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群島是中國南海諸島中最北的一組群島,一共有東沙環礁、南沙灘環礁以及北衛環礁三個珊瑚環礁,它是南海諸島中離大陸最近的一組群島。眾所周知,我國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都曾被一些國家侵佔國,以至於今天還留下一些國際遺留問題,但是與之臨近的東沙群島卻顯得異常平靜,至今沒有出現什麼領土主權糾紛。有些人就感覺很奇怪了,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東沙群島一度還曾被別國佔領過,但是最後卻被我國成功收回了,這個功勞要歸功於清朝。清帝國最輝煌的一戰:以武力驅逐日本,成功收回了我國的東沙群島!
甲午戰爭後,清朝戰敗,被迫與日本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該條約其中一條就是要求清政府將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但讓清政府始料未及的是,日本得到這些領土之後,仍然不滿足,還把黑手伸向了我國的東沙群島。1902年,日本商人西澤廣次因船隻遭遇風暴而觸礁,意外地發現了東沙群島。停留期間,他發現島上有大量豐富的磷礦。憑藉著商人的敏銳的嗅覺,西澤廣次覺得這座島嶼是一座寶島,如果在這裡開發,一定能攫取大量財富。
到了1907年,西澤廣次糾集了大量日本商人、浪人前往東沙群島開採礦砂、掠奪島上的資源。在開採礦砂的同時,他們還把島上中國漁民建造的廟宇、房屋等建築全部拆毀,將島上所有中國人全部逐出島嶼,並不準他們再邁入東沙群島半步。西澤廣次之所以如此猖狂,是因為他得到了日本海軍的支持。就在西澤廣次等人大肆開採島上礦砂的時候,日本的軍艦也在東沙群島上遊弋,這更助長了日本人的囂張氣焰。
日本在東沙群島上肆意開採礦砂、驅逐漁民的野蠻行徑引起了國人的極大公憤,他們紛紛呼籲清政府立即採取有力措施,制止日本人的不法行為,堅決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和領土完整。在國內輿論的強大壓力下,清政府決定對日本人採取軍事行動,以武力將其在東沙的勢力全部逐出去。
清政府在與日本政府進行交涉的同時,立即派遣廣東水師提督李淮以及海軍提督薩鎮率領艦隊奔赴東沙群島,驅逐在島上的日本人。此次出徵的軍艦中有飛鷹號和廣海號,是當時清政府海軍的主力戰艦。當清政府龐大的水師艦隊浩浩蕩蕩開到了東沙群島附近時,島上的日本人頓時嚇得驚慌失措,幾乎沒有絲毫反抗就被清朝水師全部趕跑了。之後,清朝水師立即登上東沙群島,升起了一面清政府的黃龍旗,宣誓中國對東沙群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不久,不甘心失敗的日本人很快調集了大批軍艦前往東沙群島,企圖以武力奪回東沙群島。清政府也不甘示弱,再次增調大批軍艦前往東沙群島,雙方海軍在海面上對峙了數日。這時,中日兩國的使者也進行了拉鋸式的談判。此外,中國民眾也爆發了嚴重的抵制日貨運動。在強大的壓力下,日本人最終屈服,被迫放棄了東沙島。
最終,清政府成功地收回了東沙群島。沒想到,沒落的清政府竟然能在即將敗亡之際收回了東沙群島,維護了祖國的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值得稱頌。不過,隨著大清帝國的滅亡,這段輝煌的歷史也逐漸湮沒在了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很少被國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