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院士/陳永華/邢貴川合作發現:換個前驅體,就能製備純相二維...

2020-12-22 科學網
黃維院士/陳永華/邢貴川合作發現:換個前驅體,就能製備純相二維鈣鈦礦薄膜

 

二維Ruddlesden–Popper型層狀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是一種以有機長鏈胺作為間隔離子的二維鈣鈦礦材料,其優異的光電性能和穩定性獲得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其化學通式為L2An-1MnX3n+1,其中L代表長鏈有機陽離子,A代表短鏈有機陽離子,M代表二價金屬陽離子,X為滷素陰離子。材料結構中,兩個長有機間隔層中間夾雜著n層無機[MX6]八面體片,由於有機層與無機層之間介電常數不匹配,產生了自然的量子阱(quantum well,QW)。

目前,基於液相法製備的二維Ruddlesden-Popper層狀鈣鈦礦薄膜均由多相混合量子阱結構(multiple quantum wells, MQWs)組成,即目標量子阱結構與實際獲得的相結構有很大不同。儘管鈣鈦礦前驅體溶液是嚴格按照化學計量比的方式配置,也難以在沉積的過程中直接形成目標設計的純相量子阱薄膜。薄膜中夾雜的其他多相鈣鈦礦成分對鈣鈦礦器件的性能和穩定性都有極大的負面影響。同時,二維本徵結構的光物理性質被其他混雜相尤其是三維相所掩蓋。研究人員一直致力於製備純相二維鈣鈦礦薄膜(phase-pure QWs),但是到目前為止還無法實現。

針對這一世界性科學難題,近日,南京工業大學黃維院士、陳永華教授與澳門大學邢貴川教授合作,通過引入熔融鹽間隔陽離子源乙酸丁胺(n-butylamine acetate,BAAc)來替換傳統的碘化丁胺(n-butylamine iodide, BAI),利用乙酸丁胺與鈣鈦礦骨架間的強離子配位,形成了中間相分布均勻的凝膠。允許了具有垂直排列晶粒的純相量子阱薄膜從各自的中間相結晶,實現了一系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純相二維Ruddlesden-Popper鈣鈦礦薄膜及其高效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用。基於這種鈣鈦礦薄膜的太陽能電池器件實現了高達16.25%的功率轉換效率以及1.31 V的高開路電壓。在溼度為65±10%的環境下連續運行4680 h,在85℃的環境下連續運行558 h,或是在連續光照1100 h後,器件的效率衰減不到10%。該研究展示的純相量子阱將促進太陽能電池和其他鈣鈦礦基光電器件(如探測器、發光二極體、雷射器等)的發展。並以題為「Two-dimensional Ruddlesden–Popper layer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based on phase-pure thin films」的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Nature Energy》上。

【光學性能差異】

純相鈣鈦礦薄膜具有不同的阱寬n,代表有機胺n-butylamine(BA)間隔之間的半導[PbX6]4-八面體板的數目。它決定了量子阱的厚度和量子限域的程度,實現了激子的性質和帶隙的調節。飛秒瞬態吸收顯示,傳統多量子阱薄膜(BAI)具有多個顯著光漂白峰(pronounced photobleaching,PB),而純相的量子阱薄膜(BAAc)僅有一個明顯的PB峰,其他的PB信號幾乎可以忽略(圖1a,b)。兩種膜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g,h所示,在多量子阱薄膜中,薄量子阱接近基底,厚量子阱接近薄膜頂端,而頂端的3D相(n=∞)容易降解,不利於鈣鈦礦的穩定性。相比之下,純相量子阱薄膜具有連續的相分布,即保證了薄膜的穩定性,又保證了垂直方向上高效的載流子傳輸。

圖1 多量子阱與純相量子阱鈣鈦礦薄膜光學特性對比

【薄膜結構差異】

XRD表徵顯示,多量子阱薄膜在為1和2時,有明顯的周期性二維晶面(00k)、(0k0)。當超過3,由於大量相共混,這種晶面就消失了(圖2a)。而純相的量子阱薄膜(圖2b)在為2、3、4、5時都可以觀察到明顯的周期性二維晶面(0k0)。掠入射廣角X射線散射(GIWAXS)表徵顯示,多量子阱薄膜在(111)面呈現衍射環,表明其具有大量隨機的多晶取向。而純相的量子阱薄膜中可以觀察到零星的Bragg點,表明其良好的結晶度與高的相純度(圖2c,d)。SEM圖中也可以看到,純相的量子阱薄膜的表面更加光滑、緻密(圖2e,f)。

圖2 多量子阱與純相量子阱鈣鈦礦薄膜結構對比

【純相量子阱薄膜形成機理】

作者採用了動態光散射法研究了由BAI和BAAc製備的前驅體溶液中的粒徑分布。在BAI製備的溶液中,粒子分布隨機,分布範圍從1 nm到數微米不等,表明[PbX6]4-八面體聚集程度不同。而在BAAc製備的溶液中,由於Ac-和Pb2+之間的強相互作用,阻止了膠體之間的聚集,導致了顆粒尺寸分布非常狹窄(~0.6 nm)。此外,Pb在BAI和BAAc前驅體溶液中的配位環境也不同。在BAI溶液中,在R=2.8Å處出現主峰(圖3d),與Pb-I散射路徑對應。而在BAAc溶液中,峰出現在R=1.8Å處,對應Pb-O散射路徑,進一步證明Ac-和Pb2+之間的強相互作用。

圖3 純相量子阱薄膜形成機理

【基於不同薄膜的光伏器件性能對比】

最後,作者基於這種純相量子阱薄膜製備了光伏器件,這裡選用了為4的薄膜,兼具了寬波段可見光吸收與穩定性。器件表現出高達16.25%的功率轉換效率、1.31V的開路電壓、16.75 mA cm-2的短路電流和74.07%的填充因子。而基於多量子阱薄膜的光伏器件的功率轉換效率為13.81%,開路電壓為1.12V ,短路電流為18.43 mA cm-2,填充因子為66.95%。其中短路電流的增加主要源於多量子阱薄膜更寬的可見光吸收範圍。此外,在老化測試中,基於純相量子阱薄膜的光伏器件也明顯優於傳統多量子阱薄膜光伏器件。

圖4 基於多量子阱與純相量子阱薄膜的光伏器件性能對比

總結:作者表明可以通過引入熔融鹽間隔實現了純相的具有單一阱寬的量子阱薄膜的製備。與傳統採用真空沉積法製備的全無機量子阱相比,有機-無機金屬-滷化鈣鈦礦純相量子阱在包括溶液可加工性、低溫製造和原子層精度等方面極大進步。這種純相量子阱製備方法將促進太陽能電池和其他鈣鈦礦基光電器件(如探測器、發光二極體、雷射器等)的發展。(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微信公號)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黃維院士研究團隊成果精選
    南京工業大學黃維院士(目前單位西北工業大學)和王建浦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團隊的帶領下,與浙江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合作,展示了溶液加工的鈣鈦礦的高效和高亮度電致發光,自發形成亞微米級結構,它能有效地從器件中提取光,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兩項成果登上《自然》子刊!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團隊兩項成果登上《自然》子刊。其一是黃維院士、陳永華教授團隊和吉林大學集成光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立軍教授合作,在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Adv. Mater:氧空位缺陷助力BiVO4體相電子...
    成果簡介近日,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王松燦教授和昆士蘭大學王連洲教授團隊研發了新型硫氧化法將Bi2S3前驅體薄膜轉換成BiVO4薄膜,在整個BiVO4薄膜中原位形成氧空位缺陷(圖1a)。利用螢光光譜(PL)和時間分辨螢光光譜(TRPL)分析發現,兩步硫氧化法所製備的BiVO4光陽極含有更多的氧空位缺陷(圖2a),具有更長的光生電荷載流子壽命(圖2b)。結合理論計算表明,在BiVO4中引入氧空位缺陷,可顯著降低其析氧過電位,促進析氧反應的進行(圖2c)。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Angew:基於大尺寸高質量二維鈣鈦礦單晶的X...
    研究背景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具有較低的缺陷態密度、較長的載流子壽命、較高的載流子遷移率和低的製備成本等優點,近年來在高能X射線的探測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成果簡介最近,陝西師範大學趙奎教授與南京工業大學陳永華教授合作,報導了一種優化的降溫結晶方法(modified temperature crystallization method),成功生長出釐米尺寸的二維鈣鈦礦
  • 從「0到1」,堅定的守望——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
    這就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領銜的科研團隊。科研「無人區」裡雖然暗藏風險,但也富含著科學寶藏。黃維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是這一研究方向的主要負責人。他說,自己在讀書時期就被黃維開創的柔性電子學科所吸引。2015年,他從海外回國申請加入了這支嚮往已久的團隊,來到南京工業大學工作(黃維時任南京工業大學校長)。
  • 鋰電前驅體龍頭企業—中偉股份今日正式掛牌上市!
    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111.9萬輛和110.9萬輛,產量同比下降0.1%,降幅比1-10月收窄9.1個百分點,銷量同比增長3.9%,增速較1-10月已實現由負轉正。SMM認為,一是為完成全年指標開始搶裝行為,二是終端消費市場需求持續升高,新能源汽車影響力也逐步擴大。預計全年產量可超120萬輛,同比去年增長5%。
  • [路演]中偉股份:研發實力在正極材料前驅體領域具備領先地位
    [路演]中偉股份:研發實力在正極材料前驅體領域具備領先地位 全景快訊
  • 格林美:全球三元前驅體龍頭企業是怎麼煉成的?
    三元前驅體前三甲企業總出貨量近年呈現持續提升態勢,從2016年的37.5%提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51%,三甲出貨量佔比首次超過50%,產業集聚趨勢明顯。作為行業龍頭企業,格林美2019年上半年三元前驅體出貨量達3.3萬噸,行業佔比超過到23%,出貨量再次位居全球第一,其中高鎳和單晶高端前驅體產品在產品結構中佔比超過79%。
  • 氧化鋁空心球的製備方法和製備機理
    目前採用單分散的SiO2顆粒作為模板,對單分散的SiO2顆粒進行表面處理,在SiO2表面引入一些特殊的基團,進而提高SiO2球的表面吸附能力,將目標產物的前驅體沉積在預處理過的SiO2表面,在後續處理中脫除模板,成功的製得對應的空心球材料。該方法可以通過調節SiO2微球的粒度來控制目標空心球材料的粒徑和殼層厚度,適用於非金屬氧化物空心球和金屬空心球材料的製備。
  • 中偉股份成功登陸深交所 前驅體龍頭迎來跨越式發展機遇
    技術和產業化同步發展中偉股份主營高鎳低鈷三元前驅體、高電壓四氧化三鈷產品。眾所周知,正極材料前驅體對鋰電池的能量密度、續航裡程、循環次數及安全性能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在高額研發資金支持下,公司不斷進行技術攻關,業已形成單晶前驅體合成技術、定量造核連續法合成製備技術、多工藝組合共沉澱技術、氧化物前驅體製備技術、定量間歇式共沉澱技術等諸多核心技術。技術上的沉澱和突破,使得中偉股份獲得了各界的高度認可。
  • 粉體百科 | 堇青石的製備及應用
    溶膠-凝膠法是一種製備多孔堇青石陶瓷的新方法,它主要是利用溶膠-凝膠基本原理,將高活性組分的化合物作為前驅體,通過在液相條件下進行水解、縮合反應,從而獲得透明穩定的溶膠,經過一定時間的陳化,形成具有網狀結構的多孔凝膠。溶膠-凝膠法具有活性大,操作工藝簡單,粒子細小,且燒結溫度低等優點,但是有乾燥時易收縮,成本較高的缺點。
  • 中科院院士黃維不再擔任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
    中科院院士黃維不再擔任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20-12-18 15:09 來源:澎湃新聞
  • 光熱響應型單線態氧載體用於乏氧腫瘤持續光療|黃維院士和趙強教授...
    近期,黃維院士和趙強教授構建了一種光熱響應型共軛聚合物單線態氧載體,實現了螢光成像引導下乏氧腫瘤持續光療。2019年5月,黃維院士、趙強教授課題組提出一種全新的單線態氧釋放策略,可實現乏氧腫瘤的光動力治療(Research,Volume 2019 |Article ID 9269081)。在此基礎上,近期,黃維院士、趙強教授團隊又構建了一種光熱響應型共軛聚合物單線態氧載體,實現了螢光成像引導下乏氧腫瘤持續光療。
  • 中偉股份:12月23日創業板上市 聚焦正極材料前驅體
    中偉股份主要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的研發、生產、加工及銷售,主要產品包括三元前驅體、四氧化三鈷,分別用於生產三元正極材料、鈷酸鋰正極材料。三元正極材料、鈷酸鋰正極材料進一步加工製造成鋰電池,最終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儲能及消費電子等領域。  多年來,中偉股份堅持以高鎳低鈷三元前驅體、高電壓四氧化三鈷為研發與產銷方向。
  • 《自然·通訊》報導黃維院士、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西安4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黃博)記者今天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2020年上半年回顧|出口勢頭強勁 乘風破浪的前驅體
    1季度,受鈷、鋰等原料價格上漲拉動,以及疫情影響下,國內企業庫存不足導致的補貨需求支撐,國內前驅體市場進入價格上升期。而隨著海外疫情爆發,在出口受阻的情況下,疊加上遊硫酸鈷、硫酸鎳等原料價格下跌的因素,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前驅體市場開始走軟,但價格很快止跌企穩,直至6月底,國內NCM523三元前驅體價格保持在7.25萬元/噸,NCM811三元前驅體價格在8.15萬元/噸。
  • 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維和做客中石大第117期陽光講壇
    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維和做客中石大第117期陽光講壇 2020-12-23 2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