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闌珊是什麼意思

2021-01-10 讀書筆記思考

我們在初中的時候都學過一首詩,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整首詩大家可能忘記了,但是裡面有一句話大家肯定記得:

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那麼問題來了,燈火闌珊處的【闌珊】指的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看詞牌名,《青玉案-元夕》。【元】指的是元宵,而【夕】指的是晚上。也就是說這一首詞描寫的是元宵節的晚上。詞的前面是寫一副大街上,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的景象。比如,花千樹,星如雨,還有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魚龍舞.....都是寫元宵節晚上放煙花,唱歌奏樂,看花燈,舞龍等活動的熱鬧場面。但是,在詞的後面出現了一個【卻】字,「卻」表示的是轉折,所以,首先從整首詞的意思上表明,闌珊並不是前面輝煌的景象,而是和前面輝煌相反的不那麼輝煌的,不那麼熱鬧的景象。

但是為什麼用【闌珊】去表示不怎麼熱鬧,比較零落,蕭條的景象呢?或者說,【闌珊】它的本意是什麼呢?我們首先來看這個【闌】字,它是由一個【門】加一【柬】字構成的。【門】我們再熟悉不過了,供人進出的地方,進出走的就是門,其他地方你是很難進來或者進不來的。那【柬】是什麼意思呢?大多數字典都把這個【柬】解釋為信件,名片,帖子。這種解釋只是解釋了它的引申義,或者說一種非常膚淺的解釋。而《說文》則把這字解釋為,柬,分別擇之也。說文的解釋也是有問題的。那麼這個字的本義是什麼呢?【柬】從束,從八。看這兩個字我們就知道,束,指的束縛,約束,拘束,阻止,阻擋等意思。而把【八】指的是四面八方,胡說八大,指的分支,分叉,,亂來,公開。所以,【柬】的意思就是:約束,阻攔,阻擋(皇帝)亂來。加個言字旁,【諫】就表示從語言上阻止某人做某事。比如,唐朝著名的諫臣魏徵,就是直言敢諫的經典案例。前後進諫了幾百件事,最終成為「一代名相」,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四位。為什麼會說直言敢諫呢?也就是說為什麼【諫】的是需要勇氣需要膽量的呢?因為這個【諫】它就是阻攔的意思,而不是建議,或者說不是幫皇帝做出選擇的意思。你建議皇上或者幫皇上做出選擇是不太需要什麼勇氣的,因為這樣你沒有冒犯皇上,而如果皇上想做某件事,而你不斷地阻攔皇上做某事,那麼皇上就很可能會不高興,給你貶職,讓你坐牢,給你減薪,甚至判你死刑。【諫】是違背皇帝的意志的。所以,【諫】的是阻攔,是需要勇氣膽量的。所以上面我說,「《說文》中解釋的,【柬】,分別則之也」也是有問題的。另外,《說文》中對有言字旁的【諫】又是對,諫,正也。說文中對字的解釋是沒有系統化的,有很多地方也是相互矛盾甚至是錯誤的,我們可以參考《說文》的東西,但是不能迷信。我們再在【柬】上加一個【門】,上面說了,門表示的是進出的地方,那麼在進出的地方進行約束,阻攔,就表示【闌/攔】。這兩個字的「象」是一樣的,只不過【闌】是不具備實物形態的字,是虛擬的,就像我們說「時間很長」,長不長,實際我們根本看不見「時間」這個東西,我們只能把「時間」形象化。所謂「時間長」,只不過是說,「時間」像路,像樹幹,像蛇等,像一些我門看得見的實物一樣長。而【闌】也是不具備實物的,它只是一個抽象出來的概念,你可以在這個字上加一個提手旁,【攔】表示用手攔,而加個【木】字旁呢,【欄】表示用樹木攔,而加個草字頭呢,【蘭】,則是像欄杆一樣的草類植物。我們看蘭花的樣子,它的葉子是長長的一條條的,有點像欄杆的樣子。所以蘭花叫做蘭花。而另外一個王字旁的【瓓】,字典的解釋為似玉的美石。製作字典的專家在胡說八道而已。【瓓】和【欄/欄】意思其實是一樣的。都是一條條豎起來圍住的意思。只是他們的材料不一樣而已。他們都可以組詞為,【欄桿】,【瓓】。一個是木頭做的另外一個則是石頭做的。但是它們的形態是一樣的。就如同竹子做的籃子和塑料做的籃子,它們都是籃子。我們把它稱為籃子,並不是因為它是什麼材料做的,而是它的形象是籃子。牛欄或者豬欄,以前都是用木頭做的,所以用的木字旁,現在很多用鐵做的,那麼其實你也可以用【鑭】這個字,如果是水泥做的呢?你也可以用王字旁或者是土字旁。王字旁並沒有美的意思,它表示的就是玉或石頭類。字典對於【瓓】這個「美」的解釋又是怎麼來的呢?所以說,製作字典的人在胡說八道,不懂裝懂。

然後,我們再看,不管是豬欄,還是牛欄,還是欄杆,還是其他什麼柵欄,都好。它們都是中空的,也就是中間是有空間的有縫隙的。所以,一排排地豎起來,然後中間是空的。那麼這就是這個【闌】的「象」。所以,衣服爛(爛)了。就是衣服變得像欄杆一樣,有很多洞了或者說有很多縫隙了,或者說衣服變成碎條了。中空的象其實跟之前我們講【離】字的時候有點像,但是【離】更加強調的是中空而四散,【闌】主要強調的是圍住。我們再看【斑斕】,【斕】字裡面有個【文】字,【文】指的是花紋。和【紋】字是有共同意思。斑斕就是和看起來像圍欄一樣的花紋,縱橫交錯的。

【闌】雖然有中空的意思,但並不是像【離】一樣距離得遠,也沒有四散這個概念。它只是有一些洞。但並不是強調洞。我們再看另外一個字,【珊】,我們說珊瑚。珊瑚為什麼叫做珊瑚呢?首先,【珊】和【瑚】是不一樣的,【珊】是一排排生長的,【瑚】是胡亂生長的。沒有什麼規則的就叫做【瑚】。【珊】有豎著的「象」,也有空隙的象。像古代的冊子。古代的冊子就是用繩子將竹條連接起來的,這個這個【冊】按道理來說應該用竹字頭的【笧】字更加合適。中間也有一排排的縫隙或間隙,所以它也叫做竹簡。也就是因為它中間有間隙所以叫做竹簡。它也可以叫做冊子。因為它是一排排的。中間是空的。像柵欄。我們的柵欄也是一排排的,中間有一些縫隙的。既然中間有空的,有縫隙的。那麼如果在生活中,比如我們寫的文章,我們刪掉一些,是不是也有縫隙,所以刪除的【刪】字是不是也是這麼一個【冊】字。竹簡也是一排排的,中間有空隙。所以它們都是由這樣一個「象」演化而來的。

【姍姍來遲】,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字典裡面的解釋是形容女人遲步緩來的樣子。首先,這個解釋是有問題的。為什麼說形容女人遲步緩來的樣子呢?姍姍來遲的也有可能是男人,對吧。雖然它帶有女字旁。但還有很多其他帶有女字旁的字,難道你都這樣解釋?比如嫌棄,嫉妒,並不是女人所獨有的。但之所以帶女字旁是因為女人更加常見,但是你不能解釋為形容女人怎麼樣怎麼樣。【姍姍來遲】可以理解為某人在某個時間內走的步數少了,比如人家走了一萬步,而它才走了五千步,就好像中間的步數被刪除了一樣,也可以理解為他的時間好像膨脹了,他的時間比別人的時間慢。所以別人時間走的這一部分好像就被刪除了,也可以形容走路不均勻,中間好像漏了很多腳步。為什麼會漏了,可能是這個人的腿腳不好,走的很艱難。所以遲到了。這個詞本身並不具備在實物上形象。可以是像女人一樣,來的很慢,也可以是我們的腳(足)的問題。所以,無論是【姍姍來遲】還是【珊珊來遲】或者用其他的偏旁【跚跚來遲】都是可以的,這裡只取其象,不取其形。

我們綜合去看【闌珊】二字,那麼燈火闌珊的意思就出來了,就是有一些燈火,但不是很多那種,中間有一些空隙,但也不算太多,比起零星又多一些,比起輝煌又少很多。這麼一種意境。

相關焦點

  • 辛棄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闌珊何意?詩詞大會難倒不少高手
    那麼筆者現在問個問題,提到《青玉案》,大家想到的是什麼?是不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年,王國維說辛棄疾這首詞是做學問三大境界中的最高境界,讓這首詞紅得發紫。但事實上,對於這首詞中某些字眼的意思,卻並不是所有人都明白。
  •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譯文:      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迴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譁。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注釋:⑴青玉案:詞牌名。
  • 《青玉案》中「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指的什麼地方?難倒不少人
    同樣,一首詞,若我們提起某詞牌,會立馬想起一首詞,那這首詞就是一首佳作。什麼是成功?這就是最好的解釋,給人們最深刻的印象!古人對於詩詞的創作,是非常用心的,每一個詞每一個字都用心揣摩,講求音韻講求對仗工整,這才換來經典之作。不過,如今「應試教育」之下,我們很難真正體會到佳作中的經典之處,因為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實在沒有太大的意思。
  •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因為有夢,所以奮鬥》之賞析高夢  l 高松
  • 成語故事:燈火闌珊
    燈 火 闌 珊燈火闌珊,並非是「燈火通明」的意思。闌珊:將盡、零落。
  • 辛棄疾《青玉案 元夕》|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注釋:(1)青玉案:詞牌名,東漢張衡《四愁詩》裡有「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句。青玉案,青玉制的短腳盤子,是名貴的食用器具。(2)元夕:元夕指的是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也叫上元節,是漢族的傳統節日。
  • 詩詞大會主持人龍洋,用錯「燈火闌珊處」,被專家和觀眾雙雙質疑
    一、「燈火闌珊處」出自《青玉案·元夕》 相信只要上過高中的人都應該知道,《青玉案·元夕》是「詞中之龍」辛棄疾的名篇,上闕描繪的是元宵節當晚
  •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那人」是誰?
    可是,有一個人特立獨行,在這浪漫溫馨的節日狂歡時,沒有沉醉在元宵美景中,而是似乎尋找著什麼,忽然,他看到了燈火闌珊處的「那人」,頓時,心中泛起了波瀾,一曲《青玉案·元夕》油然而生,至此,留下了千古佳話「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 散文,看那燈火闌珊處,一抹清幽一抹愁
    看闌珊處的燈火,照亮了寂寞。影子為伴,歲月清歌,置身清幽處,看蓮影,觀星鬥。以為那消逝的往昔已經淡然,誰知平添了眼中的哀愁。可有心事,把生活的色彩薰染成灰。可有愁緒,把閃爍的雙眸黯淡成黑。回首燈火闌珊處,一幕幕,流轉無言中,那記憶中的映像,倒影在心的暗房,滋長了哀戚,於清幽之地,更加寂寥。無言於他人,隱痛藏匿於心中,緬懷過往清歡。遇見之美,清麗。相識之快樂,惹的那段時光繚繞著濃鬱的馨香。流轉的日月,轉不動凝望的眸眼,那眼神沉沉地落在她處,看不膩,也看不厭。
  • 故事匯: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真可謂: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天,市政府辦孫主任到縣裡工作,中午安排在燈火闌珊大酒店就餐。孫主任是上級領導,縣長都很尊敬他。縣長囑咐我好好陪陪孫主任。孫主任人稱「酒聖」,碰上這樣的領導不喝得你人仰馬翻才怪? 飯菜齊備,「主陪」領酒!
  •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因為有夢,所以奮鬥》之賞析
    2019年2月10日(己亥豬年正月初六)凌晨寫於海口喜來登酒店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因為有夢,所以奮鬥》之賞析也就是《人間詞話》所言第三層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30年前立下的志向,在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奮鬥中取得了一個個階段性的成功:唐人神集團的飼料進入全國前茅,養殖、肉品進入全國十強,企業上市成功,30年無虧損,信譽良好,創立「駱駝」、「唐人神」、「美神」品牌,構築生豬全產業鏈經營,但這些階段性的成績,還遠遠不能說實現了夢想,遠遠不能說功成名就,遠遠還沒有達到理想的彼岸。如此說來,第三層境界到底是怎樣的境界?「燈火闌珊處」的「那人」到底是誰呢?
  • 宮燈,美在燈火闌珊處.
    古人的夜晚過得風雅,詩曰:「夜靜風還靜,凝情一弄琴。看書閒罷筆,自在信緣心。」若是滿屋照得燈火通明,便難以營造出這片獨幽的深趣。正如蘇軾所言:「暱暱兒女語,燈火夜微明」,只有這隱約「微明」的燈光,才能讓我們的注意力不游離於旁物,而更加專注於自己的內心。
  •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
  • 燈火闌珊處的堅守——都江堰法院百日辦案攻堅擷影
    燈火闌珊處的堅守——都江堰法院百日辦案攻堅擷影 2020-12-15 1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眾裡尋他千百度,敘法人仍在燈火闌珊處
    眾裡尋他千百度,敘法人仍在燈火闌珊處 2020-12-19 1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辛棄疾寫起婉約詞,燈火闌珊處的婉約,更勝過金戈鐵馬裡的豪放
    當辛棄疾寫起婉約詞,燈火闌珊處的婉約,更勝過金戈鐵馬裡的豪放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中,有兩顆瑰麗的耀眼明珠懸在高空,一個是唐詩、一個是宋詞,提及宋詞又分為兩派,一派是以蘇軾、辛棄疾為首的豪放派,一派是由李清照為首的婉約派。
  • 3月,歲月流轉,燈火闌珊,故人回眸處,再次相逢,重新締結姻緣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3月,歲月流轉,燈火闌珊,故人回眸處,這幾個星座將會再次相逢,重新締結姻緣。水瓶座水瓶座的人都是相當冷靜睿智的,他們從來都不會被感情所衝昏頭腦,而水瓶座的人也會用理性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和所有的問題,同時水瓶座的人待人也非常的真誠,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水瓶座的人都是會給予幫助的,而且他們也總能夠舉一反三的去解決問題。
  • 元宵節|最美詩詞|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身閒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詩曰宋·姜夔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人月圓宋·李持正小桃枝上春風早,初試薄羅衣。年年樂事,華燈競處,人月圓時。 禁街簫鼓,寒輕夜永,縴手重攜。更闌人散,千門笑語,聲在簾幃。
  • 山東女排: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目前已經三個3:0連勝三場,對山東女排來說,真可謂: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山東女排能打球的人多,如何調配好一套穩定、高效的主力陣容確實是主教練李巖龍面臨的實際問題。在排超聯賽前半階段,山東女排成績並不理想,問題之一就是對場上隊員的不自信,輸球就換,看似誰都能打,但誰打都沒信心。
  •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之美,燈火闌珊處,他邂逅的是愛情嗎
    中元節是農曆的七月十五,主要的風俗就是祭祀祖先,和清明節人們上墳的意思是一樣的,下元節是農曆的十月十五,主要活動是祭祀祖先。而在這三個節中,因為元宵節是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備受重視,2008年被選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元宵節在西漢的時候就受到重視,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傳統,女子是待在閨中,不怎麼出門的。但是元宵節這一天,女孩子們可以自由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