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唐卡畫師

2021-02-19 藏地嚮導

    第一次對西藏繪畫有興趣是2002年去阿里,被古格王朝的託林寺的壁畫所吸引。當時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只是覺得好看,色彩豔麗,圖案有點象敦煌的飛天。後來在藏區時間久了,漸漸地對藏區的文化多少有一些了解,就越來越喜歡上了西藏的唐卡藝術。唐卡可以說是濃縮了整個藏族的歷史,在唐卡裡你可以了解到你所不知道的藏文化和宗教儀軌。壁畫和唐卡是藏傳佛教發展到一定時期的衍生品,只是表現形式不同,由唐卡畫師或藝僧完成。


  卓麼本的師傅,我至今不知道他的名字 

    

    第一次真正和唐卡畫師接觸是2005年,自己一個人在拉薩八廓街閒逛,看到一個唐卡店進去了解一下,遇到了一個基本不怎麼會漢語的藏族畫師。他叫卓麼本,聊天中慢慢了解他是青海吳屯人,曾經做過25年的僧人(藝僧,主要畫唐卡)後來還俗成為一個民間唐卡畫師,也收穫了愛情。為了愛情,也為了能離大昭寺近,轉經方便,他留在了八廓街開起了唐卡店。

    留在拉薩的時候,卓麼本的唐卡店也是我最愛去的地方。時間久了,彼此很欣賞對方的為人處世也就成了好朋友,在拉薩一起玩耍時他不怎麼畫唐卡。有時照顧一下生意,有時我們去茶館喝茶,甜茶一喝就是多半天,餓了就來碗藏面。沒有都市白領咖啡館的愜意,倒有屬於我們的快樂時光,有時到河邊,樹林過林卡,有時陪他和家人朋友到處寺院朝拜。日子就這麼快樂地過著。


卓麼本在進行唐卡繪畫

2006年拉薩通火車了,來拉薩的人多了起來,拉薩也漸漸離我最喜歡的樣子有些遠了。有一天不知道為什麼我對卓麼本說:「你應該繼續畫唐卡,你現在多畫一天,將來就會少後悔一點。」當時說這句話真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十年過去了,有點知道原因了。從學藝到真正掌握傳統藝術的精髓沒有幾十年或更多的時間是不夠的,有些精髓的東西就是靠時間磨出來的,可是要荒廢就特別容易,不留神,兩三年就武功全費。唐卡藝人從小學藝,達到心、眼、手的功力都完美配合至少要二三十年,這樣一個真正完整的唐卡畫師到四十來歲才是手藝爐火純青的時候,可是為了達到這頂尖的技法而付出的努力是每天盤坐十幾個小時,在烈日和昏暗的燈光下不停地畫。所有的畫師到一定年齡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頸椎、腰椎、風溼、眼疾等問題,所以真的出產高質量唐卡對一個畫師來說就是那十來年時間,很可能十幾年也畫不了幾個精品的作品。    卓麼本的二弟桑德在繪製黑金壇城

不完美才是人生,卓麼本最終還是離開了他心心念念的拉薩,回了老家青海。有了兒子,現在他每天除了畫唐卡就是陪伴兒子成長。青海吳屯的唐卡繪畫多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作坊模式,卓麼本有兄弟五個,除了老三喜歡到處跑生意不願意在家老老實實畫唐卡,其餘幾個兄弟都是每天畫十幾個小時。老二桑德就喜歡畫大尺幅的菩薩,壇城畫的非常獨到。老三加央金線拉的完美,老么覺巴最有意思,他從一個街頭少年一步步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唐卡畫師。
   卓麼本和他的兒子

我和唐卡的緣分就是從卓麼本這個家族開始。後來也曾為了商業目的,我到處尋找最好的唐卡畫師,先後拜訪了唐卡大師安多強巴學校,看到了安多強巴的小兒子也在拿著畫筆畫唐卡。安多強巴是第一個將西方攝影的陰影技術引入唐卡繪畫的,同時他也是個爭議不小的畫師。錯過收藏大師的真跡(白度母)是我一生的遺憾,現在只能用看過就是擁有來安慰自己。

我去過尼泊爾七次,每次都是為了唐卡。第一次去尼泊爾是06年,一句英語不會的我在尼泊爾用了三天就找到東密唐卡頂級畫師蘇雅喇嘛的家族,他曾經在日本居住20多年為各個寺院畫唐卡,東密唐卡風格有明顯的宋明時期畫風格調,整個畫面素雅優美,觀之可喜。

在拉薩還有幸參加過拉薩各門各派唐卡畫師每周六的討論學習過程。認識了許多年輕有想法的唐卡畫師,他們默默地沉靜在唐卡的色彩和線條裡,我默默地看他們勾勒填色,看空白的畫布上漸漸呈現漸漸豐富。



    次尊,一個四川松潘人,在拉薩為了他的藝術夢在努力。他有中國古代文人的氣質,話不多,永遠的不卑不亢,擁有藝術家的該有的一切,就等屬於他的時間到來。


研討學習期間給老師敬茶


齊崗派畫風,有克什米爾風格


次尊每天要在畫室畫唐卡


次尊的黑金唐卡我格外喜歡

頓珠,那曲人,也在拉薩追著屬於他的唐卡夢想,時尚用在他身上恰到好處。聰明,也很會和人交往。
頓珠在畫室
他對唐卡的研究和創作多來源於經文的習頌

昌都人洛錐,在拉薩堅守這自己的夢想。別看人個子小,內心的力量讓每個接觸過他的人都能感受到。
洛錐在唐卡畫室展示嘎瑪嘎赤派唐卡
嘎瑪嘎赤的點染技法和其他不一樣



    明瑪,和他的交往最少,對他的了解也最少。話不多,陌生人面前總是一個害羞的樣子。但他的唐卡作品很有說服力,2008年四川奧運獻禮的千副唐卡就有他的,他的蓮師八變在國博展出過,可惜,我沒有他作品照片,希望有機會能再拍到。


免薩派唐卡在礦物顏料上顆粒感更強


色彩更傳統

 

拉薩唐卡門派分的很細,平時各派獨立創作,定期交流也很多,討論唐卡真正的未來。

 我和唐卡的緣分好像暫時告一段落,我和唐卡畫師的緣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再能連上,我覺得我和卓麼本的緣分一定不止這十幾年。

 

相關焦點

  • 西藏唐卡 可以,這很匠人
    關於唐卡的定義很多,最普遍的認為唐卡是一種捲軸畫。唐卡總體上可以分為繪製唐卡和非繪製唐卡,繪製唐卡也稱為彩繪唐卡或筆繪唐卡,佔主導地位。本研究關注的是畫師,對唐卡的定義局限在繪製唐卡範疇之內。一般認為唐卡起源於吐蕃時期,受印度和漢地影響逐漸形成,但目前發現的最早期的唐卡均作於11世紀以後。
  • 揭秘唐卡背後的秘密與禁忌——你為什麼要迎請佛像唐卡?
    繪製諸佛神明的唐卡畫師們,在這方寸之間傾注了一生的心血和時間。對於他們來說,這是直抵靈魂的修行。宗教有宗教的記憶,比如長長的經卷中一字不改的真言,繁多的儀軌中一成不變的手印,而在包括唐卡在內的造像藝術中,則是一絲不苟的尺度或比例。唐卡最大的秘密恰恰在於「因循守舊」。
  • 了解 西藏多吉派唐卡
    面對世俗化和市場化的雙重壓力,如何從不同的角度向傳統突圍,如何整合唐卡的文化藝術價值,尋找唐卡的當代表達方式,則是當代西藏唐卡藝術傳承發展的困惑;然則當今的時代又正是中國文化與全球化浪潮碰撞的時代,這又為唐卡藝術百花齊放、繁榮發展提供了嶄新的契機和巨大的機遇。誰能把握住機遇誰就將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以年敘•多吉頓珠先生為代表的唐卡畫師團隊緊緊握住了這個機遇,西藏多派唐卡應運而生。
  • 唐卡,筆尖遊走於毫釐間的藝術!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它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鬱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將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繪製出來供奉並傳承。唐卡的豔麗是永不褪色的,就像畫師與唐卡中的神佛永恆的約定一樣。唐卡之所以色彩純正,正是因為採用了純天然的礦物植物顏料。
  • 如實觀照——當代唐卡藝術展
    「唐卡」二字你一定不陌生,提到它說不定你還會聯想到藏傳佛教,不過對於咱們大多數人來說也就僅限於此了,如果要再深入下去可能就有點困難。面對一幅傳世唐卡,你或許也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該如何欣賞。為了能夠更好地看展,先和館兒君一起來學習和唐卡有關的小知識吧!
  • 扎尕理唐卡的功能解析
    唐卡是從吐蕃時期開始逐漸發展起來的,微型唐卡作為唐卡的一個品種同時產生。(吐蕃時期,菩薩像,圖片來自網絡)▽唐卡產生之後,唐卡僧俗畫師便在這一廣闊的藝術舞臺上展現著他們卓越的藝術才華和獨特的創新精神。據歷史記載,名叫魯本的畫師在五指並列之寬度內繪出宗喀巴師徒三尊像,而安多佛畫藝人確丹卻在一手指寬度內畫出七騎士各捧一隻鴿子的畫像。
  • 速知唐卡行情|熱貢唐卡色彩的秘訣
    唐卡所描繪的諸佛、菩薩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色彩和他們的象徵意義。關於象徵,《辭海》中給出的定義是:用具體事物表示某種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唐卡色彩的運用在唐卡的繪製上,畫師們必須遵循一些固有的程序與原則,在此基礎上,圍繞著這些特定的主題而展開創作。熱貢唐卡色彩鮮豔奪目,端莊大方,是佛教繪畫藝術中的繪畫重彩,具有鮮明的藏族特色和濃鬱的宗教色彩。
  • 唐卡與工筆畫技藝差異
    四周神眷的服飾,以及蓮圖和寶座,不要隨心又所欲,要按經典去創作。」比例準確就會使社會穩定,物華人豐,家庭平安。「佛像量度增和減,功德危害我再談:縱橫長度皆具量,保佑地方的安然。頭首適宜如寶蓋,五穀豐登財寶添。額頭、眉毛形善美,將能經常賜吉祥。口唇塑成鸚鵡唇,眾生安樂且得勝。身像脖頸如海螺,經常獲得諸成就。身像猶如獅子狀,莊稼豐收得富強。手如大象前肢般,凡所希求均如願。
  • 貢覺傑唐卡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在西藏唐卡畫院一樓展廳裡,以藏族唐卡勉薩派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布斯達作品為代表的幾十幅精品唐卡常年在這裡展陳,今年又添了一幅,就是自治區工藝美術大師、藏族唐卡勉薩派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貢覺傑的作品《宗喀巴大師修建甘丹寺》。
  • 唐卡擺放禁忌
    曼荼羅唐卡在藏密中作為修練的形式和重要觀想的內容,讓修行者通過修行可以從中得到本尊的加持,將「外在大宇宙」和「內在小宇宙」融合為一。千手千眼觀音娘本紅唐 設色棉布120cm x 75cm2010唐卡的擺放是很有講究的,對於唐卡的擺放禁忌,喜愛唐卡、收藏唐卡和投資唐卡的朋友們都應該有所了解
  • 一筆一划皆修行 國際唐卡藝術展在上海開幕
    王丹沁 攝中新網上海11月28日電 (王丹沁)由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等共同主辦的國際唐卡藝術展28日在上海開幕。據悉,該展覽旨在讓世界了解古老的藏傳文化,並期待能讓更多人感受到唐卡藝術的非凡魅力。據了解,本次展覽主要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唐卡代表性傳承人更登達吉和他父親夏吾才郎的唐卡藝術作品構成。
  • 走進藏族文化「唐卡」的世界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鬱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聖的佛的世界。
  • 卡朵 · 丹巴繞旦:西藏最年長最具權威的唐卡大師
    作為唐卡畫師,成就至高無上——六品官銜,宮廷畫師。跟著十三世達賴喇嘛去過北京,見過慈禧。後來我們在布達拉宮看到考古學現場一般堆疊龐雜的壁畫和唐卡,不知道哪些出自丹巴爺爺的手筆。再後來我們去了一些古董店,沒能找到舊噶廈政府發行的100元和25元藏幣,這兩種紙幣由丹巴的父親設計。      「唐卡世家,我家。」丹巴說。
  • 徠卡與唐卡
    唐卡為人們打開了一扇窗,人們通過它,可以繼承和發展西藏的繪畫藝術。而當徠卡攝影師遇上唐卡文化,百年相機邂逅千年文化,代表著定格記憶和傳承歷史。▲相機:Leica M10-P  攝影師:北緯徠卡攝影師們一機一鏡一卷穿梭於藏地,記錄著藏地千年文化,收藏了藏地之美。
  • 【嘉璽新聞】西藏最年長最具權威的唐卡大師——卡朵﹒丹巴繞旦
    《大乘功德造像經》詳細地記錄了佛陀自天宮返回時的場面,這部經典,以佛陀為母說法離開世間三月,優陀延王因憶念佛陀,感毗首羯磨天為之塑造佛像為因緣,由佛陀開示為佛塑造形象的種種不可思議的功德。兩千多年,佛陀好似一直伴隨於我們世間,能工巧匠將自己畢生的信仰與願望融進他們的技藝,藏頌佛陀和他的應化事跡。
  • 靜心禪苑唐卡藝術交流展閉幕不閉展 來感受神秘非物質文化遺產吧!
    9月26日,唐山靜心禪苑唐卡藝術交流展在盛華冀東古玩城盛大開幕,此次展會為期1個月。開幕當天,青海格魯派隆務寺格西大師洛桑曲扎現場祈福,來自青海熱貢具有極高唐卡繪畫造詣的華旦才讓畫師現場為唐卡開臉。
  • 別只會說「唐卡好看」了!看完後你就知道唐卡為什麼好看
    熱貢唐卡構圖形式多樣,基本繼承了傳統藏畫藝術構圖飽滿,畫面充實的特點,主尊多居於中央。由內容決定形式的特點久而久之衍生出了其獨有的敘事構圖法。這種構圖法能在有限的構圖空間內提供最多的信息量,從而給觀看者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認識和印象。
  • 務本堂與他們的唐卡| 不問歲月,不言悲喜
    藍天白雲、高峰雪山、清澈湖泊迎風綻放的格桑花一望無際的青草地犛牛和羊群愜意地踱著步子遠處安靜佇立的喇嘛廟……這一切,都是藏地帶給人們美好印記當提起藏傳佛教,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藏區人家懸掛供奉的唐卡作品涉及佛教文化的唐卡畫成裝裱後,一般還要請喇嘛念經加持,唐卡的繪製步驟複雜,用料極其考究,顏料全為天然礦植物原料,色澤豔麗,經久不褪,具有濃鬱的雪域風格
  • 非遺|熱貢的「神話師」家族,歷代班禪大師的御畫師
    圖文|熱貢藝術唐卡展熱貢的「神畫師」在熱貢的年都乎鄉尕沙日村有一個被譽為「神畫師家族」的唐卡世家,是構成熱貢畫派最重要的一支這一「神畫師家族」保持了完整的法脈譜系,綿延有序,傳承近500年,其間名師輩出,家中的多位傳人是歷代班禪大師的御畫師。
  • 唐卡大師根絨青麥先生在上海西岸Jspace極道秘境舉辦個人藝術展 |...
    噶瑪噶孜流派傑出唐卡大師根絨青麥先生於上個月底在上海西岸Jspace·極道秘境舉辦的為期近一個月的「唐卡 -- 不朽的藝術」主題展於近日圓滿落幕。  在藝術展期間,根絨青麥先生為海內外唐卡愛好者們展示了他各個階段的唐卡大作,分享了唐卡藝術不朽的魅力,從唐卡的歷史,唐卡繪製的妙義,以及唐卡的傳承均做了詳細的介紹。同時參與者也進行了沉浸式的唐卡繪製初體驗。閉幕當日,根絨麥青先生攜手展館其他幾位藝術家捐贈了多幅畫作和周邊文創產品舉辦了慈善藝術品義賣,義賣所得款項均捐贈給一所藏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