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的孩子來信了

2021-01-10 青瞳視角

「您來支教的那一個星期,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充滿快樂的世界。是您讓我知道了音樂的魅力,就像您所說的,唱一唱歌,心情也就能瞬間變好了。您和其他支教老師讓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有多美麗、多大,也讓我明白了,我們只能努力的讀書才能實現去外面走一走、闖一闖。」

這是一封來自大山的信,是太平洋保險南山傈僳族鄉希望小學六年級學生蔡佳欣寫給志願者老師的。在新年到來之際,蔡佳欣和她的28名同學,一起給中國太保和志願者老師寫來了信,講述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用最樸實的語言,表達對中國太保的感謝和對志願者老師的思念,送上新年的祝福。5位一年級的小朋友,不會寫太多的字,就用拼音和圖畫代替,在信裡出現最多的詞就是「溫暖(wen nuan)」,太保志願者老師在學校期間讓他們感受到了陽光一般的溫暖。高年級的同學回憶起了英語課、手語舞、無人機和那場小小運動會,這些課程和老師們說的話,深深留在他們的記憶裡。

11月8日-13日,中國太保的志願者前往四川涼山州南山傈僳族鄉希望小學,開展為期一周的「責任照亮未來」支教活動,為學校送去物資,給孩子們帶去音樂、美術、體育、安全、AI、英語、繪本等課程。當孩子們穿上志願者送來的新校服,背上新書包,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了一幅畫作,學會一首新歌,興奮溢於言表,希望生於眼中。雖然支教時間只有一周,可對孩子們的影響卻是一生。

自1996年以來,中國太保陸續在山東、雲南、江西、甘肅、四川等地捐建捐助了60多所希望小學,捐助金額超過3000萬元,大大改善了學校硬體條件,讓孩子們有了安心上課的環境。自2008年開始,中國太保啟動了「責任照亮未來」公益支教活動,每年選拔有專業基礎的員工、客戶作為志願者前往希望小學支教,教授知識,啟迪夢想,搭建起孩子們了解外面世界的橋梁。

13年間,「責任照亮未來」活動已走過30多所希望小學,1000多名志願者參與其中,5000多名希望小學的孩子從中受益。很多希望小學孩子最終走出山村,成為自己夢想的那個人。

如今,「責任照亮未來」已成為中國太保的公益活動品牌,立足於貧困地區學生的扶志扶智,愛心版圖不斷擴大:從三州三區的校企合作職業人才培養,到「祖國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遊學活動;從暖冬行動的 「溫暖包」,到「不讓夢想咕咕叫的」營養午餐,中國太保參與活動的人員、投入的資源越來越多,對貧困學校的覆蓋面也越來越廣。

「是你們讓我知道了世界之大,我很喜歡你們教我們知識的時光」;「我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我將會好好學習,並懷著感恩的心將愛傳遞下去」。

29封大山裡的來信,孩子們用一句句樸實的話語表達著感謝,也抒發著對未來的憧憬。

「這正是我們期望看到的,當一顆種子,遇到水滴,能夠發芽,萌生出一種精神的力量,那麼明天,他一定會向陽而生,長成一棵大樹」,中國太保志願者表示。

如果說,志願者是孩子心中的光,照亮孩子們渴求知識的道路,照亮孩子心中的夢想。孩子們則讓志願者懂得了支教的意義,傳遞愛,也收穫愛。

今朝施以滴水之力,他日收穫汪洋人生;

履社會責任,彰太保擔當;

公益支教,中國太保一直在路上。

文/金仁甫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相關焦點

  • 「智慧英語」讓大山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對於城裡小學的孩子來說,幾乎每天都能夠接觸到英語課,一次英語考試也是那樣的輕鬆平常,但是對於大山裡的孩子來說卻是那樣的奢侈。為了能夠讓大山裡的孩子與山外的孩子同步成長,學校利用北大青鳥文教集團教育資源和優質的英語課程體系,將「培養具有核心素養和國際視野平凡而幸福的人」作為學校的培養目標,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將「智慧英語」定位為萬源北附實驗學校的特色學科,讓孩子們在大山的深處也能夠面對面的接觸到優質的英語課程教育。
  • 大山裡的藝術團20名孩子無一落榜
    大山裡的藝術團20名孩子無一落榜】2012年在青海化隆支教的王洪波,以當地孩子為原型,創作了歌舞劇《熱夢科巴》。山裡小小藝術團,漸漸有了名氣,在深圳、西安、北京等地亮相。今年高考,這20名成員無一落榜。原可能困守大山、務農放羊的孩子,迎來人生轉折。美好青海 (新華網)
  • 青少年抑鬱症調查:被困在「偏見大山」裡的孩子
    躺在小賓館裡,手機顯示凌晨2點,劉青在黑暗的臥室裡睜著眼,屏幕螢光隨著手指滑動流過臉龐。那點光藏在拉緊的窗簾後面。此時,整個城市已經熟睡。她拿出小刀,劃在自己的左小臂上,看著皮肉裂開,是釋放,是解脫。3天後,這場短暫的離家出走以失敗告終,家長找到了只有13歲的她。
  • 畢業季 ‖ 一封大山裡的來信,是江大校友的追夢人生
    小學同學唐士滸等三人帶了愛心禮物從蘇州趕赴平善村看望孩子。另一個讓我堅持下來的動力,是村民、孩子們給我的感動。海拔800米的平善村,大山中的村民們種地灌水、挑肥育秧、割草餵牛,每一次擔水、每一筐肥都得肩挑至梯田。天冷了,還靠砍柴燒炭取暖。村裡82%的勞動力都外出打工,婦女們就頂了大半個天。除了農活外,他們還紡紗織布,帶孩子燒飯,背著孩子下地。
  • 凡人歌|大山裡的築夢人
    凡人歌|大山裡的築夢人 2020-12-16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大山裡走出的孩子,如何不斷進步|百家故事
    小婷,作為一個從大山深處走出來的女孩,和這個世界有著挺多的格格不入,她需要花費比別人多得多的努力去適應、趕上這個社會的發展。就像我們國家常說的,新中國的發展就是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大山裡走出的孩子,底子薄,學習效率沒有城市孩子快,這更加要求我們勤奮和方法結合起來,實事求是的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一直向前走。習近平主席說過,吾生也有涯,而學無涯。現在是最好的時代,因為這個知識信息爆炸的時代,一定有能夠滿足你騰飛的點,重要的是你能夠找到並且乘勢而上。
  • 這款天然水瓶上,印著24首詩歌,全部來自大山裡的孩子
    大山裡的孩子,有靈性,他們自小會寫詩,無師自通。如果你不信,請來看看下面這首短詩歌:人生就像種子,不小心落地的地方,就叫家鄉。其實,這只是大山裡的孩子們的一首作品,因為還有更多大山裡的孩子,他們寫下了許多詩歌。只是因為他們身在大山裡的關係,所以我們平時見不到這些充滿靈性的詩歌。那麼,這首《種子》又是如何被山外的人們知道的呢?原來,它被印到了一款天然水的瓶子上,所以我們才能在山的外面看到它。
  • 大山裡的「最美爺爺」
    一次機緣巧合,舟山市岱山縣經信局退休幹部王魯得知,在祖國邊陲貧困山區,有一群留守孩子的人生也許將被囿於大山深處。從此,他義無反顧地從家鄉的海上小島到偏闢落後、深度貧困的雲南省元陽縣黃茅嶺鄉大山村進行助學、扶貧志願活動,一幹就是4年多,成為孩子們口中的「最美爺爺」。
  • 大山裡的足球小將
    而就是這支山區裡的球隊,前不久在第三屆「中國足球小將」冠軍挑戰賽中獲得了季軍。一起來認識這群大山裡的足球小將們。8月13日上午,石門五小的校園裡鋪上了紅毯,搭起了拱門,用熱烈的喝彩迎接16名足球小將凱旋歸來。
  • @2022,益路迎亞運~這份來自大山裡孩子的溫情感恩請查收!
    @2022,益路迎亞運~這份來自大山裡孩子的溫情感恩請查收! 一份情誼是東西部協作蕭山從江的結對幫扶之情一個夢想是呵護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長之夢
  • 大山裡的海娃希望小學
    2016年,陳澤申迎來兩件喜事:一是習主席考察時在他家院子裡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同當地幹部群眾共商脫貧攻堅大計;二是他的孫子考上了大學,家裡出了個大學生。「是黨中央、習主席的關懷改變了我的命運。」陳澤申告訴記者,2017年,他摘掉了「貧困帽」。如今,孫子大學畢業後留在合肥工作,真正走出了大山。陳澤申的境況之變,是金寨縣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 大山裡託起「奧運」夢
    夏開嶽朋友圈的支教隨筆:「在大山裡託起『奧運』冠軍夢!12月,我帶著新會邊檢站的一份關心一份牽掛一份關懷,與燦傑兄(同樂中心小學數學老師)一同來到古宜鎮中心小學和體育中心,輸送2位從大山裡走出來的體育健兒,與奧運冠軍陸永師兄李教練、宿管韋伯詳細了解縣城小學的訓練和生活情況,希望未來的市、省以及國家賽有你們的一席之地!」
  • 藏在大山裡的少年籃球隊
    前段時間,經常看到幾個又黑又瘦弱孩子的視頻,他們球技驚人,穿著破舊的運動鞋和球衣,蹦跑在泥土的場地上,一次一次把籃球投進木質的籃筐裡,滿臉笑容。他們是涼山黑鷹隊,一支藏在大山裡的籃球隊。如果沒有網絡,這群熱愛籃球的孩子,可能一輩子都無人知曉,天賦也可能就此埋沒。
  • 聽大山裡的琅琅書聲
    青年教師劉冬坤我想繼承父親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過去的龍海鄉是典型的山區,高寒缺水、貧窮邊遠。「能走出大山讀書,就已經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情。」雙菁口小學老師劉冬坤就是當年從鄉裡走出來的僅有的幾個中專生之一。2006年畢業,劉冬坤第一個選擇就是回到了龍海鄉。「我的父親就是老師,我想繼承他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 大山裡的小杉
    宋寶穎/製圖自己是一棵小杉樹,就要栽到大山裡。高樓、大馬路、地鐵、超市……亂鬨鬨的。亂,太亂了,一切都亂鬨鬨的……大學4年,研究生3年。劉小杉厭倦了都市生活,報名參加支教。她靜下心來細細地想,不是心血來潮,不是一時頭腦發熱,不是跟男朋友故意慪氣,就是心裡需要靜一靜,到大山裡靜一靜。
  • 大山裡走出的孩子如今畢業成軍官,寒門出貴子終究不是一個笑話!
    四年前,山村孩子魏凱倫收到了國防科技大學錄取通知書,他激動地對著大山喊:「我走出去了!」四年後,魏凱倫從青年學子成長為一名軍官,標定了人生航向。今年7月,他即將本科畢業,奔赴強軍新徵程。主人翁魏凱倫真正意識到需要改變命運,需要突破意識局限還是在初中時代,他說那時候每天騎著單車需要翻越好幾座大山才能到達學校,但是大多數時候都是要推著自行車走的,因為山上根本就沒有完整的路可以騎車,漸漸地魏凱倫開始厭倦了上學的那段行程,而他的母親總是鼓勵他:只有努力學習,走出大山,以後就可以再也不用推這輛自行車了。
  • 大山裡的「速度與激情」
    這是這座內陸大山裡舉辦的第三屆國際長板速降大賽,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9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名選手於山間馳騁,讓這座大山迴蕩起極限運動的潮流和激情。「這裡風景非常美麗,坡度也合適,很有挑戰性。」25歲的加拿大選手拉塞爾是第二次來到天柱山參加比賽。這裡吸引他的不僅有彎道超越的快感,還有周邊的秀美風光。
  • 吳悠為大山裡的孩子插上翅膀,涼山黑鷹希望你們能夠早日鷹擊長空
    最近北京東單球場來了一支不一樣的球隊,他們就是來自大山深處,一群熱愛籃球的孩子——涼山黑鷹隊!他們是受吳悠的邀請來到北京,在東單球場與和一閃電進行了一場友誼賽!這群孩子們第一次從大山深處出來,吳悠帶著這群孩子們一起爬長城,看故宮,讓他們見到了只是聽說過的首都!
  • 留言送繪本 | 阿斌住在山清水秀的大山裡,四季輪轉,「竹子」連接著大山裡的美好人情
    《和竹子在一起》文/徐斌 圖/袁亞歡阿斌住在山清水秀的大山裡
  • 大山裡動聽的旋律
    大山擁抱著的村寨,層層疊疊的茶園,還有一聲聲嘹亮的雞鳴,像是給剛剛過去的一天做著總結。這一刻,林金趙站在校園圍欄邊,雙手捧著陶土色的壎,放到唇邊。他手指靈巧地觸碰著壎上的小孔,悠遠、綿長的聲音便從壎裡傳了出來。那聲音穿過山林,穿過炊煙,仿佛還能夠穿過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