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娛樂圈,傳遞正能量,感恩有您「關注」!這是」影視故事會「的第504篇原創文章,全文約1900字 ~
有句古話叫「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對於明星藝人來說,粉絲就是能「載舟」、「覆舟」的水。明星藝人一方面享受著粉絲的簇擁和膜拜,一方面又要承受粉絲行為失當惹出的禍端。
憑藉《快樂男聲》2013季總冠軍身份出道的華晨宇,如果不是在《歌手 當打之年》中出現了一個樂理知識上的錯誤,恐怕很難會想像到自己的粉絲能爆發出強悍的「攻擊力」。
事件緣由很簡單:上海音樂學院視唱練耳副教授劉暢發文指出華晨宇的錯誤,稱華晨宇樂理知識不精通,在節目裡這麼說會產生不良影響。沒想到,遭到了華晨宇粉絲的糾纏與狂噴。
無奈之下,劉暢主動刪除了自己的那條*博,當華晨宇的粉絲們要慶祝「護主」勝利時,「娛樂圈紀委」劉信達轉發了那條*博的截圖,並怒懟華晨宇及其粉絲,由此引發了輿論事件。
最終,作為當事人的華晨宇公開承認自己在樂理知識上犯的錯誤,稱「雖然音樂可以很自由很天馬行空,但樂理必須要嚴謹,果然畢業了太多年,都有點生疏了,謝謝大家的提醒」。
劉暢能發現並第一時間指出來,展現了專業素養及勇氣。華晨宇的粉絲不辨是非地庇護自己的偶像,對真理進行攻擊,行為明顯失當。然而,華晨宇在道歉中卻沒有對粉絲提出批評。
無獨有偶,肖戰在震驚娛樂圈的「227事件」中的反應,幾乎與華晨宇如出一轍:由於部分粉絲的失當行為,這位90後頂級流量明星遭受「全網黑」,然而在道歉中也沒有批評粉絲。
毫無疑問,華晨宇、肖戰這兩位明星藝人的部分粉絲的不理智(甚至可以說是錯誤)「護主」行為,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佔用了大量的社會公共資源,兩人卻都是「選擇性無視」。
在肖戰工作室的「道歉」中,雖有「同時我們也誠摯呼籲,所有的愛都是正面而積極向上的,希望大家可以理智追星」的字眼,但說得太官方,有一些網友稱「就是做做樣子給人看」。
為什麼不敢正面批評犯了錯的粉絲呢?
不忍心!粉絲能夠主動站出來「護主」,懟天懟地懟他人,雖然行為失當,但精神著實可嘉,明星藝人如果批評他們,會覺得於心不忍。
怕掉粉!在移動社交時代,一個不經意的舉動都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如果批評犯了錯的粉絲,明星藝人擔心更多粉絲脫粉。
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明星藝人需要粉絲甚至是過度依賴粉絲,粉絲越多其商業價值就越高。通常情況下,無論是拍戲還是上綜藝、接代言,粉絲數量都會影響明星藝人的經濟收益。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評估一部作品、一位明星藝人的人氣高低,以往講的是票房、收視率,現在講的則是流量。明星藝人的社會知名度、受關注度可以被直接量化,比如粉絲有多少。
直白地說,粉絲就是錢,少有明星藝人(尤其是流量明星)會跟錢過不去。粉絲行為越來越出格,從一定程度上說,也是一些明星藝人及其團隊「縱容」的結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在專業技術方面不過硬的明星藝人,需要靠粉絲數量來撐門面;在專業技術方面過硬的明星藝人,對於粉絲也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畢竟粉絲越多人氣越高,經濟收益就越高。
愈演愈烈的粉絲經濟,已經成為拉動娛樂產業爆發的重要推動力,利益的介入更是讓粉絲文化滋生了各種亂象。
明星藝人刷粉早已是公開的秘密,通常由經紀團隊或宣傳代勞。蔡徐坤曾被央視點名微博數據流量造假(「一條微博被轉發過億」),後來負責執行的幕後黑手落網,此事件被實錘。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權威官媒《人民日報》在其官方社交帳號評論此事件時,居然被蔡徐坤的一些粉絲舉報,「護主」的忠心由此可鑑,勇氣也不是一般的大。
粉絲為了偶像的聲譽,往往會不遺餘力地進行控評,甚至偶像的行為已觸碰到社會道德甚至法律的底線,一些粉絲仍希望通過控評來消除關於偶像的負面言論,甚至會導致網絡暴力。
在這樣的病態之下,一些明星藝人成了被寵壞的孩子,靠所謂的數據(尤其是粉絲數量)來維持自己的商業價值,而很少把時間和心思放在提升自身業務能力上,靠顏值和人氣撈金。
不過,也有許多明星藝人意識到「打鐵還需自身硬」,靠出眾的業務能力才能走得更遠、走得更好,靠作品才能真正贏得觀眾的認可和喜愛。
憑藉《仙劍奇俠傳》一炮而紅的胡歌,曾被譽為「第一古裝玄幻小生」,遭遇嚴重車禍後走上轉型之路,2015年憑《琅琊榜》中的梅長蘇一角翻紅,從偶像派一腳跨進演技派的行列。
原本可以在電視上「霸屏」的他,後來又轉戰大銀幕,從戲份不多的配角演起,「我視表演藝術為一生的事業,追夢之旅,初心不改」。在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中,表現可圈可點。
在古龍的小說《絕代雙驕》中,大俠燕南天中毒後功力全失,在絕境中卻最終練成了嫁衣神功。明星藝人只有減輕對粉絲的依賴,才能練就過硬的業務能力,避免成為一閃而過的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