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8日電 (田野青)西松信濃川受害中國勞工第三次公祭儀式27日在日本新瀉受害勞工紀念碑前舉行。儀式由日本辯護律師團、日本友好市民團體、中國被擄往日本勞工聯誼會共同組織,中國被擄往日本勞工聯誼會代表及受害勞工遺屬一行20餘人赴日參加了此次公祭活動。
2018年5月27日正午12點,西松信濃川受害勞工第三次公祭儀式在日本新瀉受害勞工紀念碑前舉行。朱春立供圖
位於新瀉縣長德寺的受害勞工紀念碑,被命名為「和平友好之碑」,紀念碑的左右兩側分別用中、日兩國文字記錄了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因為日本內閣的一紙決議,致使近四萬名中國人被擄掠到日本各地的事業所,在缺衣少穿、極端嚴苛的待遇環境下被迫從事奴役勞動的歷史。
1944年6月至8月,183名中國人被抓捕到位於日本新瀉縣十日町的西松建設信濃川發電所的施工現場被迫從事繁重苦役,在嚴酷的勞役和非人的待遇下,僅半年時間,12名中國勞工命喪異國他鄉,當年長德寺的僧侶們收留了這12名勞工的遺骨。因此,如今的立碑之所,正是當年受害致死勞工的葬身之地。
西松信濃川勞工受害遺屬們在受害勞工紀念碑前。朱春立供圖
直到1997年,倖存的信濃川受害勞工在日本正義律師及日本友好市民團體的幫助下向日本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日方謝罪補償,但是遭遇日本法院的敗訴判決。經過十幾年針鋒相對的鬥爭,西松建設終於承認了加害事實,並提出了和解要求。
2010年4月,中國被擄往日本信濃川勞工與日本西松建設公司在東京簡易法院達成和解協議,西松建設承認日軍侵華戰爭期間強擄中國勞工到信濃川工程從事苦役的事實,表示深刻反省和謝罪,並向183名受害勞工支付賠償金1.28億日元。同年5月,西松信濃川和平基金在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設立並成立管委會,這筆賠償金額除了對受難者的賠償金外,還包括發掘失聯勞工的調查費用,祭奠追悼費用等。
2016年,在西松信濃川和平基金的支持下,經過中日兩國民間團體的共同努力,中國受害勞工紀念碑落成並舉行了第一次公祭儀式。與往年的公祭儀式一樣,此次公祭儀式上,中國受害勞工遺屬代表、日本的中國勞工支援會、日中友好協會、中國駐新瀉總領事館受邀參加,許多日本市民也自發參與其中。
中國駐新瀉總領事館代表致辭。朱春立供圖
日本二戰勞工律師團團長高橋融、受害勞工遺屬代表、中國駐新瀉總領事館代表在公祭儀式上分别致辭。在長德寺住持念經燒香,全體祭拜亡靈後,遺屬們探訪了當年勞工宿舍所在地,儀式結束後,日本市民們邀請遺屬及中國勞工聯誼會代表們舉行了交流會,再度重溫歷史,警鐘長鳴。
身為花岡受害遺屬,數度帶領受害勞工赴日訴訟索賠、中國被擄往日本勞工聯誼會會長魯堂鎖帶領遺屬們參加了此次公祭活動,他表示:「我們作為受害遺屬,既是日本侵華戰爭的直接受害者,更是戰爭記憶的傳承者,我們要利用每年一次的公祭活動做好戰爭記憶的傳承,既教育中國人民不忘國恥,更要告訴日本人民對推行戰爭的政府說『不』,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永久地捍衛這來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