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海口骨科與糖尿病醫院的「三盟海誓」
精湛醫術換來患者「家門口診療」
張長青教授在海南為患者開刀。
遠程醫療深入應用——5G時代讓看診更健康。
一直以來海南缺少骨科與糖尿病公立專科醫院,這方面的大病患者不得不到島外就醫。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骨科是世界首例斷肢再植的搖籃,是「中國手」的發源地,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臨床國家重點專科,湧現出有「斷肢再植之父」之稱的著名骨科專家、中科院院士陳中偉教授。該院的內分泌代謝學科,是國內較早開展糖尿病基礎和臨床應用研究的單位,是我國糖尿病分子病因學的發源地之一,亦是我國糖尿病和代謝病研究領域成果最多、內容最豐富的單位,很多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
「把上海乃至全國最好的骨科與糖尿病診療技術帶給海南的患者,讓島上的患者從此不再奔波到省外求醫!」
2017年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與海口市政府共同建設了海南省內唯一一家骨科與糖尿病公立三級專科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海口骨科與糖尿病醫院(海口市骨科與糖尿病醫院)。
兩年多的時間裡,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專家陸續來瓊,用他們的精湛醫技,換來海南患者的「家門口診療」。
乘著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東風,讓海口市骨科與糖尿病醫院成為一家滿足海南島患者診療需求的專科醫院;成為一家診療水平可達國內一流的專科醫院;成為一家足以邁向國際化的專科醫院,這是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與海口市政府的「三盟海誓」。
填補海南骨科與糖尿病
公立三級專科醫院空白
「我沒想到在家門口可以接受上海專家的診療,這些專家在上海都很難掛號的!」2017年11月,75歲的海口市民王為民老人在海口西海岸長秀路3號的海口市骨科與糖尿病醫院,順利掛上了上海六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劉芳的號。王大爺患糖尿病已超過了20年,如今還並發了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一直想去北京、上海的大醫院看病,但擔心人生地不熟,終究沒有成行。在家門口就見到了國內頂尖的內分泌專家,更新了治療方案,還獲得了許多建議,老人覺得很是安心。
「把國內最優質的資源引進海口。」2016年7月8日,在海口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上海市政府相關領導的見證下,海口市衛健委與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海口市人民醫院,共同建設公立三級骨科與糖尿病專科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將派出強大團隊來海口合作,建設裝備一流、技術一流的高水平骨科與糖尿病專科醫院,填補海南骨科與糖尿病高端醫療服務供給不足問題。
醫院成立至今,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便派遣多名核心團隊中臨床及醫院管理的專家,組成專家隊伍來海口骨科與糖尿病醫院開展工作。海口市人民醫院也派出多名醫護人員前往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進修學習,將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管理理念引入海口市骨科與糖尿病醫院。
2019年8月從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派駐到海口的骨科專家、海口市骨科與糖尿病醫院業務副院長江潮胤告訴記者,海口市骨科與糖尿病醫院融匯了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優勢學科,主要承擔骨科和糖尿病專業的臨床、科研、教學和預防保健工作。
江潮胤說,該醫院作為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在海口的一家分院,全面引入了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先進醫療技術和管理模式以及優秀專家團隊。同時,醫院也是海口市人民醫院西院。兩院為緊密型醫療聯合體,資源共享,骨科與內分泌兩個專科共同規劃建設、兩個院區設置、整體統一管理。
專家走進來、技術留下來
兩個專科實現國內一流水平
自2017年醫院開診以來,相繼引進大批優秀骨科與內分泌科專家來瓊坐診指導。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拿出了最大的誠意,派駐專家均是國內知名專家。」江潮胤告訴記者,皇甫小橋、於曉巍、陳海冰等多位專家國內外知名,他們在海南少則待1年,多則要待2年以上。上海專家登島服務海南患者,減少了海南患者出島就醫的煩惱。
2018年7月30日,上海第六人民醫院海口骨科與糖尿病醫院骨科執行主任於曉巍教授與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HueLuu教授合作,帶領團隊成功完成了海南省首例及第二例Mako骨科機器人輔助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這是海南省也是整個華南地區開展的第一臺機器人輔助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醫院擁有目前海南省最大的骨科專科和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其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設備有:mako骨科髖關節輔助手術機器人、EOS低射線全身骨成像系統、3.0T磁共振成像系統、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等。椎間孔鏡、關節鏡等微創、複雜陳舊性骨科手術、複雜斷肢(指)再植手術、複雜肢體創傷後功能重建及畸形矯形等治療手段已經在院成熟開展,並成功開展了海南省首家糖尿病多學科聯合門診和分子病因篩查診斷。兩個專科繼續保持在國內的一流水平。
在滿足島內患者治療需求的同時,也有不少島外甚至國外患者追隨著上海專家而來,在海南完成手術和治療。
「專家來了,目的絕對不僅是在本地做一些手術,滿足少量患者需求,而是要把技術真正留下來,做到人走技術在。」江潮胤說,每個上海專家待在海南的寶貴時間裡,都會將自己的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海南本地醫生。
兩年多來,海口市人民醫院多位骨科醫生從日常中學習,提升了各方面的診療技術,並相繼熟練為患者開展疑難雜症高難度手術。
現在,海口骨科與糖尿病醫院在短周期內持續舉辦院內大型義診活動,邀請多名來自上海及海南本地醫療專家現場為群眾解決骨科、內分泌代謝科和內科疑難雜症。
「我們希望能把技術留在當地。」上海派駐專家王挺主任在接受採訪時說道,醫院已經組織多次義診活動,赴全島各市縣、各鄉鎮指導診療,其中也包括一些貧困鄉鎮。醫院鼓勵市縣醫護人員免費來醫院進行學習,將技術帶回去。
乘自貿港發展東風
向世界尖端靠攏
「從前不會做飯的男醫生,來海南之後都開始刷鍋洗碗,變成大廚了。」王挺幽默地描述這自己的「單身生活」,這自嘲背後是上海醫生們的奉獻與決心。
「我要下鄉,你等我一天再來複診。」一位從保亭來的糖尿病足患者到海口骨科與糖尿病醫院直奔江潮胤,乾脆就住在了醫院附近,方便診療。「江醫生特別好,經驗足,人特別有耐心,堅持自己親自給換藥。」這位患者也是在醫院下鄉義診的時候知道了上海專家在海口。
來海南整整1年,江潮胤的膚色已經打上了「海南標籤」,從剛來時的白白淨淨,變得黝黑黝黑。這次下鄉,是因為醫院正在籌備成立網際網路醫院,將海口市較為偏遠的27家衛生院納入其中,開啟遠程問診和專科醫生培養,並達成西藥的配送,利用醫院的醫藥庫來補足基層醫院藥房醫藥的不足。
「我還有2年半會在海南,時間容不得浪費。」江潮胤對於醫院的發展有自己的規劃,借用海南的有利政策讓優質醫療專家和科創團隊在當地孵化成熟,轉而突破甚至超越之前學科和醫院發展的一些瓶頸,服務輻射到全國甚至東南亞地區。
「藉助海南開放的醫療政策,引進更多更先進的醫療技術,向世界尖端技術靠攏,為海南乃至全國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是我們站在自貿港建設的東風下的發展使命。」江潮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