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影評:《可可西裡》——靈魂行者的長生悼歌

2021-02-15 南方醫科大學團委
地平線的盡頭,一個你看不到的地方。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互相告別的時候緊緊相擁,總是凝重的對對方說,「你要活著回來!」然後每個留守的人與每個出發的人一一擁抱,一次又一次重複呢喃著這句話。自1985年後,國際市場把目光投向了藏羚羊的身上,在市場經濟刺激下,可可西裡的藏羚羊被大量獵殺。僅在短短數年內,藏羚羊總數從原來的100萬隻,銳減到不足1萬隻。1993年,當地政府組織了一支武裝巡山隊。影片《可可西裡》講述的就是這支巡山隊的故事。也許你是一名資深的電影老饕,也許你品嘗過各式各樣的電影的味道和情動,但你卻很難見過一部像它一樣真正慘痛的男性電影,陽剛、粗獷和慘烈,血腥,只剩下生存和死亡在天地蒼茫的大自然中無限止的放大再放大,給你無限的傷痛。可可西裡在藏語的意思是美麗的青山,美麗的少女。碧藍無垠的天空和仰峰而止的雪山為背景幕布前面,一群有這英雄主義情結的人守護著這裡的靈魂。影片開頭直接使用血腥的大範圍用衝鋒鎗掃射,然後盜獵者熟練的用羊刀剝下羊皮並且殺人離開,這無疑是很多年裡面巡山者捍衛藏羚羊,盜獵者捕殺藏羚羊,二者之間在凍土高原上面不斷追逐逃離,殺戮和反殺戮的縮影,也是整部電影的縮影。

我們不敢想像也不能想像這麼一群人,他們缺少政府的經費來源,沒有編制,沒有足夠正當的名義,甚至他們有大學生,有老師,有牧民,成分參差不齊,他們僅僅是為了一個守護可可西裡的簡單信念,就在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用生命守護了很多年。實在不得不說他們個個是鐵骨錚錚的男子漢,可是面對殘酷的現實,也有心無力只能孤獨的站在雪上上面用力的揮手,抒發內心問天的寂寞悲涼。

當然,這一切需要一個大背景作為支撐,導演以一種極其相似記錄片的紀實手法描繪著可可西裡嚴酷的自然環境,風雪和流沙對生命的吞噬、大量的藏羚羊骸骨和毛皮給我們帶來的視覺震顫、偷獵者道德缺失的原因,巡山隊員的真實的生活,這些全景式的記錄讓觀眾自己尋找答案和內在。其實影片的大多數演員都是非職業的,他們生活化的演出更是為影片的寫實主義定下了基調。

顯而易見,導演陸川也有刻意要突出大背景的想法,刻意的突出環境,雪山、草地、高原、甚至大面積的藏羚羊屍體永遠佔據了電影畫面主要位置,而人類的輪廓被無限的縮小,力量被壓縮、擠迫。仔細觀察畫面,無論是日泰帶領的巡山隊員淌過冰河追捕非法剝皮者,還是這些剝皮者被日泰放逐在風雪中獨自走出山地的時候,人的活動本身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人的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所以人在畫面的比例往往十不足一,整個場景顯得空曠荒涼,突出了可可西裡與人類尖銳的環境矛盾點。因此就算是導演極度想表現劉棟這個缺點滿身,但是大義上毫不含糊的角色,他為救肺氣腫的同伴毅然返身卻陷入流沙直至被吞沒這一場景裡面,鏡頭除了前期有面部特寫以外,並沒有刻意去強調這個極其震撼的場景,而是將人放置於自然場景中,平靜的記錄了整段過程,沒有使用任何音效,畫面渾然天成更顯大氣,將死亡的平靜揮霍到極致。

其實故事的開頭便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善惡觀,當主角剛到西藏問起巡山隊隊長日泰的時候,小孩便嚇得一鬨而散,巡山隊的存在是為了緝捕獵殺藏羚羊的盜獵者,而自己本身也為了生存在販賣收繳來的羊皮,馬克思的唯物主義相對性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姑且不論這種以小違法換大違法的觀念正確與否,至少在可可西裡,他們能用最堅定的毅力奮鬥在生命的禁區,與信仰為伴,用我們無法想像的意志生存。面對著槍口,日泰還可以揮出他最後那一拳,然後被盜獵頭目一槍兩槍三槍的打死。強巴死了,劉棟死了,洛桑也絕望的在雪地裡哭著說:「我們走不出去了」,最後的最後,日泰隊長也躺在那片土地上。雖然日泰是整個電影中刻畫最多的英雄,但是與傳統高大全的英雄不同的是,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非典型的英雄,是一個在自然壓迫下面枯萎、坍塌的偽英雄,他會憤怒,他會倔強,一身傲氣但是一樣會死,一個子彈讓他倒下去就真的爬不起來了。整個電影以天葬的儀式開場,最後以天葬的儀式結束,無可辯駁的表明,這是一部和死亡擁抱的作品,也是一曲對死者長生的悼歌。天葬在西藏文化裡面佔據著極大意義,不論是諭示生命的不斷轉世,還是象徵著生死的無盡輪迴,它已然把一種精神推上時代的浪尖,塑造出一個肉體英雄。沒有歌頌,沒有諷刺,沒有批判,沒有鞭笞,充斥全片的只有絕境中的掙扎,與自然抗爭,與盜獵者抗爭,與自己抗爭,不得不說這是一部關於信仰的史詩,一群戈壁灘上鐵骨錚錚的男子漢用靈魂和血液的千古絕唱。不用去論及影片裡面凍土到底能不能產生流沙,我更願意相信這部作品絕不是導演對於苦難的販賣,而是它就是一個大氣成功的靈魂作品,一部震懾內心世界的啼血長鳴。我們無權指責剝皮人馬佔林在故事最後恩將仇報導致日泰的死亡。世界上永遠沒有絕對的善惡,馬佔林也是凡夫俗子,僅僅也只靠這個謀生,同樣是自然之下的一顆方子,超脫不了自身的條件拘束,同樣在渴望生存。但至少陸川作為導演結尾的幾行字讓人看見了希望,不得不說他們都是先驅者、犧牲者,他們用生命的慘痛換來真善美換來可可西裡的一身白雪皚皚,能夠將一個簡單故事用形上學悲壯的展示出來,就是真正的對電影獨到成熟的掌控能力。

日泰說:「你看過磕長頭的人嗎?他們的臉和手特別髒,但他們的心特別乾淨。」

是的,他們的心特別乾淨,就象可可西裡永遠清澈蔚藍的天空。

於是轉經筒轉動,禿鷲飛揚,蒼茫中靈魂舞動,只剩下可可西裡一直安靜的佇立了很多年。


相關焦點

  • 電影《可可西裡》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一方面要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抗爭、另一方面還要與兇殘的盜獵者周旋,巡山隊員和尕玉面臨著生死考驗下面是收集網友觀看《可可西裡》電影的精彩評論電影觀看地址:關注本公眾號後留言「電影資源」,可自動獲得該電影觀看影評一:看完整個人都好震撼。善惡在日亞和老闆一同站著的時候非常分明。
  • 《可可西裡》:尋道者的天葬 Ⅰ
    雪山皚皚,蒼鷹翱翔寰宇,高原神靈藏羚羊在可可西裡的凍土上馳騁,風雪狂沙的呼號夾雜著貪婪的槍響,關於天、地、人,善惡、生離、死別的故事在此上演。導演陸川,選取改編一段真實事跡,用冷靜紀實的工筆雕刻出了這段巡山隊追尋偷獵者,保護藏羚羊的傳奇。
  • 龍珠超經典還原基紐特戰隊介紹 靈魂行者的隊長
    在龍珠劇情裡,作為基紐特種部隊隊長,基紐除了凌駕眾人之上的實力外,也具有神... 在克蘇魯神話中,伊斯是已知悉時間之秘密的唯一存在,因此有「偉大種族」之稱,是和其他生物交換精神意識藉此獲得永恒生命的長生種族。
  • 美麗的可可西裡有鳥葬
    1 由《可可西裡的美麗傳說》才知道《可可西裡》,一直以為可可西裡是部紀錄片在藏人的觀念裡,土葬會使靈魂被土地吸收,不得升天而無法投胎轉世界,是一種對死者的懲罰,因而被視為最不名譽的葬法。 火 葬 火葬是達官顯要或得道高僧採用的葬法,將屍體洗淨後焚燒,然後將骨灰拋灑在山頂或是江邊。
  • 可可西裡的守護神
    遠離故土,遠離親人,常年駐守在遼闊而又神奇的可可西裡。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用他們的青春、汗水乃至熱血,守護著可可西裡的土地和生靈,書寫著平凡而又偉大的篇章。本期「江河源」副刊「中國夢·青海故事」欄目特約請我省作家辛茜,為我們講述發生在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故事……可可西裡惡劣的自然環境使得巡山隊員的每一次出行都變得險境重重。天眼看就要黑了,巡山車輛卻又一次陷入泥沼。
  • 乘東南之風駛向第三極,世界自然遺產可可西裡!
    行者無畏,有多少艱險就有多少美麗,他們天生就渴望完高飛的鷹,屬於自己的終極盜火者。可可西裡,在蒙語裡的意思是「青色的山梁」,目前所說的可可西裡主要指青海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與新疆、西藏、青海三省相交,和羌塘無人區,阿爾金山無人區連成一片,總面積450萬公頃。平均海拔5000米,除高山,湖泊,草原和野生動物外,幾乎荒無人煙。
  • 我在可可西裡無人區巡山
    多年的巡山經驗讓隊員們成了可可西裡的活地圖。雖然搜救並不屬於他們的工作職責,但早些年,每當有遊客或驢友被困,他們都會作為嚮導給搜救隊引路。在他們的腦海裡,每一座山的位置,每一條河的水量,哪裡水深、哪裡水淺都一清二楚。我們找到了一位可可西裡管理局巡山隊的老隊員,他在可可西裡工作了13年。這些年,他巡了無數次山,把科考隊帶進無人區,把迷路的人們帶出無人區。
  • 可可西裡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關於護衛藏羚羊的電影《可可西裡》。   可可西裡是中國境內最後的原始荒原,平均海拔4700米,是藏羚羊最後的棲息地。85年後,盜獵者開始大規模地捕殺藏羚羊,來滿足來自歐洲的市場需求。短短幾年,藏羚羊的數量就從 100萬隻銳減到不到1萬隻。   93年,當地政府組織了一隻武裝巡山隊,領導人是藏族專業軍工日泰。
  • 中國最偉大的荒野——可可西裡
    >可可西裡申請世界遺產成功成為了中國的第51處世界遺產可可西裡與藏羚羊說到可可西裡就一定會想到藏羚羊這種高原精靈確實與可可西裡可可西裡是藏羚羊的故鄉藏羚羊又是可可西裡的驕傲可誰又能想到在可可西裡生活了幾百年的藏羚羊卻在上世紀80
  • 王子軒:默哀,可可西裡!
    默哀,可可西裡◎王子軒-她把肉身獻給了另外一些生命她把骨骼留在了可可西裡我們不知她經歷了什麼面對一堆森森白骨和散落在四周的身份證、學生證這些可以證明她的生命曾經在這裡終結的佐證這位來自南京航空大學的女孩在遭遇延期畢業的心靈創傷後背上行囊,獨自前往可可西裡散心這名體能優秀,容貌出眾的「女飛行員」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到底想了些什麼,人們一無所知在獲悉女兒死亡後,她的父母悲痛地發布悼詞「呼籲所有的家長們,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
  • 在可可西裡保護區腹地丈量生態文明腳步
    烈士的鮮血喚起了人們對可可西裡的保護意識,也正因為有了巡山隊的守衛,藏羚羊、藏野驢、野犛牛等國家級保護動物數量得以逐步恢復。  蒼涼的可可西裡,已有十年沒再聽到盜獵槍聲。  漸漸找回「元氣」的可可西裡,也越來越有了底氣。2016年,是保護區申請世界自然遺產最後衝刺的一年。
  • 中國科學家首次系統完成可可西裡主要湖泊水深測量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牽頭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演變及氣候變化響應科考分隊,對可可西裡地區的主要湖泊進行了系統科學考察,首次獲得了該區域大中型湖泊水下地形、水質剖面等數據,鑽取了多支湖泊巖芯,填補了該區域湖泊基礎地理信息空白,為「亞洲水塔」湖泊變化、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
  • 挑戰可可西裡的兩驅車:看東南DX7星躍剛柔並濟動靜有度_易車網
    神秘的可可西裡,位於青藏高原腹地中的450萬公頃「生命禁區」,平均海拔在4600米左右,最低溫度零下40度。高寒,荒蕪,危機四伏。這就是可可西裡,直到2005年,其核心地帶才被人類首次徵服。而「兩驅」車來到這裡,則是在前不久——東南DX7星躍車隊完成可可西裡極限挑戰。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可可西裡
    寫下這個題目時,我們剛剛完成對可可西裡巡山隊的報導。孟克、達才、扎西桑周、文秀、尕瑪土旦、趙新錄……這些名字走馬燈似地在我眼前一一閃過。  不知道看到這個標題的你會從「可可西裡」聯想到什麼?是淨土,是神秘,還是偉大?只是,踏上這片土地之後,我發現這些美好的形容詞背後都有著與之對應的一種描繪,那就是荒涼、未知和危險。
  • 我國科學家首次系統完成可可西裡主要湖泊水深測量
    來源:央視原標題:我國科學家首次系統完成可可西裡主要湖泊水深測量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牽頭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演變及氣候變化響應科考分隊,對可可西裡地區的主要湖泊進行了系統科學考察
  • 可可西裡的生命捍衛者 ——記全國先進工作者、索南達傑保護站站長...
    胸口沉甸甸的勳章,讓身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管委會可可西裡管理處索南達傑保護站站長的他,更具使命感與責任感,他覺得這份榮譽不僅屬於自己,也屬于堅守在可可西裡管理處索南達傑保護站的所有隊員。無人區裡的鏗鏘衛士有「生命禁區」之稱的可可西裡,是青藏高原腹地4.5萬平方公裡的野生動植物寶庫,是世界上除南北極之外最大的一片無人區,高峻、寒冷、荒涼、遼闊是可可西裡的基本特徵。有人認識這裡,是因為珍稀動物藏羚羊;有人嚮往這裡,是因為一首網紅浪漫歌《陪我到可可西裡去看海》。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家首次系統完成可可西裡主要湖泊水深測量
    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演變及氣候變化響應科考分隊隊長、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湖泊與環境變化團隊負責人朱立平研究員介紹說,可可西裡地區是目前青藏高原湖泊考察中的空白區,本次科考是對該區域湖泊的全景式掃描:首次全面測量特拉什湖、烏蘭烏拉湖、永紅-西金烏蘭湖、勒斜武擔湖、太陽湖、可可西裡湖、鹽湖7個主要湖泊的水下地形,並獲取這些湖泊的水質剖面數據;通過走航式測量湖泊水深,總測線長1280公裡,涵蓋湖面面積共計
  • 孤獨行者華晨宇:三首歌聽懂他的孤獨
    01華晨宇,孤獨行者寫了很多關於華晨宇作品的解析,組成專欄,我取名為孤獨行者。花花是一名孤獨的行者,你能夠看到他孤單的背影,正在義無反顧的向著自己的目標走去。儘管流言蜚語,儘管有很多的質疑聲。之前的文章,評論區難免有其它的聲音,其評論的詞語表面明顯可以看出,「他」對於花花的作品並不了解,甚至連一首完整的歌曲都沒有聽過。
  • 為什麼國家禁止任何人進入可可西裡?看完終於明白了
    「可可西裡」蒙語意為「青色的山梁」,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態環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區之一,平均海拔5000米,也是目前我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自然保護區之一。可可西裡氣候嚴酷,自然條件惡劣,含氧量不足沿海地區的一半,乾燥多風,複雜地貌,雪山冰川林立,江河湖泊縱橫,人類無法長期居住,被譽為「人類生命的禁區」。
  • 青藏科考再迎進展:首次系統完成可可西裡主要湖泊水深測量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牽頭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演變及氣候變化響應科考分隊,對可可西裡地區的主要湖泊進行系統科學考察,首次獲得該區域大中型湖泊水下地形、水質剖面等數據,並鑽取多支湖泊巖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