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胡金華 上海報導
自2018年6月,滬市上市公司*ST剛泰(曾用名「剛泰控股」 600687.SH)面臨超16億元的債務違約之後,在長達兩年多的時間裡,仍然無法實現債務重組,這家註冊在甘肅蘭州、辦公地在上海浦東的主營黃金珠寶飾品銷售的公司似乎在主板「走到了頭」。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12月21日晚間,*ST剛泰發布兩份公告,一份為《關於公司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關於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相關事項的監管工作函的公告》;另一份則是《甘肅剛泰控股關於公司股票停牌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在這兩份公告中,上交所指出剛泰控股截止12月21日已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觸及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第14.3.1條規定的終止上市條件,應當予以終止上市,股票自12月22日開市起停牌,上交所將在此後的15個交易日內召開上市委員會進行審議,並根據上市委員會的審核意見,作出相應的終止上市決定。剛泰控股也在公告中稱公司股票存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敬請投資者注意風險。
「今年3月左右我已經離開剛泰控股了,在這家公司呆了十多年,還是有感情的。公司董事長也是一位性情中人,這兩年雖然公司經營陷入困境,他也是多方籌措資金想要盤活企業資產,無奈市場大環境不允許。好在對於公司員工薪酬,董事長即使借錢也按期下發,沒有造成企業內部動蕩,不過在管理層中,今年也已經走了好多人,企業退市很難避免。」12月22日,在得知剛泰控股發布退市風險公告後,一位曾任職剛泰控股辦公室的匿名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而記者也統計發現,截至2020年9月30日,*ST剛泰股東數仍然有2.61萬戶,這些股東至少在中短期內也被牢牢套住。
十連跌後恐難逃退市命運
事實上,在此之前,*ST剛泰已經連續十個交易日發布退市風險公告,而在12月21日,其股價在經過九個跌停之後報收0.5元/股面值,出發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面值的退市條件,在12月22日開始停牌進入退市整理期。以該公司14.89億總股本計算,目前市值只有7.44億元。
記者也梳理發現,*ST剛泰股價最高的時候曾一度達到51元/股,總市值最高達到700億元,如今卻只剩一個零頭。
「*ST剛泰退市並不僅僅是因為其股價聯繫跌破一元面值,另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其公司已經連年虧損,2018年虧11.65億元,2019年巨虧33.75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再虧6.23億元,至今還背負著20億元的債務。」對此,一家券商機構貴金屬行業分析師夏曉潔(化名)分析指出。
就在今年12月11日,*ST剛泰還發布了二股東剛泰集團破產重整進展公告。這份公告中顯示,剛泰集團持有公司股份195511269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3.13%,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公司存在未經公司審議程序,為剛泰集團及其關聯方的借款提供違規擔保的相關事項,目前尚未解決的違規擔保本金合計20.45億元,其中為剛泰集團違規擔保的本金合計5.93億元。根據公司9月發布的風險提示公告,公司還存在著種種問題,包括違規擔保的風險、訴訟風險、流動性風險、被列入失信執行人名單。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剩餘未解除違規擔保總金額為20.45億元,部分擔保事項已進入訴訟程序。受到公司違規擔保事件、連續兩年虧損等因素的影響,部分銀行抽貸斷貸,公司資金狀況比較緊張。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負債總額約為64.35億元,其中部分借款及公司債已違約。
上市28年,*ST剛泰期間歷經七度更名頻被重組,直至2008年浙江台州的剛泰集團借殼華盛達在A股上市,後正式更名為剛泰控股,2013年完成重組,號稱「網際網路珠寶第一股」。
而記者查閱*ST剛泰第二大股東剛泰集團的資料也發現,剛泰集團1996年發軔於浙江台州,1999年進入上海,是一家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業,文化、資產管理為次主業,集工業包裝生產、新型建材、混凝土製品、園林種植、倉儲物流為基礎性產業的大型民營綜合型企業集團。徐建剛為公司董事長及總裁,形成置業、礦業、上市公司和投資公司、實業管理四大產業板塊,旗下擁有20多家子公司。置業板塊以上海剛泰置業有限公司為龍頭,在上海、浙江台州、安徽、甘肅西和等地鼎力打造了「藝泰安邦花園」「剛泰·藝鼎廣場」等多個房地產項目,躋身「上海市房地產開發企業50強」行列;礦業板塊以上海剛泰礦業有限公司為主導,負責集團掌控的分布著全國各地的礦產資源和生產單位的管理和運作;上市公司和投資板塊,2008年3月剛泰集團控股上市公司華盛達(*ST剛泰前身);投資板塊以上海元璽公司為載體,通過收購、兼併、股權投資、金融投資、租賃等方式,在能源、礦產、證券、典當等領域積極開展資本運作業務;實業管理板塊,擁有"剛泰美術館"及商業街、辦公樓、廠房、倉庫、碼頭、酒店等眾多優質資產物業,長期經營,並儲備了大量後續開發土地資源。
在成功完成借殼上市後,剛泰控股還在2015年通過定增引進了多家知名機構。具體包括騰訊計算機、珂瀾投資、赫連劍茹、長信-剛泰-聚利1號資產管理計劃、南通元鼎、見乙實業、六禾嘉睿和淮茂投資共九名特定投資者。
就在2020年6月,*ST剛泰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問稱,「目前騰訊仍持股公司股票超過1000萬股」;9月21日公司回復稱「騰訊持股暫無變化」。值得關注的是,此前這些引入的特定投資者,如今還位列其前十大股東之列。
退市「故事」未完?
事實上,在業內人士看來,*ST剛泰作為主板一隻黃金珠寶加工銷售的實業公司,並且自身還在甘肅擁有礦產,前兩年還收購義大利的珠寶品牌,再怎麼「不濟」,通過變賣一些資產,也能保殼成功,而不至於淪為退市的境地。剛泰集團雖然名為二股東,但剛泰集團董事長徐建剛也是上市公司的真正實控人。
「上市該公司走到這一步,可能也與老闆不願意出售資產引入戰略投資者有關,畢竟涉及到礦產的部分,雖然前兩年市場不好但公司旗下光一個礦產就值數十億,這是實打實的資產。老闆不願意用這樣的方式來挽救上市公司,也導致今天的退市境地。」對此,另外一位剛泰控股管理層辦人士也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
而令外界唏噓的是,即使作為*ST剛泰第二大股東的剛泰集團,也面臨著破產清算。就在近日,公司也發布公告,剛泰集團被債權人國信證券、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剛泰集團進行破產清算。但是公告中剛泰集團也提出了異議,稱法院尚未受理該破產清算申請。法院最終是否受理對剛泰集團的破產清算,尚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12月22日,本報記者也查閱*ST剛泰2020年半年報發現,*ST剛泰並非「家底全無」,甚至可以說是家底豐厚。其資料中稱旗下全資子公司大冶礦業擁有探礦權20宗,採礦權1宗,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累計探明金礦石量 7216 萬噸,黃金金屬量 108.58 噸。「大橋一帶金礦詳查」礦業權累計勘查投入3.4億元,被中國地質協會評為全國十大找礦成果之一。經國土資源部、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甘肅大橋金礦」被列入國家礦產資源重點規劃礦區。
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ST剛泰歷年財報則顯示自2019年開始,營收出現大幅下滑。2017年至2019年,營收分別為82.18億元、110.38億元、11.66億元。2019年,*ST剛泰營收同比(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89.44%。今年前三季度,*ST剛泰營收僅實現2.95億元,同比下降68.22%。淨利潤方面,*ST剛泰自2018年開始,便持續虧損。其中,2018年虧損11.75億元,淨利潤同比下滑308.82%。2019年,虧損34.18億元,同比下降191.00%。今年前三季度,*ST剛泰仍未盈利,虧損6.25億元。
也有業內人士受訪時分析,*ST剛泰不能說完全沒有償債能力,從債權人與二股東剛泰集團之間的破產清算之爭來看,*ST剛泰退市的「故事」還沒有完。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