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放棄盲目跟風?天津女排引援不缺大牌,為全運可鍛鍊兩小將
天津女排曾經在最輝煌的2005-2014年的10年間7奪聯賽冠軍,也是國內稱霸時間迄今為止最長的一隊。從裡約周期開始,天津女排隨著李娟、殷娜等老將的攻擊力下降,逐步跟隨國內其它俱樂部的潮流,引進大牌外援,意圖增加進攻實力,不過從實際的效果來看,諸多外援的到來並未改善進攻端的軟弱,與其盲目跟風,還不如著眼於明年的全運會,下賽季重點培養王藝竹和陳博雅兩位小將。
天津女排在引援的歷史上,是第一個吃螃蟹的隊伍,但是自始至終都沒有吃到「美味螃蟹」。1998~1999賽季的中國女排聯賽中,天津女排邁出了中國女排聯賽引援的第一步,引進了俄羅斯女排的三流球員柳德米拉·切拉科娃,隊員給她取名「劉霞」,不過這名球員後排技術過於粗糙,幾乎坐著冷板凳看完了聯賽。另外天津女排當年還在保級行列,引援經驗不足,資金也不夠,根本請不到世界頂級外援。
到了裡約奧運周期,2014~2015賽季天津女排引進塞爾維亞女排兩大國手,其中主攻手莫爾納曾經是國家隊主力,接應內索維奇在二號位的進攻勢大力沉。莫爾納與全隊配合時間較短,基本就給殷娜和陳麗怡打替補,內索維奇失誤較多,雖然第二次引援水平有所提升,依然沒有給全隊帶來實質性的變化,最終以第7名的成績收場。
2015~2016賽季天津又引進了古巴名將卡裡羅和塞爾維亞的亞尼娃。卡裡羅曾是古巴王朝衰落的見證人,她在雅典和北京兩個奧運周期作為主力副攻打滿所有大賽,是世界頂級暴力副攻。淡出國家隊後,卡裡羅改打接應,增加了天津女排在2號位的進攻火力,但是亞尼娃在主攻線進攻實力不夠,天津女排雖然最終奪冠,但是卡裡羅和亞尼娃在隊中的作用不如本土球員大。
最大牌的外援出現在2016~2017賽季,塞爾維亞的世界盃和奧運會雙料亞軍的主力重炮手米哈伊諾維奇傾力加盟,還續約了卡裡羅,不過米哈的保障漏洞明顯,一傳被對手連續追發崩潰,只能坐在替補席上,最終天津女排遺憾衛冕失利。之後的塞爾維亞主攻克蘭切維奇和美國的胡克爾都存在各自的短板,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
天津女排有它自身的一些特點,邊攻的保障必須過硬,但是請來的外援大牌普遍都是攻強守弱,一傳穩定性太差,而二流球員保障一般,進攻更弱,基本上在短時間內很難融入天津女排的技戰術打法中去。
天津女排一向重視一傳和其它保障技術,全隊的進攻是在保障基礎上實現的,李盈瑩通過這兩年在國家隊的鍛鍊一傳自保還是可以的,加上楊藝、孟子璇三人接發基本可以應對。主攻線由王藝竹搭檔李盈瑩、陳博雅給楊藝打替補,在國內邊攻線中並不弱於其它強隊。
下賽季天津女排傳聞引進土耳其過氣的重炮手奧茲索伊,這位主攻確實在倫敦周期比較硬朗,但是後排技術也是大糙特糙,真要引進她屆時說不定又要在替補席換別人保障後排了。與其達不到預期效果,還不如索性放棄引援,鍛鍊一下王藝竹和陳博雅這樣的年輕選手,為明年的全運會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