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轉一響『』在六七十年代是非常流行的,所謂的三轉指的是自行車,手錶,縫紉機;一響指的是收音機。作為當時談婚論嫁,家庭生活條件而言都是標配,如果誰家有三轉一響那可以說基本上都是中上階層了,記得在那個年代,找份穩定的工作真的是非常難的,都是要到處拖關係才能謀得一個工作,可以說基本上能買的起這些的都是些工薪階層了。有人說這些東西在現在的21世紀能賣個好價錢,其中的縫紉機甚至可以高達15000元每臺,真的假的?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家用電器等早已經更新換代了,作為老物件中的縫紉機可以說那是六七十年代人的記憶,筆者清楚的記得舅舅家還有一臺縫紉機,時而還會拿出來用一用,作為當時結婚的陪嫁品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說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縫紉機。舅舅跟我說過當時結婚的時候買的是300元錢左右,折合現在的市值應該差不多是五六千元錢
以前人們基本上生活條件都差不多,整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多大差距,相比過去很多人在外面做生意貧富差距就越來越大,有的做起了房產,有的開了自己的超市等等;在那個縫縫補補又一年的日子裡人們不捨得花一分錢,穿補丁的衣服,穿哥哥姐姐剩下的衣服很常見,現在很多家庭都還有這樣一個古董,實屬難得,縫紉機對於六七年代結婚的人來說,那是一種時代發展的美好見證
有人說一臺縫紉機現在可以賣15000元錢,真的假的?就拿那是的瓦工來說吧,一天下來差不多才幾元,十幾元錢,300元錢就得要一年的工資才能買的到,還得省吃儉用,可想它在當時的價格和地位,而一個普通職工的工資一個月差不多也才十元錢左右,可以說在當時不是人人能買的起的。可以說比現在的人買汽車還難,至於說現在值多少錢筆者認為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它帶給我們的是那個時代所散發出的一種情懷,是金錢買不到的那種經過歷史洗刷的歲月
不管條件是好是壞,人們的思想都比較保守,雖然生活條件不是很富裕,但是對另一半的要求也不是隨隨便便的,尤其是在一些農村地區,重男輕女的思想自然很嚴重,如果誰家有兒女基本上都是想招一個上門女婿即便是這樣也要求男方有三轉一響,俗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對女婿也有了更高的期盼,個子要求,工資的要求,不喝酒,不賭博等等;總之要聽老人的話就好。
縫紉機是一個時代的記憶,如果說縫紉機現在拿去賣15000也好,20000也罷,可能僅僅塗的是眼前的利益,但是作為那個時代特有的產物筆者認為不是多少錢來衡量的,所說有錢是好,但是錢也不是萬能的,對於金錢要取之有度,用之有度。大家怎麼看呢?如果你家有六七十年代的縫紉機你會拿去賣嗎?歡迎評論!