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林正在參加環保公益活動。(左一)
尤林是湖北十堰首個環保公益組織——十堰滄浪綠道環保服務中心的主要發起人,也是十堰民間河長的負責人。由於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長期從事公益環保事業,他自覺擔當守護一庫淨水的責任,與汙染環境、破壞生態的人和事抗爭,積極宣傳環保知識、傳遞生態理念,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環保。為了水源地,爭當「守井人」,共護綠水青山。
成立十堰首家民間環保公益組織
尤林是房縣人,高中時就決定將來攻讀環境專業,在校期間省吃儉用訂閱《中國環境報》,了解生態現狀,學習環保知識,從關注校園環境開始,到與養雞場、水泥廠等汙染企業做鬥爭,逐漸投身環保事業。大學期間,尤林競選學校環保社團的負責人,並且幫助其它高校成立學生環保社團,當時還聯合幾所高校環保社團組建「十堰市學生環保聯合會」。他們不定期開展志願植樹、巡河、清理野外垃圾等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市民參與到環保活動中來。尤林意識到,環保更需要社會的力量,需要環保公益組織來發揮作用。
大學畢業後,尤林先是應聘環保NGO北京地球村,在四川彭州的一個「5·12」災後重建項目點——「樂和家園」工作,在那裡一幹就是3年多。之後,他又到雅安災區做了1年多社區恢復發展的志願服務工作。2015年,尤林離開四川回到十堰,在市環保和民政部門的支持下,於2015年7月1日成立十堰市乃至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第一家環保公益組織——十堰滄浪綠道環保服務中心,簡稱滄浪綠道。從那天起,尤林將守護一庫清水當做己任。
「滄浪綠道的成立開啟了十堰市草根公益組織登記註冊的先河,我們希望將它發展成為全市最具行動力的環保志願者組織。」尤林介紹,滄浪綠道的目標是以中線工程水源地為中心,在搭建區域環保監督網絡,進行環境汙染生態保護調研、推動環境信息公開、開展環境宣傳教育和組織公眾參與環保活動等項目中,探索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解決方案,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生態環境永續發展的願景。
滄浪綠道成立後,尤林與志願者們以保護「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為首要使命,在成立之初還沒有經費支持的情況下,先是開展十堰市境內的河湖環境的保護與汙染問題的調研反饋。從2016年獲得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阿拉善SEE基金會)發起的「創綠家」環保公益創業資助後,就開始覆蓋整個環丹江口水源地的汙染調研。多年間,尤林和志願者們的足跡遍布十堰、南陽、商洛、安康等地,發現並推動各地政府職能部門處理整改100餘處環境汙染問題。
發起城市飲用水源地保護和民間河長項目
在調研推動丹江口水源地保護的同時,尤林還開展了針對十堰市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項目。「水源地不分大小,我們十堰人自己的飲用水水源地,也關係到我們幾百萬人的健康喝水問題。同時保護好我們的小水源地,也就是在保護處於下遊的丹江口大水源地。」尤林說。
從2018年開始,滄浪綠道開始將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十堰市飲用水源地的保護與推動中來,前後調研過全市幾十個各類大小的水源地,將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反饋處理,從源頭入手保護飲用水安全。2020年來,他們又對十堰市17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包含5個備用水源地)進行調研評估,對各縣級以上水源地進行打分,推動水源地管護得到完善。
為了更好地促進更多人一起保護河湖環境,探索公眾參與水源地保護的解決方案。2017年下半年,滄浪綠道參與發起十堰民間河長(河流守望者)項目,呼籲號召民間力量參與十堰市「五河」治理。至今,已有包括政府公職人員、企業員工、個體戶老闆、自由職業者等來自各行業的一百多人報名成為民間河長,大家經歷不同,對環境保護也各有自己的認識,但是都能夠統一到河流保護的公益活動中來,希望通過參與這份活動,讓十堰的山更綠、水更清,守護一江清水永續北送。
3年來,滄浪綠道帶領十堰民間河長共開展大型集體巡河護水行動50餘次,每周都有民間河長自發巡河,累計向各級河長辦反映各類問題300多例,先後帶動3000多人次參與到水源地河流生態環境的保護當中。神定河、泗河於2019年消除劣V類,分別達到V與IV類水質標準。在2020年湖北省河湖長辦舉行的碧水保衛戰「示範建設行動」中,滄浪綠道及多位十堰民間河長榮獲「湖北省河湖長制示範人物」。
保護水源地做好「守井人」,呼籲更多人參與
經過多年在一線的調研行動,尤林表示,環境問題有所改善,以前常見的汙染現象在減少,需要環保組織逐步進入「深水區」,創新工作方式,與時俱進地開展環保工作。
2020年,滄浪綠道申報得到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衛藍俠」項目的資助,該項目旨在運用多種手法,推動環境信息公開、公眾監督汙染源等方面工作,促進水、空氣等環境汙染問題解決。尤林說,滄浪綠道將藉助「衛藍俠」項目支持,在進一步組織汙染調研的基礎上,加上環保信息大數據作為支撐,通過收集、監管企業超標排放的數據,發布企業榜單,向企業所在省市稅務局、環保廳(局)發送環境保護稅減免建議信,促使丹江口水源區及湖北省企業綠色發展與達標排放。與此同時,對於證據完備和汙染影響大的企業,他們也會通過法律手段來守護生態環境。
今年7月,滄浪綠道成立滿5周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已具備開展環境公益訴訟的主體資格,他們隨即對本地的一家經媒體曝光的汙染企業,發起公益訴訟。尤林說,應用多元化的方式來推動生態環境的改善,比如應用政策倡導、寫建議書、聯合檢察系統等,都是很有效地推動問題解決的方式,帶來的影響和效果比之前單純依靠舉報、投訴要好很多。
尤林說:「要保護水源地做好守井人,不能只有我們一群人在行動,要有更多公眾、團隊一起參與行動,環境才能更快地好起來。」因此,滄浪綠道每年也會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水源地保護,聯合本地區高校大學生一起開展汙染調研與保護活動,先後帶動多支學生環保團隊參與到丹江口水源地的保護行動中來。同時還與每年來丹江口水源地開展飲水思源活動的北京「樂水行」團隊一起,開展徒步巡河護水活動,帶動市民參與。此外,滄浪綠道還接受市民和志願者反映的各類環境問題,鼓勵支持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合力守護生態環境,共創美麗和諧的家園。
作為十堰首個環保公益組織的發起人,尤林告訴記者,他希望推動臨近丹江口庫區的各個縣市區,都能發展本土的環保力量,通過他們的行動擔當起監督、保護本土家園環境的責任,預防水源汙染,守護一庫好水。同時,還將結合十堰本地的資源環境,開發出更多有意義的公益項目活動,讓更多公眾有渠道、有平臺參與到大美十堰的建設中來,讓十堰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生命更和諧。(十堰晚報記者 呂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