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精誠,醫者仁心——誰是當下最可愛的人?-人民智作-社會創作...

2020-12-23 人民網

自去年12月以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開始了,一場與死神對抗的戰役打響了,一場牽動億萬人心的疫情爆發了。武漢成了我們關注的焦點,疫情變化成了壓在我們心上的石頭,個人健康與國家安危又一次緊緊地聯在了一起。

在奉旨居家的日子裡,每天都在關注手機裡的信息,跳動的數字牽動著無數人的心;每時都在心繫著遠方的親人,默默地祈禱家人平安;每秒都在祈盼著春回大地,萬象更新,天佑中華,百姓安康!

就在我們還能安穩居家、等待消息之時,有那麼一批人逆行而上,告別了自己的親人,離開了生活的家鄉。來自四面八方的他們,雖然乘坐著不同的交通工具,沿著不一樣的出徵線路,但都懷揣著同樣的心情,都奔赴著共同的目的地——武漢!他們就是——醫務工作者!一張張救死扶傷的臉龐上,呈現著堅毅的神情;一份份,或清秀、或豪邁、或稚嫩的請戰書裡,寫不下他們的決心;一件件讓觀者落淚,使聞者心疼的感人故事,裝不盡他們的醫者仁心,述不清他們的大醫精誠。數也數不過來,每天會流多少淚,算也算不清楚,心中會痛多少回,只記得,每天閱讀之後流淚滿面,流淚之後還有感動,感動之後唯有祈福——祈祝四海安康,天下太平!

然而事情總是那麼地不盡如人意,突如其來的疫情牽動著無數華夏兒女的心。但是回塑歷史,我們中華民族本就是在災難中前行,在苦難中成長,在荊棘裡綻放。如此磨難,又何懼哉!

縱觀近代百年歷史,細數我們曾經歷過的磨難,1840年,鴉片戰爭,我們被英國的大炮打開了國門;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讓我們在恥辱中步入了20世紀。近百年無邊無際的苦痛,近百年無窮無盡的壓迫,近百年無休無止的戰爭。但是,風雨過後,我們風採依然,鳳凰涅槃,我們浴火重生。隨著天安門城樓上的一句——「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我們真的站起來了。告別了昨日的苦難,掀開了嶄新的一頁。今天的我們,仍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華夏文明仍能源遠流長。這是自強不息,這是厚德載物,這是昭示著我們中華文明頑強的生命力。

閱讀著媒體上的信息,一個又一個的名字溼潤了我們的眼角。

李文亮先生,一個不為人知的名字,一個奮戰在疫情一線的戰士,一個曾為蒼生說過話的醫者。在2020年2月7日,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從此,人間少了一位赤子之心的醫者,天上多了一顆璀璨的明星。只是留下了遺憾——那白髮蒼蒼的老祖母,不知該如何向思念爸爸的孫兒解釋——爸爸去哪了。

鍾南山先生,一位耄耋之年的長者,一位仁心仁術的醫者,一位敢於擔當的勇士。在國難當頭之際,在危急緊迫之時,橫刀立馬奔赴武漢。面對他匆匆遠去的背影,我們唯有默默祈禱他早日平安歸來。

還有更多的醫護人員,是他們為我們築起了一道血與肉的長城;是他們在第一線用生命保障著我們的安穩太平;是他們的英勇無畏給我們點燃了打贏這場戰役的信念之火;是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在危難之時,開拔出徵,在團圓之日,辭別親人,在死生之際,一往無前。

感受著中國速度,一支支快速集結的醫療隊伍,一次次緊急發布的國家政令,一座座醫療場所拔地而起,不得不讓我們又一次潤溼了眼角,溫暖了心頭。

遼寧奔赴武漢,山東奔赴武漢,河南奔赴武漢……,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各地支援武漢;第一批醫務人員奔赴武漢,第二批醫務人員奔赴武漢,第三批醫務人員奔赴武漢……前僕後繼,眾志成城,我們與時間賽跑;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方艙醫院……一系列醫院,如雨後春筍般崛地而起。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子弟兵。他們來了,帶著堅毅的眼神,邁著整齊的步伐,擔當著國之安危。中國速度,讓世界驚心,讓百姓安心,讓我們有信心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體會到人性的光輝。廟堂之高,總領全局,那是公職人員的職責。江湖之遠,心繫天下,這是黎民百姓的責任。

忘不了,那些出徵奔赴武漢的醫護人員家屬。出徵之前,萬分不舍都化為默默地支持;出徵之時,離別憂思都化作一句——平安歸來。向他們致敬,他們是英雄背後的英雄。忘不了,那些堅守在平凡崗位上的人,平凡的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績。村幹部、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在每個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堅守,保證著一個個村莊、一個個路口、一片片小區的安全,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平安。更忘不了,那些社會上的愛心人士,他們或購買物資,或捐助錢財。支援前線,人人有責。

沒有英雄的土壤,怎能開出英雄的花朵,致敬這些默默無聞的英雄們,更致敬我們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民族精神。

不是最後的最後,讓我們為死難的同胞致哀,讓我們再一次致敬奮鬥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讓我們再一次致敬為這次戰役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們!

大醫精誠,醫者仁心,春回大地,天佑中華!獻給最可愛的你們!

聲明:文章僅代表創作者本人或所屬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版權歸屬原作者/機構。

相關焦點

  • 何晟銘演華佗 傳奇大醫致敬醫者仁心
    致敬醫者仁心,湖北衛視長江劇場將於7月30日播出歷史傳奇大劇《蒼生大醫》,講述了一代名醫華佗(何晟銘飾)重醫、重德、重情的行醫和生活的成長曆練之路,傳遞重醫德、精醫術、講誠信的正能量,也向始終奮戰在抗疫前線的白衣戰士致敬。
  • 懷揣醫者初心 堅守醫者仁心 詮釋醫者匠心——我院皮膚科主任...
    同時醫療事業承載患者對健康的期盼,更是社會穩定、人民幸福的重要前提,選擇了醫者行業,就已經選擇了對人民健康的莊嚴承諾。在今後的工作中,她將堅守醫者仁心和精誠匠心,以更加嚴謹的態度、更加務實的作風,弘揚和傳承工匠精神,與科室同事共同努力,敬佑生命,不負初心。
  • 不是醫者出身 卻懷醫者仁心
    本文作者:香港媒體人 健良新型肺炎疫情兇猛來襲,湖北省、武漢市成為「重中之重」的疫區,於是我們看到,一批批勇敢的「逆行者」主動請戰、奔赴疫區最前線;我們也看到,香港同樣有一批醫護團隊,毅然北上抗疫、救急扶危,但可能鮮為人知的,是原來在武漢、在最危險的地方
  • 買下患者的蔬菜也是醫者仁心
    早在1500多年前,「藥王」孫思邈曾這樣詮釋醫者仁心。著名醫學家、現代外科之父裘法祖說:「德不近佛者,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明德、厚德,方可承載智慧以濟度眾生。醫者總是懷著非凡的愛做著平凡的事。懸壺濟世、救死扶傷、逆向而行,是醫者仁心的體現,也是贏得社會尊重的重要法寶。在筆者看來,視患如親、將心比心,買下患者家的蔬菜,也是醫者仁心行為。  人們常說,仁者愛人。
  • 《大醫精誠》——白衣戰士的詩篇
    在新冠肺炎肆虐的2020年春天,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先後派遣7批共214名白衣戰士支援武漢,他們在武漢的70多個日日夜夜匯集成了《大醫精誠》中的28個故事。該書由作家江北和劉麗丹經過大量採訪記錄而成,由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
  • 以醫者仁心,承生命之重!2020「榮耀醫者」名單揭曉
    致病機理不清楚、傳播來源還在查、治療方案沒形成……即便如此,還是有這麼一群可愛的人,他們主動請纓,在請戰書上按下一個個鮮紅的手印,逆行衝鋒,與病毒零距離「較量」,最終取得抗疫的階段性成功。「敬佑生命·榮耀醫者」活動,也只是拉開了「尊醫重衛」大幕的一角,要在社會上呈燎原之勢,還需要我們獲獎的優秀醫生能夠帶動整個醫學界,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懈怠、持續奮戰,以精湛醫術、高尚醫德、優良醫風,繼續當好人民健康的守護者、健康中國的推動者、醫者仁心的踐行者。作為傳播者,人民日報、生命時報還需要繼續為健康中國建設鼓與呼,為提升醫患關係做出更大努力,讓尊重與關愛播散於社會每一個角落。
  • 《大醫精誠》嶺南名中醫視頻啟動拍攝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在儀式上講話指出,全省中醫藥大會明確要求,要傳承弘揚大醫精誠,引領廣大中醫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牢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醫德觀,為新時代廣東發展注入強大正能量。要把大醫精誠貫穿中醫藥人才培養全過程,把大醫精誠作為中醫藥人從業準則,持續開展弘揚大醫精誠系列主題活動,加強「大醫精誠」精神的社會宣傳,挖掘宣傳中醫藥名醫名家和一線醫務工作者先進典型。
  • 大醫精誠止於至善——婁底市第二人民醫院舉行兒科綜合樓啟用儀式
    (7月10日,婁底市第二人民醫院舉行兒科綜合樓啟用儀式)(婁底市政協副主席郭細軍一行在院內參觀指導)婁底新聞網訊(記者 朱海清 劉恆材 通訊員 劉楚怡)「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7月10日,伴隨著「藥王」孫思邈的《大醫精誠》主題宣誓聲,婁底市第二人民醫院舉行兒科綜合樓啟用儀式。市政協副主席郭細軍出席儀式,市發改委、市衛健委、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和市第二人民醫院領導班子和職工代表參加儀式。院外國旗飄揚,院內妙手仁心。
  • 以醫者仁心 治貧困頑疾
    以醫者仁心 治貧困頑疾——記嶽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駐平江縣餘坪鎮新莊村幫扶工作隊嶽陽日報全媒體記者嶽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於2015年進駐平江縣餘坪鎮新莊村,前後3名駐村隊員、60多位結對幹部秉持醫者仁心,在扶持貧困戶生活的同時,充當「家庭醫生」,既治各類體疾、更醫安貧「心病」,將貧困戶真正扶起來。
  • 以大醫精誠傳承中醫文化——岐黃路上的跋涉者山東名中醫藥專家...
    情懷中醫,立德為先何為醫者?古人云:「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此謂之醫道,」作為醫者需心懷天下百姓,悲天憫人,具有高尚情操,一心為患者治療病痛,懸壺濟世,精誠為民。蘇東升就是這樣一位心懷地方百姓,岐黃路上的跋涉者。
  • 醫者仁心 人間大愛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一支支醫療隊從祖國四面八方開赴湖北、馳援武漢,與當地醫生、護士一道,築起守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長城。廣大醫護人員的付出與努力,為救助患者、控制疫情、穩定人心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請命赴前線,家國都要安」的一封封請戰書,到在戰疫一線向崇高信仰靠攏的一份份入黨申請,我們收穫的是感動和激勵。
  • 原創評論 醫者仁心 大愛情懷——歌曲《等我回家》賞析
    ▲歌曲《等我回家》詞作者馬彩紅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的文藝工作者從未缺席,創作了許多抗疫歌曲,也湧現出了不少優秀作品,其中歌曲《等我回家》就是頗具代表性的一首。這無疑為藝術家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作者獨闢蹊徑,以馳援武漢的女性醫務工作者入手,真實再現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線工作者所經歷的心路歷程和情感起伏。
  • 共讀醫院院訓⑮丨秉承為醫本色,用精誠之心、仁善之術守護百姓健康
    揚州大學附屬醫院(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創建於1960年,系揚州大學唯一直屬附屬醫院。歷經建設與發展,現已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他們的院訓是:精勤、至善、精誠、至仁。  精勤:出自《大醫精誠》「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意為學醫的人,一定要廣泛地窮盡醫學的本領,專心勤奮,毫不懈怠。
  • 張雁靈、曹澤毅:提高醫護人員待遇 讓醫者獲得社會應有的尊重
    榮耀醫者們既有妙手回春的技術,又有醫者情懷,為患者和醫療事業奉獻了最好的年華,彰顯了醫者榮光。張雁靈回憶了今年廣大白衣天使捨生忘死參加抗疫工作的情景。他說,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是我們新中國以來,也是世界百年以來遭遇的一次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公共衛生事件。
  • 大醫精誠用「佛中醫」精神擦亮「嶺南藥祖」名片
    原標題:大醫精誠用「佛中醫」精神擦亮「嶺南藥祖」名片   8月18日下午,在羊城晚報《戰疫日記——站在最需要我的地方》新書發布會上,部分書中的主角正式與讀者見面
  • 【徵文12】宏晟堂的中草藥裡都有一顆醫者仁心(組章)
    宏晟堂的中草藥裡都有一顆醫者仁心(組章)
  • 醫院新聞 | 醫者仁心濟蒼生,師者正道踐初心 ——《國醫大師柴嵩巖...
    來自北京市各級醫院及其他地區的中醫、中西醫結合婦科專業工作者200餘人參加培訓。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副社長李秀明表示,叢書一是體現了柴老守正創新的學術品格;二是體現了大醫精誠的至真情懷;三是體現了永攀高峰的擔當精神;四是體現了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五是體現了柴老對中醫婦科理論實踐的豐富和發展
  • 紀小蘭誦清風 | 蘭谿市人民醫院醫共體永昌院區院長徐錫豐誦讀《醫...
    紀小蘭誦清風 | 蘭谿市人民醫院醫共體永昌院區院長徐錫豐誦讀《醫者仁心 清廉同行》 2020-07-02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度回顧 | 醫者仁心,不辱使命
    醫衛事業, 向來是造福人類的崇高事業、充滿愛心的光榮事業。 翻開中華民族的醫學史, 「醫者仁心」「醫道無私」的理念世代相傳。
  • 新安醫生茹文學:做「大醫精誠」的忠實實踐者
    他叫茹文學,是新安縣第二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的一名醫生,從第一次讀到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醫精誠》一文時,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從醫28年來,他以救死扶傷為事業,以仁愛之德成就仁愛之術,解人之痛,暖人之心,被業內業外稱為「大醫精誠」的忠實實踐者。不久前,茹文學所在的康復醫學科二病區接診了一位特殊的求診者——這位年齡僅有16的小女孩在一群老年患者中間顯得格格不入。小女孩目光躲閃,藏在家長身後不敢露面,在醫院精神科被確診為抑鬱症伴失語症,心理開導後無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