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國發展觀察》雜誌記者 高妍蕊
11月14日,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在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為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指明了方向。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三次座談會聚焦長江經濟帶發展。如何理解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地位?新形勢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有怎樣的重要意義?未來如何當好表率?對此,《中國發展觀察》雜誌記者請相關專家進行了解讀和探討。
戰略優勢明顯
「長江萬裡東注,曉吹卷驚濤。」流經11個省市,橫跨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佔據全國「半壁江山」的母親河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孕育著中華文明,成為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長江經濟帶輻射半個中國,可謂生態地位顯著、綜合實力強勁、發展潛力巨大。
對於長江經濟帶的定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探索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長江經濟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雲中分析稱,長江經濟帶之所以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一是範圍廣,覆蓋沿江11省市,貫穿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橫亙我國的空間腹地;二是規模大,包括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大,佔據全國的「半壁江山」;三是實力強,無論是創新實力還是產業競爭力,長江經濟帶都是我國重要的地區;四是聯繫廣,國際國內的聯繫廣泛,既有面向海洋的國際聯繫,又有內陸開放的優勢;五是發展的任務很重,既包括長江生態保護也包括脫貧攻堅的任務。
之所以具有高質量發展的雄厚基礎和戰略優勢,一是產業發展高端化,長三角地區以及長江中上遊的重點城市都有著很強的產業基礎,國際競爭力強,影響力大;二是教育科研基礎好,長江經濟帶內的上海、南京、合肥、武漢、成都、長沙、重慶等都是我國重要的教育科研重地;三是國際化程度高,與世界有著廣泛深入的聯繫。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賈若祥表示,長江經濟帶分布有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對全國經濟增長具有核心支撐作用的城市群,要促進要素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聚,通過城市群「點」上的高質量發展帶動長江經濟帶「面」上的高水平保護,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局面。
共抓大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作出重要論斷。
2018年4月,在武漢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係」。
從推動到深入推動,再到全面推動,習總書記特別強調要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思路,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五年來,沿江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賈若祥說,「可以說,通過『共抓大保護』,長江經濟帶已經在綠色高質量發展方面邁出重要步伐。」
今年1月,長江流域生態保護事業更是迎來了歷史性改變。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長江流域各地重點水域也將相繼進入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期。
劉雲中說,「 這次提出的長江十年『禁漁』正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必然,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表徵。」
這次座談會強調,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 從源頭上系統開展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同時,要加強協同聯動,注重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加強綜合治理系統性和整體性。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連續三年組織拍攝警示片,建立問題臺帳,制定整改方案。目前,沿江省市累計自查4137個問題中已完成整改3415個。
目前,長江幹流沿線城市和縣城集中式汙水垃圾處理設施接近實現全覆蓋;長江幹流沿線碼頭船舶垃圾處理設施已基本建成;沿江省級化工園區基本實現汙水達標排放;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提高到75%;1641座需治理的尾礦庫中1612座完成了治理方案編制,1318 座完成了初步治理。
在環境整治方面被習總書記點名表揚的南通市,五年來發生了滄桑巨變。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夏臻對此表示,「長江沿線區域作為長江經濟帶重要的生態空間,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將是沿線城市落實生態環保責任的實招硬招,沿江區域將會產出更多文旅融合、城市雙修、文化振興的『佳作』。」
不僅要做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傘」,還要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示範帶。
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當好表率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外部環境複雜多變,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增多。「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賈若祥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有了新發展目標,也要求有新的發展方式,即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長江經濟帶人口和經濟體量大,輻射範圍廣,在推進我國區域協調發展中起著聯動東西、銜接南北的重要紐帶作用,長江經濟帶內部的長三角地區在推進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育苗圃」作用。長江經濟帶的高質量發展將會對推動全國高質量發展起到基礎性的支撐作用,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更是全國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成效明顯,是全國綠色發展的「導向標」。
劉雲中說,「我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前進的新階段。相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更高的要求,長江經濟帶的高質量發展必然服從和服務於這個目標。與此同時,長江經濟帶在發展過程中依然面臨著一些難點和挑戰。」
他提出,一是如何妥善安排長江「十年禁漁」?「十年禁漁」的措施對於改善生態環境、恢復生物多樣性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但如何妥善安排安置原來的從業人員也將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二是長江沿線有較多的化工、冶煉等產業,如何調整這些產業的布局是一個重大課題。三是如何合理布局科技創新資源?長江一帶沿線城市的科研實力都很強,但如何更為合理有效地配置創新資源是一個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話題。
中央政治局常委、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在座談會上強調,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當好表率,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更大貢獻。
站在新的起點,長江經濟帶將在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既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劉雲中認為,未來進一步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系統工作:一是如何防止汙染隨產業向長江上遊轉移;二是如何提高長江綜合交通走廊的運輸能力;三是如何建立長江沿線的生態補償機制,這是重點也是一大難點。
賈若祥進一步建議,長江經濟帶要著力在創新上下功夫,著力提升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能力,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重要的「創新帶」;要在繁榮實體經濟上下功夫,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繁榮帶」;要鞏固拓展「共抓大保護」成果,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守護好青山綠水的「生態帶」;要在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上下功夫,使長江經濟帶成為彰顯我國豐富多彩社會主義文化的「文化帶」;要在共同富裕上下功夫,使長江經濟帶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帶」。
文章來源:《中國發展觀察》2020年第22期
聚集智慧 創造價值 傳播文明
國研智庫是在國家高端智庫建設的背景下,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直屬單位中國發展出版社發起設立的智庫諮詢與傳播平臺。國研智庫依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高端智庫的專家優勢,整合國家部委和首都高校智庫資源,創新發展以智庫為核心業務的文化產業,旗下有諮詢研究、出版傳媒、會議會展、大數據、教育培訓、智能金融和智庫園區等七大業務。其中,國研智庫論壇是國研智庫品牌旗下的智庫交流平臺,已成為中國智庫行業的知名品牌。作為國研智庫品牌的運營機構,國研文化傳媒集團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批准成立,註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
地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榮華中路22號院中國智庫創新科學園亦城財富中心1號樓7層
網址:www.guoyancm.com
郵箱:guoyancm@guoyancm.com
電話:010-6788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