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和嘉慶青花瓷器有什麼不同,如何鑑別

2020-12-15 樣子收藏

青花瓷器到了清代乾隆時期開始走下坡路了,青花從鼎盛走入歷史的衰退期,這是中國古代青花瓷器真正的分水嶺,青花瓷器的輝煌可能一去不復返。而乾隆的兒子嘉慶皇帝雖然做太子那麼多年但是仍然沒有學到乾隆瓷器的優點,嘉慶朝的青花瓷器胎釉青花都開始出現下滑,讓中國古代瓷器整體走向了下坡路,那麼清代乾隆和嘉慶青花瓷器有什麼不同,如何鑑別。

青花梅雀紋爐
青花梅雀紋爐

清乾隆青花梅雀紋爐,高9.2釐米,口徑16.4釐米,足徑13.5釐米。爐為筒形,下承三足。爐裡及底澀胎無釉,胎體細膩。外壁一面繪梅雀紋,另一面繪秀石牡丹。

乾隆款識

清代乾隆和嘉慶青花瓷器的不同

1.乾隆早期青花基本延續了雍正青花的風格,極力追求明永樂、宣德青花濃淡相間、豔而不俗的藝術效果。乾隆青花使用浙料,青花色調變化很大,青花發色鮮亮明麗,嘉慶青花色調灰暗,青花發色不穩定。

2.乾隆青花瓷器胎質堅緻細密,釉色細白光潔,有漿白釉,一部分釉面出現了橘皮紋,說明瓷器質量已經開始出現下降,這是衰落的開始,橘皮紋也成為鑑定乾隆瓷器方法之一。嘉慶瓷器胎質粗松,瓷器上手比較輕,胎釉稀薄,白中閃灰泛青,光潔度也變差了。

3.乾隆青花瓷器紋飾繪畫細緻,工精,青花瓷器題材以仿古題材居多,嘉慶時期青花題材以吉慶圖案居多,但是畫工粗糙如同嘉慶瓷胎厚重笨拙。

清嘉慶青花雲龍紋螭耳瓶
清嘉慶青花雲龍紋螭耳瓶款識

清嘉慶青花雲龍紋螭耳瓶,高25釐米,口徑6.5釐米,足徑7釐米。瓶撇口,直頸,溜肩,長圓腹,圈足。頸的兩側對稱置螭耳。內施白釉,外壁繪青花雲龍紋,輔以如意雲頭紋、海水紋、圈點紋等邊飾。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書「大清嘉慶年制」三行六字款。瓶上的蛟龍體態矯健,穿行在海水上面的火雲之中,給人以兇猛剽悍的視覺感受。嘉慶青花的紋飾題材豐富,受乾隆青花的影響甚為明顯。繪畫技巧上,隨形變化,筆法纖細流暢,構圖由繁縟逐漸變為疏朗,工筆多於寫意。此瓶上龍的形態體現了乾隆朝向嘉慶朝轉變時期的裝飾風格。

4.乾隆時期瓷器底足注重細節,講究修胎,圓足露胎不多,嘉慶朝粗糙,不講究修胎,足部渾圓少,尖的多,露胎的也多。

相關焦點

  • 清代鬥彩瓷器特徵,如何鑑賞清代鬥彩瓷器
    清代鬥彩瓷器特點清代鬥彩瓷器恢復於康熙時期,創新於雍正時期,繁榮與乾隆一朝,清代鬥彩瓷器早期沿襲明代鬥彩瓷器風格,到了雍正一朝鬥彩瓷器得到了空前發展和創新,也是清代鬥彩瓷器最好的一個朝代,那麼清代鬥彩瓷器有什麼特點怎麼鑑別呢?
  • 拍賣新視野:優雅迷人的清代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到了清代乾隆時期開始走下坡路了,青花從鼎盛走入歷史的衰退期,這是中國古代青花瓷器真正的分水嶺,青花瓷器的輝煌可能一去不復返。今天就帶大家來欣賞幾件清代的青花瓷。器身通施白釉,口沿和頸部飾雙線條紋,脛部飾海水紋,腹部主題紋飾為兩條五爪行龍,「壬」字紋相飾其間,線條流暢清晰,柔而不弱。整個畫面構圖極為飽滿,但又繁而不亂,層次清晰。底有「大清乾隆年制」青花六字篆書款。
  • 斷代|嘉慶瓷器的品種與款識
    圖案等,均因襲前朝舊制,不敢僭越,因而有「乾、嘉窯」之說,而品種和數量卻己遠遠不及乾隆盛世。嘉慶晚期瓷藝漸趨低下,沒有什麼突出的創新之作。嘉慶瓷器的造型,較前朝無人的變化,如官窯中的玉壺春瓶、蒜頭瓶、賞瓶、燈籠樽、石榴樽、多穆壺、月牙罐等,幾乎與乾隆同類品一樣,不看款識就難以區分。有的粉彩器上,甚至仍寫乾隆御題詩句。
  • 斷代 | 清乾隆瓷器特徵及鑑定要領,一起來探討!
    青花瓷與雍正有所不同,以青白色居多,釉面光潤,偶有波浪釉出現,早期比晚期更細潤。本朝彩瓷中大量出現顏色釉地器物,有高溫釉,也有低溫釉。低溫釉色地彩瓷多以湖綠色釉施於器裡和底部。「九江瓷」就是本朝開始出現的。所謂「九江瓷」是指乾隆、嘉慶、道光等年代的綠裡、綠底彩瓷,因當時由江西省九江古塘鎮碼頭啟運進京故名。
  • 解讀中國瓷器年款
    什麼是年款?年款記錄工藝品製造的朝代及年號,由四字或六字組成,一般見於御製器物的底部。釉下青花六字篆書款清康熙 五彩「杏花」花神杯 雙圈六字楷書款,直徑2 吋 (6.6公分)。估價:3,000-5,000英鎊。佳士得倫敦南肯辛頓於2017年5月12日舉行的中國瓷器、工藝品及紡織品拍賣中呈獻此拍品。如何閱讀年款?
  • 清朝皇帝們的瓷器審美
    康熙晚期創燒了琺瑯彩和粉彩。青花在早中晚期有許多不同風格的作品。其中以「翠毛色」和「寶石藍」為最隹。 雍正經歷13年。 這一朝的官窯瓷以豐富,多彩的品種和製作精美而著稱於世。 由於乾隆元年至二十年,依然有唐英等卓越的督陶官和大批管理人才與能工巧匠。乾隆早期官窯瓷的燒造與雍正朝官窯的燒造水平幾乎不相上下,如果不施款,很難區分前後。 從品種看,除了琺瑯彩是官窯在宮廷加工燒制外,其佘品種也有仿製。
  • 龍鳳呈祥——濰坊市博物館藏清代龍鳳紋瓷器擷珍
    歷代史料中對龍和鳳的記載頗為豐富,濰坊市博物館藏有清代書畫家鄭板橋撰書、由其門人司徒文膏刻《濰縣新修城隍廟碑記》一方,該碑系鄭板橋於清乾隆十七年(1752)重修濰縣(今濰坊市)城隍廟後所書,碑額為隸書「城隍廟碑」四個大字。碑文中鄭板橋以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闡述了無神論觀點,描述了龍和鳳的形象:「兩翼兩足而文採者為鳳,無足而以齟齬行者為蛇,上下震電,風霆雲雷,有足而無所可用者為龍。」
  • 斷代|清代瓷器上的「綿綿瓜瓞」紋詳解
    「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是什麼意思?一般解讀為「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似乎又豐富了許多。
  • 古玩市場上,3千元淘到一隻乾隆青花碗,看看值不值
    清代初期制瓷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也誕生出最有名氣的景德鎮四大名瓷,也一舉將中國的瓷器工藝推向高潮,無論是從種類上還是從工藝水平上,清代瓷器最有影響力的還數青花瓷器。雖然清代瓷器的燒造水平已經具有較高的規格,但是能夠傳世的精品還是有限,最近藏友老王在逛古玩市場的時候就一眼相中了一隻青花瓷碗,攤主告訴他這隻瓷碗是乾隆時期的民窯,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以3000元的價格成交。那麼乾隆時期的青花瓷碗到底值不值這個價格呢?這個時期的青花瓷碗又具有什麼樣的特點,該怎麼辨別呢?
  • 2021年青花重器面世,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六方貫耳尊引人注目
    清代瓷器到乾隆時期發展是頂峰狀態,乾隆之後瓷器就不再有康雍乾三朝的輝煌了,因此作為最後輝煌的截點,乾隆時期的青花瓷可以說是中國瓷器發展的最高峰。清代乾隆時期的青花瓷色澤明快,青花發色沉穩,繪畫流暢,紋飾精緻,胎地細緻潔白,胎體厚重,釉層厚薄均勻,胎體緊密堅緻。
  • 新編《細說清代瓷器》(22)乾隆的詩書畫與瓷器的藝術升華!
    乾隆本朝御製詩瓷器,多以「一器多花多詩」和「一器一花一詩」的造物組合,使得一物之內,詩畫相映同輝,書法印章各見真味,成就了清代御瓷藝術創造的非凡篇章。乾隆皇帝除了在前朝瓷器上鐫刻御製詩文外,本朝瓷器上也多見他的詩文。
  • 瓷器收藏:清乾隆御製青花海水雲龍趕珠紋缽盂式大卷缸的前世今生
    一方面是文化習俗的不同,清廷與英方代表出現了溝通不暢、禮儀不合等外交事故:比如英方極力反對馬嘎爾尼以三叩九跪之禮覲見乾隆皇帝。另一方面是因為翻譯的原因,乾隆沒有能夠理解和明白英國進貢西洋機械的妙處而大為失望,乾隆對英國進貢的禮品評價道:「至其所稱奇異之物,只覺視等平常耳」。
  • 從青花鈷料了解青花瓷——我國青花瓷器鈷料使用歷史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處於青花瓷的濫觴期。從揚州出土的青花瓷片來看,其青料發色濃豔,帶結晶斑,為低錳低鐵含銅鈷料,應是從中西亞地區進口的鈷料。胎質多粗松,呈米灰色,燒結度較差。底釉白中泛黃,釉質較粗。胎釉之間施化妝土。器型以小件為主,有復、碗、罐、蓋等。紋飾除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魚藻紋罐以外,其餘的均為花草紋。
  • 大飽眼福:清代道光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式樣佳妙,遠觀之,宛若佳人玉立,雖是素服淡妝,卻別有風韻,時有簡約淡雅而韻味無窮之感。此式松石綠釉堆白裝飾工藝為乾隆朝的一大發明,實例可參見清宮舊藏「乾隆 仿松綠石釉堆花白彩福慶寶相紋碗」(《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頁265)。嘉道二朝偶有燒造,琢器唯見道光御瓷有之。其風格素雅與道光皇帝推崇儉樸含蓄的審美意趣相合,必深得帝心所愛。
  • 乾隆:代表新時代瓷器的寓意:安逸、享受,那麼你學會鑑定了嗎?
    編輯:藝起聚財清三代瓷器受廣大人民的喜愛,現在越來越多人的收藏方向都在往三代瓷器靠往,原因就是因為清三代瓷器做工精細,且代表的寓意都是目前中國人最喜歡的平安喜樂。下面我們來說一下怎麼鑑別瓷器之乾隆篇。很多瓷器的外表都十分相似,當我們仔細觀察這三個部分,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皇家聚集了大量人才和能工巧匠,使乾隆時期的燒瓷水平又進了一步。外觀造型大部分比較完整。此時盛行在琢器上使用轉心、轉頸等技藝手段,製作工藝極其精緻。象生瓷技術高超,仿木紋、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屬器等等,幾可亂真。
  • 清代乾隆朝 —— 宮廷御瓷陳設賞析
    ,精心研燒,多有創新,遂致所出之御瓷器型奇巧,花飾佚麗,雍容華貴,獨步古今。清代魚簍尊燒制自雍正肇始,其理念或為仿宣,但具體造型與宣窯作品已有較大差別,用途亦變為插花之用,故稱「花囊」。有清一代,魚簍尊僅雍乾二朝略有燒造,其後斷絕,故而極為珍罕。
  • 粉彩瓷器各時期特點綜述
    粉彩瓷器由清代康熙時期所創燒,直到清代晚期仍有燒造,是清代釉上彩瓷的主流品。粉彩瓷器色澤柔和淡雅,顏色明顯多於五彩,十分具有藝術感染力。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清代各時期粉彩瓷器特點,通過知識綜述使您對粉彩瓷器有基本的了解。一、粉彩瓷器-知識概述粉彩是一種低溫釉上彩。粉彩瓷器是康熙時期在燒造五彩瓷器的基礎上創新而成的一個瓷器新品種。
  • 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款識特點
    雍正正官窯瓷器底款的篆書年號,《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分三行,每行兩字。此種篆體六字款有青花、刻印和金彩三種,字體皆方整,外無雙框。 那時官窯瓷器另有四字款《雍正年制》,除了青花,還有刻畫與模印兩種,分兩行,每行兩字。少數為四字篆書豎式款,分有框和無框。有少量四字篆書款乃分上下左右,如古錢文排列方式。 其實,雍正官窯用篆書款不多,主要乃用楷書,中後期為宋體小楷。真款平整秀雅,亦圓潤有力。至於行書、草書與隸書則絕少見。
  • 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往年部分成交明清青花瓷器鑑賞
    青花發色沉穩而不失豔麗,層次分明,將荷葉的陰陽向背,荷花的花榮花謝表現得十分準確,體現了乾隆時期青花瓷燒造爐火純青的藝術水平。宋代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一讚美荷花高潔品格寓意的名句,使後世文人備加推崇荷花。此外,蓮蓬又有「多子多福」的寓意,是頗具吉祥喜慶色彩的圖案。
  • 瓷中貴族(青花釉裡紅)不同時期的釉裡紅如何鑑定 2
    釉裡紅瓷器最早創燒於元代,但是那個時候由於燒造技術不成熟,所以燒造出來的數量極少,可謂是鳳毛麟角,釉裡紅瓷器數量少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是元人尚白,漢人尚紅,民族文化有別,所以當時的釉裡紅產量一直要比其他瓷器少,其二,是燒造技術不完善,釉裡紅瓷器會發紅色主要是銅離子在不同溫度下的反應,我們所看到的傳世元釉裡紅瓷器呈現的發色為黑紅色或灰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