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小夥伴在問
上海新公布的境外輸入型病例
怎麼不公布軌跡了?
●上海從嚴從緊落實防控境外疫情輸入政策措施,對來自疫情嚴重國家(地區)的入境人員實施100%流行病學調查。
●13日零時起,所有中外人員,凡是在進入上海之日前14天內,有過韓國、義大利、伊朗、日本、法國、西班牙、德國、美國等國家旅行或居住史的,一律實施14天居家或集中隔離健康觀察。
細心的小夥伴或許已經發現
在近期上海的疫情通報中
都有這樣一句話
「境外輸入型病例
入關後即被集中隔離觀察」
沒錯!
沒有公布軌跡的原因就在於
上海從下飛機前就開始的嚴密「閉環」管理
盡最大可能實現確診病例的「0軌跡」
「0軌跡」是如何做到的?
集中隔離點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今天,東東帶你到「閉環」終端
探訪集中隔離點裡的
那些人、那些事
航空樞紐「前線」
浦東已投用18個集中隔離點
防控境外疫情輸入,是近來上海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坐擁浦東國際機場這一世界級航空樞紐的浦東新區,當下正成為真正的「前線」。
3月13日下午5點40分,兩輛120急救車將6名入境人員送至浦東第五集中隔離觀察點。這些人員在入關時被查出輕微症狀,經定點醫院留觀初篩後,被送至集中隔離觀察點進行為期14天的隔離觀察。
到達集中隔離觀察點後,工作人員已經在門口守候。乘客下車前,需要進行測溫,然後再下車進行全方位的消毒,最後走過廊道進入酒店。「你好,請先準備好證件,再到工作檯做個登記……」另一位工作人員在門口維持著秩序。
第一位進入的女士顯然有些煩躁:「我的行李不見了,機場的醫務人員說找隔離點的醫務人員解決。」
「好的,我記錄下,待會聯繫機場那邊。」
「這個你們要幫我解決的啊,機場裡的醫生說你們會負責的……」
「好的,我們馬上和對方聯繫,你不要著急。」安撫好女士的情緒,工作人員繼續完成相關的信息登記、事項告知等流程,最後派專人將女士送到安排好的房間。
「大家長途跋涉,一開始有點情緒很正常。」來自周家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科醫生潘紅芬說。一下飛機就要等待數小時,完成相關調查登記、集中前往「未知」的隔離觀察點,乘客確實會感到疲累。因此,工作人員在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務之外,還需要用耐心和愛心,儘量解決入住人員的各類需求。
潘紅芬回憶,之前有名女士從韓國濟州島回來,狀態很不好。「她正在孕期。我看得出來,她很緊張。」於是,潘紅芬給她送上了一瓶洗手液,安慰她說:「這是特別送給你的。如果你感到緊張,可以塗一點消消毒。從今天開始,我是你的專屬醫生,有什麼事情可以直接聯繫我。」在潘紅芬的多次關懷下,這位女士漸漸緩解了壓力。
工作檯一角,散放著隔離觀察人員寫下的寄語:
Thank you!
萬分感謝,中國加油!
謝謝你們,謝謝政府!
……
該隔離點的領隊、光明中醫醫院黨委副書記侯坤還展示了一段隔離觀察人員上傳在社交媒體平臺的vlog視頻。畫面中,一名女生分享了她的「隔離日常」:美味的食物、舒適的居住環境、積極的心態……侯坤表示,入住後,大部分人還是非常理解這樣的措施的,還有人為工作人員叫了外賣,「我們都非常感動」。
侯坤介紹,面對境外重點地區的增加,隔離點已經做好了充分的預案,在50人以內的集中入住登記流程,基本可以在10分鐘內完成。經過兩次體溫檢測、身份確認、籤署承諾書、信息登記等一系列步驟後,即可入住。
截至3月13日上午7時,浦東已投用18個隔離點,共接收機場轉送重點國家入境人員4961人。
「防疫閉環」如何做到又嚴又暖?
青浦集中隔離點「時刻緊繃一根弦」
3月13日上午,國航CA936航班(法蘭克福——浦東)於當天12:37降落浦東機場,航班上有數名發熱旅客。經海關登臨檢疫,發現4名有發熱症狀的旅客和2名報告服用過感冒藥的旅客。這6名旅客及其4名同行者已由120救護車轉送至指定醫療機構接受進一步排查與診治。另有30名同機旅客經海關流調、採樣後統一移送集中隔離點實行醫學觀察,其中20人被送至位於青浦的一集中隔離點。
當晚,夏陽街道平安辦的總負責人倪春芳和點位的全體工作人員,經歷了最為忙碌的一個不眠之夜。
晚上約10點左右,第一批5名外籍人士被送達集中觀察點。「他們下車後,要測溫,全身消毒,登記相關信息,由工作人員引導進入事先準備好的房間,包括行李物品都一一安頓好。」倪春芳說,因為都是外籍人士,在語言溝通上存在一定困難,外事辦、街道及時安排了志願者,負責翻譯和溝通。
由於文化差異,很多外籍人士不能理解為什麼要隔離,隔離的意義是什麼,工作人員都跟他們細心地解釋。「當晚總共接收了三批外籍人士,全部把他們安排到房間裡已是凌晨三點多,我們還要整理各類數據信息,對點位進行徹底消毒處理,基本上通宵達旦在工作。」
為了更好地溝通交流,觀察點還建立了專門工作群,裡面有醫護人員、翻譯志願者,針對外籍人士提出的各種需求,進行及時溝通和協調。每天上午,倪春芳都會召開小組討論會,大家集思廣益,討論如何把服務保障的各項工作做到最細緻、最周到。「他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跟我們有很大不同,比如說他們習慣上是飲用礦泉水,每天要喝咖啡,早餐要用切片麵包,果醬和雞蛋都是必不可少的,這些需求我們都會及時地進行完善。」
這批外籍人士多為滬上知名德資企業的高管和家人,他們在集中醫學觀察期間,需要使用電腦進行辦公,處理工作事宜。為此,工作人員聯繫集中觀察點的管理部門,安排技術人員,進入觀察區域,為他們調試電腦設備,設置無線網絡。
在記者採訪期間,企業為正在集中醫學觀察員工送來了一大批日常生活用品。工作人員穿好隔離服,佩戴口罩、護目鏡,穿上鞋套,戴好手套,「全副武裝」將這批生活用品送到了集中觀察區域。其中,還包括了工作人員為小朋友準備的一整套繪畫的彩筆工具,「集中隔離點裡面的家庭,有小朋友的相對比較多,他們又不能出門,在裡面比較無聊,我們今天給他們買了小禮物,讓孩子在裡面可以畫畫或者做遊戲,希望這些有中國特色的小玩具、小禮物會讓他們覺得比較新鮮有趣」。
倪春芳告訴記者,由於距離浦東國際機場較遠,送到青浦這一集中觀察點進行集中醫學觀察的外籍人士大多在夜間。「現在基本上我們的工作是日夜顛倒的,白天就是忙一些瑣碎的溝通協調工作,晚上要時刻準備接收入境人員,做報表然後消毒,大家時刻緊繃一根弦,提供精細的保障和服務。」
隨著上海的疫情防控重點轉為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後,截至3月14日晚24時,青浦區共接收機場轉送重點國家入境人員438人。
點擊播放 GIF 0.6M
目前
上海各部門緊密協作
確保在機場、隔離點、社區間
形成一個嚴密無縫的「閉環」
從「閉環」管理到「0軌跡」
背後是上海精細化管理的嚴密布控
和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
嚴防境外輸入
上海在行動
來源:東方網綜合浦東發布、浦東時報
部分文字作者:王泳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