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發布會:疫情呈現「從物到人」和「從人到人」並存特徵
11月2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新聞發布會。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上升。截至目前累計超過5890萬人感染,近30天全球日均新增確診病例超過50萬例。我國境外輸入病例來源國家不斷增多,傳播風險進一步加大。
米鋒表示,近30天,我國累計新增本土確診病例98例,是此前30天的7.5倍。多數病例來自聚集性疫情,疫情傳播呈現出「從物到人」和「從人到人」並存的特徵。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波及省份增多,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米鋒強調,將繼續堅持「人」「物」同防,強化疫情監測、信息報告和應急處置。
針對為何多地冷鏈食品及外包裝檢出核酸陽性的問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解釋,一方面,目前國外很多國家正處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期,各種物體的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裝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而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容易存活,因此,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極有可能就成為跨境遠距離運輸攜帶新冠病毒的載體。另一方面,各部門、各地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要求,近期都加大了對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抽檢。隨著檢測的頻次頻率以及覆蓋範圍的增加,發現陽性的概率也就增加。
總的來看,陽性率也是比較低的。截至目前全國抽檢監測的陽性率是萬分之零點四八,而且主要是集中在食品的外包裝。
針對冷鏈食品消毒以後是否能夠直接食用的問題,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環境所消毒與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張流波表示:第一,消毒是針對食品包裝表面,所以主要是來預防在流通環節可能面臨的接觸性感染的風險;第二,目前並沒有發現因直接食用這些冷鏈食品引起來的感染;第三,消毒是把病毒滅活,滅活以後核酸仍然可能存在,所以在做核酸檢測時仍然有可能呈陽性,所以當碰到消毒以後的食品核酸呈陽性的情況,不要過度緊張,因為消毒是能夠滅活病毒的,但是並不是破壞核酸。
吳尊友解讀:物傳人和人傳人的區別在於病毒會不會增加
據財經網官方微博11月25日消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在財經年會論壇上,對人傳人和物傳人的區別進行了解釋:
物傳人指的是汙染的物品人接觸後感染了,物傳人是它汙染了以後病毒不會增量,只是病毒不死而已。但是人感染了以後,病毒會不斷地增加。所以物傳人一般來說病毒量小,造成的是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但是人傳人,一般來說病毒比較大,傳播的效率比較高。
此前,吳尊友也曾在《新聞1+1》中表示,「物傳人」可能會引爆一起疫情,但「人傳人」在流行擴散中發揮的作用最大。
吳尊友介紹,12月31號到1月1號華南海鮮市場的關閉,從北京的專家到武漢,與當地的專家進行討論,達成最後的一致意見,前後不到12個小時。但這個爭論是激烈的,分歧是巨大的。在31號的時候,武漢所掌握的病例只有41例,在41例病例當中有華南海鮮曝露歷史的只有27例,武漢是除北京和上海以外可能知識分子比重最高的一個城市,在醫學領域也是大咖雲集的城市。尤其是呼吸系統領域的專家,不僅是國內的專家,乃至世界的專家。地方的專家就說了,你41個病例裡,只有20多個有華南海鮮市場的曝露史,憑什麼關閉華南海鮮市場?小題大作。當時確實沒有充分的依據,當你沒有充分信息,又不能說服對方的時候怎麼辦?專家會一直持續到凌晨4點,然後梁萬年司長說,我們要用底線思維方式來考慮這個問題。如果我們今天關閉錯了,過幾天我們可以糾正,我們改過來,你再開放。如果我們今天不關閉,我們錯過了這個機會,機不可失,這個機會你找不回來。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在1月1號凌晨達成了共識,華南海鮮市場關閉。華南海鮮市場關閉定格了武漢疫情的規模。
吳尊友在談及如何在早期發現病例時,建議獎勵小診所診斷新冠病例。「如何利用好我們現在的社區門診、小診所,讓他們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是我們預防新的疫情最最重要的。我們不能把路堵死,不能說小診所沒有條件你不去給病人看病。現在老百姓,尤其是我們普通老百姓他還是以方便第一,怎麼方便怎麼來。如果你都不讓小門診和社區門診診斷的話,那是不行的。相反,我們給他獎勵,小門診發現了新冠病例我給你獎勵5000、1000,這樣就能夠更好的發現病例。」
在今日(11月25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吳尊友表示,如果要期待中國不發生疫情,這個期待就有點高,零星的病例發生應該說是常態化防控的一種正常現象。在過去11個月,我們經歷過也取得了成功,特別是像國慶節有人員大流動,沒有出現疫情的反彈。現在進入冬季,接下來又是春節的人員大流動,只要人群中沒有感染者,就不會發生重大的疫情。總結過去11個月的經驗來說,應該說我們有信心防止出現疫情捲土重來,防止出現2020年年初那樣的嚴重疫情。
全國疫情快報:滿洲裡新增1例本土疑似病例
【國家衛健委:11月24日新增確診病例5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在內蒙古)】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11月24日0時至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5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上海2例,福建1例,廣東1例,陝西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本土病例(在內蒙古)。
【國藥集團已向國家藥監局提交新冠疫苗上市申請】11月25日,經濟觀察網記者在第十二屆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洽談會現場獲悉,中國國藥集團已向國家藥監局提交了新冠滅活疫苗的上市申請。當天,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石晟怡在主旨演講中表示,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國藥集團的下屬生物製藥類子公司)已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了新冠疫苗附條件註冊上市的申請。她說:「萬裡長徵進入了最後一公裡,疫苗上市指日可待」。石晟怡稱,國藥集團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啟動新冠滅活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目前正在阿聯等十個國家推動開展,樣本涵蓋了全球120個國家,目前這個實驗最重要的部分已經完成,已進入數據整理階段和在報國家藥監局審評階段。
【內蒙古滿洲裡市新增本土疑似病例1例、無症狀感染者2例】據內蒙古衛健委網站消息,11月24日7時至11月25日7時,內蒙古自治區報告新增滿洲裡市本土疑似病例1例、無症狀感染者2例。截至2020年11月25日7時,現有本土確診病例2例、疑似病例1例、無症狀感染者2例,均在滿洲裡市定點醫院進行隔離治療,流調和溯源工作仍在同步進行。目前滿洲裡正在組織開展全市居民全員核酸檢測工作。滿洲裡市累計採樣203326人,完成核酸檢測145428人。2名無症狀感染者和1名疑似病例的流調工作正在進行中,已排查出密切接觸者245人,均已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上海新增2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據上海市衛健委網站消息,11月24日0時至24時,通過口岸聯防聯控機制,報告2例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已轉至定點醫療機構救治,已追蹤同航班的密切接觸者45人,均已落實集中隔離觀察。無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福建新增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據福建省衛健委網站消息,11月24日0時至24時,福建省報告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例,為俄羅斯輸入(廈門市報告)。
【廣東新增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2例】據廣東省衛健委網站消息,11月24日0時至24時,全省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例,來自伊拉克。新增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2例,分別來自美國和科威特。以上均為廣州報告,在入境口岸或隔離點發現,入境後即被隔離觀察。新增出院1例。
【陝西新增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據陝西省衛健委網站消息,11月24日0時至24時,陝西新增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為11月18日由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至西安U63763航班乘客。11月18日U63763航班到達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後,航班全部人員落實海關檢疫、核酸檢測、點對點轉運、隔離診療、隔離醫學觀察等閉環管理措施,無陝西省內自行活動軌跡。
【四川新增1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據四川省衛健委網站消息,11月24日0時至24時,四川省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例(境外輸入,11月23日自西班牙乘機抵蓉,11月24日核酸檢測陽性),當日轉為確診病例0例,當日解除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例,尚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62例(均為境外輸入)。
【香港新增85例確診,一跳舞群組已有250人確診】據北京日報客戶端消息,11月25日下午,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在疫情記者會上稱,截至今天凌晨零時,香港新增85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1例為輸入性病例,84例為本地病例。在本地確診病例中,有16例源頭不明,有63例與跳舞群組有關,跳舞群組至今已經累計確診250例。另外,還有超過60例初步確診病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天上午表示,面對反覆的疫情,特區政府絕不會掉以輕心,將會採取一切「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措施嚴控疫情,以及進一步增加防疫措施的精準度。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怡迪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