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古人之所以將這個節氣命名為「大雪」,是因為是因為「雪」是水汽遇冷的產物,代表寒冷與降水。
這個節氣的特點是氣溫顯著下降、下雨或下雪。「大雪」名稱是個比喻,反映的是這個節氣期間氣候變化,寒流活躍氣溫下降、降水增多,並不是表示這個節氣期間下很大的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書中對「大雪」的解釋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大雪·三候
大雪時節分為三候:「一候鶡鴠(音:hé dàn)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鶡鴠不鳴:此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鳴叫了;
虎始交: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
荔挺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關於雪的詩詞
《終南望餘雪》
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山中雪後》
清·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
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
《對雪》
唐·高駢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岐。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
宋 · 李清照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
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
此花不與群花比。
大雪手抄報
24節氣裡面包含古人對大自然無窮的智慧總結,總結了各個節氣的氣候特點和主要農事活動 。趁著今天,趕緊叫上孩子一起來看看二十四節氣的傳統知識,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立春:又稱「打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即春季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就是這個意思。古代春節就是立春這一天,民國時袁世凱頒令將春節定為農曆正月初一,但生肖仍以立春日開始計算。立春一般在陽曆的2月4日前後,正好趕上六九,民間又有「春大六九頭」的說法。立春那一刻,將羽毛放在用鋼釺插出的地洞上,羽毛會飛起來,表示地的陽氣上升了。立春之日人們還有吃春餅、咬蘿蔔的習俗。
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主要是講天氣開始變暖了,「七九河開,八九雁來」。雨水一般在陽曆的2月19日前後,不一定降多大的雨,所以俗語才說「春雨貴如油」。
驚蟄:「驚」指的是雷聲,「蟄」說的是冬眠的蟲獸,驚蟄是指鑽到泥土裡越冬的小動物被雷震甦醒,出來活動。陽曆3月5日左右,春雷始鳴,驚醒了蟄伏在地下的小動物們,蟲卵孵化,萬物復甦。驚蟄時節肝陽之氣上升,故宜食梨。因為該節氣與「二月二龍抬頭」相近,在晉北地區還有吃麵條、吃粉條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