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奢侈品牌而言,中國不再是擺脫庫存或者靠開店就能實現業績增長的市場,消費者開始變得越來越精明
編輯 | 周惠寧
第二季度全球奢侈品市場跌宕起伏,裁員和關店成為關鍵詞。
頭部奢侈品巨頭們實力雄厚,但業績也難逃下滑的局面。據時尚商業快訊監測,自今年以來愛馬仕整體表現最穩定,股價累計上漲9%,市值約為773億歐元,LVMH則累計下跌3%,市值為2039億歐元,開雲集團累計下跌近6%,市值約為707億歐元。
儘管受疫情影響,愛馬仕在4月至6月的可比銷售額跌幅擴大至42%,上半年銷售額減少25%至24.88億歐元,營業利潤率從上年同期的34.8%縮小至21.5%,但遠高於競爭對手LVMH的9%和開雲集團的17.7%。其中愛馬仕核心的手袋和馬具用品部門收入為12.8億歐元,佔集團總收入的51%。
同一時期,LVMH時裝皮具部門銷售額大跌37%至33.46億歐元,較第一季度9%的跌幅進一步擴大,上半年則下跌24%至79.89億歐元,營業利潤則減少46%至17.69億歐元。Gucci第二季度可比銷售額大跌44.7%,較第一季度的22.4%進一步擴大,上半年銷售額大跌33.5%至30.72億歐元,營業利潤幾乎被腰斬至9.29億歐元。
表面上看,三大奢侈品巨頭在第二季度的收入表現均不理想,但若把範圍縮小至奢侈品牌最看重的中國,勝負依舊明顯。期內LVMH在包括中國的亞洲市場跌幅為13%,Gucci在亞太市場大跌16%,表現最差,愛馬仕第二季度在除日本外的亞洲市場銷售額下跌9.4%至5.83億歐元,表現最好。
從2018年開始與阿里巴巴結盟的卡地亞母公司歷峰集團也嘗到了布局中國線上市場的甜頭。在截至6月底的三個月內,該集團銷售額大跌47%至19.9億歐元,但在中國市場錄得49%的強勁增長。截至報告期末,歷峰集團旗下主要品牌均已登陸天貓,在全球的大部分門店也重新開放。
Burberry、Tod's和Salvatore Ferragamo等第二梯隊的奢侈品牌表現則不太樂觀,自今年以來的股價均出現雙位數的下滑,市值至少蒸發三分之一,上半年收入腰斬,Tod's集團經調整後的息稅前虧損高達6410萬歐元,上年同期營業利潤為580萬歐元。
輕奢陣營兩大巨頭Coach母公司Tapestry集團和Michael Kors母公司Capri集團同樣深陷泥潭,處境愈發尷尬。
在截至6月27日的三個月內,Capri集團銷售額同比大跌66.5%至4.51億美元,淨虧損達1.8億美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為4500萬美元,其中Michael Kors收入大跌68.7%,Jimmy Choo下滑67.7%,Versace銷售額減少55%。
同一時期,Tapestry集團銷售額大跌52.6%至7.15億美元,淨虧損達2.94億美元,其中Coach大跌52.8%,Kate Spade下滑50.6%,Stuart Weitzman大跌60.9%。
Capri集團執行長John D. Idol在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中表示,集團未來會進一步提高全價產品的銷售佔比,同時戰略性地上調Michael Kors、Jimmy Choo等產品價格,以更好地提升盈利能力。但在分析師看來,Capri集團此舉背後是對旗下品牌定位過低的焦慮。
Tapestry集團更是內憂外患,在當下最需要領導者的關鍵時期,上任不足一年的董事長兼執行長Jide Zeitlin突然宣布離職,其職務由財務長Joanne Crevoiserat臨時接替,首席獨立董事Susan Kropf則出任集團董事長。
有分析指出,隨著市場越來越擁擠,沒有突出特點、不能讓消費者知道它們代表什麼的輕奢品牌越來越難獲取年輕消費者有限的注意力。
數字供應鏈的合伙人兼負責人Suketu Gandhi早前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更直言,消費者在取消旅行禁令後或許會重新為了購買奢侈品而前往全球各地,但絕對不會為了價格居中的輕奢品牌,「在他們看來這很不划算」。
位於金字塔頂端的珠寶腕錶品牌看似城牆堅固,實則千瘡百孔。Tiffany第二財季銷售額同比大跌29%至7.47億美元,淨利潤大跌77%至3190萬美元。雖然執行長Alessandro Bogliolo透露,中國內地業績表現從4月開始改善,5月繼續加速,零售額大漲約90%,但LVMH董事會在調查後認為Tiffany的發展前景並不樂觀,於本周三表示將放棄去年底提出的162億美元收購交易,震驚業界。
主打鑽石的戴比爾斯和Signet珠寶更是賣不出貨,Signet第二季度收入大跌34.8%至8.88億美元,戴比爾斯上半年則沒有出售任何毛坯鑽石,數十億美元的鑽石遭積壓,僅實現盈利200萬美元。相較之下,面向大眾市場的Pandora的新系列產品獲得市場的積極反響,自今年以來股價已累計上漲逾70%,周大福在中國內地也錄得0.1%的輕微增長。
傳統快時尚開始把重心轉向線上市場,率先推出口罩產品的優衣庫恢復最快。儘管在截至今年5月底的前三個月內,優衣庫日本收入大跌14.6%至5988億日元,但隨著線下零售的逐漸復甦,8月的同店銷售額同比大漲29.8%,總銷售額大漲29.9%,較7月5%的增長明顯提速。優衣庫強調,儘管門店業務仍未完全恢復正常,但客流量在增加,每個客戶的平均購買量也在增加。
全球最大的時裝零售商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在宣布關停約1200家門店的閉店計劃後,於近日公布全新「2022 HORIZON」增長計劃,將投入27億歐元用於戰略支持,遠超過2018年的18億歐元,其中10億歐元專用於數位化渠道,17億歐元用於渠道整合的技術投入,目標2022年線上銷售額在總收入中的佔比將超25%,去年這一比例為14%。
H&M集團則邀請寶潔原高管Alan Boehme加入,接替Joel Ankarberg出任首席技術官,與首席產品官Daniel Claesson共同領導集團旗下新商業技術機構,加強集團創新和發展業務的能力。
與此同時,H&M集團旗下的Arket成為最新一個入駐天貓的快時尚品牌,集團控股的瑞典二手交易電商Sellpy將進軍德國。今年7月,H&M還與韓國零售巨頭新世界達成合作,正式入駐新世界電商平臺SSG,發售男女成衣、童裝和家居系列產品。
運動服飾領域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其中lululemon是當之無愧的黑馬,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至9.29億美元,超過分析師預期的8.44億美元,自今年以來股價累計上漲37%,市值達417億美元,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運動品牌,僅次於Nike和adidas,這兩個運動巨頭業績均出現雙位數的下滑。
Under Armour仍舊在泥潭中掙扎,但第二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運營實現了快速恢復,到5月線下門店總體銷售額已超過去年。為進一步節省不必要的開支,更好地應對疫情等挑戰,該集團將在全球裁員約600人,預計將產生約2.35億美元的費用。今年4月,Under Armour在美國的配送中心已裁員約600人。
美妝行業面臨著後疫情時代的新挑戰,第二季度由巨頭歐萊雅集團繼續領跑。在疫情最嚴重的第二財季,歐萊雅集團銷售額下滑18.8%至58.5億歐元,但電商業務大漲64.6%。雅詩蘭黛集團的銷售額則大跌32%至24.3億美元,淨虧損達4.59億美元,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1500至2000人,關閉10%至15%的獨立門店。
據GlobalData調查顯示,中國美妝市場到2024年預計將從2019年的57億美元增長到88億美元,主要由面部彩妝產品推動。該報告還顯示,歐萊雅、LVMH和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是中國美妝市場的三大主要參與者,百貨商店則是2019年主要分銷渠道,其次是電商和超市。GlobalData消費者分析師Anchal Bisht表示,高端化妝品品牌在中國消費者中的受歡迎程度正在上升,同時他們希望購買天然和有機產品。
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下半財年的路仍舊艱難,全球奢侈品行業聚焦的中國市場競爭將前所未有得激烈。
以下是根據微信公眾號LADYMAX數據匯總的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涵蓋奢侈品牌、輕奢侈、快時尚、運動品牌、珠寶品牌、電商平臺以及美妝集團。
LVMH(MC.PA)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3% 目前市值約為2039億歐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度內,LVMH銷售額同比大跌38%至77.97億歐元,上半年銷售額下跌28%至183.93億歐元,淨利潤為5.22億歐元,較去年同期暴跌84%。核心品牌Louis Vuitton和Dior所在的LVMH時裝皮具部門銷售額大跌37%至33.46億歐元,較第一季度9%的跌幅進一步擴大,上半年則下跌24%至79.89億歐元。
開雲集團(KER.PA)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6% 目前市值約為707億歐元
開雲集團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大跌43.5%至21.75億歐元,上半年銷售額大跌29.6%至53.78億歐元,淨利潤減少53%至2.72億歐元。其中核心品牌Gucci第二季度可比銷售額大跌44.7%,較第一季度的22.4%進一步擴大,上半年銷售額大跌33.5%至30.72億歐元,營業利潤幾乎被腰斬至9.29億歐元。
愛馬仕(RMS.PA)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9% 目前市值約為773億歐元
愛馬仕第二季度銷售額受全球門店的停業影響而錄得41%的下跌,較第一季度7.7%的跌幅明顯擴大,上半財年收入下跌24%至24.88億歐元,營業利潤大跌53.2%至5.35億歐元,淨利潤也被腰斬至3.35億歐元。上年同期愛馬仕的銷售額大漲15.1%至32.84億歐元。
歷峰集團(CFR.SWX)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16% 目前市值約為333億瑞士法郎
在截至6月底的三個月內,歷峰集團銷售額同比大跌47%至19.9億歐元,但在中國市場錄得49%的強勁增長,歐洲銷售額則大跌59%,亞太地區下降29%,美洲市場大跌61%,日本減少64%。中東和非洲下降38%。截至報告期末,歷峰集團旗下品牌在全球的大部分門店都已重新開放。
Burberry(BRBY.LON)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32% 目前市值約為60億英鎊
在截至6月27日的第一財季內,Burberry可比銷售額下跌45%,銷售額大跌48%至2.57億英鎊,該集團警告稱第二財季業績仍將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預計零售額將下降15%至20%,上半財年零售額將大跌40%至50%,從上年同期的4.98億英鎊減少至2.57億英鎊。
Ferragamo(SFER.BIT)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36% 目前市值約為20億歐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上半財年內,Salvatore Ferragamo銷售額同比大跌46.6%至3.77億歐元,其中第二財季銷售額大跌60%。期內該集團核心業務鞋履銷售額下滑46.4%至1.595億歐元,皮革製品和手袋大跌43.6%至1.585億歐元,成衣減少47.3%至1900萬歐元,香水銷售額下滑66.3%至1400萬歐元。
Tod's集團(TOD.MI)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46% 目前市值約為7.5億歐元
在截至6月底的上半年內,義大利奢侈品集團Tod's銷售額下滑43.5%至2.57億歐元,主要受第二季度收入大跌56.3%拖累,上半年經調整後的息稅前虧損為6410萬歐元,上年同期營業利潤為580萬歐元。執行長Diego Della Valle在聲明中表示,第二季度幾乎所有主要門店都處於停業狀態,但中國市場已恢復雙位數增長。
Ted Baker(TED.LON)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69% 目前市值約為2億英鎊
在截至7月18日的11周內,英國服飾品牌Ted Baker收入同比大跌55%至6090萬英鎊,零售額大跌50%至5100萬英鎊,但電商銷售額大漲35%至3520萬英鎊。執行長Rachel Osborne表示,業績的下滑主要受疫情期間線下門店停業影響,品牌未來會加大在社交媒體和營銷方面的投入。
Brunello Cucinelli(BC.MI)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1% 目前市值約為17億歐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六個月內,義大利奢侈羊絨品牌Brunello Cucinelli銷售額下滑29.6%至2.051億歐元,淨虧損達2580萬歐元。期內該品牌在義大利本土市場的銷售額大跌34.7%至2890萬歐元,歐洲其他地區減少24.1%至7010萬歐元,北美下滑38.9%至5750萬歐元,中國也罕見錄得20.6%的跌幅至2290萬歐元。
Moncler(MONC.MI)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15% 目前市值約為89億歐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上半年內,奢侈羽絨服品牌Moncler銷售額同比大跌29%至4.033億歐元,淨虧損達3160萬歐元,去年同期則錄得淨利潤7000萬歐元,第二財季銷售額跌幅約50%,但中國市場在第二季度業績強勁復甦,錄得雙位數的增長。
Canada Goose(GOOS.T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8% 目前市值約為36億加元
在截至6月底的三個月內,奢侈羽絨品牌加拿大鵝銷售額同比大跌63.3%至2610萬加元,上年同期為7110萬加元,淨虧損較上一年的2940萬擴大至5010萬加元。為更好地應對市場中的不確定性,該集團還計劃加大對電商業務的投資,並繼續在中國開設新的門店。
Tapestry(TPR.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41% 目前市值約為43億美元
在截至6月27日的三個月內,Coach母公司Tapestry集團銷售額同比大跌52.6%至7.15億美元,毛利率為69.7%,淨虧損達2.94億美元。2020財年全年,該集團銷售額下跌17.68%至49.61億美元,淨虧損為6.52億美元,上年同期的淨利潤為6.43億美元。
Capri(CPRI.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48% 目前市值約為27億美元
在截至6月27日的三個月內,美國輕奢集團Capri銷售額同比大跌66.5%至4.51億美元,優於分析師預期的4.24億美元,淨虧損達1.8億美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為4500萬美元。其中Michael Kors收入大跌68.7%至3.07億美元,Jimmy Choo下滑67.7%至5100萬美元,Versace也減少55%至9300萬美元。
新秀麗(1910.HKG)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54% 目前市值約為115億港元
在截至6月底的上半年內,奢侈箱包集團新秀麗銷售額同比大跌54.3%至8.02億美元,淨虧損達9.74億美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為4910萬美元。鑑於疫情對全球交通、旅遊業及經濟造成嚴重衝擊,集團預計2020年下半年仍將承受巨大壓力。
PVH集團(PVH.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36% 目前市值約為47億美元
在截至8月2日的第二季度內,Calvin Klein母公司PVH集團總收入同比大跌33%至15.8億美元,淨虧損為5140萬美元,均優於分析師預期。該集團表示,儘管門店客流量和百貨商店的出貨量不斷減少,但消費者對休閒服的需求因居家而激增,期內的電商收入大漲87%。
Hugo Boss(BOSS.ETR)
自今年以來股價下滑47% 目前市值約為16億歐元
Hugo Boss集團第二財季銷售額同比大跌59%至2.75億歐元,淨虧損錄得1.86億歐元,去年同期淨利潤為5200萬歐元,上半財年銷售額則同比下滑38%至8.3億歐元,淨虧損高達2.04億歐元。其中Boss第二財季銷售額大跌60%至2.31億歐元,Hugo銷售額腰斬至4400萬歐元。
Ralph Lauren(RL.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36% 目前市值約為55億美元
在截至6月27日的三個月內,Ralph Lauren銷售額同比大跌66%至4.87億美元,不及分析師預期的6億美元,淨虧損達1.27億美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為1.17億美元。報告期內,該集團在北美的銷售額大跌64%,歐洲大跌62%,中國所在的亞洲市場也錄得33%的跌幅。
Aeffe集團(AEF.BIT)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滑56% 目前市值約為9534萬歐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上半財年內,Moschino母公司Aeffe集團銷售額同比大跌31.4%至1.189億歐元,淨虧損錄得1090萬歐元,去年同期淨利潤為510萬歐元。期內,集團成衣部門銷售額下滑33%至8860萬歐元,鞋履和皮革製品部門下跌21.4%至4770萬歐元。
VF集團(VFC.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31% 目前市值約為266億美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第一財季內,Vans母公司VF集團營收同比大跌48%至11億美元,毛利率下降340個基點至52.9%,調整後營業虧損為2.3億美元。VF集團表示目前正在加速數字業務,尤其是在中國市場,預計第二季度的跌幅將不超過25%,全年的現金流仍將達6億美元。
Kontoor Brands(KTB.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40% 目前市值約為14億美元
在截至6月27日的三個月內,Lee母公司Kontoor Brands銷售額同比大跌43%至3.49億美元,淨虧損達3326萬美元,去年淨利潤為3800萬美元,上半財年該集團銷售額下滑32%至8.53億美元,淨虧損為3597萬美元,去年同期淨利潤為5339萬美元。
Guess(GES.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46% 目前市值約為7.5億美元
美國服飾零售集團Guess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大跌41.7%至3.98億美元,虧損達2040萬美元,去年同期淨利潤為2530萬美元。報告期內,該品牌在美國的零售收入大跌45%,批發收入減少52%,在歐洲和亞洲的銷售額均錄得約40%的跌幅。
L Brands(LB.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60% 目前市值約為78億美元
在截至8月1日的三個月內,維密母公司L Brands銷售額同比大跌20.6%至23億美元,淨虧損從去年同期的3760萬美元擴大至4960萬美元,但均超過分析師預期。核心的Bath&Body Works銷售額下滑23%至6.78億美元,維密銷售額則大跌70%至3.63億美元。
H&M(HM-B.STO)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6% 目前市值約為2088億瑞典克朗
H&M集團2020財年第二季度受到全球疫情影響銷售額總體大跌50%,但線上渠道銷售額同比錄得36%的強勁增幅,延續第一季度44%的增長態勢。根據不同市場的情況和當地政策,該集團約82%的線下門店及94%的網上商店從4月中旬開始逐步恢復營業,報告期內還在中國內地新開2家門店。
Inditex(ITX.BM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7% 目前市值約為724億歐元
在截至4月底的三個月內,西班牙快時尚Zara母公司Inditex銷售額同比大跌44%至33億歐元,毛利率降至58.4%,營業利潤僅錄得4.84億歐元,去年同期為17億歐元,更錄得史上首次淨虧損4.09億歐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為7.34億歐元。
迅銷集團(9983.TYO)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6% 目前市值約為7萬億日元
在截至今年5月底的前三個月內,日本快時尚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銷售同比下跌15.2%至1.54萬億日元,淨利潤則大跌42.9%至906億日元,其中優衣庫在國際市場的銷售額同比大跌17.9%至6735億日元,優衣庫日本也大跌14.6%至5988億日元,GU品牌銷售額則增長1.1%至1874億日元。
Gap集團(GPS.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 目前市值約為63億美元
在截至8月1日的第二季度內,Gap集團銷售額同比下滑18.23%至32.75億美元,淨虧損錄得6200萬美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為1.68億美元。值得關注的是,該季度Gap集團的收入中有1.3億美元來自口罩業務,包括對個人的銷售和對企業的批發銷售。
Urban Outfitters(URBN.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16% 目前市值約為23億美元
Urban Outfitters第二季度銷售額同比大跌16.5%至8.03億美元,但遠超過分析師預期的6.72億美元,淨利潤則較去年同期的6000萬美元減少至3400萬美元。該集團表示,期內實體零售業務的下滑被在線銷售的強勁增長所抵消,旗下所有品牌均實現盈利。
A&F(ANF.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18% 目前市值約為9億美元
在截至8月1日的第二財季內,美國服飾集團Abercrombie & Fitch銷售額同比下跌17%至6.983億美元,電商銷售額則大漲56%,整體淨利潤錄得546萬美元,去年同期淨虧損為3110萬美元。期內Hollister銷售額減少15%至4.292億美元,Abercrombie & Fitch下滑20%至2.69億美元。
NIKE(NKE.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2% 目前市值約為1429億美元
在截至5月31日的三個月內,Nike集團銷售額同比大跌38%至63億美元,毛利潤大跌49%至23.53億美元,毛利率縮水至37%,更罕見錄得淨虧損7.9億美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為9.89億美元。2020財年全年該集團銷售額下跌4%至374億美元,淨利潤大跌37%至25.39億美元。
adidas(ADS.ETR)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7% 目前市值約為543億歐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第二財季內,adidas銷售額同比下跌35%至35.79億歐元,淨虧損為3.17億歐元。雖然疫情導致該集團上個季度關閉了超過70%的門店,但電商業務錄得93%的增長,中國業績也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
Asics(7936.TYO)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12% 目前市值約為2926億日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度內,Ascis銷售額大跌21.5%至1468.9億日元約合96.5億元人民幣,毛利率為47.9%,營業虧損錄得38.7億日元約合2.54億元人民幣。期內該品牌在大中華市場錄得0.7%的增長至185.2億日元約合12億元人民幣,電商業務在全球範圍內均有所增長。
Puma(PUM.ETR)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7% 目前市值約為107億歐元
德國運動服飾品牌Puma第二財季銷售額下滑30.7%至8.31億歐元,優於分析師預期,淨虧損為9560萬歐元,去年同期淨利潤為4970萬歐元。上半財年該集團銷售額下滑15.4%至21.31億歐元,淨虧損為5940萬歐元。
lululemon(LULU.NASDAQ)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7% 目前市值約為417億美元
加拿大瑜伽服飾品牌lululemon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至9.29億美元,超過分析師預期的8.44億美元,毛利率下滑至54.2%,淨利潤則下跌30.56%至8680萬美元。報告期內該集團電商等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收入同比大漲157%至5.543億美元,佔總收入的61.4%,是去年同期24.6%的兩倍多。
Under Armour(UAA.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50% 目前市值約為46億美元
美國運動服飾品牌Under Armour第二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運營實現了快速恢復,到5月線下門店總體銷售額已超過去年。該品牌正全面發力電商平臺,在618期間6月1日開售僅9分鐘,成交額超過去年一整天,6月18日單天銷售額流水同比近三位數增長,6月1日至6月18日整體銷售同比去年增長超50%。
G-III集團(GIII.NASDAQ)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58% 目前市值約為7億美元
DKNY母公司G-III集團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大跌53.8%至2.972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6.44億美元,淨虧損為1500萬美元,去年同期淨利潤為1110萬美元。鑑於大環境依然充滿不確定性,該集團預計下半財年銷售額將下跌28%至33%。
Gildan集團(GIL.T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33% 目前市值約為39億美元
American Apparel母公司Gildan集團在截至6月底的第二財季內收入同比大跌71.3%至2.29億美元,淨虧損錄得2.49億美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為9970萬美元。期內American Apparel所在的運動服飾部門銷售額大跌80.2%至1.31億美元,襪子和內衣銷售額大跌27.9%至9810萬美元。
Crocs(CROX.NASDAQ)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7% 目前市值約為26億美元
Crocs第二季度收入同比下跌7.6%至3.3億美元,超過分析師預期,毛利率為54%,淨利潤則大漲44%至5655萬美元。2020年上半年該集團銷售額下滑6.4%至6.13億美元,淨利潤增長5.8%至6764萬美元。受疫情影響,Crocs集團預計下半年收入將與上一年持平。
歐萊雅集團(OR.PA)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7% 目前市值約為1580億歐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上半財年內,全球最大美妝集團歐萊雅銷售額同比下跌11.7%至130.8億歐元,淨利潤大跌21.8%至18.2億歐元,第二財季銷售額下滑18.8%至58.5億歐元。期內奢侈品部門上半年銷售額下滑16.8%,專業產品部門大跌21.3%,消費品部門減少9.4%,活性化妝品部門則上漲9%。
資生堂(4911.TYO)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0% 目前市值約為2.4萬億日元
日本美妝巨頭資生堂上半年銷售額同比大跌26%至4178億日元約合275億元人民幣,毛利率下滑至75.9%,淨虧損為214億日元約合13.9億元人民幣。第二季度資生堂的業績較第一季度下滑加劇,銷售額同比大跌34.4%至1909億日元約合125.7億元,淨虧損達228億日元約合15億元人民幣。
Coty集團(COTY.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67% 目前市值約為28億美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12個月內,美妝集團Coty銷售額下滑25%至47億美元,淨虧損則達到10億美元。第四季度該集團銷售額大跌63%至5.604億美元,淨虧損為7.782億美元,其中下滑最嚴重的是奢侈品業務部門,大跌71%至2.194億美元。
雅詩蘭黛集團(EL.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4% 目前市值約為774億美元
雅詩蘭黛集團第四財季銷售額大跌32%至24.3億美元,淨虧損達4.59億美元,2020財年全年該集團銷售額同比下滑4%至142.9億美元,淨利潤大跌62%至6.8億美元。為更好地應對挑戰,雅詩蘭黛集團決定在全球範圍內裁員1500至2000人,關閉10%至15%的獨立門店。
寶潔集團(PG.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增長10% 目前市值約為3403億美元
寶潔集團第四財季銷售額同比增長4%至176.98億美元,淨利潤錄得27.86億美元,上年同期淨虧損為52.37億美元。2020財年該集團的銷售額增長5%至709.5億美元,淨利潤猛漲230%至131.03億美元。不過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該集團SK-II護膚品系列的有機銷售額出現雙位數下降。
拜爾斯道夫(BEI.D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6% 目前市值約為250億歐元
拜爾斯道夫2020年上半年銷售額下降10.7%至34.49億歐元,息稅前利潤大跌20.4%至4.72億歐元,其中妮維雅銷售額下跌8.8%,貴婦品牌LA PRAIRIE品牌也受到國際旅行減少的嚴重打擊,銷售額大跌41.9%,擁有EUCERIN和AQUAPHOR品牌的業務部門則實現了6.2%的良好銷售增長。
Interparfums(ITP.EPA)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2% 目前市值約為20億歐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第二財季內,國際香水製造商Interparfums銷售額同比大跌70.2%至4950萬美元,其中歐洲地區下滑68.6%至3940萬美元,美國暴跌75.2%至1010萬美元。Interparfums董事長兼執行長Jean Madar表示,業績的下滑主要受旗下產品銷售渠道因疫情中斷影響。
歐舒丹(0973.HK)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28% 目前市值約為191億港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三個月內,歐舒丹銷售額同比大跌22.2%至2.74億歐元,同店銷售額跌幅為24.9%,電商銷售則大漲95.8%,佔總銷售額的52.6%。報告還顯示,期內集團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已基本恢復,銷售額同比大漲24.9%,韓國市場銷售額也錄得27.4%的強勁增長。
露華濃(REV.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64% 目前市值約為4億美元
美妝集團Revlon露華濃第二季度銷售額下跌39%至3.47億美元,淨虧損從上年同期的6370萬美元擴大至1.268億美元。期內核心的露華濃品牌收入大跌46.3%至1.35億美元,Elizabeth Arden部門減少31%至8090萬美元。
Farfetch(FTCH.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133% 目前市值約為88億美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第二財季內,英國奢侈品電商Farfetch收入同比大漲74.3%至3.647億美元,但淨虧損從去年同期的4.359億美元9540萬美元擴大至4.36億美元,商品總值GMV則達到歷史最高6.51億美元。
Revolve(RVLV.NYSE)
自今年以來年股價累積增長9% 目前市值約為14億美元
在截至6月30日的三個月內,美國網紅電商Revolve銷售額同比大跌12%至1.43億美元,毛利率下滑至50.5%,淨利潤則上漲12%至1423萬美元。報告期內,核心的Revolve銷售額下跌11.8%至1.27億美元,Forward部門銷售額減少11.6%至1590萬美元。
The RealReal(REAL.NASDAQ)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15% 目前市值約為13億美元
全球最大二手奢侈品轉售平臺The RealReal第二季度收入大跌21%至5740萬美元,超出分析師預期的5221萬美元,商品總價值GMV下滑20%至1.8億美元,淨虧損較上年同期的2500萬美元擴大至4290萬美元。
EssilorLuxottica(EL.PA)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18% 目前市值約為487億歐元
雷朋眼鏡製造商EssilorLuxottica第二季度收入大跌46%至24.5億歐元,調整後的營業利潤大跌92%至1.26億歐元。不過該集團第二季度的電商收入猛漲68%,佔整體收入的10%。受疫情影響,EssilorLuxottica在三月暫停派息並取消今年的業績指引。
Tiffany(TIF.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14% 目前市值約為138億美元
Tiffany在截至7月31日的第二財季內的銷售額同比大跌29%至7.47億美元,淨利潤大跌77%至3190萬美元。上半年該集團收入大跌36.5%至13.02億美元,淨虧損3270萬美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為2.61億美元,旗下所有珠寶業務均呈下滑態勢。
Fossil(FOSL.NASDAQ)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12% 目前市值約為3.5億美元
美國配飾集團Fossil第二財季銷售額同比下滑48.3%至2.59億美元,淨虧損從去年同期的730萬美元擴大至2250萬美元。按品類分,Diesel、Tory Burch和Puma等手錶業務下滑49.3%,皮革製品下滑49.5%,珠寶下滑26.8%。
Signet(SIG.NYSE)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7% 目前市值約為9億美元
國際珠寶零售商Signet第二季度收入大跌34.8%至8.88億美元,同店銷售額下跌31.3%,電商收入則大漲72.1%至2.7億美元,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實體零售渠道46%的跌幅。今年6月,Signet宣布將永久關閉380家門店並加速向數位化轉型,目前在全球仍有2915家實體門店。
Pandora(PNDORA.CPH)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70% 目前市值約為498億丹麥克朗
Pandora第二財季收入同比下滑38%至28.8億丹麥克朗約合32億元人民幣,淨虧損錄得1.75億丹麥克朗約合2億元人民幣。Pandora執行長Alexander Lacik表示,集團在疫情期間通過線上業務加強了與消費者的互動,全價產品銷售比例有所增加。
周大福(1929.HK)
自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上漲30% 目前市值約為988億港元
在截至今年6月底的三個月內,周大福整體零售額同比大跌20.2%,但在中國內地錄得0.1%的輕微增長,電商及O2O相關零售額大漲14.1%。期內珠寶鑲嵌和鉑金等首飾類別在中國內地的零售額增加10.1%,黃金首飾等產品類別同店銷售下滑19.8%。截至6月30日,周大福共計有3896個零售點。
財報周期因各集團不同,以上數據僅供參考,股價波動統計周期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11日,市值為截至2020年9月11日的最新數值。
更多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