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渡你卻不能渡她!和尚:那便渡她,我入地獄,還她一世
那一日,那一月,那一年,那一生,那一世,那一瞬!和尚卻遇見了她,只不過被這世俗牽絆了,和尚來求佛。
佛說:渡你,但卻不能渡她。
和尚合起手掌,低聲漸語回了佛:那便渡她,我入地獄,這一生便還她一世。
或許是前幾世種下的情,卻在上一世開了花,這一世結了果。
貞觀二十三年初,長安街上人山人海,都在言及那位年少有為的高僧辯機為何會與高陽公主膩在了一起?而此時的辯機卻正被押在囚籠之上,不明之人還以為這是一場盛大而又奇特的廟會,但看見囚籠之中的辯機被牢固的枷鎖以及鐵鏈鎖住時,或許這一刻又明白了什麼,而且前方便是刑場 ,那個腰斬的閘刀被午時的陽光照的那麼刺疼人的眼睛。
與此同時,高陽公主在大唐皇宮之中苦苦哀求著那個不可一世曾被四方異族尊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希望能夠放辯機一條生路,此後情願自己常伴青燈古佛,即使不邁出宮門半步,但李世民越看高陽這般苦求,心中怒氣也愈發高漲,因為李世民深知,辯機不死,高陽的心又如何能放下?而這大唐的威嚴又何在?所以辯機必須死。
這邊日頭正午,當頭的烈日使得邢臺下面的百姓都不能集中目光去關注這一位高僧,又或許是百姓也不願辯機離去,不願看到辯機被腰斬。但奈何世俗的眼光卻比那當頭的烈日還要灼熱,將這一段傾世之戀給灼燒殆盡。
那一刻,辯機心中可曾後悔過?可能後悔吧!畢竟大唐對於佛學知識豐富的高僧難找,精通梵文之人也難找,二者皆具備的人更難找,但辯機偏偏就是這樣鳳毛麟角之人。或許按照正常的軌跡,辯機再過些年頭,估計就能有玄奘法師那般的成就,可偏偏卻遇見了高陽,結果在佛與情之中,辯機選擇了情。
然!情的結果卻是令世人所恥,令大唐巔峰之人所怒,令佛難堪。故而這辯機也只有一死,方能平這秋念擾心風波。
那一刻,又或許辯機不曾後悔!佛說的:五蘊六毒是妄!可這第一蘊便是色蘊,辯機本以為以躲過去,卻不曾想卻深陷其中,但其中的滋味又何等甜蜜?嘗一口,便不負此生。
「這風兒還在刮,亂了誰的年華,他留起了長發,收起木魚吧!菩提下再無她。又度過幾個夏,眼睛裡還紅嗎?她已經不在啦!晨鐘再敲幾下,不渡世間繁華,我也低頭笑著,再不見你長發,笑問佛祖啊:渡千百萬人家,為何渡我不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