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空居士講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

2021-02-19 鍾呂養生文化傳播

第一分  法會因由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註:經文為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本

主講:了空居士蔡衍顓

主持:明樹

時間:2016年9月9日 20:00-21:30

地點:YY語音-了空居士 國學講壇(80257頻道)-公益大講堂

文字整理:明碧

文字校對:明樹

   《金剛經》的重要性,我們用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裡面的一句話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哈哈,太厲害了。因為我也確實是想講《金剛經》已經想很久,只是種種的因緣.種種的事情.不過今天特別殊勝,今天是毛主席逝世四十周年。毛主席老人家七六年去世的,到今年是四十周年。《金剛經》是毛主席親口稱讚過的一部佛經。所以正好今天,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開講《金剛經》,真的是特別的殊勝。

首先來給大家講解一下這個經題。

不過,我了空居士還是有個習慣:我講什麼經,我往往只是講它的含義和具體應用。我就不像其他的法師,他們會講得特別的詳細,有時候將大家帶進去之後,你們確實是能夠學到很多知識。但是有時候就回想起來……太豐富了,所以你們會迷路,當然那些法師那麼的講法也對我們增長知識有良好的作用。我這個流派是屬於(禪宗)五祖六祖這些習慣,直指人心來講經典。那好了,我們就開始來講了。

《金剛經》,「金剛經」這三個字是《金剛經》這部經的簡稱。《金剛經》的全稱,在佛經裡面釋迦牟尼佛親口說《金剛般若波羅蜜》,不過我們現在所講的這部經,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歷史上據說翻譯《金剛經》有六種版本,也許是六位譯經大師翻譯的吧。不過最著名的就是鳩摩羅什和唐玄奘唐三藏大師。

唐三藏(大師)翻譯經文他的特色就是直譯,就是直接按照佛經這個梵文直接翻譯成我們中文。鳩摩羅什大師的特徵就是意譯,就是將它的含義給翻過來,就不是一字對一字的翻譯。《金剛經》就是屬於意譯。如果你們去讀唐三藏大師的直譯的,有時候有點拗口。我們另外一本經,就是《波羅蜜多心經》,也有唐三藏(大師)翻譯的這種直譯(版本),也有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意譯(版本),不過意譯讀起來比較順口,就容易給人家接受和流通。所以我們平時所學所誦讀的《心經》也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屬於意譯的這種模式。

其實吧,無論是《波羅蜜多心經》還是《金剛經》,其實都是來源於《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經》這個分量很大啊,據說有六百部。《波羅蜜多心經》是裡面的一個小段落。不過你們不要小看這麼一個小段落,二百六十來個字,其實它是《般若經》的核心。那麼《金剛經》呢?它是般若的具體體現。我們讀《波羅蜜多心經》,一開篇就「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那如何「行深般若波羅蜜」?具體的做法就是在《金剛經》裡面講。其實《金剛經》裡面怎麼講呢?我們濃縮出來,最簡單的也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後邊世尊還繼續講到:「離一切相」,「若見諸相非相」,其實都是「無所住」。所以我們將《金剛經》的這種核心抓住,我們學起來就很快了。

你看六祖他當年在客棧聽客人誦《金剛經》到「應無所住」,他就明白了,知道什麼是「應無所住」,然後到五祖那裡去學習,太簡單了。因為《金剛經》的核心就是「無所住生心」。其實這個「無所住生心」就是般若智慧,就是靈山會上,我以前講過那個《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第二品「拈花品」裡邊,釋迦牟尼佛所謂的 「七佛世尊。授法象然。七佛弟子。傳法象爾」,這個「法象」是什麼?就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是那「無所住生心」。「無所住生心」換做我們現代的話是什麼?就是:不被現象所迷惑,保持最清淨的心去看待一切,這就是「無所住生心」。

那回頭我們繼續看經題,這《金剛般若波羅蜜》,我們去看唐三藏大師翻譯的,他叫作《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前面有「能斷」兩個字。我也繼續在原文應該是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的四百卷的哪個位置——你們在百度上查,是有的啊,我是記不住——裡邊世尊在後面也繼續說,他就將「能斷金剛」這四個字省掉了,就直接說《般若波羅蜜多》。所以按照原來這個經題《能斷金剛般若波多蜜多》來看,「能斷金剛」是比喻般若智慧的圓滿,也就是說什麼煩惱,就像萬事萬物裡邊金剛是最堅固的,都能斷,超越了金剛這個意思。也就是說世上的一切,憑這個般若智慧是沒有不解決得了的,就是一切都能化解的了。正如《心經》所說的「度一切苦厄」,是「一切」。所以說原來這個直譯的經題《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就是說連金剛,像金剛一樣的東西一樣的煩惱都「能斷」,都能被化解,是這個意思。

那麼反過來,鳩摩羅什大師他直接翻譯成《金剛般若波羅蜜》那又是什麼意思呢?他就是直接定位:在世上金剛是最堅固的,也就是用金剛就能斷一切的東西。他就反過來,也就是叫做「無堅不摧」。其實這兩個意思都是說明同一個含義,就是「無堅不摧」,什麼都能化解。所以如果你們讀到這兩個經題的時候,其實他們所要表達的:一個是說連金剛也能斷;一個是說用金剛就能夠斷一切,這個智慧就像金剛一樣。都是包括了這個「一切都能化解」的意思。那我們就還是繼續。這經題我就簡單介紹到這裡。

接下來就是這個翻譯者鳩摩羅什大師。你們在讀經的時候常常看著他前邊有寫「姚秦三藏法師」,前面有這幾個字。「姚秦」是什麼意思?就是在南北朝之後,還沒有到唐朝那個過渡階段,什麼「五胡十六國」。那個時候其中有一個國,都是小國吧,國號也叫做「秦」。後來被他一個大臣篡位了,那個大臣姓姚吧,但是他的國號也沒有改,還是繼續用「秦」這個國號,所以歷史學家為了分開原來那個「秦」國和後來這個「秦」國,所以用「姚秦」。其實吧,好像我們從大方向來說,我們宋朝也有所謂的北宋、南宋,漢朝也所謂的西漢、東漢,就用東西、南北這些說法、用建都的地方這麼來劃分,歷史學家是有這些習慣。

那麼「三藏法師」呢?你們想,欸?怎麼鳩摩羅什大師也叫做「三藏」?唐玄奘大師也叫做「三藏」?「三藏」是什麼意思啊?其實「三藏」是佛家的一個名詞,它是指「經」、「律」、「論」。釋迦牟尼佛當年所講的,結集起來就叫作「經」。在「經」書裡邊,某一些說到戒律的,如果單獨給劃出來就叫做「律」。譬如說我們最常見的最熟悉的「五戒」,其實就是出自《楞嚴經》裡面「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然後還有「第二」「第三」「第四」就出自《楞嚴經》。那麼《楞嚴經》裡面本來就沒有說「不飲酒」,這個應該是後世的那些大宗師,就覺得這個飲酒對人也不好,會引發種種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如果從《楞嚴經》的原本看,它裡面世尊就沒有特別提到「飲酒」。也許古代,一般平民百姓是很少有機會喝酒吧,因為酒是需要用糧食去釀造的,古代糧食也比較緊缺,大概可能是這個意思。不過大家有興趣,還是去查查歷史,看看這個「不飲酒」到底是哪一位大宗師還是佛祖有沒有在另外某些場合講這個「不飲酒」的事情,這我還沒有去查。這個「律」就是戒律。那麼另外第三方面是什麼呢?就是「論」。我們平時會聽到《中論》、《菩提道次第廣論》有個「論」字。這個「論」字嘛,就是註解經典的一些文章等等,這個就叫作「論」。就是合起來「經、律、論」就叫做「三藏」,我們《大藏經》就包含了這「三藏」的這些典籍,這叫「三藏」。「三藏法師」就是說能夠通曉「經、律、論」的法師才稱得上「三藏法師」,一般人是不能稱「三藏法師」的。那鳩摩羅什大師他就是通達了「經、律、論」,按照歷史上的傳說,他也是一個乘願再來的大菩薩吧。

《金剛經》常常開篇就有這個」開經偈」。「開經偈」可能很多同修都會背誦,我也會。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呵呵,這首偈寫的非常好。據說這首偈是武則天寫的。武則天在什麼時候寫的?據說是當年翻譯《華嚴經》,全部翻譯完了,大家將這個《華嚴經》送來給武則天看。武則天很高興,然後就題了這首開經偈。據說千古以來,有不少人也想能不能寫出一首更好的開經偈,結果到現在為止,都沒有見到有誰能夠寫出一首更好的開經偈。那讓我來說吧,這首開經偈為什麼沒有人超過啊?確實,這首偈本身並不是能夠看得出什麼大徹大悟,而是看得出一個求道的真誠,這恰恰就是初學者最需要的這種心態。所以你寫其他的,可能寫到多麼圓滿,多麼圓滿,但是表達不了這種求道的真誠心,那放在這個經的前邊作為開經偈也不是那麼合適。所以就有這個傳說。

那其他什麼真言啊等等,其實真言本來就是一種甚深的秘密,也沒什麼可以註解的,本來就是靠真誠念誦而相應就好了,所以我就省略,因為也許我真的也不懂那我們就來講這個正文我們就開始來講正文。

(本文由明碧根據講課錄音整理,未經了空居士本人校對,請以當日錄音為準。)

相關焦點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本經的總題。佛所說的佛法都稱為經。經字前面的的字就是本經的名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何意?金剛:是世間最堅硬的,鋒利的。般若:代表智慧,這裡的智慧說的是「明心見性,唯證方知」(佛說的智慧,覺悟就是真如自性。佛自己是自證者,他所講的法都是從自性中流露出的,即佛知佛見)。波羅蜜:彼岸。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題解
    《金剛經》於公元前994年間(約當中國周穆王時期),成書於古印度,是如來世尊釋迦牟尼在世時與長老須菩提等眾弟子的對話紀錄,由弟子阿儺所記載。根據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
  • 敦煌遺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劉弘珪書唐朝儀鳳元年手稿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於唐代儀鳳元年十一月由劉弘珪抄寫。這是武則天為母親追福而發願敬造的經書之一,楷書字體飄逸,規整雋秀。卷後題記有抄寫時間、用紙數量,書手、初校者、再校者、三校者、詳閱者、裝潢手、使、判官等人的信息。
  • 敦煌文物珍品:什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材 質:什色紙 現 藏:英國國家圖書館 S.4324什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藏經洞出土的數以萬計的寫經的一件,卻極有價值,S.4324《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卷文書的價值有三:其一,再現了紙的染色以及重複利用問題;其二,再現了紙的黏連問題;其三,凸顯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地位問題。
  • 宏圓法師 主講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講記 第1講(共15講)
    諸位法師 諸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從今天開始,我們來共同學習大乘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我們都簡稱為《金剛經》。自古以來,此經的讀誦者無數,稱讚者無邊,六祖慧能大師說:「金剛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求,三世諸佛從中出」。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江味農居士著(三)
    見菩薩處胎經。一謂文殊、彌勒諸大菩薩,將阿難於鐵圍山,結集大乘三藏,見大智度論。至於密部,亦有兩說:或謂盡阿難集。或謂金剛手菩薩為正,阿難為伴。後說蓋據六波羅蜜經。經中佛將諸法攝為五分,告慈氏菩薩曰:『我滅度後,令阿難陀受持所說素呾纜藏(此雲經藏),其鄔波離(即優波離)受持所說毗奈耶藏(此雲律藏),迦多衍那受持所說阿毗達磨(此雲對法,即是論藏),曼殊室利受持所說大乘般若波羅蜜多,其金剛手菩薩受持所說甚深微妙諸法總持門。』是也。表法。表法者,銷歸自性也。聽經聞法,重在將經文銷融,一一歸到自己本性上體會,方得受用。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
    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五眼法身,大覺世尊,前已為我等大眾,二十九年,說摩訶般若波羅蜜,金剛般若波羅蜜,天王問般若波羅蜜,光贊般若波羅蜜。今日如來,放大光明,斯作何事。時,十六大國王中,舍衛國主,波斯匿王,名曰月光。德行十地,六度三十七品,四不壞淨,行摩訶衍化。次第問居士寶,蓋,法,淨名等八百人。復問須菩提,舍利弗等五千人。復問彌勒,師子吼等十千人。無能答者。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流通版
    究竟到彼岸願佛開微密 廣為眾生說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由乾隆大藏經網站校對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云何?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讀誦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32品分段標題是後人所注,並非經文,不必讀誦~法會因由分第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爾時,諸大眾俱共僉然生疑,各相謂言:「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五眼法身大覺世尊,前已為我等大眾,二十九年說《摩訶般若波羅蜜》、《金剛般若波羅蜜》、《天王問般若波羅蜜》、《光贊般若波羅蜜》,今日如來放大光明,斯作何事?」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釋義(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金剛經啟請]       若有人受持金剛經者.先須至心念淨口業真言.然後啟請八金剛、四菩薩名號,所在之處常當擁護。   [奉請八金剛]      奉請 青除災金剛    奉請 闢毒金剛      奉請 黃隨求金剛  奉請白淨水金剛      奉請 赤聲火金剛  奉請定持災金剛      奉請 紫賢金剛        奉請 大神金剛   [奉請四菩薩]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感應傳
    琰曰:「專心持念金剛般若經。」相師稽首謂曰:「吾輩緣在塵俗之中,罔知佛法之功德有此殊異,觀師此去,壽至九十二矣。」後果應相師之言,終於招提寺。    荀氏  隋時益州新繁縣西王李村,居士荀氏,晦跡不顯,人莫知之。嘗於村東空地上,遙望虛空,手寫金剛般若經,遂感諸天龍神覆護,凡遇雨,此地不溼,約有丈許,如屋覆然。每雨,則牧童小兒,皆避於此。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二卷
    爾時,諸大眾俱共僉然生疑,各相謂言:「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五眼法身大覺世尊,前已為我等大眾,二十九年說《摩訶般若波羅蜜》、《金剛般若波羅蜜》、《天王問般若波羅蜜》、《光贊般若波羅蜜》,今日如來放大光明,斯作何事?」
  • 藏經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日誦式)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奉請青除災金剛  奉請闢毒金剛  奉請黃隨求金剛  奉請白淨水金剛  奉請赤聲火金剛  奉請定持災金剛  奉請紫賢金剛  奉請大神金剛奉請四菩薩  奉請金剛眷菩薩  奉請金剛索菩薩  奉請金剛愛菩薩  奉請金剛語菩薩發願文  稽首三界尊  歸依十方佛  我今發宏願  持此金剛經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持誦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又稱《仁王護國經》、《新譯仁王經》、《仁王經》。二卷。唐代不空(705-774)三藏譯。
  • 書法名家楊永法新作《楊永法楷書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出版發行
    日前,知名學者、書法名家、上海永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楊永法創作的《楊永法楷書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由上海書畫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98歲高齡的書畫泰鬥陳佩秋先生為該著作作序。《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五千多字,是佛教重要經典之一。全經文字簡潔、思想深奧。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二諦四諦一切皆空。是諸法等即生即滅即有即空。剎那剎那亦復如是。何以故。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經九百生滅。諸有為法悉皆空故。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照見諸法一切皆空。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無始空畢竟空。散空本性空自相空一切法空。般若波羅蜜多空。因空佛果空空空故空。諸有為法法集故有。受集故有。名集故有。因集故有。果集故有。六趣故有。十地故有。佛果故有一切皆有。善男子若菩薩住於法相。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及解釋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三遍)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
  • 新春讀誦《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天王問般若波羅蜜多。大品等無量無數般若波羅蜜多。今日如來放大光明斯作何事。時室羅筏國波斯匿王作是思惟。今佛現是希有之相。必雨法雨普皆利樂。即問寶蓋無垢稱等諸優婆塞。舍利弗須菩提等諸大聲聞。彌勒師子吼等諸菩薩摩訶薩言。如來所現是何瑞相。時諸大眾無能答者。波斯匿王等承佛神力廣作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