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場次157666場,上映七日票房破4億,從上映之日起一直保持單日票房冠軍,並成為元旦檔綜合票房冠軍。
《寵愛》或許會創造國內影人在多線敘事、萌寵類題材上的最好紀錄。
「當時它打動我的點就是,市場上沒有。我喜歡做沒有的。」
導演徐崢的最佳搭檔,真樂道CEO、總製片人劉瑞芳,一直熱衷於尋找題材類型的突破。
這種嘗試未曾停止過:徐崢作為監製、劉瑞芳作為出品或製片人參與了《我不是藥神》、《幕後玩家》、《超時空同居》等一系列品質作品。而徐崢的囧系列電影也成為商業電影金字招牌,2016年劉瑞芳甚至為囧系列製片了綜藝節目《食在囧途》,最新的作品《囧媽》也定檔今年這個史上最激烈的春節檔。
在劉瑞芳的原則中,真樂道就是一家內容至上的製作公司。
新題材、新類型片的拓荒者
製片人麻繩把《寵愛》策劃遞到真樂道製作部時,劉瑞芳正在研究一門關於關係的功課,關於親情、友情、愛情。《寵愛》的外殼是萌寵,表達的內核其實就是背後人與人的關係。
「我沒有時間養小動物,但我很喜歡小動物,每次看見總想過去逗逗。有時候我都覺得不是人在遛動物,是動物在遛他們。」劉瑞芳笑言。
動物與人之間的常態陪伴、濃烈情感,造就了一個龐大的受眾基礎,於是這個項目很快決策立項了。製片團隊和真樂道的創作部一起苦戰了兩年,對標的是經典電影《真愛至上》,徐崢也基本上親自陪著創作團隊開了每一輪的劇本會。
導演楊子進入真樂道的視野中,是因為《喊·山》,他非常擅長捕捉和表達細膩情感。編劇則是參與過《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畫皮2》等作品編劇的冉甲男。
《寵愛》中的每一對人物關係都有對應的核心表達,取捨猶如割愛。一直到劇本後期,楊子導演還有著自己希望講述的8組人物關係,最終整個創作團隊反覆推敲,從中擰出了最動人的6組。
「劇本最後幾稿是我和徐崢老師一起過的,花費了10個月。」這10個月的時間裡楊子為《寵愛》加上了「外賣小哥」郭麒麟與流浪狗巴頓的故事,並進行了一些角色調整。
「徐崢老師自己是一名導演,也是演員,同時他對電影市場有著很高的敏感度,非常知道觀眾在想什麼。10個月的創作過程裡,他一直在我身邊,他對劇本的每一稿,每一場戲,每一個人物,甚至每一句臺詞都會有特別精準的調整。」楊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超過11位主要角色都確立了各自的人物個性與情感發展走向,更重要的是,劇本確立了動物演員們的特性。
把動物真正拍出來,是影片成立的前提
製作人都知道,一,拍孩子難,二,拍動物難。
「我們要做這個項目的前提是,如果能夠找到真正專業好的訓練團隊,能夠很好地把動物呈現出來,這個項目就成了,我們就做,如果這個是不成立的,我們就得劃個問號了。」這是《寵愛》項目,劉瑞芳考慮的首要問題。
動物團隊,是好萊塢最資深的動物訓練團隊Animals For Hollywood,旗下訓練師參與作品《忠犬八公》、《一條狗的使命》、《狼圖騰》等,《寵愛》的動物演員更是寵星中的翹楚。片中飾演小札的金毛犬曾參與加拿大電影《萌犬好聲音》和美劇《主婦》全季拍攝;豪七的扮演者羅威納犬則參與過美國影片《汪星臥底》拍攝;巴頓扮演者梗犬參與過電影《狗狗之日》以及美劇《清道夫》拍攝;而小橘貓,則是來自《驚奇隊長》的噬元獸。
為了保證電影拍攝的順利,《寵愛》在正式開拍之前嚴格推算了時間,動物們在拍攝周期裡多大、多高,達到什麼樣的狀態,訓練到什麼程度都進行了規劃。甚至會根據動物到達最好拍攝狀態的時間規劃,去匹配同檔期的演員。
2018年春節前,好萊塢動物統籌人員已經到達國內,在青島進行動物訓練,動物團隊人員多達14人。動物及訓練的預算,是《寵愛》製片開銷最多的部分,演員還沒定的情況下,先定了動物團隊,定了訓練師,然後開始了提前訓練,比如豬豬有兩三隻,小叮噹有一個成長期,當它們剛好成長到拍攝所需要的樣子,開拍的時間就定在這個時期了。製作組甚至為動物的狀態延遲了一次開機的時間,劉瑞芳在《寵愛》中最重要的堅持之一,就是必須要把動物的好狀態拍出來,不然這部影片整體也都不成立。
關於主創演員的選擇,《寵愛》的項目負責人、演員招募團隊、數據團隊每一天都要一起提方案,不光圍繞哪兩個演員搭配合適,還要考慮與動物的搭配和諧度。
讓團隊很驚喜的是,當他們為動物的成長狀態而延遲了一次開機後,卻剛好碰上于和偉、陳偉霆和鍾楚曦等幾位主要演員有了合適的檔期,而他們又恰好與各自的動物夥伴實現了很好的默契度。似乎堅持,反而獲得了一些很好的安排。
每一位演員都是有備而來的。
在電影最終首映前,吳磊和劉瑞芳有一次聊起這次合作的感受。在接演他的這個角色時,吳磊是猶豫過的,擔心自己演不好這樣一個特殊的,視力由正常逐漸到喪失的過程。於是接演前,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關於先天性眼盲是什麼病因和症狀,後天性眼疾致病情況又有哪些種,眼睛是睜開還是半閉,中間會有哪些變化過程。他試圖通過這些細節來更好地進入角色。
復盤《寵愛》項目時,劉瑞芳有一個體會,捕捉導演擅長的東西,然後作為製片人推動這些優勢進一步放大。比如《寵愛》的初剪版本出來後,她發現導演楊子將每個章節的情感都處理得很好,但全片的節奏卻還有更好的處理空間,於是她幫助導演重新找剪輯師處理節奏,在這基礎之上,導演楊子又根據自己的情感把控剪輯了第三個版本,終於實現了最好的呈現效果,也就是目前上映的版本。
永遠再多向前完善一步,或許就是劉瑞芳和真樂道「拓荒」路上最加分的堅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