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單純把手機遊戲和孩子的學習聯繫起來,顯然家長就容易走入誤區,這兩者本來是兩件事,就看家長持什麼態度對待了。
一、孩子玩手機遊戲如果沒有家長的授權,孩子又如何能玩得成?
請家長們細想想,你什麼時候給孩子買的手機?或者你什麼時候允許孩子隨意拿你的手機玩遊戲?如果家長知道孩子從最初接觸大人手機,肯定會玩遊戲,直到愛不釋手,最終會影響到孩子自控力發展,恐怕你就不敢輕易讓孩子接觸到手機,更不允許孩子拿你手機玩遊戲,甚至後來也不會給孩子買手機了。這樣一說,家長就清楚問題都在你的身上,而不能怪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了。
二、孩子在課外時間裡需要的是玩伴兒,並非是一部手機和遊戲,但家長忽略了陪伴。
孩子從幼兒期就開啟了遊戲之旅,這和吃飽睡覺並沒有什麼兩樣,都是一種很自然的心理需求。只是家長不清楚孩子在課外時間最需要的玩伴兒,而並非是一部手機,以及用手機遊戲來填補他們的生活空間。那麼問題就來了,家長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做孩子的玩伴,讓孩子遠離孤獨與百無聊賴嗎?顯然很多家長做不到,反而是經常能看到家長在陪伴孩子玩的時候,都手機不離手,自然會讓孩子認為手機對人來說非常重要了。
三、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要分清楚專注於學習和玩中學兩種不同方式的操作方法。
有經驗的家長都會平時孩子一起制定家庭生活作息時間表,建立起良好的家庭生活節奏,什麼時間做什麼事都規範的很科學,並且在落實方面家長非常上心。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會分清楚兩種陪伴形式,一種是專注陪伴與輔導孩子學習,另一種是專注陪伴孩子在玩中融入知識性學習。對於前者來講絕大部分家長都能做到,而對於後者卻極少有家長能做到的,因為大家都不具備課本知識生活化應用的觀念。
四、孩子的學習需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預習、複習、課外閱讀、學習交流要合理安排。
家長想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必須要重點抓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這一個關鍵核心。在課外時間裡,需要結合作息時間表,將課本新知識的預習,學過的舊知識複習,選擇好課外讀物,讓孩子在閱讀中不斷深入理解學過的課本知識。同時家長還要經常和孩子進行閱讀和學習的交流探討,通過互動性提問和回答,讓孩子帶著問題思考才會培養孩子愛動腦的好習慣。學習交流無處不在,就看家長是否願意做有心人了。
結束語:親子溝通交流、親子遊戲、親子互動閱讀,這三種形式是增強孩子學習興趣的根本。如果家長真願意做有心人的話,你每天都要抓住生活細節去付諸實施。如果單純想靠孩子自己去學習,孩子肯定不願意去做,因為那樣太單調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