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是萬物復出的季節,也是氣候覆雜多變的時節,經常讓人一個星期之內,就體驗到了冬季的寒冷與初夏的豔陽高照,而且這種大的氣溫變化常常發生在夜晚,讓人一不小心就著涼。
蓋好被子,以防著涼,這是大人們常在春天的夜晚睡覺時說的話,因為懂得,所以自覺。然而寶寶還小,他們是不懂這些的,只會按感覺行事,常常因為蓋著被子過於悶熱或者被子過重,壓著身子不舒服,就不自覺地一腳把被子踢開,甚至會翻幾個身爬到被子上面,壓著被子睡覺,常常會讓寶爸寶媽們一覺醒來被嚇到:你丫怎麼又不蓋被子呢!甚至趕緊用手摸一下寶寶的額頭,看有沒有可能著涼、發燒。
但凡第一次當父母的寶爸寶媽們,都會有這樣的感嘆:已經很久沒有睡個安穩覺了。這就是寶寶有時鬧到很晚才睡,或者晚上睡覺愛踢被,翻來覆去,不能讓人安心睡個好覺。
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怪寶寶,因為還小,寶寶還不會用語言表達說自己睡得不舒服,遇到悶熱而出汗時,解決問題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一腳把被子踢開,遇到被子壓著呼吸不爽時,翻幾次身滾到被子上面就舒服了。這些都是寶寶與生俱來面對不適應而表現出來的本能反應,其實呢,我們大人晚上睡覺感到悶熱時,迷迷糊糊中都會不自覺地把被子翻開或者露出半個身子。
說白了,這大部分的問題往往來源於氣溫變化時,被子本身的性能不能很好地讓人體維持一個比較舒適的狀態。要減少寶寶晚上睡覺踢被,最通行有效的辦法還是給寶寶蓋上合適的被子。那麼怎麼樣的被子對寶寶來說比較理想呢?其實常用的被子也就幾種,不外乎棉被、蠶絲被、羽絨被、羊毛被、化纖被這幾種,我個人比較喜歡蠶絲被,因為其他幾種被子跟蠶絲被相比,對於寶寶來說,都能找出顯而易見的缺點。首先是棉被,人們對它的印象是厚重,因為保暖性能不如蠶絲,所以要達到蠶絲被一樣的保暖效果,就得增加斤數,斤數增加了厚度也增加了,而厚度增加了透氣效果就差了。因此相對於蠶絲被,寶寶蓋棉被,比較容易感到悶熱、壓身,從而導致寶寶愛踢被。
那麼羽絨被和羊毛被相對於蠶絲被來說怎麼樣?其實呢,從多個性能角度來講,它們之間互有長短,羽絨被比蠶絲被輕些,羊毛被比蠶絲被貼身些,保暖性能都相差不大。但是,蠶絲被有羽絨被和羊毛被等短纖維被子無法比擬的好處,那就是蠶絲是集輕、細、柔、長於一身的天然動物蛋白纖維,在蠶絲被中,每根細長的蠶絲,絲絲聯連互相纏繞,不會脫離被子跑到被子外面。而羽絨被和羊毛被就不一樣了,因為羽絨或者羊毛都是短短的,一根也就十公分左右,相互之間比較鬆散,容易從被子裡面脫離開來,甚至抖被子的時候 飄到房間的空氣中,容易通過呼吸進入寶寶的呼吸道,從而讓寶寶感到身體不適。
所以,對於寶寶來說,最理想的還是蓋蠶絲被。當然,蠶絲被也有多種,最好選擇100%的桑蠶長絲蠶絲被,這個才是蠶絲被的代表,不然花了錢卻不能讓寶寶體驗到真正蠶絲被的好,而寶寶睡得香,寶媽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