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亞運開張 中華代表團奪首金3銅
呂紹全(右)林穎欣(左)為中華代表團摘取雅加達亞運第一金,開心嘗到金牌的滋味。 (法新社)
雅加達亞運競賽全面展開的第一天,中華代表團就開出紅盤,小將呂紹全、林穎欣在十公尺空氣步槍混合團體賽射下中華代表團本屆第一金,加上武術男子長拳、跆拳道品勢皆奪銅牌,以一金三銅作收,寫下臺灣在亞運開賽第一天就奪金的紀錄。呂紹全、林穎欣摘金,各可獲國光體育獎章獎助學金三百萬元,亞運銀牌是一百五十萬元,銅牌為九十萬元。今年亞運分為雅加達、巨港兩座城市舉辦,臺灣首金在巨港賽區出爐,平均廿歲的呂紹全、林穎欣在資格賽排第五,決賽逆轉擊敗南韓、大陸等強敵,以創大會紀錄的總分四九四點一分拿下金牌。
呂紹全(圖右二)林穎欣(圖右)在十公尺空氣步槍混合團體賽擊敗中國大陸等強敵,為中華代表團摘取雅加達亞運第一金。 (路透)
2.國中臺灣史佔比增至二分之一? 課審沒過
針對國中臺灣史佔比從歷史學習時數的三分之一提升至二分之一,課審委員表決未通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課審大會昨天續審社會領域課綱,對各界關注的「臺灣史佔比從歷史學習時數的三分之一提升至二分之一」提案,歷經兩個小時討論,在場卅八課審委員經過兩輪表決,提案遭否決,最後維持現行國中歷史課程佔比確定不變,即臺灣、中國和世界各分域仍各佔學習總節數的三分之一。
十二年國教社會領綱審議進入最後階段,昨天課審大會共有卅八名委員出席。學生代表蕭竹均提案,要求國中歷史課程的臺灣所在分域的學習節數,不得低於學習總節數的二分之一,蕭說明表示,如果臺灣人連自己的過去和家鄉都不了解,了解再多其他國家又有什麼用?不過教育部次長林騰蛟指出,經大會與研修小組討論溝通後表決,由於同意票未過半,蕭提案未通過。之後回到原課綱草案的表決,以卅票同意,一票不同意,大會決議維持原草案內容。
3.課審會通過 教材編選避免單一族群觀點
教育部原計八月底前審完課綱,至今連社會科都未審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昨天課審大會續審社會領域課綱草案,課審委員、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陳張培倫提案,建議普通高中「教材編選」的文字敘寫應避免落入單一族群觀點,經表決無異議通過。陳張培倫表示,曾有特定版本社會領域教科書,以現代敘寫者角度再現歷史上原住民族重大事件時,以「進剿」此一語詞描述官軍對當時原住民族的攻擊事件。但若檢視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與「剿」有關的字詞,其對象俱為「匪」、「寇」、「妖精」、「盜」、「奸黨」、「怪」、「販毒分子」等負面對象。
4.管中閔不放棄:三軍可奪帥 匹夫不可奪志
監院日前針對臺大校長遴選案糾正臺大及教育部,臺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表示,應該務實檢討的是監委。 (中央社)
監察院日前針對臺大校長遴選案糾正臺大及教育部,臺大校方隔天發表聲明說要「務實檢討」。臺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昨在美國發表演講,直指如果監察委員有讀過證券交易法、或清楚獨董的責任,或對產業實務有所了解,他認為,「應該務實檢討的不是臺大,而是監察委員」。針對後續有什麼規畫?是否可能放棄堅持?管中閔表示,現在已經開始進入訴願,未來可能還有行政訴訟,時間可能會很長,他會繼續恢復他的教學和研究生活,那就是對自己所做的最大規畫。至於是否可能放棄?管中閔則是以「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何況臺大校長當選人。」來比喻他的決心。
5.藍全代會喊團結 吳敦義:不可能陣前換將
國民黨六都市長參選人韓國瑜(左起)、高思博、盧秀燕、陳學聖、侯友宜、丁守中化身選手,做出揮棒動作,期許打出漂亮的勝選全壘打。 記者葉信菉/攝影
國民黨昨天舉行全代會為年底縣市長選舉造勢,全代會以「棒球」為主題,訴求的是大團結,但從澎湖縣、嘉義市、新竹縣到桃園市,甚至金門,都出現脫黨參選或藍營分裂危機,前黨主席朱立倫、洪秀柱都呼籲能在縣市長登記截止前做最後努力,讓情況緩和;黨主席吳敦義在全代會閉幕致詞時也強調,只有團結才有力量,任何一地區失去團結,就會失去執政權,臺灣亦復如此。朱立倫在全代會上呼籲中央黨部還是要在登記前做最後的努力,希望這些原來黨的同志,能夠團結一致,爭取勝選,不要做任何分裂的考量。洪秀柱則表示,分裂的問題當然很嚴重,但沒到最後關頭,絕對不要放棄。
6.吳敦義批蔡英文霸道獨裁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前面者)昨天主持黨代表大會,痛批蔡政府不擅溝通,缺乏執政能力。 記者葉信菉/攝影
國民黨昨天舉行黨代表大會,黨主席吳敦義致詞時,全面批判蔡英文政府執政表現,質疑蔡英文總統用霸道獨裁心態治理臺灣,顯示缺乏執政能力;他強調 ,拚經濟、顧人民、保和平,還是國民黨比較棒。
吳敦義表示,國民黨二十二位縣市長參選人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用相對公平機制所挑選出來的人選,每位都是強棒,品德、操守、能力、經驗、愛臺灣、尊重百姓等是他們共同特質,懇請大家讓每一棒都打贏、當選。吳敦義指出,蔡英文兩次競選總統都向人民宣布,說當選後一定會維持現狀,所謂維持現狀當然是指內政要拚經濟,讓臺灣繁榮富庶,拚和平穩定的兩岸,使兩岸關係能發展良好,但她當選總統後,違背自己的諾言。
7.綠嗆藍:執政8年經濟停滯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昨天批評蔡英文政府施政無能、心態霸道又獨裁。對此,民進黨發言人何孟樺反駁,人民沒有遺忘過去國民黨執政那八年造成的經濟停滯,國民黨不要自我感覺良好,遺忘失去人民信任的事實。何孟樺說,經濟成長率已連續四季超過三% ,甚至贏過韓國,讓臺灣不再是亞洲四小龍之末。臺灣失業率三點七六%是十七年來最低,股市萬點超過一年並持續,基本工資二年多來的調漲幅度,也比國民黨執政八年高,證明民進黨比國民黨還會拚經濟。
1.大停電周年…體檢大潭電廠
目前大潭計量站的手閥也被綁上一條銅絲,以方便隨時觀察是否操作有誤。 記者高詩琴/攝影
去年八月十五日,因為中油人為操作疏失,導致臺電大潭電廠斷氣,引發全臺大停電。中油事後提出手閥綁銅絲、機房鎖上加鎖等改善措施,但對於外界呼籲的雙氣源與雙迴路工程仍無時間表。中油表示,雙氣源需等待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完成,雙迴路工程則已設計好,但很難找到施工時間,目前規畫要與三接工程一起進行。八一五全臺大停電導因是大潭電廠六部機組同時跳機,供電量瞬間減少四二○萬瓩,釀成六六八萬用戶輪流限電;創下史上第三次緊急輪流限電事件,也是第一次「人禍」造成的緊急限電,時任經濟部長李世光也因此下臺。
2.年產310萬噸爐碴無處去
境內鋼鐵廠每年煉鋼產生的三一○萬噸爐碴無處可去,最快明年恐被迫減產甚至停工。圖為唐榮煉鋼廠內爐碴。 圖/唐榮提供
臺灣粗鋼年產量二一○○萬噸、產值約九五○○億元,名列全球前十五大,目前受制於高標準的環保訴求,每年煉鋼產生的三一○萬噸爐碴無處可去,囤積面積相當於卅公頃,比一座大安森林公園還大。由於爐碴的處理問題每延宕一年,境內就再增一座「大安爐碴園」,鋼界已無法負荷,最快明年恐被迫減產甚至停工,兆元鋼鐵產業岌岌可危,煉鋼廠急如熱鍋上的螞蟻。
爐碴是煉鋼過程產生的副產品,目前煉鋼廠因未獲政府許可,生產出的爐石、爐碴多數都堆在工廠內。工總副理事長林明儒說,爐碴的合理用途在國際上非常成熟,相關施工規範十分清楚,希望政府要有擔當、有做為,盡快幫產業解決問題,「否則鋼鐵業死定了,事態超乎想像的嚴重」。
3.美中貿易戰 南韓稱臺灣受波及最大
韓聯社報導,南韓國際貿易協會十九日表示,美中貿易戰延燒,南韓將成為受到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儘管預期影響仍舊有限。根據這份報告,臺灣將是美中貿易戰中受到最大影響的第三者。南韓貿易協會報告指出,若美中相互對五百億美元價值商品加徵百分之廿五關稅,南韓國內生產毛額(GDP)預料一年內下滑百分之○點○一八,約二億三六四九萬美元(約臺幣七十三億元)。中美兩國為南韓最大的兩個貿易夥伴國。報告指出,南韓所受影響僅次於臺灣,臺灣GDP料將在這場貿易戰下滑百分之○點○二五,加拿大則以百分之○點○一六降幅排名第三,之後依序為墨西哥的百分之○點○一四以及愛爾蘭的百分之○點○一二。
1.陸半導體業缺32萬人
中國大陸工信部公布白皮書,預估大陸至2020年積體電路產業人才缺口高達32萬人。圖為江西的南昌中微半導體設備有限公司工程師作業狀況。(中新社)
中國大陸工信部公布「中國積體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二○一七─二○一八)」指出,預估至二○二○年,積體電路產業人才需求約七十二萬人,但缺口高達卅二萬人,平均月薪人民幣九一二○元(約臺幣四點一萬元),與金融、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平均薪資有較大差距。白皮書建議,為應對人才缺口,應大力發展職業訓練並展開持續教育,擴大海外高階人才引進力道,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培養和培訓積體電路領域高階、急需緊缺和骨幹專業技術人才。
2.陸上半年GDP 廣東總量第1
大陸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41兆8961億元(人民幣.下同)。大陸31省份中,廣東省以4兆6341.93億元的GDP總量位居第一;貴州省上半年GDP增速10%,表現最佳。另外,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萬4063元,北京和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萬。中新經緯網報導,大陸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增6.8%。16省份GDP增速超過大陸全國水準,其中貴州省GDP增速第一,吉林省增速墊底成長2.5%。
1.美燃煤政策轉彎 碳排放各州自決
美國總統川普本周將提出新計畫,讓各州決定燃煤電廠的排放標準。圖為美國馬裡蘭州布蘭登海岸發電廠燃煤產生的煙。(法新社)
川普政府據傳本周將提出修改氣候變遷法令的計畫,讓各州建立燃煤電廠的排放標準,取代歐巴馬政府的「清潔電力計畫」,新規定可望加惠燃煤發電廠、延長燃煤發電廠使用年限,但此舉可能增加美國碳排放。華盛頓郵報引述兩位匿名知情官員報導,川普最快本周二訪問西維吉尼亞州時會宣布相關措施。而相較於歐巴馬政府時期對抗全球暖化的氣候政策,川普的計畫預料會在未來十年間釋放出至少十二倍的二氧化碳。哈佛大學法學院環境法規教授戈夫曼表示,川普的提議導致較高的碳排放標準,將同時重創氣候及公共衛生,「不僅漠不關心氣候變遷,實際上反對任何有關氣候變化的措施」。
2.蒂洛斯 地中海首個綠能島
蒂洛斯將成為地中海首個供電完全仰賴再生能源的綠能島嶼,圖為島上所設置的大面積太陽能板。(美聯社)
當設置於島上的八百瓩風力發電機葉片開始轉動時,位於愛琴海的希臘小島蒂洛斯將成為地中海上第一個全靠風力與太陽能供電的「綠色」海島。美聯社報導,這座位於羅德島與科斯島之間的海馬形狀島嶼,冬季時人口僅四百人,到了夏季卻暴增至三千人,為島上老舊的供電系統帶來極大壓力。今年夏天,技術人員正對今年稍晚全面上路的再生能源系統進行最終測試,該系統將讓蒂洛斯島全靠由風力渦輪機與太陽能電廠充電的高科技電池供電。
歐盟執委會說,蒂洛斯將是地中海首個自主的再生綠能島嶼,並打算將該島的再生能源計畫當作全歐盟其他小島的藍圖,因這些島嶼跟歐洲大陸的電網連結有限。歐盟在該項目挹注了大量資金,在一三七○萬歐元(約臺幣四點八四億元)的總費用中,提供一一○○萬歐元(約臺幣三點八五億元)。
點擊「閱讀原文」打開臺商優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