民族弱勢體育文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這種危機來源於自近代以來外來文化尤其是現代體育文化對本土文化的一種「 解構」衝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認同與適應大致也可以大致區分為5個階段:接觸階段、不統一階段、否定階段、自律階段、獨立階段。
  • 湖南少數民族旅遊景點推薦 感受少數民族文化
    湖南雖不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聚集地,但苗族、侗族、瑤族、土家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的同胞以及他們所居住的特色村寨,卻是別有風情的旅行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